03.14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祕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開一代畫風的傑出畫家。從他傳世的一千多幅畫中,我們很難找到他有冗長的題識。他的題款往往是極簡要地寫一行,所謂“一柱香”。他很少在畫上題詩,但他的畫詩意盎然。他很少寫什麼畫論,而他的畫本身就包含著許多理論。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丹桂五芳圖軸

在一幅不經意的小冊頁上,任伯年寫了兩句很耐人尋味的話:“新羅山人用筆如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一時莫與爭鋒。今人攙一抬筆,輒仿新羅,益可笑焉。”(《茼塘納涼》1885年)。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仿吳鎮山水圖軸

這是任伯年留下的唯一評論畫家的題款。新羅山人華喦,是清朝康熙、乾降年間“揚州畫派”的著名畫家。他的畫“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無不工,脫去時蹊,力追古法”(《清史稿》)。他遠師南宋馬和之,以尖細而有頓挫的柳葉描(或稱馬蝗描),行筆飄逸,又受明末清初陳洪綬,惲南田和石濤等人影響,形成了他獨特的、明麗松秀的藝術風格。他的詩云:“筆尖刷卻世間塵,能使江山面目新。我亦低頭經意匠,煙霞先後不同春。”(《離垢集》)新羅山人的畫風,對晚清上海畫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上海畫派”的著名畫家如虛谷、錢慧安等都繼承了新羅的優秀傳統,而各有創新。一時“上海畫派”畫學新羅蔚成風氣,以至有些作者求脫過早,“攙一抬筆,輒仿新羅”,在畫上動輒寫上“仿新羅山人”云云,其實連形似都未得,因此任伯年認為“益可笑焉。”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鍾馗圖

任伯年極為重視傳統,他學習新羅山人,就曾下過多年的苦功。他仔細揣摩新羅的真跡,領會其筆情墨韻,並經常臨摹新羅的原作。如《(雪竹飛花》、《蕉蔭白鶴》、《春水魚活》等畫軸,每幅畫上都錄下了新羅山人的原款。這些畫筆墨傳神,幾可亂真。直至晚年,仍然在師新羅山人的基礎上,創作了《金谷園圖》,《東山絲竹圖》等名作。過去“海派”曾被認為是一種貶稱,所謂“海”,就是不著邊際,就是無源無根,不要傳統。其實這不能代表真正的“海派”藝術。“海派”的繪畫對我國優秀繪畫傳統直接起了發揚光大的作用。任伯年、虛谷等人的創作即是範例。任伯年十分重視對傳統的繼承,更表現出對傳統大膽的革新精神。如他對新羅就常常“稍變其法”,或“設以豔色”,或“以筆墨效之”,創作了許多佳作。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中國畫的筆墨是我國繪畫傳統的精華所在。任伯年將新羅山人繪畫的“用筆”與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聯繫起來,借如此生動的比喻,高度評價了新羅山人筆墨之特點,同時說明了他對新羅山人繪畫獨特的、深刻的感受。“耀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杜甫以這樣傳神的詩筆來描寫公孫氏的舞劍,令人想見其神速、其力度、其節奏感、層次感。各種藝術住往有相通之處,唐代“草聖”張旭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後,頓悟用筆之法,而書法臻於絕妙。任伯年又從新羅的用筆想到公孫大娘的舞姿,“瀏漓頓挫,一時莫與爭鋒。”他在筆墨神似上也是一生追求不已,從而達到匠心獨運,遊刃有餘的藝術境界。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據“上海縣續志”和《海上墨林》記載:任伯年“後得八大山人畫冊,更悟用筆之妙,雖極細之畫,必懸腕中鋒,自言‘作畫如頤,差足當一寫字’”。任伯年學畫,發軔於民間的白描寫照,後來又從任阜長等學習,工習宋人的白描雙勾和陳老蓮的人物,其線描是釘頭描。這種運線,好處是能夠蓄勢,但起筆如過猛,往往失諸匠氣,因此任伯年早期的畫,用筆顯得板滯外露,不夠耐看入昧。中年以後,他接觸了八大山人的畫,又出入於明清寫意大家,特別是反覆探求惲南田、新羅山人的畫作,於是筆墨化騰,終於“變鐵線為遊絲,入寫生之花鳥,用古人於新意,以我法造天地”(陳蝶野)。這種“用筆”上的突破,使任伯年的作品漸臻化境。他成熟的作品,筆墨精妙,生機蓬勃,而又非常內煉,含蘊有味。吳昌碩曾題任伯年的花卉冊頁,對之讚賞不已:“予曾親見其作畫,落筆如飛,神在箇中,亟學之已失真意,難矣。此冊花朵,如風露中折來,百讀不厭。”其中奧訣,任伯年自己透露說:“作畫如頤,差足當一“寫”字。”這極為凝鍊的一句畫訣,總結了他畢生的藝術經驗,明珠出海,得之非易。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我國繪畫千百年來,一直遵循“六法”。而任伯年抬出一個“寫”字,可以說一“寫”字而盡“六法”。所謂“寫”,即是寫生,寫意,在寫生的摹礎上,意在筆先,以生動而富於表現力的筆墨,直追所見,傳種寫照。任伯年的題款中時見“對花寫生”,“對景寫生”等語,或款末綴以一“寫”字,即是此意。任伯年極重視作畫前的多思,他每喜將畫紙懸於壁間,揣摩久之,胸中躍然,方取下畫紙,運斤成風,揮筆而寫。《海上畫語》說:"伯年作畫,亟費構思,及提筆,則疾如風雨,鉤勒法,辦極精熟。”這正是對“寫”字的絕好說明。因此,“六法”在“寫”的基礎上統一了起來。唯其“寫”,也才能達到”氣韻生動”,這正是“六法”的核心。所以,中國繪畫離開“寫”,離開了“筆墨”,即無“六法”可言。這正是任伯年特別重視新羅山人“用筆”的原因。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的畫論,雖然寥寥幾字,但卻言簡意賅,切中要害和時弊。這樣高度濃縮的語言,確是畫論的精華所在,而為人們長期以來所忽視,豈不惜哉。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任伯年總結他的繪畫秘籍就一個字:“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