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面對誘惑,怎樣保護你的婚姻?

愛情與婚姻

世上婚配,形形色色,真正基於愛情的結合並不太多,因而彌足珍貴。然而,偏偏愈是基於愛情的結合,比起那些以傳統倫理和實際利益為基礎的婚姻來,愈有其脆弱之處。所謂佳偶難久,人們眼中的天作之合往往不能白頭偕老,這差不多是古老而常新的故事了。究其原因,

也許是因為人的內在的感情要比外在的規範和利益更加難以捉摸,更加不易把握,愛情是比世俗的婚姻紐帶更易變的東西。以愛情為婚姻的唯一依據,在邏輯上便意味著愛情高於婚姻,因此,一方面,如果既有的愛情出現瑕疵,婚姻便成問題,另一方面,一旦新的愛情產生,婚姻便當讓位。真正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永遠不會大功告成,一勞永逸,再好的姻緣也不可能獲得終身保險。

婚姻的困難在於,婚姻是一種社會組織,在本性上是要求穩定的,可是,作為它的自然基礎的性愛卻天然地傾向於變易,這種內在的矛盾是任何社會策略都消除不了的。面對這種矛盾,傳統的社會策略是限制乃至扼殺性愛自由,以維護婚姻和社會的穩定,中國的儒家社會和西方的天主教社會都是這種做法。這樣做的代價是犧牲了個人幸福,曾在歷史上——在較弱的程度上仍包括今天——造成無數有形或無形的悲劇。然而,如果把性愛自由推至極端,完全無視婚姻穩定的要求,只怕普天下剩不下多少倖存的家庭了。

面對誘惑,怎樣保護你的婚姻?

性愛在本質上是一種很不確定的感情。一方面,它具有一種浪漫傾向,所謂“人情固重難而輕易,喜新而厭舊”,這種心理在性愛中尤為突出。人們往往把未知的東西和難以得到的東西美化、理想化,於是邂逅的新鮮感和犯禁的自由感成了性愛快感的主要源泉。正因為這個原因,最令人難忘的愛情經歷倘若不是初涉愛河的未婚戀,便多半是紅杏出牆的婚外戀了。這種情形不能只歸結為道德缺陷,而是有心理學上的原因的。另一方面,性愛又是一種純粹的個人體驗,並無客觀標準可言。自己是否墮入情網,兩情是否真正相悅,好感和愛情的界限在哪裡,不但旁人難以判斷,有時連當事人也把握不了。如果以這樣一種既不穩定又不明確的感情為婚姻的唯一紐帶,任何婚姻之岌岌可危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在婚姻的悖論中尋找一條出路,應當改變思路,把作為婚姻之基礎的愛情同浪漫式愛情區分開來。浪漫式愛情可能導致婚姻的締結,但不能作為婚姻的持久基礎。能夠作為基礎的是一種由愛情發展來的親情,與那種浪漫式愛情相區別,我稱之為親情式愛情。在這種愛情中,浪漫因素也許仍然存在,但已降至次要地位,基本的成分乃是在長久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彼此的信任感和相知相惜之情。這種信任感不單憑藉良好願望,而是悠悠歲月培養起來的在重要的行為方式上互相尊重和贊成的能力,它隨婚齡俱增,給人一種踏實感,會使婚姻放散出一種肅穆祥和的氣氛。

事實上,許多家庭之所以沒有解體,並不是因為從未遭遇浪漫式愛情的誘惑,而恰恰是因為當事人看重含有這種來之不易的信任感的親情式愛情,從而自覺地規避那種誘惑,或者在陷入誘惑之後仍能做出理智的選擇,而受委屈的一方也樂意予以原諒。在我看來,凡是建立在這種親情式愛情的基礎上的婚姻不僅穩固,而且仍是高質量的。

我不否認一次新的浪漫式愛情帶來更佳婚姻的可能性,但是,第一,這終究是未知的,因而是一個冒險,第二,即便真的如此,在結婚之後,新的浪漫式愛情遲早仍要轉變為親情式愛情。我相信,認清了婚姻以親情式愛情為基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人們對於自身婚姻現狀的評價就會客觀一些,一旦面臨去留的抉擇,也就會慎重得多。

面對誘惑,怎樣保護你的婚姻?

人們之所以視婚姻與愛情為彼此衝突,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對愛情的理解過於狹窄,僅限於男女之間的浪漫之情。這種浪漫之情依賴於某種奇遇和新鮮感,其表現形式是一見鍾情,銷魂斷腸,如痴如醉,難解難分。這樣一種感情誠然也是美好的,但肯定不能持久,並且這與婚姻無關,即使不結婚也一樣持久不了。因為一旦持久,任何奇遇都會歸於平凡,任何陌生都會變成熟悉。試圖用婚姻的形式把這種浪漫之情延續下去,結果當然會失敗,但其咎不在婚姻。

再好的婚姻也不能擔保既有的愛情永存,杜絕新的愛情發生的可能性。不過,這沒有什麼不好。

世上沒有也不該有命定的姻緣。靠閉關自守而得維持其專一長久的愛情未免可憐,唯有歷盡誘惑而不渝的愛情才富有生機,真正值得自豪。

面對誘惑,怎樣保護你的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