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鮮肉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了嗎?

王貫年


小鮮肉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了嗎?

何為小鮮肉?就是以吳亦凡、鹿晗、黃子韜為代表的,年輕,有顏值,有人氣的一批藝人,受到內地娛樂市場和商家的熱烈歡迎,不過也問題多多:沒有演技,拍戲不背臺詞,時間配合度不佳,經常受到娛樂圈前輩的指責。

小鮮肉在娛樂圈的影響力開始不如以往,難道小鮮肉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了嗎?

答:小鮮肉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了。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看:

1. 微博人氣

小鮮肉存活在娛樂圈更多地依靠微博人氣,買話題,蹭熱搜,保持高度曝光,給網友一種“他們很火”的感覺。就在上週,微博熱搜等功能突然消失,很多小鮮肉似乎也從娛樂圈人間蒸發,人氣受損是肯定的,特別近期沒有作品的小鮮肉,情況肯定更嚴重。一旦人氣受損,商業價值就會受到影響,這直接關乎了小鮮肉的存在意義。

2. 沒有實力是根本原因

小鮮肉為保證影視作品流量,以劇霸屏,高顏值,強打光,強制作,都遮不住他們的“沒有實力”,特別是《人民的名義》等演技在線且收視率高的劇一上映,鮮肉劇更是相形見絀,讓電視臺在購劇方向上會偏離鮮肉劇,這對小鮮肉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經濟公司為了讓小鮮肉完成自己的商業使命,會拼命地烘托他們的人氣,然後再榨乾他們的人氣,而小鮮肉本人,若不能完成實力轉型,只會慢慢老去。


風和日麗


答案是肯定的,小鮮肉與其說是時代,不如說是現象。沒演技,沒唱功,沒實力,光靠所謂的顏值,話題和水軍,註定不能長久。其實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如今的小鮮肉就是當年的偶像派,如出一轍,表面看沒有多大區別,但仔細分析他們還不如當年的偶像派。無論是最早的劉德華,梁朝偉,還是後來的古天樂,謝霆鋒。不僅顏值在線,而且有實力,有演技,後來更是全都拼命擺脫偶像光環。如今的小鮮肉們,還在靠著年輕和話題,沾沾自喜。


第二,美的事物所有人都喜歡,但那是正常的美。男人不像男人,充滿陰柔感,看上去手上毫無縛雞之力,這是美的偏差,早晚要被糾正。男人就是要有陽剛之力,不要求各個像血氣方剛的漢子,但也不能扭扭捏捏,女裡女氣吧!

第三,娛樂產業正在飛速發展,與其同樣提升的還有觀眾的審美程度,判斷程度。如今更多的觀眾在乎的不再是顏值而是演技,聽的不在是隨波逐流,而是要有唱功。所以小鮮肉也註定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裡小編想對那些小鮮肉說,要想在娛樂圈繼續風生水起,那就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磨鍊演技,提高唱功,只有有實力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火星生命


根據目前娛樂圈現狀,我認為,小鮮肉時代不會過去。

“小鮮肉”一詞多指年紀比較小,顏值比較高且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男孩子。比如,鹿晗,王俊凱,易烊千璽,王源,張一山,劉昊然等。



像張一山,劉昊然這一類的小鮮肉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作品說話,演技,顏值兼具。我認為,這一類的小鮮肉才是真正適合娛樂圈的,他們不考那些沒有水準的綜藝節目提升人氣,也不靠一些瑪麗蘇的劇情來圈錢。而是靠自己的演技和自己去心去演繹的劇本來說服觀眾,贏得觀眾的喜愛。強烈推薦大家去看劉昊然,張一山的作品。



對於像王源,王俊凱,易烊千璽,還有娛樂圈一系列靠顏值,靠團隊推出來而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作品的小鮮肉我並不感冒(不喜勿噴)。這一類小鮮肉的粉絲很多,但是,往往也很不理性,大部分都是盲目追星,盲目互撕。時至今日,我也沒有看到三小隻有什麼很好的作品,反而是各種娛樂新聞一直再推他們一直很努力,一直很認真。試問,如果一個偶像很努力的工作或者學習的話,會向別人炫耀出來嗎?拍一些自以為很好的電視劇,其實尷尬到不想說話。錄製那麼多期綜藝節目,這就是花時間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演技了?



現在小鮮肉的流量很大,粉絲很多,所以,一時半會兒很難整治娛樂市場以及小鮮肉市場。但是,我始終相信有一天,娛樂圈會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留下一批有演技,有擔當,有人品的小鮮肉。


娛樂博士暫未畢業


“小鮮肉”時代難道不應該過去嗎?

過去幾年在中國的“小鮮肉”時代可能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奇葩的娛樂時代。一群人,不會演戲、不會唱歌、不會跳舞,僅僅是長得不男不女就可以每年以數以億計的賺錢,並且還洋洋得意,不知羞恥地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專業水準的塌陷和職業素養的低劣成為整個行業的毒瘤。

有人會說,這是市場和受眾造成的結果,不該讓“小鮮肉”背鍋。但道理並不是這麼說的,即便有人喜歡這些僅僅有顏值的人,但也絕不會喜歡他們沒有基本職業實質,演戲靠替身,唱歌靠假唱,更不會接受他們在各種場合所表現出來的沒有教養和頤指氣使。

有人喜歡你,並不意味著可以成為作惡的藉口。就像不能有父母溺愛,孩子就可以為所欲為一樣。

幸好,今年以來,從《人民的名義》、到《軍師聯盟》以及席捲華人世界的《戰狼2》都是由敬業,有水平,有職業素養的人來完成,並且取得了這些年“小鮮肉”都沒有完成過的成就。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能讓中國的影視界以及整個娛樂圈能夠進入一個健康的軌道,成為真正能夠讓人開心的領域而不是鬧心的源泉。


老王不裝


只要娛樂圈還在,小鮮肉的時代就不會過去。

首先如何定義“小鮮肉”,“小”指的是年齡小,青春年少;“鮮”指的是顏值高,新鮮如同剛盛開的花朵;“肉”是美好的肉體,或者有型或者苗條、或者陽剛。最初用來形容韓國明星,後來廣泛稱呼年紀小、顏值高的新生男藝人,代表人物如鹿晗、張藝興、楊洋、吳磊、tfboys等。

在我看來,小鮮肉的永遠不會過時,原因如下:

一、首先現在的實力派很多是當初的小鮮肉

四大天王在剛出道的時候,妥妥地四枚小鮮肉。曾經風靡亞洲的小旋風林志穎、小虎隊組合是鮮肉鼻祖,現在走實力派的胡歌、靳東等人,在20多歲的時候,都是嫩的可以掐出水來,所以小鮮肉是可以變成演技派。最近李易峰在接作品時很挑剔,在《動物世界》中的表演可圈可點,可見他想轉型的決心。

小鮮肉有時候是進入娛樂圈的標準之一,當然娛樂是多元,也有如杜海濤、小瀋陽、胡彥斌之流,但更多的還是小鮮肉類型。畢竟美好的臉孔誰不愛呢?縱觀今日之新面孔,無一例外。

二、其次被詬病的不是小鮮肉本身,更多的是粉絲對其過度追捧

小鮮肉代表的是一種審美趨勢,但是在粉絲、資本和商家的助推下,牢牢佔據眾多公眾資源。娛樂圈爆出高片酬不是一天兩天了,在每年的名人排行榜中,小鮮肉佔據半壁江山。小鮮肉由於出道時間短,沒有積累出和收入相符合的作品,捫心自問,你會唱鹿晗、吳亦凡的幾首歌?他們的影視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普遍不超過5分。看到他們更多的是在娛樂八卦新聞和廣告中。所謂的流量明星,產生的商業價值都是虛高的。如擁有多位明星代言的oppo手機,宣傳費用佔很大比例,最終體現在售價上,消費者在為此買單。

小鮮肉被詬病的除了演技差之外,還有人品方面。演技可以磨練,本性卻難移。四大天王、小虎隊、林志穎等小鮮肉的成長伴隨著正能量,而現在圍繞著小鮮肉身上的是約P、耍大牌、不敬業等。

最後,小鮮肉的時代不會過去,但是小鮮肉群體會優勝劣汰,一批有顏值、有才華、人品好的小鮮肉會走向新一線(個人覺得小鮮肉的榜樣應該是劉昊然這樣的,低調有實力,單純無公害),而剩餘的只會曇花一現。


魔法食光


“你不要希望我在你這個電視劇當中投入太多肉體,也不要希望我理解你的角色,只需我這張臉呈如今你的電視劇當中,就是對你這部戲最大的貢獻。”這是近日被曝出的一個線上小鮮肉說給某劇導演的原話。此話一經流出,瞬間在網絡掀起軒然大波。

顏值高、演技爛、不敬業,但是卻能坐收天價片酬……近兩年,中國影視行業似乎進入了一個被“鮮肉綁架”的惡性循環。大部分的製造費付給了空有外表和人氣的“鮮肉”演員,卻收不回應有的演技與敬業肉體,劇的質量也要大打折扣。

有“抗戰劇一哥“之稱的於震曾公開發表評論,以為應把小鮮肉開除出演員的隊伍:“他們都不是演員,只是明星。憑臉吃飯,我們教員沒教過。假設只憑臉,戲劇學院改教'頤養'就好了。”言下之意,開出天價片酬的投資方要買的並不是小鮮肉的演技,而是一張臉,用來換取他們自帶的粉絲流量。

這種情況下,部分看中劇集質量的製造人紛繁開端將目光投向了海外。《美味奇緣》的製片人鄢蓓就是這樣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固然市場更願意以致只願意為主流的人氣明星買單,但理想情況是,很多明星咖位夠、人氣高,但120天的拍攝週期,有的以致只能給五六十天的時間。不只如此,線上小鮮肉高昂的片酬和與之不極度匹配的演技也讓導演們心生疑慮。

事實上,小鮮肉們真的應該不應該算成演員吧他們真的只是明星了,自己的演技什麼一點都沒閱歷過打磨,但是還是拿著天價的片酬,這個真是非常不合理了。

怪不得很多的導演都喜歡用外國的小鮮肉了呢。

《美味奇緣》此番外籍小鮮肉的成功嘗試,置信也會為眾多影視製造人翻開新的思緒,變相緩解當下“小鮮肉”的怪象,為中國影視圈的困境提供新的突破口。


娛樂資本論


小鮮肉最早是2014年中國粉絲對韓國男性明星的稱呼,相對女性明星的稱呼小花而言,“小鮮肉”指年輕、帥氣的男性。一般是指年齡在14-25歲之間的性格純良,感情經歷單純,沒有太多的情感經驗,並且長相俊俏的男人。

\n

{!-- PGC_VIDEO:{"hash_id": 1799409064282041347,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17813043501072898, "media_id": 1565888959233026, "neardup_id": 4997848216277494469, "vname": "\\u6c6a\\u6d77\\u6797\\u8001\\u5e08\\u5c0f\\u9c9c\\u8089\\u5b8c\\u657402.mp4\

星辰老莊


過不去。只要有娛樂行業的存在,“小鮮肉”們就永遠過不去。

“小鮮肉”是一個近幾年才出現的詞兒。“小”指年紀小,15歲到25歲之間。“鮮”指從藝經歷少,還是新人。“肉”指有型、陽剛、健壯的肌肉。“小鮮肉”合在一起就是形容年輕有活力、健康又陽光、情感緋聞少的年輕男藝人。“小鮮肉”的代表藝人有楊洋、鹿晗、吳磊等等。

雖說“小鮮肉”是個新詞兒,意思可不新。往前扒拉十幾二十年,觀眾們一般都管他們叫“年輕偶像”。當年的“小虎隊”,比起現在的TFBOYS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年的林志穎、孫耀威、金城武,比起現在的“小鮮肉”們,受歡迎程度更廣,粉絲群更龐大。再往前扒拉十幾二十年,成龍大哥這邊還沒說要結婚,那邊已經有影迷要臥軌自殺,劉德華這邊還沒說要戀愛,那邊公司就要揚言封殺。如今已經身為娛樂圈天王的他們也曾經年輕過,也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偶像。

每個時代都需要偶像,每個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也都會尋求一個偶像。有人看重才華,就有人看重顏值。有人看重靈魂,就有人看重外表。說句不怎麼中聽的話,長得好看的人,在哪個年代都有“市場”。“審美”天性決定總是有一部分人願意追逐“美”並願意為“美”掏錢包。有“市場”,就有產出,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當然,如今有些“小鮮肉”的風評並不太好,演技差,身價高,動不動耍大牌、罵記者、懟粉絲,更有得到公司力捧者,拿到一些名不副實的獎項往自己臉上貼金,還儼然一副德藝雙馨的模樣,讓很多觀眾不平、不忿,也給社會帶來了極為不好的影響。

我覺得日本對於藝人的分級管理挺值得國內娛樂圈借鑑的。在日本,偶像、偶像藝人和實力藝人是有嚴格的界限的,要做一個偶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事事都要上報經紀公司,還要每天接受嚴格而高強度的訓練,防止自己被飛速發展的偶像市場淘汰。

最後一句話總結:“小鮮肉”的未來,掌握在“粉絲”的手裡。當粉絲對“小鮮肉”們厭倦了,“小鮮肉”們自然就“過去”了。


八卦小錦鯉


在中國演藝圈,一直存在這樣一條鄙視鏈:實力派佔據行業制高點,偶像派分居下游。但隨著國內造星模式升級,粉絲經濟崛起,那條曾經等級分明的“三八線”已經模糊不清。

2013年,隨著郭敬明導演處女作《小時代》狂卷近5億票房,擊敗《速度與激情6》、《007:大破天幕殺機》、《侏羅紀公園》、《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等好萊塢大片,躋身當年內地最賣座電影排行榜前十,除了再次印證90後票房市場的巨大容量,更將一個全新的電影運作模式展現在眾人眼前。

“具備一定粉絲基礎的原著+以高顏值著稱的鮮肉小花”,這種依靠IP和流量支撐起來的電影類型,被業內稱為“粉絲電影”。有了《小時代》系列的巨大“成功”,不少復刻此類模式的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當中不乏製作草率的“圈錢”電影,更有許多國內外頂級導演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鮮肉”元素。

一時間,流量明星成了眾多資源追捧的對象,近幾年更與重工業電影概念結合,企圖謀求更大的市場。但“粉絲電影”口碑差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小時代》系列就曾因過分渲染“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彼時的偶像派更像統一造星模式下誕生的工業品,極致物化背後,是整個行業急功近利的縮影。

到了今年暑期檔,小鮮肉扎堆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理罪》、《鮫珠傳》、《建軍大業》等電影,不僅口碑持續走低,票房上也集體垮臺,反倒是“老臘肉”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殺出重圍,2億投資席捲50億票房,不僅打破國產電影最高票房紀錄,更帶熱了整個暑期檔的電影大盤,創造了900%的超高回報率。

“小鮮肉”的失靈,倒逼整個行業自律,未來影市或許將重新審視“粉絲電影”的位置。

【娛樂獨角獸】系頭條簽約問答作者。

娛樂獨角獸


首先要定義小鮮肉,小鮮肉是韓流產物,是小鮮肉加工廠生產出來的,只注重外型,無內容。國內有實力,有演技的年青人,鮮內加工廠不用會去加工,因為有實力,有本事的年青人有自已的大腦,加工廠控制不了,所以加工廠只會加工無腦,有外型的年青人,打造成鮮內為加工廠掙錢,別把有實力的年青帥哥等於小鮮內。中國帥哥是儒雅型。儒雅是柔中帶剛,剛中有柔,語言幽默,帶有自信,目光如電,而不會走神,動作自然而不失風度。儒雅與紳士完全不同,儒雅是先天與後天結合,注重由內向外展示出來自然的個性。紳士注重外在體型的訓練,動作模式化,靈性缺少,容易快速形成產品,達到快速掙錢為目地。鮮內還是生的能好吃嗎?好吃?那說明你還沒變成人,人不吃生內。什麼小日本吃生的,小本日本來就不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