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肯因自己飢餓向別人求告

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肯因自己飢餓向別人求告

食化 83、奢僭

奢僭

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飢,恥之甚也。又不肯矜人以飽,愧之甚也。既起人之恥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而金籩玉豆,食之飾也;鼓鍾戛石,食之遊也;張組設繡,食之惑也;窮禽竭獸,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貴賤精粗,食之爭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貧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所以奢僭由茲而起,戰伐由茲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肯因自己飢餓向別人求告,是因自己飢餓而別人不飢餓感到恥辱;又不肯因自己飽食向別人顯耀,是因自己已經飽食別人不飽食感到慚愧。既然引起了人的恥辱羞愧之心,必然會激起人的抱怨,這就是飲食帶來的壞處。金絲編織的盛器和玉石製作的豆子,作為飲食的裝飾;敲擊鐘鼓和響石,作為飲食期間的遊戲;鋪設華麗桌臺,用來增加飲食的誘惑;力圖把各種禽獸都變成食物,造成飲食的鋪張浪費;食物味道的好壞,成為飲食之間的忿恨;食物的貴賤精粗,引起飲食之間的競爭。 想要精美的飲食這種慾望越強烈,就越想方設法去獲得,窮人的飲食就越不足,富人對飲食就越不滿足。所以奢侈由此而產生,戰爭由此而開始。能夠使每個人的飲食都平等的,天下就達到大治。

注:

籩(biān):即籩。古代祭祀和宴會時盛果品等的竹器。

戛(jiá):敲擊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