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古代這四大戰役是險些導致中國走向滅亡戰爭,人口驟減

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而一個朝代的更替就是在無數的戰爭中演變和成長的。戰爭似乎成為了國家演變的規律,沒有國家是例外的,有戰爭就有死亡。現在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險些導致中國滅亡的四大戰役。

為什麼說險些導致中國滅亡呢,那是因為戰爭伴隨這人口減少,當人口減少到一定程度後,生產力也會減少,那時候當別的國家入侵我國還會存在嗎?關於這險些導致中國滅亡的大戰役
古代這四大戰役是險些導致中國走向滅亡戰爭,人口驟減

1 南北朝混戰

公元311年,劉曜攻長安,關中地區的人口僅餘1-2%。後趙帝國地盤很小,皇帝卻有五個皇后,一萬多姬妾。他死了以後,兒子日夜與五個皇后母親淫樂,被岳父殺掉,滅絕了皇族。

皇帝石虎,一次徵集美女3萬人,僅公元345年一年中,因徵集美女而不情願者被殺高達3千餘人。為容納美女,石虎分別在鄴城、長安、洛陽興建宮殿,用人力40萬。

鋪天蓋地苛捐雜稅,迫使缺衣少食的農民賣兒賣女,賣完後仍然湊不夠,只好全家自縊而死,道路兩側樹上懸掛的屍體,前後銜接。前燕帝國進圍鄴城,那數萬宮女,不是餓死,就是被士兵烹食。

石虎的長子石宣害怕弟弟石韜跟自己奪位,先派人刺死石韜,再密謀幹掉老爹提前接班。事敗之後,石虎立即登上高臺,將石宣綁到臺下,先拔掉頭髮,再拔掉舌頭,砍斷手腳,剜去眼睛,扔進柴堆活活燒死,石宣所有的妻妾兒女,全都處斬。
古代這四大戰役是險些導致中國走向滅亡戰爭,人口驟減

石宣的幼子才五歲,拉著祖父的衣帶不肯放鬆,連衣璉都被拉斷,但被硬拖出去殺死。太子宮的官吏差役數千人全被車裂。石虎死後,登基33天的兒子,被另一兒子殺掉。183天后,又被另一兒子殺掉。

103天后,一名漢族將軍冉閔殺盡皇室,下令:“凡殺一個胡人者,官升三級。”霎時間,僅首都鄴城屠殺胡人20萬,造成數百萬人的死亡。北朝的齊代有2000萬人,到北周時人口僅900萬;南朝宋代有469萬人,到南陳滅亡時只有200萬人,損失率達60%。
古代這四大戰役是險些導致中國走向滅亡戰爭,人口驟減

2 三國鏖戰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

“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盪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古代這四大戰役是險些導致中國走向滅亡戰爭,人口驟減

3 西晉八王之亂

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及成都王穎八王為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歷時十六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燬,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
古代這四大戰役是險些導致中國走向滅亡戰爭,人口驟減

4 秦末農民戰爭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現象(《史記·平準書》)。

這幾場戰爭小編真是驚呆了,原來我們中國的人口還曾因為戰爭驟減到這個程度啊,這是現在很難想像的,真愛生命,愛護和平,遠離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