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兒子都19歲讀大一了,為何喜歡看電影動漫?

芬香芳華361


兒子都19歲讀大一了,為何喜歡看電影動漫?很高興為你回答

這只是我一個人的觀點,不喜勿噴

個人感覺,喜歡看動漫電影只是一種愛好,就像有些人喜歡彈鋼琴一樣,有些人喜歡收集小人的書,有些人喜歡在廣場上跳舞,愛好沒有高低之分,只要合理合法,不影響社會,影響他人,是一種正常的愛好。然而,在一些傳統的和有些偏頗的視覺中,"動畫"、"遊戲"被貼上了幼稚、不成熟、有趣和其他標籤。

對於用這種狹隘的視角來看待動畫電影顯然是有偏見的。

動畫電影是一代人的記憶。

我記得很多年前,我不小心在網上看到了"大魚"閃光燈,雖然只有幾分鐘,但我看了不下十次。直到2016年,"大魚海棠"才真正出現在大屏幕上,當時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部電影的質量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讓我想起了我看到Flash時的感受。同樣地,許多人的青春和記憶的碎片被埋葬在一部動畫片或動畫片中-"聖"、"貓和老鼠"、"胡盧瓦"、"小偷之王"、"鳴人"。

在日本的動畫電影中,嚴格的“世界系”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影響力巨大。除了新海誠的諸多作品之外,還有更多的動畫導演加入“世界系”陣營,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包括:講述數學天才高中生小磯健二對抗網絡黑客,拯救世界的細田守的 《夏日大作戰》;五十嵐大介編劇,渡邊步導演,講述青少年與海洋相處的《海獸之子》;石原立也和武本康弘導演,展現普通人與未來人戀情的《涼宮春日的消失》;講述在儲存記憶的2027年,高中生直實為了挽救戀人不惜回到過去犧牲年輕的自己,伊藤智彥導演的《你好世界》等。這些“世界系”動畫影片雖然題材各異,風格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極度自由的時間觀和歷史觀,既繼承了歷史,又反映當下,還昭示著未來,呈現豐富多變的文化內涵。

所以對於兒子都19歲讀大一了,為何喜歡看電影動漫?我並不持有反對意見,在閒暇之餘,你也可以陪伴還在觀看幾部比較好的,我給你推薦一下:

《天氣之子》、《你的名字》、《千與千尋》、《大魚海棠》、《聲之形》、《刀劍神域》


愛追劇的女人


從題主的提問語氣來看,似乎對動漫電影存在一些偏見,而偏見最容易遮蔽人的雙眼。

我來說說我的經歷:

我今年三十多歲了,紅白機、動漫陪伴我長大,成年後還是非常喜歡看電影、玩遊戲。動漫與遊戲對我的生活並未產生過多負面影響,反而為我帶來了數不清的歡樂。

個人感覺,喜歡看動漫電影只是愛好的一種,就跟有的人喜歡彈鋼琴、有的人喜歡收集小人書、有的人喜歡跳廣場舞一樣,愛好沒有高下之分,只要合理合法,沒有影響社會、影響他人,就是正常的愛好。

當然,在一些傳統並帶有些許偏見的眼光中,“動漫”、“遊戲”被貼上了幼稚、不成熟、玩物喪志等標籤。

但是,只是用這種狹隘的眼光來看待動漫電影,顯然有失偏頗。

動漫電影,是一代人的回憶。



還記得很多年前,我偶然間在網上看到了《大魚》的Flash,雖然只有短短几分鐘,我卻看了不下十遍。直到2016年,《大魚海棠》真的被搬上了大銀幕,當時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這部影片的質量什麼的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讓我重溫了當年看Flash時的那種感覺。

同理,很多人的青春與回憶的碎片,都埋藏在一部部動漫電影或者動畫片中——《聖鬥士》、《貓和老鼠》、《葫蘆娃》、《海賊王》、《火影忍者》……

當然,還有那些有生之年系列——比如《全職獵人》……

動漫電影是藝術形式的一種。



區別於其它的電影題材,動漫電影的優點在於:題材更廣、想象空間更大、表達方式更多、角色更加不受限制……

主角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比如《馬達加斯加》;題材可以是童話也可以是寓言,比如《幽靈公主》;故事場景可以是宏大的異界大陸,比如《魁拔》……

動漫電影中也有非常多優秀的作品。



宮崎駿老爺子、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的動漫電影先放一邊不說,近幾年國產動漫也出了不少優秀作品。

《大魚海棠》、《大護法》、《阿唐奇遇記》、《白蛇緣起》、《魁拔系列》等,都是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國漫電影作品。僅從國產動漫電影近年來的上映數量的增加,就能看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投入並關注動漫這一行業了。



綜上

偏見不是一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僅憑一兩句話就能消除。但是,我還是期望,我的回答能改變一點點題主對於“動漫電影”的看法。

人的衰老,是從他拒絕接受新鮮事物開始的,衷心祝願題主改變心態,永葆青春!


樂之者電影


朋友們好,我也來說說關於這方面的經歷吧。就說我親愛的老媽吧,以前也跟大多父母一樣,似乎對動漫之類的,有那麼一點點小偏見,不過也算不上太討厭,只是覺得動漫只是給小孩子看的,一個大人看這東西就會感覺幼稚,尤其自己的孩子都長這麼大了還在看動漫,真是……唉……丟人什麼的就不說了。

後來啊,我跟您兒子那麼大的時候,也常常被我媽說:看的這是什麼東西啊巴拉巴拉,都是小孩子看的啊巴拉巴拉,都這麼大人了還在看啊巴拉巴拉的。那時我才突然發覺,原來是這麼個回事,我明白了,這是潛意識在作祟!舉個栗子,就好比我大一的時候,看那些小孩子們看的一些動畫就會覺得很幼稚,如果我有一個同齡人去看那些,我也會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很幼稚!就是因為我潛意識裡已經認為動畫片只有幼兒園小朋友才會看。

再後來啊,我明白這些之後,就連拉帶勸的和我媽一塊兒看了一部宮崎駿的動漫,還記得名字叫 "龍貓" 來著,宮崎駿的動漫我刷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了,每一次都有感觸,我媽可能也是如此吧,然後我媽就拉著我一起又把宮崎駿的動漫刷了一遍,哈哈哈,貌似誰入坑了哈。

現在國漫也在一步步崛起,變得有內涵有深度,並不像以前一樣只是一些無厘頭的劇情,有時候蘊含的也有人生哲理,有時候也會觸到我們內心最深處的那一點純真,誰還沒一點童話故事的嚮往啊。

現在老媽也喜歡看一些經典的動漫,難道說我媽也變幼稚了嗎哈哈…

說了這麼多,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

動漫不是動畫!更談不上幼稚

***

批評一件事物,也可能是你對它不夠了解,試著耐心地去了解一下,或許它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壞呢。

有時候動漫,也會很美呢!

(ps:凡事都有好有壞,動漫也有積極向上的與消極敗壞的,這個一定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擇而取之。)







等著你的紅杏出牆


我快奔三了,就喜歡看動漫,特別是蠟筆小新,這沒什麼的,純屬個人愛好,從小到大都喜歡看,(我弟弟妹妹也都喜歡看)說說個人喜歡看的原因吧,第一,動漫人物能滿足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完美或者沒有的東西的幻想。第二,就是相對現實人物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劇情,它對我吸引力更大,特別喜歡看比如宮崎駿的比較樂觀,孩童,純真的那種動漫,燒腦的不看,從中可以釋放我工作,生活的一些壓力。第三,就是愛好了,前面也說了,從小就喜歡,讀的也是動漫專業,雖然沒做這類工作,哈哈哈哈。

最後我覺的這位媽媽不要想太多,只是孩子的愛好而已,不影響什麼,除非他日常會扮偽孃的話,就要督促點,畢竟男孩子還是正陽氣一些好。

我已經想到我跟娃天天一起看蠟筆小新的畫面了(雖然我還沒娃,呵呵哈哈哈)


貓的耳仔


我26歲了,生在農村,我媽我爸以前也同樣看不慣我看動漫,離家後看不見了這才沒挨批了。同樣身邊也有一部分哥們說我老愛看小孩子的動畫片。我給他們說是動漫不是兒童動畫片。在他們包括父母看來動漫就相當於小孩子看的天線寶寶之類的。很幼稚 顯得很不成熟,希望我們看一下有內涵有用的東西。



我很想回懟回去,之前也懟過但之後該說還是會說,對於我們愛看動漫的人來說,動漫並不幼稚,他只是一種消遣方式。就像你們閒暇時間逛淘寶,看電視劇,看電影,看綜藝,看球賽,打牌一樣。以上這些不都是一些放鬆消遣的方式嗎?看動漫對於我們來說也同樣能達到這個效果。


對於動漫我也不想談什麼情懷,我覺得喜歡看動漫的人是想象力還沒磨滅的象徵之一,喜歡想象才會對動漫的世界嚮往不已,對於我來說只要不死宅看動漫不是一個有問題事情。

所以喜歡看動漫沒有錯,看寬一點,沒準當我們經歷很多事後,動漫也許會成為我們心中的一小片淨土。


胖熊貓


小時候看動畫片很正常,小孩嘛基本上都喜歡看動畫片,丫丫學語的時候覺得裡面色彩繽紛會說話的小人好玩。再大一點小學初中了,男孩好動,喜歡戰鬥喜歡奧特曼打怪獸,女孩好靜,喜歡美喜歡萌物喜歡青青草原上吃飽的羊。又大了一點,高中了,我還在看動畫片,不過這個時候已經從動畫片變成了動漫,

真正覺得是動漫能給予人深刻的啟發是從宮崎駿的動漫電影開始的,那時候沒有時間去追很長的連載番,這種短小精煉的動漫電影剛剛好很符合我的胃口。開始看宮老的《千與千尋的神隱》,想到很多,千尋小小的純正善良,爸爸媽媽貪吃彰顯人性的貪念,無臉男默默的跟隨和自私的佔有,又體現了他的寂寞和對友誼的渴望。再到《紅豬》這部被稱作宮崎駿自傳的動漫(因為裡面的豬頭,意大利亞德里亞海等宮老最愛的元素都有提及),裡面倡導的反對戰爭的主題也發人深省。以及後來再看新海誠的《秒速五釐米》兩小無猜的純真感情,又讓人懷念種種。

動漫也是一種藝術,在某種方面來說也是想象的延伸,它有著更自由的表現形式,平時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藉著二次元的平臺而變得有可能出現,但是其中蘊含的精神內容是人們共有的,同樣也是傳達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意義。當看到主角經歷磨難或者是內心掙扎痛苦,或迷茫或需要守護最終爆發小宇宙什麼的,觀者內心都會有感觸。

看動漫就像是在看小說一樣,人都會把小說主角想成自己一樣, 算是一種逃離吧,也算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每個人釋放壓力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他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只要是不違反人性,違反法律的,我們都應該支持或者給予理解。


運運電影


我認為喜歡動漫是一種興趣愛好,而這個興趣愛好也會像其他一樣,很多時候喜歡動漫是不分年齡與國界的。

我身邊有很多例子,正如我,今年23歲,大學剛畢業,我也是非常喜歡看動漫電影的,無論是我們國漫,像最近熱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魚海棠》等,還是日本動漫,像宮崎駿爺爺的《龍貓》、《天空之城》等等,以及迪斯尼動漫《尋夢環遊記》、《冰雪奇緣》等,這些都是我非常喜歡看的動漫電影,儘管我已經二十多歲了。

我的男朋友也特別喜歡看動漫,尤其是像《海賊王》、《刀劍神域》等,他都特別喜歡,還經常推薦給我看。

喜歡看動漫電影,其實是對動漫的一種喜愛。我相信存在各個年齡階層的人都有著對動漫的喜愛,無論是20、30還是40,就如宮崎駿爺爺,我想他一定是對動漫有著非常深的熱愛,即使現在已經很年邁了,仍舊創作出很優秀的動漫作品呈現給大家,這絕對是將這份熱愛升級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

很多人會抱著這個一個觀點:覺得你已經老大不小了,還看動漫,真幼稚。其實看動漫並不代表幼稚,並不是所有的動漫都是為了給小朋友準備的,很多動漫其要傳達給我們的主旨是相當深刻有意義的。像宮崎駿爺爺的動漫電影,每一部都非常的恬靜而美好,傳達的是熱愛和平,反對戰爭,而且每個女主角都是刻畫得非常有少女感,甜美又不失驚豔。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哦。


小狗拾漫


動漫什麼時候都能看,我也是大一,熱衷於動漫,我家裡人也理解我,我姐還給我買模玩,我床上一個等身抱枕,牆上是動漫海報,毛巾是穹妹遇熱脫衣版(我姐送的)動漫是一種愛好,不管你的愛好是什麼,如果不被理解就會被對方刺痛,動漫不比電影電視劇差,也能教會很多人生道理。


安於現狀ACG


我大學畢業快三年了,依舊喜歡看動漫,尤其是日本的動漫和迪士尼的動漫。

首先你得明白一個道理,動漫不代表只能小孩子才能看,你這完全就是被國產的垃圾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豬豬俠》等給誤導了。

看看美國迪士尼、夢工廠的動漫,老少皆宜,成年人、未成年人都可以看。還有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漫,同樣也是如此。

還有就像日本的長篇動漫《海賊王》、《火影忍者》、《犬夜叉》等等,我表哥三十多了,孩子都上幼兒園了,同樣追著看,一集都不落。

我表姐36歲了,《火影忍者》從大學就開始追,現在工作太忙,沒精力一直追了,但只有有空,還是要接著看。



貝克街旁擺地攤



你問題的內在邏輯是“動畫是給小孩看的,我兒子是大學生了,不應該看動畫了”。


其實呢,在提問之初你就帶著明顯的偏見:動畫是給小孩子看的,而不是大人。


但ac娘認為,動畫是不分年齡的,無論小孩還是成年人都可以在二次元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甚至有些動畫是到了二十歲以後才能真正看懂的。


就拿時隔18年在國內上映的《千與千尋》來說吧。


小時候看這部動畫,只覺得是一個小女孩誤入魔幻的世界,然後憑藉一己之力救出了被壞人變成豬的爸爸媽媽。


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只有千尋的勇敢和整個場景的可怕。


18年後再次重溫,才發現自己最能理解的是一身黑衣、孤獨的無臉男。

他被湯屋的人排斥,雨天無處可去只能在外遊蕩。千尋是唯一一個對他流露出關心的人,以至於他會拼命努力偷藥浴牌、變金子給千尋,期望她能開心。


他像極了生活中孤獨的我們。只要別人給予一點點溫暖,我們就會加倍回報。


無臉男展示出人心中最黑暗也最脆弱的一面,這正是大多數人的縮影。


《千與千尋》的隱喻不僅有無臉男,還有貪心的千尋父母、努力學習魔法卻忘記名字失去“人”這一身份的白龍、以及自私自利的湯婆婆。

而一些臺詞也深入人心: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我始終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但縱然臺詞精妙,小孩子也很難體會其中深意,真正能讀懂、並且會淚流滿面甚至痛哭流涕的唯有這些經歷了人生苦澀,方知箇中滋味的大人們。

也只有他們會在短暫的休憩之後,擦乾眼淚,繼續活力滿滿去品嚐生活的苦。


這大概也是宮崎駿想借助動畫傳遞給年輕人的。


當然,除了宮崎駿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創作者和動畫作品。他們藉助一個個二元次、三次元形象,傳遞美好,帶人們窺見生活的意義。


比如,今年創造了49.7億元票房,成為動畫神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若命運不公,便和它奮鬥到底。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叛逆、倔強,卻又勇敢抗爭,頑劣中又不乏擔當、勇敢。


以及三季豆瓣評分保持在9.5分以上的《瑞克和莫蒂》。

瑞克像每個內心受過傷的人一樣,寂寞、需要人愛,但失去自我讓他無法正常地跟人互動。但在情感纖細、自卑懦弱的莫蒂的映照下,他得以看見自己。


《瑞克和莫蒂》充滿惡搞趣味,但其背後卻是一種悲傷的虛無。


近期新番評分8.6的《非洲動物上班族》。


在大企業工作的小中層獅子、花心渣男巨嘴鳥、溫柔紳士蜥蜴,面對毫無理由的項目,不容辯駁的減薪……

他們社畜三人組的嘴炮日常往往一不小心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還有出了六季、豆瓣評分均在9分以上的《馬男波傑克》。一部很喪、壓抑但卻時刻戳破生活泡沫的動畫。

它時刻在提醒我們,糟心的事永遠會比順心的事多。


但即使有如此多糟心事兒,生活還是會繼續,我們的抗打擊能力其實很強大。


某種程度上,這些動畫映照出生活中的我們,脆弱孤獨但又倔強頑強,同時也在不斷教會我們生活就是不斷得到、不斷失去的過程,雖然很難,但還是會繼續。


這大概是隻有成年人才會體味的苦澀吧。


而動畫只是其中的一個載體,藉助它呈現出來,本身並沒有年齡的區分和劃界。


所以,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都可以在動畫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在這裡被看見、理解、得到療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