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李銀河公開自己的取向這件事?

賴俊生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雙性戀的火種。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葉童是大家熟知的一位演員,80年代非常火,她在《新白娘子傳奇》裡演的許仙深入人心,一共出演了5次反串,都是和趙雅芝,後來的三花系列:《帝女花》、《狀元花》和《孽海花》,也是非常經典,是難得的好劇,只不過宣傳力不夠,所以沒有新白那樣家喻戶曉。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孽海花》,她在裡面的反串真的非常出彩,許仙是個文弱書生,這個人物身上還有女性的陰柔成分,反串容易一些,可是王仲平可就是一個冷血腹黑的純爺們了,幾乎沒有女性的痕跡,葉童卻能把他演繹得出神入化,功力可見一斑。



通過上述圖片的觀察,我完全看不到女性的痕跡,很難想象,她女裝那麼嫵媚的一個人,居然能把男人演的這麼入木三分。

後來接受採訪時,記者問她:“你是怎麼把一個男人演得那麼好,並和女主談了那麼轟轟烈烈的一場戀愛的?”

她說了一句我感慨頗深的話:“在演戲的時候,忘記自己是一個女人,也不要總想著一個男人該怎樣愛一個女人,而是從我自身出發,該怎樣愛眼前這個女人。”

至於葉童最後有沒有入戲太深,真的愛上趙雅芝,我們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顆百合的心。如果不是的話,就無法做到從自身出發,去愛一個同為女人的對方了。

在五歲之前,人是沒有性別概念的,和什麼人在一起,就形成什麼性格,這個時候起作用的不是那條染色體,而是環境,假如一個女生經常跟男生在一起,就會形成和男生一樣的性格,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假小子,如果一個男生常和女生在一起,也會形成和女生一樣的性格,俗稱娘炮。

五歲之後,第二性徵開始發育,男生女生開始有了性別的意識,加上父母的教育,開始男女有別,女生開始穿上裙子留起辮子,男生也留著短髮打扮帥酷。

可還有一些人,沒有按照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定行事,照樣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假小子在心理上成了男人,在以後的生活裡,會把男人當哥們,女人當戀人。

其實那些按照社會標準生活的人,心中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同性戀因素,只不過,有的人敢於做顏色不一樣的煙火,而有的人,則將這種思想,掩藏在靈魂最深處。

男女之間,畢竟是隔著一道銀河,所以再怎麼也不如同性之間有共同語言,只不過有的只停留在共同語言的層面上,而有的卻碰撞出靈魂的火花,也就是說,看到對方就很開心,想起對方就會不由自主地傻笑,時常夢到對方,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看到對方就臉紅,還有一種慾望在裡面。

大概後者就會被大家判定為同性戀者,又或者是跨性別戀。

李銀河在王小波死後三個月,找了一個女性戀人,招來了眾多非議,她澄清自己是一個跨性別戀者。

這裡,我不想去科普跨性別戀和同性戀的區別,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百度,這裡就不做過多的陳述。

我想說的是,一個人,只要真心誠意地付出,雙方過得都很開心,同時也對得起社會道德,沒有損人利己,沒有騙婚騙色,便值得尊重,我也殷切祝福李銀河教授和大俠能夠過得幸福美滿,也祝願經歷相似的有情人,同樣幸福美滿。

其實,他們並不需要我這份祝福,同樣的,也可以無視那些流言蜚語。


俠影流年


任何人都有性取向的權利和自由。用不著別人指手劃腳。

李銀河老師身先率行,為同性戀樹立了榜樣,敢愛敢做。不怕別人詛咒,責罵,歧視。為同性戀這少數人群發聲,值得尊重。我只想說,喜愛同性或異性都是人的權利和自由,沒有誰對誰錯,也沒理由干涉和指責別人應該怎麼樣怎麼樣。管好自已三分地,不要干涉別人怎麼過,愛同性愛異性都值得祝福。


李銀河老師敢於為了自己的喜愛做自己,值得欽佩。

現在很多同性戀迫於環境壓力,社會歧視,家庭和橫加干涉,讓很多同性戀者生活在櫃子裡,活得象老鼠一樣,怕見陽光,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被迫與不喜歡,不愛的人結婚生子,造成很多“形婚”。有的成家以後,由於愛不起來,被迫交公糧,其同妻也得不到女人該享有的快樂,默默承受有家無性的痛苦。造成這種幹尬境地的是誰?不是同性戀者,應該是同性戀者的父母,是他們的基因造成的。同性戀者就是一無辜人群。誰不想光明正大娶異性享受快樂,誰會去選擇同性戀整天偷偷摸摸,誠惶誠恐的活著。


尊重李銀河老師,尊重選擇同性異性的權利,祝福同異婚姻幸福。



劉金子


最近李銀河在懷念王小波,說“我永遠愛你”,又引起了對李銀河公開自己性取向的爭議。

李銀河公開自己的性取向,這已經是2014年的事了。那時,她在博客上發表《對所謂拉拉身份曝光的回應》聲明,首次公開自己在王小波過世後已與一位Transexual(跨性別者)同居17年。但是聲明同時強調,她是異性戀者,並非同性戀者。

(李銀河與她的伴侶)


李銀河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侶稱作“他”,並表示伴侶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李銀河稱,“他”是一位女變男的變性者,學名叫Transsexual,並解釋“他”作為Transsexual跟女同性戀者的區別在於,“拉拉”生理性別是女性,自身的性別認同也是女性,並且愛的是同性戀女性,“而他的生理性別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別認同卻是男性,他無論從外貌還是內心看,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所愛的只能是異性戀女人,而不是同性戀女人。”

據文中介紹,當時兩人已同居17年。因為伴侶喜歡兒女親情,他們從福利院收養了被父母遺棄的智力發育遲緩的男孩壯壯。現在三個人生活在一起。

如今又過了4年了,李銀河的性取向還經常被拿出來說。在這方面,我認為非性別研究方向的普通讀者們,不要急於糾正說“李銀河就是同性戀”了。實際上,不僅有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一共有16種的性取向,有的很少被提及。李銀河是中國的這個領域是最有發言權的。她比一般人更瞭解自己的性取向。


而且,也正是她本人用她的現身說法,來給我們普及了這個知識。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取向自由,她開心就好。

何況,李銀河本人就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性學專業,支持更開放的、更自由的性自主權;如果她本人不是最主流的性取向,那與她提倡的原則,完全是邏輯自洽,這有什麼問題呢。

有一種質疑,是來自於李銀河是王小波的遺孀,她還在出版和寫作與王小波有關的書和文章,一方面又有自己的伴侶,是不是不對?

這有問題嗎?王小波去年二十多年,她當然有選擇新伴侶的權利,同時她也最有資格緬懷曾經的愛人。王小波本人如果知道,也一定會支持李銀河的。我不知道有什麼可質疑的。


侯虹斌


這個事情其實不奇怪。因為她和王小波,從1989年就開始研究男性同性戀。那時王小波才37歲,而開始研究是因為越來越多艾~滋,應上頭的要求還把研究寫了一本書。《他們的世界》,文中,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意見是理解同性問題,且尊重別人的選擇,只是在衛生方面要防範。


事實上,王小波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書上就花了幾篇寫了關於同性的問題。對於李銀河的描述,其實不奇怪,人有雙性戀,且在生活中選擇怎麼樣的伴侶過日子是很私密的事情。

而李與她的女性伴侶,只是在心理上趨向於男性來照顧李銀河。這就好像一個女人在男人身上得不到的精神感覺,在一個女人身上找到了。



而李老師的意思,人是獨立的個體,選擇情感依賴時依然還是異性的東西。就像幾乎所有的同性戀伴侶中都有男女之分。事實上他們並沒有完全脫離異性戀。只是說其中一方具備異性的又超過異性的關係。情感上得到滿足就讓人很有安全感。


在李銀河的思維裡,人都可以選擇同性或者異性戀,平等而正常的狀態,而她與王小波可以說是精神伴侶,因為以前生活還是說學術方面,兩人都在同一個方向。你看王小波的語言,有些還是很有道理的,這也並不影響李銀河對其他女人有意思。真正要了解他們,還是要看王小波或者李銀河寫的記事。


行走在小城


感覺很正確很大膽,對待性的態度也很科學。 對性取向,李銀河的態度是它就像吃飯,應對了“食色,性也”這句話。



她認為,就像吃飯是個民生問題一樣,做愛也是一個民生問題。她認為解決好吃飯和左愛的問題,人的幸福指數就會高,會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關於同性戀,李銀河覺得這不單是一個學術問題,更因為它是一個政治問題,才會在全世界內引起巨大的關注。她曾經寫過一個小說叫做《虐戀亞文化》,這本書可以說填補了國內虐戀文化的空白她直言承認自己對於虐戀的喜愛。

從虐戀的英文sadomasochism中可以得到更直觀的理解,它是一種性快感與同感聯繫在一起的活動。她甚至在自傳中寫了與王小波之間的諸多如親吻、捆綁、鞭打等等所謂虐戀的細節。 看過李銀河與王小波的通信,能感受到他們彼此相愛,互相支撐幫助和讚賞。而到了第二任伴侶的時候,李銀河卻因為選擇了生理女星心理男性李大俠而遭到太多的非議、謾罵。

因為對於性和愛有充分而科學的認識,李銀河的態度比較堅定,她判斷“愛情沒有性別年齡之分,她選擇大俠,是遵從內心”。

其實李銀河研究的領域不僅僅是性,她首先研究的是家庭婚姻,另一個是性別,性研究是她最後一個領域,但是因為性這個話題過於敏感,在東方文化背景之下,這也成了大眾最關注她的一個領域。 近30年,她著力在科普婚姻、家庭、性的常識和知識,也意志在為同性戀人群爭取權利和自由,得到了不少人的歡迎。


不止看戲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女性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學者李銀河

李銀河和自己的伴侶,一位跨性別者

李銀河和已故丈夫著名作家王小波


這件事之於李銀河自己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在漁人看來,以她的理論和觀念,這不過是個人的選擇和傾向,之所以向公眾交代,一則是公開的話,可以避免部分猜忌和惡言,二則也可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理論和觀點並不是口頭說說而已。

畢竟她是一名此領域的社會學家,專業如此。

她著書頗豐,寫有《婚姻法修改論爭》、《虐戀亞文化》、《女性主義》等近50本作品。


而這件事對於大眾,尤其是內地來說,可謂重大。

迄今以來,並沒有一位明星或名人承認過,連男性都沒有在公開場合承認過,而女性則根本沒有,連傳說或風聞都很少。

就連港澳臺這樣接受了許多西方文化薰陶的地方,明星名人們尚不能完全自由的選擇或公開,何況更為保守的內地呢。

所以時代需要一個先鋒,不怕公眾的歧視或攻擊,勇敢的站出來以示範,通過自身影響力,讓這件事這種觀念更為一般所接受,使之不再被視為畸形和異常現象。


對於李銀河的研究成果來說,漁人擔心會否變得偏頗。

對於科學研究來說,大部分也許都帶著科學家自身體驗或自身認知的影子。

李銀河也不例外,她的作品裡記載過許多自己的感情經歷。

而作為一名社會學家,尤其是社科院的學者,研究成果中涉及太多個人經歷是否不妥?因為本來個人感受是個案,但一旦展示給無數的公眾時,可能就不再被當成個案,公眾潛意識當中會將其認為是合理的或可以接受的甚至是被鼓勵的!

公眾人物或作品對社會的影響和引導作用正在於此。

雖然以李銀河的專業會盡量避免這種狀況出現,但社會學作為一門無法逆轉、沒有固定規則且比自然科學複雜很多的科學,很難避免公眾不受到錯誤的影響。


雖然漁人有這樣那樣的擔心,但就李銀河本身公開的行為來說,是值得讚揚的,畢竟這個時代需要先鋒,特別是毫不畏懼流言的先鋒。


漁人娛己


李銀河應該不算是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李銀河老師很明確地說了,自己是異性戀者。

王小波去世之後,自己認識了一位出租車司機。這位出租車司機的性別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

並且,李銀河現在的這位愛人更準確地說,是一個跨性別者。

人們容易搞混的是李銀河的愛人這一邊。

李銀河老師的愛人和金星是一樣的。

他們出生之後,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樣。

金星老師想得,是作為一個女人去愛一個男人。

同理,李銀河的愛人,想得,是作為一個男人去愛一個女人。

準確地講,無論是金星還是李銀河的愛人,他們都不能算是同性戀。

同樣,李銀河老師也不算是同性戀,因為李銀河老師的性取向,是作為一個女人去愛一個男人。

至於那個男人是出生以來就是男性,還是之後變為男性的,不是問題關鍵。

李銀河老師這件事情,不能算是出櫃。

只是說,她愛上了一個跨性別者。

李銀河老師是不是同性戀又如何呢?

公開出櫃對於李銀河老師並不能說什麼難以承受的事情,只不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在1992年,李銀河就和王小波共同寫出了《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

而在1998年,李銀河就寫出了關於SM的研究——《虐戀亞文化》。

並且李銀河曾經說過,自己和王小波也是SM的實踐者,會嘗試中性虐戀。

此外,李銀河老師是支持同性婚姻合法,以及向兒童普及性教育。

對於一個26歲就進入國務院政策研究的社會學專家,對於一個在封閉的90年代就進行了同性戀和SM研究的性學專家,對於一個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與兒童性教育的有良知的公民。

我個人覺得李銀河老師性取向如何都不是一件其他人可以攻擊她的靶子。

我只能說李銀河老師是人生贏家,學術,愛情,甚至在失去了自己的愛人王小波之後還能繼續收穫愛情,可能這才是讓人嫉妒的吧。


林一行


李銀河老師是值得尊敬的學者,性社會學家。她的研究領域以及研究成果在相對保守的中國社會敢為人先,彌足可貴。

不僅如此,李銀河老師自己也是率性率情,世人皆知她是王小波遺孀,但她並沒有以此自居,反而獨立地活出自己的精彩。她與自己的跨性別伴侶相濡以沫,給她祝福,為她點贊。

但是,所謂李銀河老師公開自己性取向一事卻未必如實。早在2014年,網絡上就流傳一篇文章所謂“曝光”李銀河老師的“拉拉”身份,《李銀河“拉拉”身份曝光》。大概年底,李銀河老師撰寫微博公開澄清這件事。

在微博中,李銀河老師坦陳了自己與跨性別伴侶交往17年的事實,但聲明並澄清自己是異性戀。在性取向多元化的社會語境下,由於異性戀佔主流,而且擁有傳統的社會權力,因此通常所說的公開性取向指的是公開自己性取向少數派身份,L女同、G男同、B雙性戀。李老師公開澄清自己是異性戀,這不算是什麼公開性取向,因為社會隱含的缺省性取向就是異性戀。如果要看待李銀河老師公開澄清自己是異性戀這件事,更應該看作是李銀河老師沒有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通常社會輿論使用的性少數派縮寫LGBT,其實包含了兩種不同的性特質維度,性取向(LGB),性別認同取向(T)。李銀河老師的伴侶是一個跨性別者,就是T。

其實大家對T不應該感到陌生,著名舞蹈藝人,毒舌主持人金星老師就是一個T,一個由本性別男性變性為女性的T,Transsexual MTF,可是,沒有人會質疑金星老師的丈夫是同性戀。同樣道理,李銀河老師的伴侶也是一個T,一個由本性別女性變性為男性的T,Transsexual FTM,李銀河老師澄清自己為異性戀沒有問題。

至於為什麼說李銀河老師公開澄清自己為異性戀不算是公開性取向,反而更應該看作是沒有公開自己性取向,原因就在於李銀河老師與金星丈夫有所不同。

金星丈夫與金星結為連理是在金星完成了變性手術,身體性別解剖結構已經被改造成女性之後交往結為伴侶的。李銀河老師與她的伴侶交往是在伴侶接受變性手術之前,雖然都是跨性別者,但手術前的T與手術後的T還真不一樣,前者是Transgender FTM,後者才是Transsexual FTM,二者區別就在於身體性別解剖結構有沒有被改變。微妙就微妙在這裡,一個人被他的性伴侶所吸引,這首先是一個生理過程,如果性伴侶身體的性別解剖結構與自己一樣,那就應該至少具有同性戀的傾向,而不是鑿然的異性戀,起碼不算是單一的異性戀。

這麼說吧,單一的異性戀和單一的同性戀恐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性少數派,因為大多數人其實都不同程度兼具二者的傾向。早在半個多世紀前,著名性學家金賽就通過大規模問卷分析了人群的性取向分佈,如下圖。李銀河老師在她的伴侶選擇手術改變身體性別解剖結構之前就同居,對她的伴侶而言,算是跨性別異性戀,心理上認同自己是男性,被女性吸引;但李銀河老師卻未必就算得上是單一的異性戀,因為她被女性的身體所吸引。

明白了吧,李銀河老師公開澄清自己異性戀身份,不算是公開自己的性取向,而算是不公開自己的性取向。

當然,公不公開都是李銀河老師個人之權利,公不公開都無損於李銀河老師的值得尊敬。


唐映紅


一個人的精神要多麼空虛無為,才會單純在肉體的快感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研究,甚至什麼捆綁鞭打這些不堪入目暴力的行為也參與進來,不要以為用各種自圓其說的理論就可以遮蓋這種,實質上就是不正常的,非常態,扭曲的性行為。

真實確實是真實,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敢說實話,敢暴露隱私。但是你作為一個所謂的性學專家,要知道你所暴露的這些東西是具有傳播性和影響力的,對於那些本來就有缺陷的,曖昧的,懦弱,還有一些尚未成熟的靈魂,毋庸置疑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而絕非什麼深刻的認識。

李銀河還有一個違揹人倫道德,歪曲人性的言論。我就不說了不說了,因為一點也不想傳播。稍微知道出這個人的,大概都會知道。

基於這樣一種人品,其思維其邏輯,反正我是10萬個不願意苟同的!!!

我在說回正題,所謂的性取向。這個詞不知道是什麼人發明的,但一定是一個想變性的人發明的。也就是說,對自身性別根本就不認同。那麼就是說他在孃胎裡的時候或者後天是什麼基因突變,導致了他的人格和性別發生了錯亂。

還有所謂的同性戀,異性戀,生殖戀,顏性戀。其實這些標籤就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根本沒有揭開問題的實質。

因為相愛而在一起,而不自覺的想要親密的行為,如果他恰好是個同性,那麼這個跟性取向半毛錢關係沒有!

不對異性感興趣,只對同性有衝動,而且只因色相引發的刺激。這個可以說性取向的問題。

李銀河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如果他公開自己有一個同性的伴侶,也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但是公開自己的性取向,這個所謂的專家真的是磚家嗎。李銀河不是和王小波熱烈的相愛過嗎? 難道之前她為了愛李小波,把自己的性取向又扭過去了。王小波走了之後,她和現在這個同性伴侶是又迴歸原位了嗎?

😂😂

對於發自心靈真誠的,無害於他人和社會的愛情,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指手畫腳!

但是對於一些敏感的,會引發惡劣現象的,有損於青少年成長的似是而非的什麼性取向之類的這些詞兒,所謂的專家們,發言前請慎重,三思而行。


佳人女友志


選擇公開或者隱藏自己的性取向,是李銀河女士的權利和自由。與任何人無關。

對於別人選擇什麼樣的性取向和生活方式,是對別人權利的粗暴干涉。

對於性取向,你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建議和看法,你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方式。但不能對別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性取向與人的品質、道德、能力沒有關係,只與自己的興趣有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每一個人權利內涵認知的提高,性取向這個個人問題已經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可。那種以自己喜好為標準評價別人;以道德枷鎖約束別人的做法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

議論別人,包括議論李銀河女士出櫃行為的人,實在沒有必要,也很無聊。

每個人按照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往前走就是,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