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NBA季後賽不發工資,為什麼球員還打得這麼拼?

1989體育


NBA季後賽確實沒有工資,NBA球員簽下的合同都是常規賽的合同,每年發12次工資,從11月至4月那個月分兩次發。

許多NBA球員一般打完常規賽就直接回家休閒去了,那些進入季後賽的球員反而更加拼地打比賽。為什麼呢?

因為打季後賽有獎勵金,但這些都是小利益,最主要的是他們通過季後賽證明自身價值,有利於簽下更大合同和商業代言合同。相對於常規賽,季後賽比賽表現含金量非常足,所以季後賽球員都拼。

比如熱火隊的奧利尼克在綠軍季後賽打出不錯的表現,最終簽約熱火。還包含獎勵金合同附加條件,出場時間達1700分鐘100萬美元晉級季後賽40萬美元。

季後賽獎金是其一:NBA聯盟只能在季後賽中抽取球隊門票收入的25%作為收入,所以聯盟希望比賽打得場數越多越好。

季後賽獎金來源於球員工會,他們會向NBA聯盟拿錢設置獎金池,每年金額不一樣。比如2015年參加季後賽分22萬美元、進第二輪26萬美元,進第三輪44萬美元,亞軍175萬美元,冠軍265萬美元。

最終這些獎金由球隊自己分配,一般是平分,甚至工作人員也有,包括清潔工。

比永博工資翻5倍

拼命表現拼命證明自身價值,可以掙大合同。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當時猛龍隊的比永博,在瓦蘭倒下之後,他在東部決賽中表現出色。

猛龍對陣騎士場均貢獻6.3分10.3籃板1.8蓋帽,其中一場比賽7分26籃板4蓋帽。最終他夏天被魔術隊4年7200萬美元簽下,他之前年薪只有300萬美元。

除了合同還有商業代言


騎士隊內線湯普森和比永博一個例子,在總決賽中,湯普森表現出色。場均9.6分10.8籃板1.2蓋帽,於是夏天簽下了5年8200萬美元的合同。

同時引來了卡戴珊家族的關注,最終走在一起,曝光巨增,商業價值水漲船高。

雖然沒有工資,獎金也很少,但是季後賽舞臺是一個最高的舞臺,你表現越出色,你絕對不愁合同,這是常規賽沒有的。


阿倫寫字的地方


分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商業利益,季後賽的強度遠超常規賽,可以更好地考驗一個球員面對高強度的真正實力!出場季後賽的球員如果表現非常好的話,會受到更多球隊的關注,球員本身的商業價值會得到顯著提升。下一份合同的薪資可能會更高一些!當然,季後賽打球也是有一定的獎金的。

除此之外,在季後賽,球員有了更多的曝光度,如果打得好會受到更多球迷的喜愛,也會受到更多廠商的注意,商業合同也會更多!

比如哈登,2015年夏天,哈登以一份13年總價2億美元的合同簽約阿迪達斯!哈登之所以能簽署13年2億美元的阿迪達斯的合約,得益於他在球場上的表現,在2014-2015賽季,哈登率領火箭成功的殺入西部決賽後,(在季後賽高強度的賽場上,哈登證明了強大的實力,14-15季後賽場均得分27.2分,38.3%的3分命中率,場均10.5個罰球,命中9.6個,罰球命中率91.6%!)“大鬍子”身價飆升,這才引得了阿迪的重視。

另一方面是體育競技的魅力,NBA作為世界籃球的最高舞臺,相信NBA球員都渴望證明自己,都對勝利有強烈的渴望!都希望有機會衝擊總冠軍!在季後賽高強度的比賽中,球員都會拼勁全力去爭取勝利!有的球員為了總冠軍,甚至降薪選擇去有實力衝擊總冠軍的球隊!然後季後賽拼勁全力,爭取勝利!比如大衛·韋斯特,2015年6月25日,大衛·韋斯特選擇跳出合同,放棄最後一年1260萬美元的合約,成為自由人。為了總冠軍, 2015年7月7日,大衛·韋斯特以一份價值140萬美元的老將底薪加盟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同樣為了總冠軍,2016年7月6日,大衛·韋斯特與金州勇士隊簽下一份底薪合同。


微言深語


看到已經有很多人回答季後賽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白打工”,並且精打細算列出獎金、抽成等收入分配,我非常詫異。

理由難道不是隻有一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一個還不夠嗎?

難道一個球員在球場上流汗甚至流血,就是單純地為了養家餬口,或者說為了錦衣玉食?

我認為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不難理解。季後賽是你可以向世界證明自己真正實力的唯一機會,如果可以參加,那麼為什麼不呢?

我們坐下來好好的想想,一個球員努力去打好每一場比賽,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成績好可以有大合同?還是單純的想贏?

如果合同和勝負不掛鉤呢?

這個問題真的是一種懷疑主義、功利主義的發酵,把一切都等價為“收入的籌碼”,以賺取的報酬多少衡量一切概念的價值。

可是卻忽略了一種人的本性——人生來就是好勝的。

什麼驅動著人對於勝利的渴望?——榮譽感。

為什麼NBA季後賽不發工資,球員還打得這麼拼?因為榮譽感驅使著他們。

和榮譽感一樣比工資重要的東西還有許多。

多了去了


溜池山王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NBA季後賽雖然沒有工資,但是有季後賽獎金分成。球員工會從球員利益的角度考慮,和NBA達成協議,NBA在每年季後賽中拿出一筆錢,這筆錢投入到季後賽獎金池,用來獎勵所有參加季後賽的球隊。2017年季後賽的獎金池已經達到了1500萬美元。值得說明的是每支球隊所能分到的獎金數與其季後賽能走多遠密切相關,從季後賽首輪直至總決賽每一輪系列賽都對應著不同數額的獎金。而且,這筆錢的分配完全由球員自己說了算,例如15賽季的季後賽,當時還身處小牛隊的隆多由於對內矛盾,經球員投票後未分得季後賽獎金。因此,從這點看NBA季後賽並不是沒有任何金錢獎勵。

其次,就是作為球員的榮譽感,相信所有NBA球員都有追逐總冠軍的夢想。從過去到現在都有不少球員放棄高額的工資,以老將底薪加盟爭冠球隊的例子,如15~16賽季的韋斯特放棄合同最後一年1200萬美元的工資加入馬刺,目標十分明確,就是為了加盟爭冠球隊,以追逐總冠軍。因此,對於很多球員來講總冠軍的誘惑遠比季後賽的獎金大得多。

最後,NBA球員的收入不僅僅包括合同工資,還有很多商業收入,如廣告代言等等。如果季後賽發揮出色,往往能夠獲得更多商業活動的邀請,進而為其帶來更高的商業收入。同時,季後賽的關注度更高,對於身處合同年的球員來講,季後賽的出色發揮有利於提高自身價值,進而簽下下一份大合同。

正因為這幾點使得球員在季後賽中拼盡全力,促使他們打出高光表現。


CHSUNSHINE


雖說NBA季後賽不發實際工資,但NBA球員大多都是籤的年薪,所以這個沒什麼影響,季後賽球員打的比平時拼命是有原因的,大致有以下幾點

為個人榮譽--總冠軍

作為NBA職業球員,敢問哪個不想拿總冠軍,這可是作為職業球員最高的榮譽了,既然球隊打入季後賽,就如同過了預賽,進入半決賽,進入決賽一樣,那就得去拼一拼,不拼肯定沒有希望,用盡全力去拼一下,說不定就拿個總冠軍回家

相信當捧起總冠軍獎盃時,球員心裡的激動與喜悅肯定比發工資的時候強百倍!

展現個人價值

在NBA中,想要走的更長遠,想要拿到大合同,如何在眾星雲集的聯盟中展現出自己的實力,體現自己的價值,讓更多人注意到你,無疑,季後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往往季後賽的關注度要比常規賽強很多,要是在季後賽表現突出,幫助球隊取勝,那你就這座城市的英雄,同樣對手球迷也記住你了,你的影響力就得到傳播,所以,進入季後賽,球員得拿出自己100%的精力去拼搏!

贏得商業合同

NBA球員不僅可以拿自己本有的薪水,還可以在商界簽約代言,一般代言費也不會低,想要拿到商界代言,就得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樣商界品牌們才會相中,所以球員們必須通過季後賽拿到總冠軍,拼命打球,展現出自己的價值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就有機會拿到代言費!

以上三點可以解釋球員在季後賽為什麼會那麼拼!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也得拿出拼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俗話說的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做自媒體也是條艱辛的路,加油拼搏吧!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小豆籃球


賬面上籤的合同確實不包括季後賽的工資,但是這種變相的“加班、加點”可不完全是義務勞動,這裡邊有講究:


1、之所以NBA球員的工資是按照82場常規賽籤的合同,那是因為,這82場常規賽是“定數”,每個隊每個賽季都會打這些比賽(除了停擺縮水賽季),這是可以量化的,只要你不受傷,那你就可以打比賽!

但是“季後賽”可不是這樣,它需要在符合規則條件下才能有資格打上季後賽,而且,打季後賽的“輪次”也是淘汰制,所以,這是不確定的!NBA聯盟在賽季之初就確定了球隊的工資帽,所以,季後賽的這個比賽,哪個隊有資格打?能打幾輪?這確定不了,所以季後賽的工資沒法具體算出來!這就是名義上“打季後賽”沒有工資的原因!

但是NBA畢竟是商業聯盟,季後賽的比賽的關注度也是比常規賽還要高的,那當然商業價值也就更大,總給球員“畫大餅”拿總冠軍也不是個辦法,所以,聯盟規定,凡是參加季後賽的球隊進入分區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各自分得一定比例的季後賽獎金,那最後如果進軍總決賽了,得總冠軍多少獎金,得亞軍得多少獎金,都有明確的分成比例,這部分錢,說多不多(對於明星球員來講,畢竟他們籤的是大合同),但是對於替補球員來講,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概括說來,如果最終拿到總冠軍,那這球隊的季後賽獎金目前可能會達到500w美元左右,完全由球員自己決定分配方案,但是大部分都是均分!

這就說明,只要你進季後賽了,你就還是有錢拿的!多少?看你球隊打到第幾輪!而且,戰績好的球隊意味著能進季後賽,那就能賺“除了工資”以外更多的錢,球員也是高興的!所以,尤其是對那種長期流浪的NBA球員來講,他們更願意簽約能進季後賽的球隊,那意味著賺更多錢!而絕非“義務勞動”!像巴爺巴恩斯上賽季末簽約勇士,沒簽多少錢的合同,但是加上季後賽獎金,其實他在勇士打的常規賽剩餘比賽和部分季後賽,加一起,他在勇士賺了不少錢!甚至季後賽獎金超過了他的簽約合同!

2、總冠軍:每季NBA比賽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季後賽,而終極目標也就是總冠軍,這個不僅是職業生涯的榮譽,而是一輩子的榮光!看看麥迪擁抱夢寐以求的獎盃的表情(想得,沒得到),就知道總冠軍獎盃和總冠軍戒指的吸引力了!當然還有奪得總冠軍時他們的喜悅!





3、NBA作為職業籃球聯賽,運動員的專業性和職業態度都是頂級的(誰會想丟掉這麼一個好飯碗吶),競技比賽的輸贏對他們來講很重要,無論是誰,比賽都想贏,沒誰參加比賽是為了輸而參加的;而且,NBA球員很職業,努力工作是必須的!所以不管常規賽還是季後賽他們都很拼!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季後賽的比賽激烈、熱血、精彩就不足為奇了,球員們拼了命的想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了!

我是BLAH!


BLAH


打了一個賽季,不就為了最後的季後賽嗎!就像長跑一樣,難道在快到終點的時候放棄嗎?而且我們常說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個打籃球的夢想不是拿到總冠軍,能有機會拿到聯盟的第一。俗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個道理麼,不想那冠軍的球員不是好球員。



先拋開責任、夢想什麼的不說?雖然球員打季後賽沒有工資,但是人家還有獎金呀,球隊會根據在季後賽的排名,給每位球員發獎金。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而且,很多球員也希望通過季後賽打出自己的身價,證明自己,這不來年希望籤一個大合同!所以不論從精神還是物質上,NBA球員都得非常拼命的打季後賽。


慢反攝


簡單總結下

大牌為了榮譽,小咖為了工資。

像詹姆斯,哈登,保羅,杜蘭特,季後賽為了更高的榮譽。對他們來說,錢固然重要,但不是第一重要。

像卡佩拉,塔圖姆,76人一隊,為了更高的年薪。站位腳跟後,需要提高身價,畢竟運動員的生涯沒多少年,也不知道明年你會怎麼樣。


笛子魔童老師


因為季後賽是提升自己身價的最高舞臺,而且也是最好的機會,都關係到自己未來的收入,而且這種榮譽是至高無上的,很多球星為了總冠軍放棄很多的利益,所以季後賽大家都需要拼搏,而且人都有這種好勝心態,何況是職業球員更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