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這倆字在初中課本里躺了幾十年 毛主席重點批示 唸錯怪那個時代?

北大校慶校長讀錯字之後的致歉信讓我們看到了他滿滿的誠意,但通過這個事情似乎暴露出我國自建國以來基礎教育的嚴重不足,就算從2001年我們已經正式宣佈掃盲結束,新世紀以來進入了信息時代,一部手機就是一臺微型電腦,可依舊會出現有對常用字的誤讀和不認識。另外,五筆輸入法也有問題,會打字不認識讀音怎麼可以?更更重要的事,千萬別有質疑,看著字像什麼就讀什麼,你要因為不會讀字而焦慮,還揪著別人不放,那隻能成為你走向未來的阻礙,別的不敢說,最高學府你是甭想了。


一般大賢都是三省吾身,吾等平民三年也不見得反省一次,這次正好重新溫故一下從建國以來、1972年也十分推崇的初中課本里文言文的“老一篇”——陳涉世家。

這倆字在初中課本里躺了幾十年 毛主席重點批示 唸錯怪那個時代?

話說秦朝末年,在一統六國的輝煌背後,同樣滋生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強徵勞役,據說為了建造阿房宮與秦始皇陵,當時全中國兩千萬人口,有十分之一的勞力都被強徵入伍。耕田荒廢,性別比例失衡,加上天災大旱,自然民怨四起。而在這種背景之下,陳勝吳廣起義就像一個火星,點燃了壓在民間的怒火。

可要師出有名,於是二人就先假冒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拉起大旗,由陳勝當將軍,吳廣做都尉。首先進攻大澤鄉,之後轉戰蘄縣。在起義初期勢如破竹,不到三個月,從前六國舊地都有人打著復國的旗號自立為王。接著陳勝又派出周文向西進攻,逐漸向秦朝都城咸陽逼近。直到這時秦二世才感覺大事不妙,緊忙讓章邯把在驪山的囚犯、奴隸混編成一支軍隊,鎮壓起義軍。大軍壓境,起義本該同氣連枝,可打著恢復六國旗號的人各自據守,對陳勝的起義軍並沒有及時支援,最終導致孤立無援,一敗塗地。而陳勝和吳廣也先後被自己的部下殺害,起義宣告失敗。

後來有很多人都對大澤鄉起義進行過點評,在毛主席的點評中,他認為起義失敗兩個重要原因,其一為功成忘本,不僅將曾經“勿相忘”的同鄉殺掉,對自己的岳父也不恭敬;二是任用壞人,偏聽偏信,在隨後的起義活動中,陳勝任命朱房、胡武監督眾將。結果這倆人,位高權重,徇私枉法,動不動就把將領就地收押、甚至處決。可陳勝偏偏把這二人視為忠臣,再碰上章邯這樣的名將,其失敗是註定的。

這倆字在初中課本里躺了幾十年 毛主席重點批示 唸錯怪那個時代?

起義雖然失敗,但反抗的種子在當時也深入人心,直接為後世劉邦、項羽等舉事奠定了基礎。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司馬遷也將本為草民的陳勝錄入了專門記錄諸侯王相的“世家”一類,也正應了陳涉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這種反抗精神曾經在剛剛建國時受到極大的提倡,“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敢於反抗命運、質疑成規、勇於鬥爭的破釜沉舟精神,也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而傳承下來,溶於血脈。因此,“陳涉世家”選段,也可以說是我國基礎文言文教育的“老一篇”。敢於懷疑,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斷進步不可缺少的精神。

針對這一歷史,毛澤東在閱讀研究《史記陳涉世家》章節時提出,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一是功成忘本,脫離了本階級的群眾;二是任用壞人,偏聽偏信,脫離了共患難的幹部。毛澤東以此告誡後人,任何時候必須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大批素質高能幹事的幹部隊伍,這是取得勝利的基礎條件。《紅旗》1962年7號37頁署名寧可的作者評價說:“舊式農民戰爭,終究是自發的革命。革命農民的覺悟程度無論如何不能超越他們階級的與時代的限制,越出自發的範圍。不看到這點,過分誇大農民戰事的覺悟性,把封建社會的農民的覺悟程度看得跟今天的無產階級差不多,這當然不對,是一種非歷史主義觀點。但又必須看到,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農民的革命思想及共覺悟程度在鬥爭中的逐步增長,終究是十分可貴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是珍貴的歷史遺產。” 1970年代中華書局更是出版了農民戰爭史資料選注《陳涉世家註釋》一書,供各級單位學習使用,可見這一篇在當時受到何等重視。可以說,即便在70年代,從領袖到各階層的學習小組,都在領會陳勝吳廣代表的農民起義所具備的歷史內涵。

這倆字在初中課本里躺了幾十年 毛主席重點批示 唸錯怪那個時代?

讀錯字不可怕,可怕的是把鍋甩給時代,林校長說因為基礎教育不足,所以才有這樣的錯誤,未免過於自欺欺人。即便是在70年代的學習中不曾走心,那麼四十年的改革春風裡還不抓緊?說焦慮和質疑是走向未來的阻礙,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