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土耳其如果戰敗,俄羅斯有可能把埃爾多安斬首嗎?為何?

真情那麼貴


不會,普京總統也不會派兵攻進土耳其國境內,免得受到世界的孤立,受到世界很多國家的制裁,得不償失。


水金304


強大於美國,也沒見美國直接將哪個國家的元首斬首。有人要說美國將薩達姆丶卡扎菲斬首了,這是認知的誤區。美國斬首薩達姆是藉助美國樹立的伊拉克民主政府的手,通過審判才達到目的的,“斬首"卡扎菲,同樣是藉助的利比亞反對派武裝之手。


俄羅斯即使戰勝了土耳其,也不可能將埃爾多安斬首。

一丶俄土都是打的代理人戰爭,爭的是國際影響,爭的也是國家利益。

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戰爭,不可能直接發生,這不符合雙方的利益。伊德利卜是敘利亞領土,土耳其在俄羅斯的干預下不可能長期佔領。雙方最後的結局就是藉助第三方,體面地和解。

二丶土耳其丶俄羅斯爭的是一口氣,要的是面子。

在敘利亞伊德利卜問題上,土耳其堅持越久,對其的損害越大,盤踞在那裡的十幾萬叛軍,過去是依靠阿勒頗生存,阿勒頗是敘利亞叛軍的經濟區及主要後勤保障區,如今叛軍失掉了阿勒頗,龜縮到了伊德利卜一個地方,即使土耳其保住了伊德利卜,後勤供給不足,難道土耳其長期給予供給。兩國要的是面子,爭的是一口氣。


三丶俄土最壞的結果就是直接發生戰爭衝突,國際法有明確規定交戰國的俘虜,不得虐待。所謂斬首埃爾多安無非是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暗殺,或者說定點清除,這種情況將被世界鄙夷。第二種情況就是活捉,活捉即是俘虜,俘虜不得虐待,更別說斬首了。斬首也會像美國那樣,藉助反對派勢力,而不是自己親自動手。

《日內瓦公約》明文規定,不得虐待俘虜。日內瓦公約已經得到世界上190多個國家的承認,俄羅斯也是簽約國之一。

四丶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北約不會允許俄羅斯斬首埃爾多安。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北約有共同防衛條約,俄羅斯要想在敘利亞活捉或斬首埃爾多安是不可能的,埃爾多安不會親臨敘利亞戰場。俄羅斯如果進攻土耳其,就會受到北約組織的武裝干涉,俄羅斯肯定不敢同整個北織組織為敵。

俄羅斯斬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事件不可能發生。


老狼48440790


如果俄羅斯和土耳其真的打起來,俄羅斯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把土耳其軍隊趕出敘利亞,而不會專門針對埃爾多安,更不會將他斬首。


那麼,在俄羅斯人眼裡,埃爾多安又是個什麼人呢?在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初,瘋狂的埃爾多安竟然命令土耳其軍隊擊落一架俄羅斯蘇-24戰機,那時俄羅斯人肯定非常恨埃爾多安,當然也不想放過他。但國際矛盾和爭端不是靠衝動報復就能妥善解決的。在對待這件事上,就連一向做事果斷強硬的普京在權衡之下,也只是以轟炸土耳其車隊作為報復,選擇息事寧人。畢竟,俄羅斯是來拯救敘利亞政府的,不是來和土耳其幹仗的。如果和土耳其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俄羅斯肯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最終結局會怎樣都不好說。這並不說土耳其實力有多強,而是俄軍大規模人員的到來,僅後勤補給就很難解決。靠敘利亞?敘利亞還靠俄羅斯和伊朗輸血呢。所以,和土耳其發動大規模戰爭,俄羅斯這個仗不是打贏打不贏的問題,而是真的打不起。


當然,除了以上因素,俄羅斯還是想盡力拉攏土耳其,緩解自身的巨大壓力。所以,不僅對土耳其擊落戰機未做過於強烈的反應,而且在埃爾多安面臨被推翻的政變時,俄羅斯還向他通風報信,這等於救了埃爾多安一命。俄羅斯不恨埃爾多安嗎?當然恨,可在國家利益面前,還不得不救他的命。這是因為,搞政變的那些土耳其人更加親美,他們上臺後肯定會更加反俄。俄羅斯以德報怨,做的還是對的,讓埃爾多安大受感動,俄土關係也一下子迅速回暖升溫。

如今,埃爾多安在敘利亞伊德利卜大力支持叛亂武裝,在破壞敘利亞和平進程的同時,也讓俄羅斯在這裡耗費了大量的財力。現在俄羅斯是不是恨埃爾多安?當然還是恨。不過,俄羅斯依然對土耳其選擇妥協退讓,之前就和土耳其簽署了協議,建立所謂的衝突降級區,實際上同時就確定了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在幫助敘政府軍打擊叛軍的同時,竭力避免和土耳其軍隊發生正面直接衝突,並不是害怕土耳其,主要目的還是要維護兩國關係的大局。


俄羅斯和土耳其在敘利亞的利益不一致,這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矛盾。到底該怎樣對付土耳其,俄羅斯心中也沒有明確的目標,現在看只能走一步說一步。俄羅斯當前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幫助敘利亞政府軍消滅叛軍,這實際也是在擠壓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的勢力範圍。俄羅斯的做法讓埃爾多安非常不高興,已不止一次表達了對俄的不滿,甚至還派國防部長阿卡爾專門跑到莫斯科威脅俄羅斯,讓俄敘聯軍儘快撤出伊德利卜。

不過,俄土雙方雖然矛盾重重,但直接發生戰爭的可能性真的很小,土耳其因為和整個西方鬧的都很僵,所以也不可能和俄羅斯徹底撕破臉皮,否則自己確實是太孤立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仗都打不起來,俄羅斯又怎麼可能把埃爾多安斬首呢?即使雙方真打起來,並且俄羅斯也把土耳其打敗了,也只會把土耳其軍隊趕出敘利亞了事,而不可能採取進一步的行動。當然,這只是假設,俄土兩國沒有發起戰爭的可能,最後還是會選擇各退一步,達成和解,在不對敘利亞政府構成威脅的情況下,土耳其仍將會保持在伊德利卜的軍事存在。


高山流水116820061


土耳其戰敗是不可能的,最多是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退出敘利亞。以俄羅斯現在的國力及軍力,在常規戰爭中還不一定打得過土耳其。不要小看了土耳其,它也是有近8千萬人口的國家,它的軍事工業其實門類比較齊全,能生產F-16,毒刺導彈,專用武裝直升機,大口徑火箭炮及彈道導彈等武器。裝備了大量F16戰機,豹二坦克等北約制式武器,而且土耳其只要封鎖了黑海出口,俄羅斯的軍事物質叢哪裡運到敘利亞呢?走波羅的海繞大西洋然後進入地中海?或者從陸路走從其他國家借道?土耳其還是標準的北約成員國,現在的俄羅斯沒有任何膽量進攻北約本土的。


白衣狼天使


敘利亞9年內戰,巴沙爾被西方各路勢力視為眼中釘,欲除之而後快,也已經被他們定性為必須下臺被審判、和卡扎菲一樣下場的獨裁者,而美國也確實有足夠的能力和機會斬首巴沙爾,而且斬首之後也不需要承擔什麼政治後果,至少在2015年俄羅斯正式介入敘利亞內戰前。

但美國、以色列、西方國家裡,有過類似的俄聲音,但一直都沒這麼做。

為什麼呢?因為這太不體面了,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你偏要去弄死人家國家元首,這種操作不好看,惡劣影響會持續很久……

想想如果美國人這麼幹了,以後哪個國家領導人和美國關係下降了、一般了,甚至不好了,那要是去美國訪問或者去聯合國開會,還得防著被美國人下手,這多傷美國人的面子。

這是不好看,另外也是沒必要,你就算幹掉別國元首又如何,其背後是一個統治集團,那就再換人好了,危機之下,內鬥放一邊,先團結起來應對外敵,這幹掉別國元首,政治上的損失要遠大於收益。

巴沙爾,代表的是以阿拉維派為核心的一個統治集團,這個統治集團在敘利亞執政50年了,根深蒂固,敘利亞國內沒有什麼政治力量能夠和他抗衡,即使巴沙爾死了,這個統治集團可以再換一個領袖或者集體領導。

而在土耳其,埃爾多安是土耳其幾十年來少有的政治強人,他雖然很強,雖然執政十多年,但土耳其畢竟還是選舉政治,民主體制,埃爾多安去世與否,影響不了土耳其的根本性大局,最多土耳其的鋒芒緩和一些,野心回收一些罷了,況且,既然已經把土耳其打敗,那又何必多此一舉“斬首”埃爾多安呢?戰敗了,土耳其會亂一陣,埃爾多安被斬首,不會讓土耳其更亂,土耳其的執政黨可以重新弄個執政班底,還是可以穩住土耳其的局面。而且,對埃爾多安下手,對土耳其國家元首下手,那俄羅斯以後就沒有和土耳其媾和的可能性了,雙方恐怕就要至少幾十年成為世仇了,這個結果對俄羅斯來說不太妙,畢竟土耳其還扼守著黑海海峽,如果土耳其人一發狠,以後再也不讓俄羅斯過黑海海峽,那俄羅斯該如何?它又不可能把人家土耳其的地給佔了,這個結果對俄羅斯來說並不好。

既然土耳其敗了,那就見好就收,同時對土耳其稍加撫慰,大家以後還有斡旋和交往的空間。

土耳其和俄羅斯,說白了就是土耳其的野心遇到了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土耳其有後退的空間,這點普京清楚,而俄羅斯則沒有退路了,這點埃爾多安可能真的沒看清。

相對美國遍及世界各地的幾百個軍事基地,俄羅斯在海外(獨聯體範圍內除外)僅有敘利亞的空軍和海軍兩個基地,作為出海艱難的大國,這2個基地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抵禦北約影響力、拓展海外空間有著根本性的作用。

為了守住這2個基地,守住自己的海外利益,俄羅斯必然要維護好巴沙爾政權,不僅要幫他解放全國,還得幫他穩住局勢。

眼下,IS斷氣了,美國人躲在東北部偷點石油賴在敘利亞徐圖之,庫爾德人已經乖了很多,眼下只要幹掉伊德利卜等地的叛軍,巴沙爾就可以宣佈“十年內戰結束了”。

不過,這2年,土耳其攪局的力度越來越大,大到普京也很頭疼的地步了。

面對埃爾多安的咄咄逼人,普京其實真沒打算和埃爾多安“分享”伊德利卜的利益,在普京眼裡,埃爾多安頂多是個低級別棋手。

之前,普京審時度勢,把伊德利卜定位衝突降級區,搞了2次停火協議,給點埃爾多安甜頭,先穩住他。

只是,埃爾多安現在不僅要勢力範圍,還想要分割敘利亞的領土,企圖“永久佔有和影響”,這對於戰後敘利亞的秩序穩定以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利益,是嚴重不利的。

2月份已經談了很多次了,埃爾多安發現外交層面好像搞不定,於是就放狠話,就想強取來玩贏的了,要和俄羅斯比劃比劃。

只是,普京這個狠角色,埃爾多安真的能玩得起?


雲中史記


不會。

土耳其在敘利亞地區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敘政府軍收復全境已是大勢所趨。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土耳其聯軍和敘俄聯軍態度都很強硬,雙方更甚之產生了正面衝突,但是在這些衝突過程中,土耳其聯軍大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在收復伊德利卜地區以及阿勒頗等城市過程中很多敘反政府武裝人員棄械而逃。而敘俄聯軍做出這些行動也是迫不得已,一方面來自於土耳其方面的正面挑釁,當然還有土耳其對敘反政府的支持導致俄羅斯士兵傷亡。在俄羅斯空天軍的支援之下,敘利亞政府軍勢如破竹,土耳其聯軍在敘利亞地區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了。


俄羅斯將土耳其和美國趕出敘利亞自己的目的就達到了,沒有必要對埃爾多安進行殘酷的斬首行動。

俄羅斯和土耳其是利益上的“朋友”,雙方在軍事合作上有一定的基礎,土耳其曾經不顧美國的反對執意購買了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再如今土耳其和美國關係惡化,俄羅斯蘇-57戰機橫空出世,不排除雙方會展開更大層面的合作,所以俄羅斯是不會放過這一潛在的“利益夥伴”,怎能會將其“置於死地”呢。


土耳其是俄羅斯分裂北約、降低北約對其構成威脅的重要門檻,再加之最近土耳其以及其他北約成員國和美國關係僵持,正是俄羅斯擴大歐洲以及中東地區影響力的關鍵時期。但是一旦土耳其損害了俄羅斯的利益,那麼俄羅斯同樣是不會容忍的,所以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已經向土耳其妥協,而妥協的結果只會更加惡化,給顏色看才能顯示出北極熊的威懾力。


Global防尉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俄羅斯不可能向土耳其開戰。因此不存在土耳其戰敗之說。

美國的戰略目的就是讓俄羅斯陷在敘利亞,抽身不得。以消耗俄羅斯有限的戰略資源。達到拖死它的目的。

俄羅斯將深陷敘利亞戰場,不可能抽身而退。



伯樂公


會的,具體來說就是會個山藥。

可能是由於近日來天乾物燥,導致很多人尿黃火大,尤其是俄羅斯和土耳其,都快把敘利亞給呲沒了。

伴隨著俄敘聯軍在伊德利卜戰役中的高歌猛進,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省苦心孤詣的勢力範圍被不斷蠶食,作為中東強國領袖的埃爾多安終於是可忍孰不可忍,對敘利亞和俄羅斯發出了嚴厲的威脅。

然後,敘利亞憤怒了,俄羅斯笑場了,兩國聯軍更加同仇敵愾了,土耳其不僅失了地,更丟了人,感覺到了來自敵人的無情嘲弄。

而更尷尬的是,就在土耳其在伊德利卜省進退兩難時,美國為土耳其的宿敵庫爾德武裝送來了數百噸物資,想幹啥瞎子也能看出來,土耳其是真正的屋漏偏逢連夜雨。

那麼在局勢一邊倒的情況下,土耳其在敘利亞的一敗塗地似乎不可避免,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會將土耳其無情吊打並將埃爾多安斬首嗎?靜夜史認為這不是沒有可能,而是根本就不可能。

因為埃爾多安不是過街的老鼠,是個人就能打。而且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就算俄羅斯有這個能力,也不可能讓埃爾多安身首異處。這不是因為普京和埃爾多安的關係有多好,而是因為對俄羅斯而言,埃爾多安活著比死了強。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直系後裔,土耳其雖然早已一夜回到解放前,但世俗化之後的土耳其,終歸還是有重現奧斯曼帝國榮光的雄心壯志,這種野心在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勢力對比嚴重失衡後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最典型的莫過於橫跨高加索和中亞廣大地區的所謂突厥聯盟。

而埃爾多安作為土耳其的領導人,順應了土耳其的歷史大勢,自2002年上臺以來,埃爾多安就通過不斷強化自身權力的做法,逐漸成為土耳其的現代蘇丹,而土耳其也在埃爾多安的領導下,越來越“肆無忌憚”,這種肆無忌憚體現在土耳其放棄了一貫的“入歐”夢想,而是轉而尋求成為伊斯蘭世界的大哥大,入侵敘利亞就是土耳其這一國策轉變的重要體現。

而這樣的領導人對俄羅斯自然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埃爾多安的獨裁不僅違背了西方所謂自由和民主的價值觀,其不斷膨脹的做派也越來越讓美國和歐盟芒刺在背。

對俄羅斯而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俄羅斯不斷拉攏埃爾多安,並在2016年美國試圖顛覆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前向埃爾多安通風報信,幫助其粉碎政變,也導致土耳其與美國的關係也急轉直下,而這對俄羅斯無疑是有利的。

作為在西方國家圍追堵截下疲於奔命的國家,俄羅斯雖有蘇聯這個超級大國的“前世”,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所以為了生存,俄羅斯不得不尋求外線作戰,土耳其就是俄羅斯拉攏的小夥伴之一。

對於俄羅斯而言,土耳其不僅是重要的天然氣和武器客戶,更是俄羅斯打破西方國家黑海方向封鎖的重要依託,所以不和土耳其徹底交惡,是俄羅斯的重要底線。

而土耳其為了實現噁心美國和歐盟,幫助實現其“大奧特曼帝國夢”,也在有意無意地藉助俄羅斯的力量,比如購買俄羅斯S-400導彈防禦系統。

所以,儘管俄羅斯和土耳其從來不是朋友,畢竟歷史上兩國在300多年的時間裡,先後進行過12次慘烈的戰爭,用世仇來形容毫不為過。但因為當下有美國和歐盟的共同敵人,俄羅斯和土耳其最終成了相關利用的合夥人。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俄羅斯和土耳其在伊德利卜戰役中打得多麼熱火朝天,其本質上都是兩國的利益分割,只不過俄羅斯想要在敘利亞站穩腳跟,就必須要犧牲土耳其的利益。

而俄羅斯深知,將土耳其徹底趕出敘利亞根本就不現實,因為美國的攪局,特別是支援庫爾德,看似是給土耳其添堵,實際上是想讓敘利亞更加烏煙瘴氣,因為庫爾德不僅是土耳其的敵人,也是敘利亞的對頭。

而且美國在2019年10月放棄盟友庫爾德實際上也是默許土耳其介入敘利亞,這意味著雖然美國和土耳其劍拔弩張,但為了敘利亞能持續雞飛狗跳下去,美國就是那天邊的雲彩,願意以各種方式幫助土耳其留下來。


所以,俄羅斯不會在敘利亞擊敗土耳其也不能擊敗土耳其,更不要說給埃爾多安梟首了,理髮還差不多。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點是:雖然在敘政府軍和敘反政府武裝的背後分別是俄羅斯和土耳其,但截至目前,敘利亞戰爭仍舊主要以“代理人”的形式進行,俄羅斯和土耳其兩大幕後勢力並沒有發生過於激烈和大規模的正面衝突。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土耳其也始終保持著圍繞敘利亞問題進行政治協商與合作的姿態,那些橫陳在敘土邊境上的觀察哨、衝突降級區就是最好的證明。

坦白而言,基於莫斯科重返中東的戰略,普京必須要幫助巴沙爾保住政權、控制絕大部分乃至整個敘利亞;由此就可以判定:俄軍也勢必要協助敘政府軍打敗土耳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

但是任何人也都明白,敘利亞並不是俄羅斯戰略外擴的唯一支點,與土耳其在敘利亞之外展開合作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說,普京不可能為了敘利亞而徹底對立與埃爾多安的關係。

如果從單純的軍事力量的角度出發,俄羅斯完全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消滅反政府武裝,幫助巴沙爾實現統一。但為何這場戰爭卻耗時如此之久?伊德利卜的軍事進程為何舉步維艱?這恰恰是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不僅要講軍事,還要講政治。

總而言之,即便最終土耳其戰敗,俄土關係也不會徹底崩塌。而且就當前的現實情況來看,俄羅斯很多時候反倒會在敘利亞問題上做出些許的讓步,其目的就是討好或者說安撫土耳其的情緒。

最後,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敘利亞和巴沙爾只是俄羅斯與土耳其等大國進行博弈的一顆棋子罷了。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個問題提的好,以目前的情況,即使土耳其敗了,俄羅斯也不能把埃爾多安斬首。為什麼呢?一是俄羅斯與土耳其沒有宣戰,俄羅斯把埃爾多安斬首了,是違犯國際法的,俄羅斯不會做這樣的事。二是即使宣戰了,如果俄羅斯的導彈飛進土耳其國境內斬首了埃爾多安,顯然,北約就會啟動“共同防禦條約”,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開始了,俄羅斯不會冒險,所以也不能。三是宣戰了,埃爾多安到敘利亞國內的前線視查,俄羅斯把埃爾多安斬首了,這種情況有可能,因為,既不違犯國際法,北約也說了:北約沒有在敘利亞發動戰爭的權利。俄羅斯可能打了個擦邊球,但俄土從此無休無止,並不利於俄羅斯,從整體戰略上講,俄羅斯也不能做絕。


再看看俄土雙方會宣戰嗎?顯然不會。連敘利亞政府軍與土耳其軍隊也沒宣戰,打的是糊塗仗。敘利亞政府軍打的是反政府武裝,連土耳其也沒打,如果打了,那是誤擊。雖然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但,那叫小衝突,不算數的,是打打停停,談談打打,誰也不想讓局勢升級。如果土耳其打敗了,找個藉口停火就行了。值得把埃爾多安斬首嗎?一斬首問題就大了,土耳其與敘利亞可能發生全面戰爭。一戰怎麼來的,還不是斐迪南大公被暗殺嗎?有人會說:車臣杜達耶夫不是斬首了嗎?不一樣,那是國內反恐戰爭。或許,有人會說,那蘇萊曼尼呢?那是另外一回事,說起來比較複雜。


但蘇萊曼尼的事歸根結底還是在伊朗本身力量的不足上。根據對等的原則,伊朗同樣該把美國中央司令部的人斬首。因為美國把聖城旅宣佈了恐怖組織,伊朗也把美中央司令部宣佈了恐怖組織,伊朗當然還可以把規摸擴大到伊美戰爭。但伊朗實力有限,不想讓局勢升級,也只有打幾發導彈了事了。如果伊朗因此和美國升級到全面戰爭,當然想怎麼幹都可以,只是伊朗沒有打勝的能力,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孤注一擲。二戰時,美機伏擊打下了山本五十六的坐機,那就是全面戰爭的情況下,沒什麼顧慮了,專門那樣做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以俄土現在的情況,離那個狀態還很遠,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