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天龍八部》裡的六脈神劍和易經筋哪種武功更難修煉?為什麼?

己莫V


古梁鏞解答。

六脈神劍和易筋經那種武功更難修煉?這個問題如果不限定作品的話,肯定是六脈神劍更難練,但是如果只是限定在《天龍八部》中,毫無疑問,易筋經更加難練。

下面詳細分析。

《天龍八部》易筋經、六脈神劍修煉難度解析

易筋經修煉難度描述。

在《天龍八部》中,有三個人修煉了易筋經,一個是掃地僧,一個人遊坦之,一個人鳩摩智,為什麼古梁鏞認為掃地僧也修煉了易筋經呢?因為掃地僧只看了鳩摩智一眼就已經確定,鳩摩智修煉了易筋經,試想假如掃地僧沒有修煉,他又是如何一眼就能判斷出鳩摩智修煉易筋經了呢?

鳩摩智修煉易筋經的時候,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穩定,因此不具備參考價值,而遊坦之則在機緣巧合之下,練成了易筋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遊坦之來看看,這門功夫是如何的難練。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少林寺有易筋經,但是數百年來,幾乎沒有那個人練成此功,唯一修煉成功的,只有一個瘋瘋癲癲的、心性魯鈍的人無意中練成此功。由此可見,正常情況下,只要是練武之人,基本上無人可以真正意上練會這門高明武功(掃地僧應該已勘破我相、人相),遊坦之修煉此功,也是幾次從鬼門關路過,情況非常危險,還算他運氣好,無意中神功大成。

在慕容博眼中,他將六脈神劍和易筋經並列為當世武功絕學,原因就在於易筋經一旦練成,必然威力巨大。



六脈神劍修煉難度描述

六脈神劍的修煉方法其實很簡單,這點我們可以從五本各練一脈速成看的出來,所謂“六脈”,其實就是六種不同的運功路線,不同的劍法有各自對應的運功路線。

之所以說六脈神劍難練,關鍵點在於“六脈運用自如”,就像段譽那樣,想要用什麼招式,就可以用什麼招式,體內真皮洶湧澎湃,各脈路線運用純熟,這才是關鍵。在天龍寺,枯榮大師會其中兩脈,五本各會一脈,段譽由於吸收了很多內力,因此可以六脈施展自如。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六脈神劍只要內功深厚,按照其劍譜記載進行修煉,就可以練成此功,而易筋經則不同,單單是對人性無“我相人相”,這一點要求已經無形將很多人拒之門外了,因為只要是主動修煉易筋經的,又有那個人不是把它當做武功秘籍來看待?



金庸全書中,六脈神劍修煉難度高於易筋經修煉難度

在金庸系列作品中,六脈神劍僅僅出現在《天龍八部》中,但是易筋經則不同,如《笑傲江湖》中,方證大師和令狐沖都會易筋經,即便是在武學末世的《鹿鼎記》,少林寺高僧澄觀也修煉了易筋經。

由此可見,在金庸全書中,六脈神劍的修煉難度要高於易筋經,畢竟在金庸全書中,也就段譽會六脈神劍,但是會易筋經的少林和尚,有記載的就已經多達六個人了(天龍三人,笑傲兩人,鹿鼎記一人)。

在古梁鏞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金庸先生對於易筋經的設定不合理,沒有堅持一種設定,如果堅持天龍八部的設定,那麼後世也不會有那麼多人修煉易筋經了,只能說在天龍中,設定太高,在其他兩部小說中,難度設定又降低了的緣故。

謝謝大家。


古梁鏞


六脈神劍號稱大理段氏的絕世武功起源於一陽指但是絕不是六根手指齊發一陽指的武功。 六脈神劍的六脈其實是六門不同意境的劍法,每一脈都是不同的有的氣勢磅礴有的變化多端,有的大開大合,有的以快速輕靈取勝有的以古樸大氣佔優。

六柄無形的劍使用的是六門劍法,段譽這個傢伙會劍法嗎?而且六脈神劍的威力主要是隨著劍法的水平提升的,最終能夠達到無招只存劍意級別最為強悍。段譽是天龍中唯一能同時使用全部六脈神劍的人,段譽修煉的北冥神功是不完整的,所以應該只能吸取別人的內力而無法將這些內力轉化成北冥真氣。

也正是因為如此,段譽才能成為唯一能修煉全部六脈神劍的人。因為六脈神劍的修煉條件正是需要體內擁有至少6種不同的真氣。所以這個六脈神劍也是相當的難修煉啊,不過段譽有主角光環就不同了。

易筋經相傳是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他一路揚經頌法,後落跡於少林寺。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議後,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

易筋經可以認為是金庸中最高深的內功,學好了易筋經就可以輕易地學好其它武功,只不過很少人學到了它的全部精髓。厲害的武功當然學習的門檻也是非常的高吧!

所以小編認為,易筋經更難學呢?大家認為呢?


紅酒愛剪輯


天龍時期雖然在天龍寺本因大師口中說是“武學末世”,但是江湖上存在的武功秘籍著實不少,像逍遙派三大絕技,以及靈鷲宮石壁上武學,包括大理“六脈神劍”,丐幫“降龍十八掌”,少林《易筋經》以及“七十二絕技”,姑蘇慕容“斗轉星移”等等,都是相當高深的武功秘籍。很多時候,窮盡一生不見得能夠修煉成一門,這也需要極高的武學天賦以及機緣巧合。

“六脈神劍”是大理頂級武學,百年來竟然無人能夠練成,雖然劍譜一直存放在天龍寺,也總有高僧去修煉,但是效果很是有限,即便是修為極高的枯榮大師,也未能將“六脈神劍”修煉成功。而這一切歸根到底就是因為“六脈神劍”需要極高的功力作為基礎,而此時卻沒有快速積聚功力的方式。

本因道:“依這六脈神劍的本意,該是一人同使六脈劍氣,但當此末世,武學衰微,已無人能修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咱們只好六人分使六脈劍氣。”(三聯版《天龍八部》第十回“劍氣碧煙橫”)

可見,武學衰微歸根到底也是積聚功力方式的衰微,而大理段氏肯定也失去了最開始積聚功力的方式,導致後來難以積聚強大的功力,所以“六脈神劍”就成了天龍寺的雞肋,想修煉之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卻收效甚微,不修煉吧又是大理最高深的武學,於是“六脈神劍”非凡未能使天龍寺威震天下,反而引起鳩摩智的覬覦。

若非段譽無意學到逍遙派的“北冥神功”可以無休止吸取別人功力,估計後世人很難將“六脈神劍”修煉武功。可見,“六脈神劍”並非不好修煉,而是積聚功力的方式必須要有,有了這個前提,修煉“六脈神劍”就水到渠成。

《易筋經》作為少林寺的鎮寺之寶,威力之強也是毋庸置疑的。一般來說,作為一派的鎮派之寶,無非就有兩個條件,一是異常難以修煉,往往百年不見得有人能夠修煉成功,比如日月神教的《葵花寶典》,二是威力極大,像逍遙派“小無相功”。

在天龍時代之後,一直到倚天時代,少林在江湖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很大程度也與《易筋經》有關,因為這兩百年時間竟然沒有人將《易筋經》修煉成功,而且不光沒有人修煉成《易筋經》,就連“七十二絕技”都沒人修煉,如此少林也只能靠著“九陽神功”稍微振興一下。而《易筋經》作為鎮寺之寶,卻一直是在藏經閣收藏的,並未失傳,這也是為何後來的方證大師能夠修煉成功。

在金庸筆下,能夠將《易筋經》修煉成的無非就是最開始二祖慧可,李靖李藥師,還有遊坦之和方證大師,後來令狐沖也修煉了一下,以及澄觀老師侄。而遊坦之修煉的圖像版後來還被金老爺子給剝奪了,新修版改為修煉的是《神足經》。

少林傳承數百年,少林僧人能夠修煉成功《易筋經》的寥寥無幾,可能這也是方證大師所說的需要緣分吧!作為一門高深的內功,《易筋經》之所以難以修煉,可能很大程度上源於對佛法的領悟,以及要心懷慈悲,這又涉及到掃地僧所提出的“武學障”,而“武學障”其實也是有針對性的,也只是在修煉少林武功時才會出現“武學障”。而往往心懷慈悲的少林僧人武功能夠達到極高的水準,像後世的空見神僧,甚至超過他的三位師叔三渡,像方證大師也是修為甚高,像澄觀老師侄更是像老頑童,心中完全沒有名利地位。也正因為這些條件的限制,少林寺也沒有幾人能夠將《易筋經》修煉到位。

至少來說,修煉《易筋經》算條件也是極為苛刻的。

如此看來,大理“六脈神劍”和少林《易筋經》都是天下最難以修煉的神功。

但是,二者所難之處卻是完全不同,“六脈神劍”只是需要一個前提,只要功力足夠高深,修煉起來難度並不大,所以“六脈神劍”的修煉難度並非在於這門絕技本身,而在於前提,前提不能實現,一切都是白搭!而《易筋經》普通人都可以修煉,但是在需要極高的領悟能力,還需要突破“武學障”,也就是虛懷若谷,要有慈悲心腸,所以這卻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試想天下修煉高深武功之人,哪個不是想借助武功來獲得名利地位,即便是李靖後來立下赫赫戰功,也與前期修煉的《易筋經》有一定的關係。所以,這種矛盾的存在就使得少林僧人難以將《易筋經》修煉成功,這也說明天下沒有幾人像澄觀老師侄那般做到心如止水,包括少林寺的高僧。

從結果來看,當然是“六脈神劍”難以修煉,因為天下也只有兩人修煉成功,就是段思平和段譽,他們兩人具備積聚強大功力的方式,其餘再無人修煉成功,以致失傳。而《易筋經》雖然難以修煉,卻好歹每隔幾百年就有人能夠修煉成功。

而從過程來說,卻是《易筋經》更難修煉,因為《易筋經》在修煉的過程方面要求更高,相比“六脈神劍”只需要極為高深功力這個條件就複雜很多,這完全就不是功力這一回事,還對人的心胸有諸多的考驗。


忠肝義膽嶽老三


按書中的介紹,六脈神劍和易筋經都很難修煉,不過兩者的難點不同。六脈神劍最大的難點就是內功修為,易筋經則要求的是心境。

六脈神劍就好像機關槍一樣,通過手指的經絡將勁氣迸射出去。只要明白內功運行的路線,理論上就能學會,只是最大的難處在於內功的積蓄,就好比是機關槍的彈匣,如果沒有子彈,六脈神劍就難以發揮。

小說中的段譽學會六脈神劍是機緣巧合,他先是無意之中練會了北冥神功,然後機緣巧合吸收了一些人的內功。偏偏他又不懂得運功調氣之法,所以內功在體內橫衝直撞,然後就被送到了天龍寺。機緣巧合之下學到了六脈神劍,以六脈神劍的法門將這些內勁打出去,經絡自然暢通,神功自然大成。

如果沒有段譽的這些機緣巧合,換做其他一個人來練,即便能夠練成,也是幾十年以後了。這就好像張無忌練習乾坤大挪移,這門神功也是內勁的運轉法門,其他人來練,需要按部就班地積累內功修為,而張無忌有九陽神功在身,內功雄厚,很自然就練會了。

易筋經則是另一種情況,按照書中的說法,易筋經作為少林寺的絕學,是需要藉助佛法才能練成的。就好像蕭遠山和慕容博偷學少林武功,因為不懂佛法,心無慈悲之念,戾氣深重,練成的武功再強,也有致命後患。

練習易筋經需要心靜無雜念,不拘不礙,懂無相之法,嚴肅認真地練未必能行,輕輕鬆鬆地練也不一定成功,隨緣自在才是正理,卻很難把握。段譽能夠憑機緣巧合練會六脈神劍,但絕不可能憑機緣巧合練會易筋經。所以總體而言,還是易筋經更難。


燈閱泰山


天龍八部裡六脈神劍和易筋經這個更難修煉,六脈神劍是一種無形神劍,六脈神劍它的特點是快速致命,簡直是厲害爆了,想要學會它需要很強大的內力才行,沒有內力的話你想學成那簡直就是不可能的存在。與六脈神劍齊名的那幾種武功有的就不需要多大的內力。

六脈神劍是將深厚的內力化成能隱形的劍氣,能劈能砍能削,還能隨意的轉換成任意的形狀,可攻可守絕世武功。它還能伸縮自如,最長可達三米遠,它練成後可以變成少商劍,商陽劍,關衝劍,少衝劍,少澤劍等六種不同劍法,而且在打架的時候還可以隨意變換劍法,跟在打仗的時候隨便換武器是一樣的道理的。可見六脈神劍是多麼厲害,沒有深厚的內力是練不了此等高深莫測的絕世武功的。

六脈神劍被江湖上一等高手慕容博稱作為劍術至尊。這套武功被段譽練成,他當時練北冥神功的時候雖然沒有太大的內力但是經過了六脈神劍的薰陶後練成了此等武功,成為了天下第一劍術神人。但是自段譽練成過後,再也沒有人能有百年深厚的內力,也就沒有人再能練成六脈神劍這一武功了,自後六脈神劍也就退隱江湖,銷聲匿跡了。

《易筋經》作為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是所有江湖中人夢寐以求的寶物。此經相傳為當年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面壁時參悟所著的經書,共有兩本,一本是《洗髓經》,一本就是《易筋經》。易筋經;作為少林最高深的武學秘笈,能洗經易髓,完全扭轉個人體質!從莊聚賢的經歷就能看出,短短几年時間就可以這麼厲害,說明此武功的厲害程度令人震驚!

而易筋經沒有招式,只是脫胎換骨,修煉內功!

但是內功再高,面對刀劍還是要受傷的!

所以六脈神劍的最高威力是高於易筋經的!

你們覺得呢?






追劇人1


六脈神劍和易經筋是《天龍八部》中的兩大頂尖絕學,一般人都很難學成,大理絕學六脈神劍對修煉者的要求較高,既要內力達到一定程度,還要考驗天資;少林易經筋修煉則是要講究方法,兩相比較之下,我認為修煉六脈神劍的難度更高。



六脈神劍

學全六脈神劍的人在小說中只有段譽一人,創立這門武功的人沒有描述,我們暫且不管。

六脈神劍相對於其他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得的,尤其是對於鳩摩智來說更是如此,他費盡千辛萬苦連個學習機會都沒有撈到。

不過相對於大理段家人來說,這不是問題,對於大理皇宮身居要職的段家高層來說就完全不用考慮這個問題,比如段正淳,天龍寺的幾位老和尚。

秘籍就擺在他們面前供他們研習,他們也花費了不短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學全。

偏偏讓段譽一個沒有習過武的人練成了,也不知道那幾位作何感想。

學成六脈神劍的段譽和沒有學成的枯榮大師有哪些差別?



天資

段譽和枯榮大師幾人的天資差很多嗎?不見得,都是大理段家的精英,就算有差別也很細微,天資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方法和條件

枯榮大師幾人學的是原本,段譽學的是自己背下來的,根本沒區別。

說條件的話枯榮大師幾人要好過段譽,他們在天龍寺出家,有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學,反而是段譽又要闖蕩江湖又要泡妞的。

由此看來學習方法和條件也沒有關係。

學習者的內力

這是很關鍵的一點,枯榮大師幾人是沒有學全六脈神劍不是沒有學會,我認為是他們的內力水準沒有達到觸發使用全部的條件。

段譽前期的時候使用六脈神劍也是誤打誤撞,並不是伸手就來,即便是得到幾百年的內功仍然沒有達到收放自如的地步。

或許這和段譽吸取的內力不太純粹有關,我想如果他內力能夠在上一個臺階,使用六脈神劍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總結下要想學會六脈神劍的條件:

  • 首先得到這本武功秘籍。
  • 其次習武的天資要好。
  • 最後還要內功達到一定程度(起碼兩百年以上的功力)



易經筋

作為少林最至高無上的武功,易經筋也的確有獨到之處,掃地僧就是憑藉易經筋舉手投足間擊退戰神喬峰,更是一招致慕容博和蕭遠山於死地又死而復生。

按照上面六脈神劍的思維我們再來說說易筋經。

它在獲取難度上愛六脈神劍更加容易,這麼說吧,天龍八部中想要得到的人都有學習機會。

少林寺方面幾乎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當然掃地做飯武功沒有入門的不算,但反而沒有多少人學。

少林絕學多呀,他們的學習模式是由簡單到困難,光是一種絕技就要耗費數十年的時間,還不一定能學好,貪多嚼不爛的道理正是如此。

少林寺以外至少有四人在練易筋經,鳩摩智,遊坦之,蕭遠山,慕容博。

不過無一例外他們都沒有練成,理由只有一個:方法不對。

掃地僧揭開了謎底,想要練成易經筋,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 本身武功要夠檔次,遊坦之,鳩摩智,蕭遠山,慕容博的武功水平應該是夠了。
  • 還要對佛法有研究,能夠用佛法化解練武留下的戾氣,有很多少林高僧級別的佛法修為都可以滿足這個條件,即便本身不是和尚也可以學習。



總結

易經筋的獲取難度低於六脈神劍,只要掌握相應的方法,有很大幾率可以成功;六脈神劍不外傳不說,起碼兩百年內功的人實在罕見,所以我說六脈神劍的學習難度要高於易經筋。


浪子與俠客


易筋經是佛門武功,六脈神劍是雲南段家家傳武功。

易筋經是內功心法,六脈神劍則是外門武功,兩者一起練當然不會走火入魔,還能把六脈神劍發揮的最厲害,因為發動六脈神劍需要深厚的內力.

六脈神劍,出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乃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學,由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所創。

在整個天龍八部裡,能與易筋經齊名的功夫就是六脈神劍。所謂六脈神劍,是指含於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區別於隔空點穴)的一門技術。段譽習得此功後,立馬吊打慕容復。

易筋經是少林內功絕技,在多本金庸武俠書中出現。易經筋其實是少林派真正的第一絕學,只要將《易經筋》這部書練通了,任憑什麼平庸之極的武功,都能夠化腐朽為神奇。令狐沖學了易筋經,內力之疾慢慢去除了;遊坦之無意中練了易筋經,都能和蕭峰對掌了。掃地僧學了易筋經多年,在《天龍八部》中無敵。

所以說哪個都不容易修煉


鵬鵬A剪輯


六脈神劍是金庸筆下一種非常特殊的武功!

慕容博對鳩摩智論武時將“六脈神劍”與《易筋經》並列當世絕技,喬峰在與段譽結拜時曾提到玄苦大師品評天下絕技時,也曾將“六脈神劍”與少林《易筋經》並列。

《天龍八部》中的武功絕學大致如下:丐幫“降龍十八掌”,使用者蕭峰; 逍遙派“北冥神功”,使用者虛竹、段譽等; 姑蘇慕容“斗轉星移”,使用者慕容家父子; 大理段氏“六脈神劍”,使用者段譽;少林七十二絕技,使用者達摩祖師、掃地神僧等;上述幾門武功除“六脈神劍”之外都不需要過高的“內功”門坎。 洪七公傳授給郭靖“降龍”時,郭靖的內功修為還不如楊康,但依然可以學習。 “北冥神功”是段譽在“小白時期”機緣巧合下學會的,所以也不需要過強的內力。 “斗轉星移”是一套破解天下武學的武功,有特殊的心法和練習套路,使用者的經驗值越高,打出的效果就越好,對內力要求也不高,畢竟慕容覆在內力不如蕭峰的情況下化解過“降龍”的招式。

練習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只需要一樣一樣的學習,熬的時間越久,學習的絕技就越多,所以也和內力沒有太大關係。 唯有“六脈神劍”是必須擁有無比強大的內力作為前提才能煉成的,也就是說使用“六脈神劍”的門檻極高。這麼說有何根據呢?段譽在天龍寺學習六脈神劍的心法之後並不能靈巧的使用六脈神劍的招術,直到段譽在機緣巧合下學習了“北冥神功”。

當段譽吸收了無量山七名弟子、崔百泉、鍾萬仇、嶽老三、黃眉道長、段延慶、葉二孃、雲中鶴、段正淳和“逼王”鳩摩智的內力之後,才達到了能將“六脈神劍”運用自如的地步.

以至於段正淳、段正明學了一輩子也只能觸碰“一陽指”的邊緣,而天龍寺四大高僧一刻不停的學了幾十年才達到每人僅僅精通一劍的程度.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深厚的內力,想練全六脈神劍幾乎是不可能的。 高門檻,高回報:

六脈神劍這門武功能夠將內力化為無比鋒利的劍氣,而且還特麼是隱形的!

六脈神劍的功效如同《星球大戰》中的激光武器一般,能劈、能砍、能刺、能削,最強的是還能夠發射!還特麼能發射!

六脈神劍簡直就是一門進可攻、退可守的掛逼武功啊!

最強的是“六脈神劍”的每一式劍法所打出的效果都是不同的:

少商劍——劍路兇猛、勁頭渾厚,施展起來猶如波濤巨浪一般來勢洶洶。

像不像楊過使用的玄鐵重劍??

商陽劍——靈巧多變、如風如晝,施展起來猶如漫天劍雨撒落大地一般石破天驚。

像不像獨孤求敗的紫金軟劍?嬴政大招??

關衝劍——招式古樸、大繁若簡、大智若愚,以質樸取勝。 還包涵了太極的原理?

少衝劍——疾如風雷、輕如羽毛,以快致勝、以輕靈治敵。

原來“殺人於無形”這句話來源於六脈神劍。

少澤劍——時隱時現、忽來忽去無法琢磨,變化之間猶如滿天星斗一般玄機精妙。簡直就是《秦時明月》中的含光劍嘛。中衝劍——大開大闔,動如秋風掃落葉般氣勢豪邁,靜如高山溪水般涓涓細流。太bug了吧!

學會了六脈神劍,就等於擁有了六把用途不同神兵寶劍,什麼屠龍刀、倚天劍通通不是對手,因為使用者的內力越高,六脈神劍的威力就會越大。 試想一下在戰場上隨意切換武器是種什麼感覺?試想一下每一種武器都能開發出相應的大招是什麼感覺?試想一下使用六柄透明的神劍是什麼感覺?簡直爽翻了有沒有?

《天龍八部》中明確的描述過每招劍氣的長度,猜猜有多長?整整一丈!3米長! 也就說當敵人在3米之外時,段譽就可以催動無影無形的劍氣實施斬殺,這簡直就是《龍珠》中貝吉塔使用的“氣功劍”好不好!怪不得一等高手慕容博認為“六脈神劍”是天下劍術之尊;怪不得見多識廣的王語嫣斷言段譽未來將會是武林第一高手;怪不得連慕容復的斗轉星移都無法防住六脈神劍的進攻,六把三米多長的鋒利寶劍而且還是透明的,換了誰也擋不住啊。只可惜練習“六脈神劍”的門檻太高,自段譽之後,段氏家族再無內力能達到近百年修為的人,最終“六脈神劍”成為絕響,消失在武俠世界之中。






雷迪V嘎嘎


《天龍八部》的六脈神劍和易經筋是兩大頂尖絕學武功,大理絕學六脈神劍需要練功者的天資、內功達到一定水平才行,少林易經筋要求掌握方法,量大武功比較下來我認為是六脈神劍難度更高。

六脈神劍對於其他人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別說學習就是看都看不到,而大理段家人來說想學六脈神劍就能隨時看秘籍,即便是這樣他們也是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後來還是有的走火入魔,有的連一半還沒學會,都學不完全。而卻讓段譽一個沒學過武功的練成了,大家覺得哪些有武功深厚的沒學成的人會怎麼想呢?

易經筋是少林的至高無上的武功,掃地僧通過易經筋裡的一起移動打敗了喬峰戰神,而且一招把慕容博和蕭遠山於死地而後生。

易經筋在武林中,有的人會得到,只要是得到的人都有學習的機會,少林死的人幾乎都能學,卻反而沒幾個人學,原因是少林寺的絕學多,而且一個絕學要花費幾年、幾十年甚至更長,還不一定能學會,有一句話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就是如此。

我認為六脈神劍不外傳,接觸的人也很少、而且要身後的內功,每個上百年的絕對是學不完全的,而易經筋卻不同,它不光在寺裡的人都可以學不說還對外也可以學,只要掌握方法,都能學全學會。






影兒影視521


《易經筋》與《六脈神劍》,感覺這兩種武學練至最高境界好像都好難!我們先看看兩門武學簡介:

先看《易經筋》,它是達摩祖師在少林面壁9年時間留下的,達摩祖師在金庸武俠人物排名中是數一數二的頂級存在!《易經筋》也是在武俠影視中出境率最高的,該神功似乎長期霸佔影視武學前三位置,而天龍八部裡的《易經筋》好像是梵文版本的,普通人似乎是看不懂無法學習!而且一直由少林寺保管。

《易經筋》作為武學至高寶典,似乎是一部內功武學,參考龍虎門裡的《易經筋》最高級別是黑級一間戰紋,傳說中的無間另算!有練體、淬體、御氣傷人於無形之能,比如《天龍八部》裡的掃地神僧,就能以內力化為氣牆!《易筋經》優點在於使全身經脈連聚【宇宙磁場】,以外力化為內力,源源不絕,予取予用。

再看《六脈神劍》,它是大理太祖段思平創作的,乃大理最高武學!段思平是大理國的開國皇帝,在金庸人物排名也是比較靠前的存在!所謂六脈神劍,名為劍法,實質並非劍法,卻與劍法類似,是指含於 指尖的內力隔空激發出去的,使其以極高速在空中運動(區別於隔空點 穴)的一門技術。六脈神劍分為:少商劍、商陽劍、中衝劍、關衝劍、少衝劍、少澤劍。傳聞修習六脈神劍需要有一陽指四品的境界才能修習六脈神劍,由於在天龍八部裡除段思平外,唯有段掛會全部六脈神劍,六脈神劍似乎更難修練!

         我們看看代表人物段譽與遊坦之是如何學會的!前期段譽一個不怎麼會武功的人,在天龍寺危難之時,記下所有六脈神劍,居然一下就學會了!!說好的一陽指為基礎呢?不過段譽的六脈神劍一下靈一下不靈,個人認為是內力不夠,換言之六脈神劍太費藍!後在無量山洞機緣下學會北冥神功,後期吸收了不少人的內力,粗略數數有27個人,內力修為累積達百年修為,這時候的六脈神劍才能靈活使用!總結就是六脈神劍除天賦外,還需要非常深厚的內力為基礎!

再看看遊坦之是怎麼學會《易經筋》的,遊坦之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易經筋》完全得益於阿紫的千年冰蠶,在控制好千年冰蠶後的遊坦之學起易經筋來如魚得水!千年冰蠶加易經筋的遊坦之擁有幾十年修為,難怪連喬大俠都有點忌憚,易經筋不愧為增加內力的至高寶典。

最後總結六脈神劍需強大的內力基礎與天賦才有機會熟練掌握,反觀易經筋入門可能稍比六脈神劍容易,但學精同樣很難!換個想法,如果先學易經筋再學六脈神劍會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