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小麥,玉米會漲價嗎?

胖丫的農村事


不會,因為糧食的生產沒有受到影響。而且糧食價格也在國家控制範圍內!


郭大俠探世界


國內糧食不會漲價,因為有足夠的儲備糧可以平抑糧價的波動。

但是,國內各種肉類漲價的壓力會非常大,國際糧價會有大幅的上升。

一、澳洲大火、非洲蝗蟲、南極溫度新高。這些都是今年氣候異常直接表現。或許接下來還會出現部分地區乾旱成災、部分地區降水成澇的情況。只要有一個國際糧食出口產區受災,糧國際糧價必然會大漲。而且受蝗蟲影響的非洲今年可能需要大量進口糧食,這會打破原有的國際糧食貿易格局,也會造成國際糧價上漲。

二、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還沒完全過去的情況下,又有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國際糧價的上漲(玉米等飼料原料進口受影響),飼養數量會下降,飼養成本會上升,導致價格上漲壓力大,是否會大幅漲價,還要看政策扶持力度的大小。





鹹魚幹大佬


春節前夕出現的新冠疫情,確實讓大家有點暈,難免會產生各種遐想,對一些相關產業產生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關於能否對今年小麥、玉米產生影響的問題,作為一個一線疫情防控人員,以及20多年對三農工作的探索,下面和大家聊聊個人看法:

目前看,疫情已經基本得到穩控,很多地方已經降低風險等級,尤其是近日鍾南山教授關於疫情判斷,更讓我們增加了信心和必勝的決心。話說回來,疫情會導致今年小麥、玉米漲價嗎?下面分別說一下:

在三農廣訊看來,對小麥價格影響不大,或者說基本沒有影響。因為大家知道,在12月份發生新冠疫情的時候,全國小麥銷售工作已經基本結束,農民手中幾乎沒有待售餘糧,只是在春節過後的這2-4月期間,由於受加工企業開工率低於往年的影響,加工量下降,再加上小麥去庫存任務較重,小麥價格或許會出現小幅回調,但是價格也將保持在每斤1.15-1.20元/斤之間,幾乎不存在上漲的可能性。

再說說疫情對玉米價格的影響,總的來說,疫情對玉米價格的影響會略大於小麥,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春節前玉米價格偏低,農民惜售等原因,節後玉米剩餘量明顯高於往年,據瞭解,東北地區玉米銷售進度為61%,比去年低5個百分點;

華北地區銷售進度58%,比去年低3個百分點,再加上年後防控疫情,受交通、加工企業開工延後、玉米商貿活動不活躍等因素影響,2月份餘糧銷售受阻,3月份玉米賣壓增加,隨著疫情的好轉,交通的恢復,以及天氣轉暖等因素,玉米短期內賣壓較大,下行的可能性較大,從目前山東地區玉米企業的收購情況看,已經有10餘家企業出現下調,下面是3月5日山東地區玉米價格表:

但從玉米的中長期來看,由於疫情大概率會止步於4、5月份,對中長期玉米價格不會有什麼影響,玉米行情還會按照原來的市場邏輯運行,受因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玉米播種面積有可能減少,以及今年玉米庫存處於近三年低點,還有玉米深加工企業產能大幅增長、生豬產能恢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玉米中長期行情持續看好,有可能會走出一波“慢牛”行情。

預計今年年底前,全國玉米平均價格達到1.05-1.10元的可能性較大,即使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也有可能達到0.9-0.95元一線。

綜上所述,目前發生的新冠疫情,對小麥也好、玉米也罷,對價格的影響都不大,總的看,只是對玉米近期價格略有影響,對後期小麥、玉米價格基本上沒什麼影響。以上只是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三農廣訊


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小麥、玉米會漲價嗎?

難。玉米後期會漲點,但估計幅度不大,起碼沒有疫情前預期的那麼大;小麥價格將會以穩為主,隨著新麥上市臨近,價格有小幅下跌的空間。簡單談談看法:

一、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影響糧價,主要是物流運輸問題和企業復工推遲,導致加工企業收不到足夠的糧源,市場終端銷售存量偏緊。但隨著物流運輸的恢復,加工企業開工率同比偏低,疫情影響下的需求下降開始顯現出來。最近的情況來看,小麥價格已經趨穩,局部略有波動;玉米價格北強南弱,南弱是以為需求偏弱,企業採購不足,再加上華北地區基層玉米上量增加所致,北強主要是東北地區中儲糧入市收購,中間商今年還沒怎麼經營要抓最後一波賣糧潮,搶收心態積極。

二、因為疫情原因,企業復工推遲,農民工返城推遲且後期用工量或下降,院校開學推遲,餐飲業受到明顯影響,終端消費需求的下降,不是短期內可以恢復的,這也將會影響到小麥加工企業的開工率,玉米飼料及深加工企業的開工率,以及養殖企業的恢復進程等。

三、小麥市場:在新麥上市之前,一方面市場供應還是充足的,國儲小麥拍賣每週300萬噸的量級在投放,再加上各級儲備輪換小麥也在出庫,糧源沒有問題;但另一方面,麵粉消費需求本身就隨著氣溫升高而逐漸進入淡季,再加上疫情影響下的消費下降,將使得麵粉加工企業的開工率可能同比往年更偏低一些。受此影響,隨著新麥上市的臨近,小麥價格也將穩中略有下跌。新麥上市後,2020年的託市收購底價保持國標三等1.12元/斤,一等1.16元/斤,看最終產量形勢決定後期價格上漲幅度。

四、玉米市場:隨著市場購銷的推進,最近一段時間華北及東北產區玉米價格的價差也因為一跌一漲而在接近,隨著市場糧源的逐漸減少,且很多糧源開始向渠道庫存轉移,後期玉米價格一方面會在成本支撐下有所提振,但更多的要看下游需求的恢復情況。其中,飼料養殖行業,生豬復養進程或許會進一步放緩,深加工企業除了醫用酒精之外,其他的產品目前庫存較高,經營壓力也比較大。

另外,後期還得觀察進口的影響。綜合來看,玉米價格經過最近1個月左右的震盪調整期之後,特別是華北地區,後期隨著需求回暖、糧源趨緊,價格有繼續上漲的動力,但預計幅度將會有限。

綜上所述,疫情形勢總體已經在好轉,但國際上的形勢卻變得不樂觀了,在防控輸入型的擴散的同時,國內各行業有序的推進復工復產,將會成為接下來的重點。在此形勢下,需求會有階段性的回暖,預計短期內對糧價也有階段性的支撐。但不可否認的是,總體的需求縱向對比肯定是下降的了,這也將使得長期糧食價格水平受到抑制。


糧小咖


不論是東北還是山東廠家,玉米上漲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

【1】糧庫上漲的原因就是找補差價。由於糧庫、廠家和貿易商價格存在著高低不平的現象,為了收到好糧收到更多的糧食,只有上調收購價格,市場才有競爭力、吸引力。哈爾濱直屬庫提高收購價格也是平衡的價格差,提高收購價格,才能吸引更多的到貨量。

【2】山東廠家由於陰雨天氣、大霧天氣,致使玉米到貨數量驟減,為了刺激到貨數量,廠家紛紛上調收購價格。形成了車多就落車少就漲的慣例。此外,現在農曆已經進入臘月,廠家備貨即將拉開序幕,玉米行情不具備大漲的條件,也不具備大落的條件,廠家會根據到貨數量調整價格。

小麥行情總體保持穩定,個別廠家小幅漲落,和玉米廠家到貨有著一樣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到貨多就落一點,車輛少就會上漲一點。面企小麥收購價格最低的是河南思豐粉業地磅價格1.177元每斤。

節日臨近,麵粉進入銷售旺季,小麥也會小幅上漲。總體保持價格穩定,畢竟有臨儲小麥拍賣價格支撐。


莫小農


疫情對糧食價格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目前看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在全國共同的努力下一定會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關於疫情結束的時間說法很多,比較主流的說法都是4月,5月份結束。如果這種說法成立,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 從春節前疫情出現,受交通運輸的影響,一些年前沒有出售的餘糧不能正常賣出,疫情結束後,有可能會出現集中賣糧現象,同時由於疫情持續期間,糧食加工企業不能復工,生產加工量較小,庫存糧食消耗不大,導致收購糧食動力不足,所以小麥玉米等糧食有可能會出現短時間的回落。








農人靜靜的生活錄


糧食漲不漲價和疫情沒關係,主要看中國能從美國進口多少,中國的農民就是不種地,糧食照樣漲不了價,進口便宜呀。現在農村土地撂荒的不少,還有良田種樹的也不在少數,糧食照樣不會漲價。但是就算是糧食真的漲價了,農民收入也不可能提高,關鍵是生產物資也會水漲船高啊。


似曾相識SQM


應該不會再往上漲了,今年因為疫情,第三產業受到了嚴重打擊,提高價格將會提高生活成本,國家會穩定價格,小幅度動



飛簷走壁天馬行空


肯定會,今年應該很多物價都會上漲。


憨豆先sheng


應該不會漲價,疫情不會影響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