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肖战的粉丝和孙杨的母亲

2月28日,孙杨被禁赛8年;此前一天,肖战粉举报同人网站ao3导致其被墙,引发众怒,迅速集结的“227大团结”和“抵制肖战”活动延烧至今。

肖战的粉丝和孙杨的母亲


这两件事看上去没有什么关联,人们几乎都是分开讨论这两个话题。不过,我发现,事情之所以如此,还是有某种相同的心理基底:肖战的粉丝与孙杨的母亲,虽然是两代人,但却可以说是同一路人。

此前,一篇分析孙母行为的文章已经概括说明了这种特殊风格:“孙杨是我的私有物品,你们谁也别想抢走;孙杨是我的傲人资本,你们谁见了都得服服帖帖。”她控制欲极强,试图凭一己之力控制舆论,“与媒体屡屡交恶,她无法容忍媒体的任何非正面报道,注意了,不是负面报道,是非正面报道,媒体就事论事都不行,在她眼里不吹就是黑”,因为她眼里的孙杨完美无缺,容不得一点点偏离。

肖战的粉丝和孙杨的母亲


这些话,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移用来描述那些因举报而引发众怒的肖战铁粉,因为事件的缘由,正是2月24日他们不能容忍同人网站上对肖战的戏谑,而视之为抹黑,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地封杀整个网站——他们确实做到了,但也成功地将原本与此事无关的人都逼成了反对派。

这种心理的基底是什么?简言之,是人我不分。也就是说,他们意识不到儿子/明星和自己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将对其任何批评、嘲谑,都视为对自己的攻击。

肖战的粉丝和孙杨的母亲


孙隆基曾在《美国的弑母文化》中说,在美国强烈的个人主义文化中,一个成年后仍依赖母亲的人,几乎总是会遭到美国主流文化的贬斥,认为这是人格发育不健全或心理病态的表现,因为“在美国,人我界限不明朗或认同混淆被视为终极邪恶”。

在孙杨身上,能看到这样的后遗症:他父亲几乎是隐身的,但母亲却强势而宠溺;肖战粉当然不能扮演“母亲”的角色,但他们在守护自己偶像时,也同样不遗余力,否则就无法解释他们为了一点点冒犯,就使出那样的大杀器。尽管粉丝文化各国都有,但这确实有中国特色,其背后正是一种未分化独立的权力人格。

肖战的粉丝和孙杨的母亲


在举报之前的讨论策划中,肖战粉认为,举报是他们的“权利”。这么说,确实似乎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了。但这种“权利”,大概相当于奴隶主说“鞭打奴隶是我的权利”,其实并不包含道义上的正当性。因为这明显是诉诸权力来恐吓、打压不同声音。

如果说这是他们的“权利”,那就无法解释现在所遭遇的强烈反弹与抵制,因为,权利以他人的权利为边界。正是因为大大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才遭到反击。

这两天看了一堆“抵制肖战”的帖子。有人觉得这只是低俗的明星粉圈互撕对战,无聊的茶壶风波,但我倒深感这体现出了中国社会权利意识的深入和社会动员力量之迅速,只不过人们平日找不到出口,这次刚好拿一群不识相的蠢货当出气筒。

如果说肖战是肖战粉的精神寄托与减压阀,那么难道ao3对它的用户来说不也是仅有的最后精神角落吗?受共同的政治文化所苦,却无法体认他人的处境与权利,那么遭到反击也是必然的。在现在国内所容许的尺度下,这也许是对人们权利意识和底线的最生动教育。

至于“肖战是否无辜”的问题,我觉这里有两个肖战,作为其个人的肖战,也许是不知情的;但作为公共人物的肖战,必须为此负责,他本人是否纯良无辜,已经不重要了。事实上,这是每一个公共人物都要面临的处境,不然,如果他不负责,那谁负责?

肖战的粉丝和孙杨的母亲


我对孙杨、肖战本人都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这些公共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

相比起欧洲前些年的查理周刊等事件,中国的爆发点不在宗教,而在明星,中国聚焦的往往是“人”或“国”;

这种举报文化本身是政治生态的产物,对明星的这种狂热认同,其实也与爱国同构;

粉圈文化那种不问对错,只分敌我的游民进击精神;

不容许不同声音,事实上,“不同声音”对他们而言是错误、低劣和抹黑;

诉诸权力来封杀不同声音,同时不惜株连整个平台,但这种扩大化也种下了后面失败的根由;

即便失败,不得不低头,但认错仅仅是权力博弈中暂时受挫、迫于形势所采取的战术,内心仍旧不服。

一位女性朋友“书悦”说:“我自己倒是能从饭圈女孩身上体会到很多年轻女孩的情感困境,说直接一点就是——身边的男性找不出能爱的,不如去爱那个虚幻的人格,至少他能表现出女生期待的特质。这也就是中国女性的困境:男性成为了社会的骡马,女性则成为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骡马。”

这话让我想起马克思的名言:“宗教是人民对实际困苦的抗议,无异于人民的鸦片。”只是世俗主义的中国,对明星的造神取代了原先的诸神,对偶像的热爱,或许可以相当程度上缓解对现实生活的烦闷与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