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健身者很多,好多人看似很健康,但健身並不代表健康,你認為這個觀點對嗎?

普天禪光


靠譜回答看這裡哈

我健身五年,在第四年拿到國際職業證照,目前攻讀運動營養書籍。開始逐漸幫助家人和朋友轉變理念,接受健身(或運動)並長期堅持。


來看回答:

簡短粗暴版——

健身是通往健康的手段之一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健身更適合大眾人群首選

堅持健身又樂於學習科學健身的人幾乎沒有不健康的


詳細解答版——


1. 關於“健康”的定義。

詞條中關於健康的解釋如下

A 良好的身體功能,較強的活動、勞動能力

B 對疾病具有較強抵抗能力,適應環境變化

C 心理健康

傳統觀念“無病即健康”在當下已經不再被提起,因為新型的工作形式和作息習慣導致越來越多的疾病在初期很難判斷,但後期一旦爆發結果難以想象。

說簡單點,就是好多人看似健康,其實都有問題,早預防早享福。


OK那麼我們把上面的ABC再換一種寫法,就會更明確

A 日常活動無問題 抗壓能力強

B 疾病風險小 包含心腦血管 代謝類 糖尿病 關節損傷 骨骼問題

C 無抑鬱症狀


看到這裡,你對“健康”一定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那麼請問你,如何做到健康呢?

老話:管住嘴邁開腿。新論:合理飲食,規律運動。(別無他法)


健康和飲食與運動是分不開的,但從運動角度來講,就能夠實現的有:加強心腦血管能力,提升心肌泵血能力,預防肥胖(以及肥胖引起的各類症狀,2型糖尿病,三高..),提升關節靈活穩定性,促進骨骼生長,預防骨質疾病,心情愉悅,減輕(或預防)抑鬱症......


說簡單點,運動即良藥。(這裡的運動不限形式)


2. 為什麼是健身?

看到這裡,你已經知道了運動的重要性。可形式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是健身?健身比起其他形式好在哪裡?


最直觀的就是成本更低,更全面。


試想一下你接觸過的運動形式,跑步、跳繩、爬山、球類、游泳等等,每一種都有一定的成本,例如場地,天氣,道路,時間,隊友(球類最明顯),溫度等,這些因素會大大降低人們對運動的堅持性,同時對於大眾而言效果也並不好。


而健身無疑是這其中成本相對更低的室內運動,走到哪裡都有,隨時都可以去。

同時,它的全面性還體現在了當今大眾的各類需求上,例如減肥,關節受損,體態美觀,骨骼生長等。再直觀一點:含胸駝背,屁股塌陷,啤酒肚,骨盆前傾,小腿粗壯,頸椎病等,或多或少都有過經歷對吧。

這些就是健身發展的意義,從大眾的日常需求出發。另一方面健身的豐富性也滿足了不同階段的需求。


3. 健身不健康?

從大眾健身的角度來講,它的確會花費你的財力和精力,但比起醫院的開銷你一定比我更清楚。

從競技的角度來講,健康不是首要目的,名次才是。這是屬於職業運動員討論的範疇。換言之,任何運動加上競技的頭銜,都面臨著犧牲一部分的健康作為代價。去看看芭蕾舞者的骨盆位置,球類運動的膝、踝關節,單臂發力導致的不平衡等。

最後總結:健身不代表健康,前者是手段(或生活方式),後者是目的,二者並不衝突,但健身是眾多運動形式中較為適合大眾走向健康的手段,也是目前唯一的捷徑。



思萌sh


健身並不代表健康這個觀點其實沒有對錯,因為凡事都有個度。每個有健身習慣的人都是出於某目的去健身的,增肌,塑型,減脂,心肺等等。健身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慢跑,器械,力量舉,高強度間歇有氧等等。

很多都市白領都有健身的習慣,因為長期坐辦公室會給健康帶來隱患,一週保持3-4次有氧或者輕重量器械鍛鍊,可以保證體力充沛,遠離頸椎病肩周炎等職業病,身體免疫力也會增強,不容易生病。

有些增肌愛好者都喜歡業餘時間擼鐵,但是有些人並沒有掌握擼鐵的動作要領,完成了運動損傷。比如硬拉這個動作,很多人都做不好,動作不標準會造成對腰椎的損傷,盲目使用大重量也會給關節造成負擔,長期下來就會有勞損。

職業健美選手把健身作為一項職業,嚴格的飲食,作息本來會對健康起到正向作用,但是有些健美選手選擇了捷徑,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做C,表面上看肌肉增長明顯,體脂率低,但是內臟脂肪遠高於常人,內臟負擔過重,通常伴有心臟病腎病等,如果對藥物攝入不是很專業,有死亡風險。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講,找到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才最重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Panda同學


健身者很多,好多人看似很健康,但健身並不代表健康,這是肯定的,健身只是一種手段,每個人健身的目的是不同的,如果是為了競技而健身的,那必然保證不了健康。

為了健康而去健身才有可能達到健康的目的,而且還只是有可能。在這裡健康的概念是狹義的,僅考慮人的軀體沒有傷病。之所以說,即使為了健康而健身也只是有可能達到健康的目的,是因為健身不只是健身當時的事,後續還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很多人在健身時可能注意安全問題,但健身之後就放縱自己,從而出現了健身時沒事、日常生活中出現傷病,其實健身和日常生活不應割裂開來,而應把日常生活當做健身的延續,健身時的心態和動作形式應轉移到日常生活中。“訓練源於生活,反饋於生活”,大概也就是這意思吧!





40之後健康健身俱樂部


絕大多數人都是鍛鍊肌肉,,力量,,而忽視了對內心世界的鍛鍊,,所謂,,內外兼修,,剛柔並濟


凡人逍遙傳


是,許多人健身都是因為娛樂無聊,或一種生活的方式。健身而健身


蓋平3


這是惰性思想根深蒂固,題主好好反思😊


尹大叔愛運動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健身,是身體健康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