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霍小玉何許人也?她原是長安霍王府侍妾鄭淨持的女兒,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霍王慘死亂中,家人奔潰四散,鄭淨持與霍小玉孤兒寡母,在長安勉強求生。為維持生計,十六歲的霍小玉無奈淪落為歌舞妓。

在唐朝,"清倌人"是歌舞妓中最特殊的一群人,賣藝不賣身。

"釵"一般由雙股簪扭成,用於裝飾,形制和材質都多種多樣。最早寫作"叉",後改為"釵"。

由於釵有兩股,常寄寓著男女深情。古時候丈夫遠行,夫妻分別,妻子總會將釵一分為二,二人各執其一,再相遇時候則合而為一。陸游與唐婉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也以《釵頭鳳》寄寓,可見"釵"與"情"的不可分離。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翠鏤空花罐魚長紋雙叉簪(即釵),現藏故宮博物院

唐代宗大曆四年元宵的長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新科進士李益與友人相約,往魚龍游舞中欣賞著元宵花燈盞盞。正在李益倍感無聊,準備離開的時候,他忽然看見不遠處的梅樹枝頭,掛著一支玉釵。李益好奇地摘下釵子,釵頭纏著紅綢帶,女子娟秀的字跡似有淡淡梅香——"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友人嘖嘖稱奇:"這是長安名妓霍小玉最愛的紫玉釵。"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霍小玉何許人也?她原是長安霍王府侍妾鄭淨持的女兒,安史之亂"漁陽鼙鼓動地來",霍王慘死亂中,家人奔潰四散,鄭淨持與霍小玉孤兒寡母,在長安勉強求生。為維持生計,十六歲的霍小玉無奈淪落為歌舞妓。

從小出身王府而飽讀詩書的霍小玉容貌豔麗,受到長安達官貴族們的追捧,但是,在小玉心裡,最希望的卻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因此,即使面對金錢的誘惑,小玉仍然堅持只做"清倌人"。

在唐朝,"清倌人"是歌舞妓中最特殊的一群人,賣藝不賣身。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唯有以極強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才能做到。儘管流落娼門,小玉不為榮華富貴折腰的傲氣,仍受到長安人的尊重。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銀鍍金鑲翠碧璽花卉紋簪(釵),現藏故宮博物院

這個故事,最早為唐代人蔣防記載在傳奇《霍小玉傳》中,隨後為湯顯祖化用,成為"臨川四夢"第一夢《紫釵記》(另三夢為《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在他們所記述的故事裡,"釵"都是貫穿全文、連接小玉與李益的媒介。

那麼,"釵"是為何物也?

前篇所介紹的"簪",是女性頭面的"定飾",用於固定髮型,有禮儀的用途,一般為單股。而"釵"一般由雙股簪扭成,用於裝飾,形制和材質都多種多樣。最早寫作"叉",後改為"釵"。

由於釵有兩股,常寄寓著男女深情。古時候丈夫遠行,夫妻分別,妻子總會將釵一分為二,二人各執其一,再相遇時候則合而為一。陸游與唐婉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也以《釵頭鳳》寄寓,可見"釵"與"情"的不可分離。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鳳頭釵及局部

第二天,李益帶著小玉掛在梅樹上的紫玉釵求見,而小玉也早有耳聞年輕多才、以詩文著名的新科進士。隔著薄紗交談,小玉與李益一見如故。一時之間,這成為長安城的佳話——小玉將李益的詩歌編為唱曲,李益為小玉寫下纏綿詩篇,郎情妾意,紅袖添香。

然而好景難常,李益被外派鄭縣為官,準備先行回洛陽拜別父母。與小玉臨別之際,李益手執紫玉釵與小玉約定:"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

這一別,就是一生的執念成空。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最常見的金釵

在回到洛陽以後,李父李母堅決反對小玉進門,百般利誘李益,還為李益定下了盧太尉千金的親事。而李益在盧太尉許以前程的誘惑下心動不已,最終放棄小玉,迎娶盧太尉之女。

誰料盧太尉許下的前程並未兌現,李益一生仕途不順,輾轉回到長安。此時的小玉,雖年華不在,仍為李益守身如玉。長安人敬重小玉情深義重,唾棄李益見異思遷,將李益帶到小玉面前。看著垂垂老矣的小玉,李益放聲大哭。小玉怔怔地望著一生深愛之人,苦笑連連,拔出曾經定情的紫玉釵向下一擲,紫玉釵摔在地上,支離破碎。

而此刻的長安城,仍有歌舞妓在彈唱若干年前李益寫下的詩篇:

"妾本蠶家女,不識貴門儀。

藁砧持玉斧,交結五陵兒。

十日或一見,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貴欲何為。

楊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婦人貴結髮,寧有再嫁資。

嫁女莫望高,女心願所宜。

寧從賤相守,不願貴相離。

藍葉鬱重重,藍花若榴色。

少婦歸少年,華光自相得。

誰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義即夫婿,無義還他人。

愛如寒爐火,棄若秋風扇。

山嶽起面前,相看不相見。

丈夫非小兒,何用強相知。

不見朝生菌,易成還易衰。

徵客欲臨路,居人還出門。

北風河梁上,四野愁雲繁。

豈不戀我家,夫婿多感恩。

前程有日月,勳績在河源。

少婦馬前立,請君聽一言。

春至草亦生,誰能無別情。

殷勤展心素,見新莫忘故。

遙望孟門山,殷勤報君子。

既為隨陽雁,勿學西流水。

嘗聞生別離,悲莫悲於此。

同器不同榮,堂下即千里。

與君貧賤交,何異萍上水。

託身天使然,同生復同死。"

霍小玉丨《紫釵記》裡的奇女子丨時世妝奩·中國傳統首飾(二)

(本文故事由史實演繹)

從本週開始起,每週一次,

崇藝文化將為大家帶來

"中國傳統首飾鑑賞"系列

瞭解傳統首飾和它們背後的動人傳說。

敬請關注"時世妝奩"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