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感覺現在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你怎麼看待?

FG享受生活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對此,我也有深有體會,對“老師”這個稱謂,現在已經不僅僅限於對於在校任教的老師的稱呼。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優點,都有別人學習的長處,在長處方面,值得他人學習、借鑑的知識與技能,他就可以被稱為是老師。

另外,在人際交往方面,“老師”也成為陌生人之間搭訕、交流的開門磚,也是對別人尊重的一種稱謂。

一個稱謂或語言的產生,肯定有他的市場,才能變得流通,流傳。所以,我覺得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在現代社會也是符合社會文明發展的。


我是你的流星


我看其他的朋友回答的都很精彩。我是一名從事手工藝工作的人,我的同行,有很多人制作水平很高,有的人工齡長,也有很多大專院校的老師來宜興授課講學,在我們這,不管年齡大小,都會尊稱對方為老師。

十多年前,他人稱我為顧老師,剛開始我感覺很不自在,在我眼裡,老師是能教書育人,能幫助他人提高的,而我卻不夠。

我有一個朋友,當時是國內某一流大學的美術系系主任,我們間談到這個稱呼,他就說了一句:人家不這樣稱呼你,就很難有其他的稱呼來表達對你的尊重,習慣就好了。於是我就感覺沒那麼不自在了。

現在,他人叫我顧老師,我已習慣,只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慢慢開始叫我顧大師了,這個稱呼我還不能接受,一旦被稱作大師,那必定是年齡大的人了,而我還年輕。

師父的稱呼,一般是對佛教界的人員的稱呼。

師傅,是對給自己傳授技藝的人的尊稱。

中國人講究,中華文明中也有很多的傳承,我們應該保留這些。

(附圖是我和我的老師“正定一寶”傅金鈴先生,目前中國最偉大的老師之一)




做壺人顧建餘


其實這個問題我早就想說了。感覺現在阿貓阿狗都可以當老師。老師這個詞已經被他們用爛了,已經是爛大街了。

當然這個詞對於真正的老師來講還是有很深的含義的,但是我不知道從誰開始把什麼人都可以稱作老師。

特別是在那些歌唱比賽的時候,在選秀的時候,那些性格怪異,面目猙獰,口若懸河,連尊重人和做人都不懂的導師和評委竟然也可以稱為老師。這真的是扭曲我的三觀了。當然有一些評委和導師真的是非常的知書達理的,但是可能只是一部分吧。一半以上的導師和評委,本身的水平就很有問題,再加上性格的怪異我脾氣的暴躁以及不尊重別人,簡直看上去就不像一個人。

還有各種電視節目上面的那些奶油小生,那些早期能夠賺到大錢的大咖們,都清一色的被稱為老師。我真的,難為他們說得出口。

不過雖然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可是在這一方面還是顯得有點詞窮了,我也希望下一個潮流,不要把任何人都稱為老師。老師這個詞既簡單又平庸,但是又很嚴肅。


中小學英語精修


老師,這個稱謂從古代就已經有了,但古代的叫法與現代人的叫法有所不同,古代人稱老師叫:夫子、先生、師傅、師長等等。古人對老師的稱謂,只限定在特殊的人,指的是那些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並不象現代人那麼隨意。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可見,為師者,自古倍受人推崇。

老師,這一職業自古至今,就是一個被人尊重的職業,現代人把老師叫做園丁,有的人還把老師比作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人類的文明發展和進步,離不了從事教育的老師,陶行之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他只用簡短的幾個字,精僻概況了教師的風範。

現代社會,老師這一稱呼,已不再侷限於教育這一領域了,成為了社會各界,各行各業的人們彼此的稱呼,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方面:

①對人表達尊敬,因為老師在民眾心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可以很好地表達敬意。如明星、演員之間互稱,記者、編輯之間互稱,主持人與嘉賓之間互稱,工地上工人之間互稱……

②在某些場合,由於不瞭解對方的身份,而又不便問詢人家的名姓,或因直呼對方姓名顯得不夠得體,不夠禮貌,此時,用“老師”稱呼對方,再恰當不過,可以避免不要的誤會和尷尬。

③使用面廣泛,不受性別、年齡、場合、地域的限制,使人們相互之間的溝通、認識和了解更直接和簡單,一句老師便可直奔主題,表達述求。

④使用老師這個稱呼,可以不受身份的高低貴賤,避免了區分對待的感覺,不易讓人留下不良的情緒。

⑤一種謙虛的說法,人們常常說:三人行必有吾師。這說明待人接物要謙虛,勿要自高自大,自以為是,目中無人。

以上是我對當今社會對“老師”這一稱謂的一點淺見,不到之處,還請光顧過我這篇問答的老師賜教!在這裡先讓我說一聲:“謝謝”。


開開心心每一天2195


無可厚非!

“老師”這個身份本就是受人尊敬的代名詞,自古“傳道授業解惑,師者也”,即便是有一些違背初心的害群之馬,無論是出於謀利還是背離師德行些苟且之事,也畢竟是滄海一粟,自然會受到法律以及道德的審判,不會因此而讓廣大受眾改變對“老師”這個身份的尊崇。

在行業中,無論是行業翹楚還是名師指路,對於前輩的崇敬之情自是不必多言,言行舉止所表現出的尊重,無可厚非,以“老師”敬稱,不失為禮貌之舉。


遠方健身


感覺現在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你怎麼看待?

從題主所提的問題來分析,可以發現題主,日常善於觀察,如今這個社會,並且擅長從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中,歸納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從這一點上來說,題主所提問題質量很高。因此,我非常樂意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題主個人的問題,而且是當今的一種悄悄存在的社會現象,也是時下好多人關心的問題。

第一,“老師”這一稱謂,古來有之,從它的內涵來講,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

狹義的定義,就是學校裡為學生進行教學的人,進一步講,就是為孩子們傳道受業解惑也。其中的道,我們可以理解為,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也可以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後面的可以理解為,文化知識和相應的知識技能。

由於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幾千年文化,連續不斷地民族,尊師重教的良好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所以,我們對這一類人,給予“老師”的稱謂,其中含有尊敬敬重的含義。

古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也許就是這個意思。當然,老師這個概念,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也有另一種稱呼法,譬如叫做先生。我小時候上學,一直到初中時代,都稱呼我的老師為先生。例如我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我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遇到他,我還是會脫口而出:黃先生,你好。

廣義的定義,我國古代先賢孔子,就為此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從中可以看出孔子,虛懷若谷的勤奮好學的態度,更揭示出老師這一廣義的概念,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能者為師,學高為範。譬如,某人在某一技術領域,技藝精湛,而你恰好又從事這個領域,需要向他學習,由於你潛移默化中,帶著一種尊敬的態度去學習,因而,你會情不自禁稱乎他為師傅,師傅這二字和老師雖然只有一子之差,但是,人們的態度幾乎是一樣的,那就是尊敬。

之所以將師傅與老師混為一談的,最早起源於上個世紀的上海工廠裡。那時,改革開放之初,國家號召青春獻七五,工廠裡處處成立科技公關小組,將師傅喊為老師的做法,也就慢慢的流行起來。

要知道,大上海,在咱大中華的地位 可是不一般的。上海一流行,那全國各地,豈有不效仿的道理。於是由一點到面的推開。

日積月累下來,正如題主問題所述,如今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

第二,我們要慎重使用“老師”這一寶貴稱呼,更要自覺維護“老師”這一稱呼

之所以這麼講,是有教訓的,而且類似的教訓非常深刻。

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創造了非常燦爛的文化,其中對各行各業的稱謂,也是恰如其分,更是恰到好處。

例如,關於農業方面的稱呼,就有花農、菜農、蠶農、漁人、屠夫、羊倌等等,一看一目瞭然。

其它有賣油翁,剃頭匠,石匠、糧販子、修鞋匠、鐵匠、篾匠,還有縣太爺,老爺,長工,丫鬟、小姐等等。真是五彩繽紛。說到這兒,我們不得不為我們擁有的祖先們而自豪。

以上這些稱呼,一般情況下,古往今來,人們從尊重文化敬畏文化的角度,都不會混淆使用,否則的話,會受到人們的譴責。就是到今天,社會的發展,自然要增添新的稱呼,例如,飛行員、的哥、鍵盤手等等,一般情況下,人們都不會混淆使用。

可是,我們也要看到,也有那麼一部分非主流的人群,就濫用老師的稱呼,譬如,電視上的什麼什麼節目,你稱呼嘉賓不就行了,非要以老師稱呼這些嘉賓,我就十分不理解。由此,我不得不想到“小姐”這個詞。

說起來“小姐”這個詞,單從字面理解,是一個多麼美好,而又意義明確的稱呼,它本意指年輕的未出嫁的女子,在古代泛指有錢或者大戶人家的待字閨閣的女孩子。

可如今,你要是突然喊某位女孩子為小姐,輕的對你怒目而視,重則你自己想去吧?

是什麼原因,將小姐這個原來褒義詞貶低到所有女子避恐不及的貶義詞地步的?甚至前幾年網絡上,什麼(倉)老師等等類似叫法的流行,我們的媒體,是否要加強進一步的管理與引導。造成這個尷尬的原因,大家多少有所瞭解,更主要的是,這不是對中華文化的一種殘酷的褻瀆嗎?

回過頭來,再說題主的問題,老師這個稱呼,大家應該規範使用,而絕不能無限制的爛用。否則,“小姐”這個詞的悲劇,不是沒有可能在“老師”這個詞上重演。

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後代,都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和保護我們燦爛的中華文化。


話說古今多少事


  • 其一,給人一種僭越感。如果你走在大街上,聽到人打招呼都在稱張老師,李老師,王老師等等,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些'老師',那我們就很難判斷他是學校裡的老師,還是學校外的老師,長此以往,讓人對老師這個身份產生識別模糊。"稀釋"了老師這個稱呼的特殊性。就像兩個同樣的名字的人走在起,當我們呼叫這名字時,他們同時回應,大家彼此都很尷尬,而且他們倆要考慮一人要改名,或者兩人要分開。
  • 其二,尊重他人並不一定從稱呼老師上體現,當然這是中國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等級思想延續下來的陋習,譬如在企業自上而下的象徵著權力的稱謂,從這一點上講,我們是需要向那些民主國家學習,大家直呼其名,難道不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嗎?

其三,一旦這種稱呼在社會上普及,勢必降低了老師這個稱呼的''含金量''與特殊性,如果一個人自己對老師這個身份不認可,或者說認為還沒有達到老師的水平,你這樣稱呼他,將會引起他的反感,甚至認為你是在挖苦,諷刺他。所以還是慎用,或者不用這個稱呼為妥。


珩璐


"老師"就是授業解惑的人,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把自己尊敬的人尊為老師,內心是存在著敬畏之情的。

現在社會現象也確實讓人對稱謂很為難,尷尬。怕自己喊大了喊小了,都會造人煩感,感覺喊"老師"卻可以避開很多不適。老師一詞本來就是世人都尊敬的稱呼,古有一字之師,現有一技之師,也可以是比自己任何一點,只要強,我們都可以謙卑的說,嗯嗯,您這一句話就是我的貴人,您這一舉動,就可以是我的人生導師。

交流交往時,不會嫌得有故意討好之意,也不必再揣測年齡大小,喊著合適不合適了,總之,人人心向一切美好的事是肯定的。就算爾是大老闆,一個小小服務員身上也有大老闆身上沒有的閃光點,就衝這點閃光點,就算老闆低調的喊員工老師,又有什麼不妥的?

人們心裡對"老師"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約定俗成這樣了。要說這一稱呼也算是人類的一個小進步吧,老師的稱呼只會讓人感覺油然而生的尊重敬畏,而沒有一點套近乎,或者因年齡相差而產生的違和感





遠方西沙


我是寶慶碼頭獅哥,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老師這個稱呼,是由舊時的“先生”演變過來的。過去一般是對教師的尊稱。在其它行當裡,一般尊稱師長為“師父”或“師傅”。

現如今,有些行業大都把那些具有一技之長的人尊稱為“老師”,但在工匠行當裡,大多仍然稱之為“師父”或“師傅”。

無論是稱老師還是師父或師傅,都是人們對某個領域比自己強的人或長者的一種尊稱,應當說沒什麼毛病。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謙恭、低調是做人的美德,對他人的尊重,往往更能體現一個人自身的素質與修養。

尊師重道,尊老敬賢是一個社會和諧向上的標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復興強大的象徵。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人只有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見賢思齊,才能有所突破,才會長足發展。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領域將會湧現出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能人。

滿遭損謙受益。面對瞬息萬變的嶄新時代,不服行、不服氣,無疑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妄自尊大,坐井觀天只會使自己錯失良機,停滯不前。

只有牢固樹立能者為師這個理念,才能補齊自身的短板。

只有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節奏,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7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6c039d67f33497da3c300d3c6465b00\

寶慶碼頭獅哥


感覺現在各行各業都把自己尊重的人稱作“老師”,你怎麼看待?

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來看待。

尊稱前輩有聲望的人為老師可取!

子曾經曰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顧名思義就是每個人身上必定有他的閃光點值得別人學習,所以叫別人老師也不是不可以的。

我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教誨,老師在我們心目中是受人尊敬的,所以將自己尊重的人稱之為老師是可以的,特別是有一些人是行業裡的前輩,那麼尊稱一聲老師也未嘗不可,畢竟剛入行的小白還是需要前輩多帶帶你,在某個方面來說也可以是老師。

見人就叫老師不可取

但是同時,現在很多人特別是演藝圈的人經常見人就叫老師,經常提起這也是老師那個也是老師,其實現在的演藝圈裡各路明星大多都是最沒有文化的一群人,但是偏偏要和老師掛鉤,這讓人聽上去很費解。

就比如我前不久看的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杜江就稱呼霍思燕是霍老師,當時彈幕上就有很多網友表示不解,明明也不是前輩的關係,非得尊稱一聲老師,讓人感覺彆彆扭扭的。而且這種現象也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最近幾年才經常聽見娛樂圈裡明星們見面就是某某老師,某某老師,感覺遍地都是老師,如果這樣濫用未免也有點糟蹋這個名詞。

老師是對人的一種尊稱,我覺得能夠擔得起老師這個名號的人首先自身肯定是潔身自好德藝雙馨的人,而不是靠著年紀和資歷就能夠被別人叫一聲老師,況且很多人年紀和資歷都還遠遠不夠!

(圖文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