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國展”隸書獲獎者取法歸納

最近一直在研究隸書,關注《中國書法》雜誌2019年12期,上面刊登了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展評委隸書創作談和部分獲獎作者的創作心得體會,評委或者是獲獎選手都在堅持中國書協提倡的創作“十六字方針”和“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的道理進行創作,但還是有部分作者追時人的現象。現將對部分獲獎作者的創作心得體會進行一些歸納和整理,便於讀者參考學習。

一、漢碑和清隸

漢代在書法史上是大放異彩的時代。今天我們可以看見大量漢代隸書碑刻。現存漢碑眾多,知名者亦有數十種,依風格大約可以劃分為典雅平正、清麗婉轉、方整拙樸、渾厚朴茂、野逸縱肆、瘦勁簡直、靜穆沉雄、古淡虛等八類,如:《禮器碑》、《曹全碑》、《乙瑛碑》、《好大王碑》、《西狹頌》、《石門頌》、《張遷碑》等等。

“國展”隸書獲獎者取法歸納

清代隸書創作,名家輩出,人才濟濟,是漢之後的又一高峰,其中一鄭簠,金農,鄧石如,伊秉綬為代表。 清代金石文物出土繁榮,帶動了金石學,金石書法。但清隸未突破漢隸廟堂之碑的桎梏,伊秉綬以顏體入隸,鄭簠以行草入隸,趙之謙以六朝碑版入隸,吳昌碩變橫為縱。

“國展”隸書獲獎者取法歸納

二、取法漢碑

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展共收到隸書作品共計8647件,入展115件,入展率最低,佔百分之一點三五。現選擇一些獲獎者的作品取法方式:

1.以《肥致碑》融合《曹全碑》、《鮮于璜》、《張遷碑》等漢碑的方式進行創作。

2.以《張遷碑》為主,融合漢簡及《禮器碑》力求寫出遲澀感,並進行創作。

3.以《石門頌》筆意,略摻《張遷碑》、《鮮于璜》之古撲,求意拙意進行創作。

4.取法《張遷碑》、《西狹頌》、《好大王碑》進行創作。

5.《好大王碑》、《張遷碑》相融合,進行創作。

6.以《張遷碑》為基礎,融合其它接近的漢碑之法,根植傳統進行創作。

7.融合《石門頌》、漢簡、小篆、大籀、帛書等,進行創作。

8.以《張遷碑》為主,兼習《鮮于璜碑》、《石門頌》、《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四山摩崖》等,進行創作。

9.以《張遷碑》、《鮮于璜碑》為主,兼習其它碑帖進行創作。

10.以《鮮于璜碑》為主,摻和其它漢碑筆法結構進行創作。

11.由篆書和隸書相融合,選擇從其入手進行創作。

12.以《禮器碑》、《鮮于璜碑》相融合,按三條屏設計,中條稍寬,左右對稱,進行創作。

13.取法《禮器碑》之瘦勁,《曹全碑》之秀美融合,進行創作。

14.取法《楊淮表記》、《石門頌》等摩崖石刻,章法上隨字賦形,大小錯落,結合秦漢帛書進行創作。

15.以漢碑、西漢早期石刻《祀三公山碑》等為主,省略波磔,取其古拙質撲之象進行創作。

16.取法長沙馬王堆篆意,融合漢碑,原帖大小進行創作等等。

“國展”隸書獲獎者取法歸納


三、取法清隸

1.以鄭簠隸書為主,融合漢隸古法,進行創作。

2.以伊秉綬隸書為主,融合漢碑進行創作。

3.以鄧石如隸書為主,融合漢碑進行創作。

當然,還有其他獲獎作者的其它取法形式,就不一一闡述了。

四、小結

在隸書入展作品的梳理中,獲獎作品還是比較系統而客觀反映現狀。但是隨著大量考古發掘,秦漢簡牘的出土,學習研究者越來越多,漢碑和各種各樣的秦漢簡牘,甚至其與它書體相融合,這是一種新的趨勢。主宗漢碑的風格也開始多樣化,隸書創作中真正有新意又有震撼力的作品就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