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市,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03°43′—104°27′,北緯23°06′—23°44′,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北迴歸線橫穿全境,東北部與硯山縣接壤,南部與馬關縣毗鄰,東南部與西疇縣相接,西部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連接,並與屏邊縣一河(那麼果河)相隔。於2010年12月撤縣設市。文山市國土面積2977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7個鄉(含5個民族鄉),居住著漢、壯、苗、彝、回、傣等10餘種民族,。文山市境內盛產名貴中藥材——“文山三七”,是全國最大的三七種植和加工基地,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被譽為“三七花開的地方”。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篇

文山三七

三七素來就是雲南省出產的傳統名貴中藥材,它降血脂血糖療效十分顯著,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是三七的原產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種植歷史。文山縣已經被中國特產之鄉評定為“中國三七特產之鄉”。

文山歷史悠久,古老而神奇,從亞熱帶到溫帶的特殊氣溫使她孕育了眾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這裡居住著漢、壯、苗、彝、瑤等十多個民族。喜居山頭的苗族祖先擅長狩獵。狩獵時偶爾會造成外傷出血,他們就把一種野草嚼爛敷於外傷出血處,傷口就如同上過漆的物品一樣1住不再流血,苗族的祖先便將這種野草叫作“山漆”。這種神奇的草藥在民間代代相傳,因為“山漆”與“三七”同音,在流傳中便將“山漆”記作了“三七”。文山盛產三七,是三七的原產地,在產量和質量上均居全國之首,歷來有“三七之鄉”的美譽。

三七是雲南省文山地區的優勢生物資源,在文山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境內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通訊條件。文山是文明遐邇的雲南名貴中藥材---三七的原產地,三七,又名人參三七。三七是雲南出產的傳統名貴藥材,被歷代名醫和名著所稱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三七”有著這樣的描述“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並譽之為“金不換”。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現代醫學藥理實驗發現,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總皂苷(PNS)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壓,對心血管系統具有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和腦損傷、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有顯著效果。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山到的三七生產種植得到了健康、穩步發展,加工業發展迅速。到1999年底,全縣的三七佔地面積已達3萬畝以上,產量100.6萬公斤,佔整個文山地區的80%左右,是全國總量的75%。全縣三七種植已呈規模化、區域化發展趨勢。文山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授予“中國三七特產之鄉”的稱號。

三七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盤龍七。

產地: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等省,但以雲南文山州和廣西靖西縣、那坡縣所產的三七質量較好,為地道藥材。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複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藥以身幹,個大,體重,質堅,表皮光滑,斷面灰綠色或灰黑色者為佳。  生於山坡叢林下。現多栽培於海拔800~1000m的山腳斜坡或土丘緩坡上。雲南三七採製:種後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採挖。去鬚根,曝曬至半乾,用於搓揉,再曝曬,重複數次,置麻袋中加蠟打光。

性狀:根圓錐形、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長1.5~5cm,直徑1.2~2cm。表面灰黃色或棕黑色,具蠟樣光澤,有不規則細紋及少數橫長皮孔;上部有數瘤狀隆起的支根斷痕,頂端殘留根莖基。質堅實,擊碎後皮部與木部常分離;橫切面灰白色或黃棕色,皮部有棕色小點(樹脂道),味苦、微甜。

化學成分:含皂甙,主要為人參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參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黃酮甙、澱粉、蛋白質、油脂等。

性味:性溫,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於各種內、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篇

文山他披梨

披梨是壩心鄉的特產,以生長在壩心鄉他披村而得名"他披梨".其梨果形優美,果色碧綠,皮薄,核小,汁多,味甜,肉細酥脆,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效益.文山縣壩心鄉他披梨基地建設是文山縣林果業基地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是發展地方優勢品種,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使當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工程.項目建設4500畝,總投資280萬元,預計盛果期每年總產值800萬元,可實現創稅利80萬元.目前,產生經濟效益達2000畝以上,預計今年可產梨30噸.項目建設目標是通過建設他披梨基地,突出地方特色品種,樹立地方品牌,為林果業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的發展建設樹立榜樣,從而提高我鄉人民群眾林果業的栽培技術水平,促進林果業的發展,改善壩心鄉生態環境狀況,加強財源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1、外在感官特徵:文山他披梨個大勻稱,單果重300-400克,果周長32-35釐米,果形為微圓形,果底和果頂微小,中部膨大,果蒂凹陷;果皮碧綠色或黃綠色;皮薄,肉厚果心小,肉色玉潤,肉質脆嫩多汁,化渣,風味清甜爽口。 2、內在品質指標:文山他披梨的硬度≥3.0,可溶性固形物為≥10%,可滴定酸≥0.45%。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具有潤肺、養陰清熱,生津止咳的功效,是一種原生態的食用果品。八月份收穫時,在不損害果實或外皮的前提下,可在陰涼、避光、通風的情況下,自然保存至次年的2月份。在保存期間,其口味不因時間保存過長而改變。因自然儲存時間長,銷售時間可延遲至次年的3月份。 3、產品質量安全規定文山他披梨嚴格按照國家農業部頒佈的無公害食品標準體系組織生產。(1)生產環境按NY/5013-2006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2)農藥殺蟲劑按NY/T5102-2002無公害食品-梨生產技術規程的農藥使用準則執行。(3)肥料按NY/T5102-2002無公害食品-梨生產技術規程的肥料使用準則執行。

地域範圍

文山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偏西,北迴歸線兩側,國土面積2972平方公里。文山他披梨地域保護範圍為:東經103°43′-104°27′北緯23°16′-23°44′之間,涉及全縣15個鄉鎮:開化鎮、馬塘鎮、薄竹鎮、平壩鎮、小街鎮、古木鎮、德厚鎮、秉烈鄉、紅甸鄉、追慄街鎮、新街鄉、壩心鄉、東山鄉、柳井鄉、喜古鄉。全縣文山他披梨地域保護面積為17萬畝(1.13萬公頃),年產量為25.5萬噸。文山他披梨的生態環境優越,環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老君山東部,森林覆蓋率達全縣的45%,水資源豐富,宜牧草場廣闊,是文山盤龍河的主要源頭之一。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篇

平壩蕎酥

是雲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平壩鎮的特產。蕎酥甜而不膩、酥香可口,是一種常見的休閒小食品,也是文山人民走街訪友的必備佳品。蕎酥在平壩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在文山城區的大街小巷還可以看到小販叫賣平壩蕎酥的身影。蕎酥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精選平壩本地苦蕎,篩出最細的一層蕎麵,配以白砂糖、蜂蜜等原料,在傳統的烤爐之中,高溫烘烤,直至外皮焦黃。蕎酥入口即化,滿口留香,具有消食、化積、清熱等功效,深受文山人民的喜愛。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篇

佛手瓜

文山佛手瓜是雲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古木鎮的特產。古木鎮佛手瓜具有獨特的優勢,且已形成一定規模,由於上市早,規模大,產品除滿足文山市場外,還遠銷開遠、昆明、兩廣等地。古木鎮是文山佛手瓜供應基地,也是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的典型。佛手瓜又名合掌瓜,俗稱洋瓜,是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可多年採收食用,單株產量高,嫩瓜質脆味鮮,耐貯存,富含豐富微生素C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生長過程中病蟲害少,無汙染,是無公害蔬菜,深受人們的喜愛。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篇

八角(學名:Illicium verum),又稱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其同名的乾燥果實是中國菜和東南亞地區烹飪的調味料之一。為生長在溼潤、溫暖半陰環境中的常綠喬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南方。果實在秋冬季採摘,乾燥後呈紅棕色或黃棕色。氣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

文山市特產-農產出雲

文山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