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擎朗智能李通: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的太少

李通認為服務型機器人核心是解決複雜環境下的移動問題。

每年的六月高考如約而至,高考作文總是人們討論的熱點。今年,高考作文沒有人工智能,卻有高考作文機器人“狀元”與青年作家張一一展開高考作文的“人機大戰”。從圍棋到寫作,機器人與人的對決總在上演,卻也讓大眾對其印象留在了競技層面。

那麼,現實中的機器人能做什麼?對人和社會有何影響?

今天,本文的主人公李通就將研發的機器人變身為勞動力,在酒店、餐廳、商場等場所和人類協同工作。

擎朗智能李通: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的太少

圖 | 擎朗智能創始人李通

從智能養豬到微軟,再到服務機器人

李通坦然最初做機器人其實很理想主義,僅僅因為喜歡就和朋友選擇了這條路,並且堅持到了現在。但其實機器人並非李通做得第一個項目。

大學期間,他和朋友做了一個智能化養豬設備的項目,但由於農業迭代週期太慢,於是就沒有繼續下去。

後來,偶然的機會下他作為中國區的代表,參與到了微軟的ROBOTICS STUDIO項目中,並由此契機進入了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與機器人操作系統相關的工作。然而,對於機器人的興趣,使得李通最終選擇離開微軟,去一家民用機器人公司學習。在那裡,他看到了商業化的機器人落地的過程。

一路走來,對機器人瞭解越多,他就越想通過這個窗口去改變世界,為人們創造價值。所以,他最終還是決定自己做機器人。

擎朗智能李通: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的太少

李通說:“最初,公司有四個合夥人負責不同的部分。做了一年多以後,我們發現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麼、自己的努力怎樣才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在機器人領域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期間,有兩個合夥人選擇離開,其中包括負責銷售的合夥人。”

這對公司產生了一定的打擊,於是,原本負責研發的李通只好像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男主角一樣,拎著一個裝有機器人的箱子,在長達兩、三個月的時間裡,跑到全國各地去銷售機器人。

那年,直到臘月二十九,他才回了家。

轉向服務型機器人,迭代8次完成流水線生產

談到選擇做服務型機器人的原因,李通表示,機器人本質上解決的是勞動力的問題。只要產品做得夠好,機器人一定可以替人“跑腿”。那麼,哪些領域需要眾多的重複勞動力呢?

答案是服務業。

2013年擎朗智能的產品轉向服務型機器人領域。經過漫長的研發積累,產品迭代三代,最終公司推出了第三代服務機器人“Peanut花生”系列,產品包括運輸機器人、引領機器人、酒店機器人等,適用於餐廳、商場、酒店、醫院、辦公等多個場所。

擎朗智能李通: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的太少

隨著產品的推出,他們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是否要流水線生產?

據李通介紹:“公司早期是和其他機器人公司一樣是找小型代工廠做10臺、20臺左右的機器人,屬於小規模生產。後來,我們發現這樣的生產方式並不可取。因為小規模生產的機器人功能弱、穩定性不足,而且成本很高,僅手板打樣開模具價格就高達上百萬,是量產的3倍左右。小規模生產的機器人市場競爭力不足,市場推廣更加成了難題。”

李通認為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努力把產品做到極致、再通過自建流水線生產降低成本,從而提升產品在實用性與性價比兩個方面的競爭力。然而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其中的難點主要集中於幾個方面:一方面,批量生產追求效率不同於小規模生產,從細節到流程、整個順序,都要制定標準才能批量生產,甚至於產品中的一根線如何去走都需要標準;另一方面,批量生產機器人,產品必須經過大量測試,包括高低溫測試、震動測試等,以此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批量生產的良品率。

最終,經過8次迭代,他們終於完成了從一臺能夠移動的樣機到可以批量生產的標準機的過程,並制定出標準,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如今,其已建立了服務機器人批量產線和激光雷達生產線,如果產線滿負荷運行,一年機器人的量產可達2萬-3萬臺。

解決複雜環境下的移動問題,落地要門檻低

在實現流水線生產後,產品需要考慮的就是落地推向市場的問題。在李通看來,擎朗智能服務機器人的核心點是移動,可以稱之為“室內環境的無人駕駛”。

據瞭解,花生系列服務機器人採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等同於無人駕駛L4級別高精度室內導航技術,將激光雷達、機器視覺、深度視覺、聲吶、紅外感應、觸碰等多傳感器融合在一起,支持機器人在複雜室內環境中高可靠性的自主移動、自主避障以及多機協作。

擎朗智能李通: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的太少

李通表示:“我們的邏輯是先解決在商業複雜環境下長期穩定的移動問題之後,這樣服務型機器人就具備了勞動力的屬性,可以幫助人解決一些跑腿、送東西等切實的問題。此外,產品的使用也要低門檻。”

所謂低門檻,包括幾個層面:

性價比高。做到機器人比人力在價格上更便宜。擎朗智能已經實現了流水線生產,因此成本更低,售價也更為親民。目前,其銷售主要以租賃為主,每天的租金為99元。

完善的售後服務。除了將產品做好儘可能減少售後服務之外,一旦出現問題,他們會及時為客戶更換產品。最快,4-5小時之內就能完成售後。

據李通透露:“如今,他們收到具有意向的訂單已達上萬臺,工廠現在正在努力交貨。”此外,公司的市場佈局並不侷限於國內,其已經展開了海外市場推進計劃。在他們看來,包括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整體勞動力較少且價格高昂,這些區域對於機器人的渴求會更大。

談及未來,擎朗智能有三個方面的計劃:一、在產品的研發上,繼續進行產品迭代,不斷提升產品性能與性價比,最終的目標則是做到全自主移動式機器人;二、在市場規模上,短期目標是做到全球第一,長遠的目標希望普及服務機器人;三、在產品的應用上,將在無人配送領域發力,針對配送最後的1公里、100米等需求,研發系列產品。

此外,繼2016年年底獲得千萬級別A輪融資後,目前,擎朗智能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李通表示:“新一輪融資主要用於高級研發團隊和新領域的擴張以及市場推廣兩個方面。”

結語:

“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參與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落地做有用機器人的人太少。同時,服務機器人行業市場廣大且需求明確,企業不僅需要有效解決需求同時也要有可控的成本去提供相應的服務。”李通強調。

採訪的最後,他呼籲行業不要把精力花在一些噱頭上,要去為別人創造價值,做有用的機器人。所有同行一起努力,才能把整個行業的市場做得更大。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擎朗智能李通:機器人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的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