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立刻脫軌還是過八分鐘後脫軌?

陳剛舉


萬有引力: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是由於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我們都知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引力的大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兩個物體質量乘積成正比,在乘上個萬有引力常數G就是萬有引力公式,從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來看這個引力就是超距作用的,質量消失,引力大小瞬間為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對引力的應用,並沒有從本質上解釋萬有引力。


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從本質上解釋了引力。質量可以引起時空的彎曲,地球繞太陽公轉,由於時空彎曲表現為彎曲運動,實質上是直線運動最短距離。也就是說,太陽突然消失,時空彎曲不會突然消失,引力波是有速度的,跟光速一樣,地球會八分鐘之後脫軌。愛因斯坦關於引力波的預言,也已經被證實。


(所有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我的回答是地球會八分鐘多一點脫軌,謝謝。


微言淺見,祝好。


科學黑洞


大家好,這個答案應該是八分鐘以後。



首先這個問題是假設,那我們來推演一下過程,光的傳播速度是299792千米/秒這麼快,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149597870千米遠,而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是大約需要8分鐘,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光,都是八分鐘之前太陽的光,發射出去之後的光和電磁波是一樣的性質,被髮射出去之後,它就必定沿著各個方向傳播著,即便它的源頭已經消失不見,它依然還是會沿著原定的方向傳播著,也就是在路上,直到接觸到某物體,所以說,太陽消失前八分鐘的光,仍然會照射著地球,直至太陽最後一秒的陽光射到地球后,地球才會陷入黑暗狀態。



和光一樣,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會在原軌道繼續遨遊8分鐘,然後才會被甩出去,引力也是有速度的,目前科學家測得的數據是:光速=引力速度。同理,太陽的引力也需要八分鐘才能到達地球,基本在地球黑暗的那一刻,地球會脫離公轉軌道,飛往宇宙的深淵,現在還不知道宇宙的邊界,究竟飛到那裡我們也不知道,就像一海藻、海藻、海藻,隨波飄搖。不過在太空就會碰到很多的行星,隕石,那麼被撞的幾率大大增加,地球被毀滅的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那麼我們在大膽的推演一下,當人的速度達到光速,會怎麼樣呢?

你會看到時間靜止 。比如你從太陽出發,以光的速度行走了一年,因為你與光速同步,這時候,你看到的還是一年前太陽發出的光,在你眼中,畫面是靜止的。



當人的速度超越光速,會看到什麼?

你會看到時間倒流 ,因為你的速度比光快,假設你從太陽出發,以2倍的光的速度行走了一年,這時候,你看到的是兩年前的太陽發出的光,



假設你的速度是光速的5倍,你就能看到5年前的太陽光。



所以時光倒流就是這樣來的,你的速度快過時間速度極大時,就會回到過去。你比時間速度慢幾萬倍,你就回到未來了。


星火撩元


第一部分:狹義相對論的問題。

可信之一:若測量儀在高速運動,測量讀數是相對測量值,要折換成絕對測量值。

良心警告:相對測量值只是一種參照系效應,純屬數學遊戲的幻覺。

愛因斯坦借用洛倫茲的參照系變換因子:γ=1√(1-v²/c²),其中的v是作為參照系的測量儀的速度。例如,原子鐘是作為參照系的測量儀。宇宙飛船原子鐘讀數為t',地球原子鐘讀數t,有如下關係:t'=γt。

設相對於絕對參照系的飛船速度v=0.1c,則其原子鐘時間讀數是:t'=γt=t/√(1-0.1²)=t/0.995=1.005t。比地球原子鐘時間延長5‰。但是這只是參照系效應,絕對的地球原子鐘時間t不會延長。

與此同時,飛船攜帶電子秤測量1kg標準砝碼,其讀數也會增重5‰,這還是參照系效應。當飛船返回地球,依然是絕對的1kg標準砝碼。

那麼,對於測量值,我們是選擇絕對參照系的還是相對參照系的呢?讀者自有答案。

再一舉例。質子是極其穩定的粒子,其質量也是極其穩定的。現在有一臺質子加速器,把質子加速到0.99c,若質子果真能攜帶一個原子鐘,γ=1/√(1-0.99²)=2.27。原子鐘時間讀數t'=γt=2.27t,同時,質量增重到m'=2.27m。

這也是參照系效應,絕對真實的質子並未增重,只不過是它的動能很大而已,一旦這個動能完全發散了,質子就立即恢復到原初狀態。

顯然,所謂的鐘慢尺縮質增效應純屬數學遊戲,我們必須換算到絕對測量值t=t'/γ,我們只需考慮動能增量ΔEk=½m(Δv)²就行,不必大費周折。

可信之二:真空光速不變原理。

這也不是愛因斯坦的發現。真空光速來自麥克斯韋方程組的衍生公式:c=1/√(ε0μ0),其中,ε0是真空場的介電常數,μ0是真空場的磁導率常數,皆由實驗測得。既然二者是常數,那麼光速c就是不變的常數,這才是真正的光速不變原理。

特別提示:分析c=1/√(ε0μ0)這個公式,光速常數只是真空場的一個固有的特性參數,與電磁輻射或引力輻射毫無關係。

我的設想:根據量子場論的場量子邏輯,真空場含有大量的量子漩渦場(虛粒子),簡稱漩渦子,它們以光速自旋且無序震盪。

當漩渦子受到電磁振盪的激發,就會像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樣,就會相互依次推湧,形成一圈圈的波陣面,這就是電磁波的傳播機制,與機械波的傳播機制,邏輯上完全一致。

試想,一個小小的螢火蟲,以極小的細胞電池為代價就可以發射若有神助的光速,不是漩渦子固有自旋光速在作祟,那又是什麼呢?

最大質疑:質能守恆方程E=mc²。

嚴重後果:質能方程,把質量與能量混為一談,否定質量守恆定律。把動能與質增效應混為一談,否定能量守恆定律。造成物理學與化學上概念混亂。

其一,質能方程在數理邏輯上不自洽。質能方程的推導分兩個階段。第一段是微分部分,引用的動力學公式,是以絕對參照係為基準。第二段的積分部分,是以相對參照系為基準。

最後得出的公式,說有一個絕對參照系下的靜質量m,還有一個相對參照系下的動質量m'。

可是愛因斯坦早已否定絕對時空參照系,出爾反爾,卻又偷用絕對參照系,說同一公式同時適用兩個參照系,這顯然違背同一律。無非是在搞數學遊戲。

其二,光子是不可能靜止的,否則就不是光子。可是有太多的愛氏消費者,大肆鼓吹光子有靜質量m=0。請問,光子的“靜”怎麼靜法,怎麼測量?即使有,那麼動質量m'=γm,而m=0,那麼m'=???,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其三,有人說根據E=hν, E=m'c²,有m'=hν/c²。其中光子的頻率ν千變萬化,即光子的動質量是無法確定的。

請問①:若伽瑪光子頻率是1e23Hz,其動質量m'=6.63e-34×1e23/9e16=7.4e-28kg≈0.44個質子,有這麼重的光子麼?

請問②:若電磁波頻率1e7Hz,其光子動質量m'=7.4e-62kg,有這麼輕的光子麼?

請問③:這些動質量,究竟以什麼參照系為測量基準?若有,參照系的運動速度v=?

請問④:這些動質量,在理論物理上有何意義?如果廢棄,有何弊端?

其四,結合電動力學c=1/√(ε0μ0)、粒子物理、量子場論,在絕對參照系下,粒子總能量E=自旋角動能+繞旋角動能=引力勢能Ep+震盪動能Ek,即:E=Ep+Ek=mc²+½mv²。其中,

引力勢能與質量m對應,例如,電子勢能Ep=mc²=0.505MeV,與電子質量m=9.1e-31kg,mc²與m是內在對應的,可等效代換。

震盪動能與溫度T對應,可按熱力學原理寫成:mv²=3kT,v是粒子的平均震盪速度。

因為粒子勢能總是常量即質量守恆,因此,能量守恆其實就是動能守恆,即:ΔΣEk=0。

附帶兩句句:①“質量虧損”的說法不成立,在此省略500字。②“自旋非自轉”的說法不成立,過度運用ΔqΔp≥h/4π推出自旋=137c不成立,在此省略500字。

第二部分:廣義相對論的問題。

癥結之一:否定經典動力學的絕對時空參照系,就視同否定萬有引力定律F=GMm/R²,因為這個實驗公式的測量基準是絕對參照系。光速c=1/√(ε0μ0)的測量基準也是絕對參照系。但是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中,卻引用了引力常數G與光速常數c。

癥結之二:廣義相對論引力場方程左邊的純幾何時空張量的動機是主觀臆斷。愛因斯坦借用馬赫原理:牛頓的絕對時空不存在,物體周圍的時空是受宇宙所有天體引力的綜合作用。愛因斯坦把這樣的“馬赫時空”設想為“彎曲時空”,這個彎曲時空的張量場R()項,與物體的能量動量張量場T()項,相互抗衡。

馬赫原理是違揹物理思維的。以“地球系+太陽系+銀河系”三體問題為例。當我們在研究地球系統內的一個物體m的動力學狀態時只需考慮地球對m的作用,不必考慮太陽系而更不必考慮銀河系對m的作用,系統外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不值一提。馬赫竟然扯到全宇宙,絕對不可能測量,更不可思議。

癥結之三:與此同時,最致命的是,他否定宇宙真空場張量Λg()項,這與他堅信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否定以太而光的傳播無需介質的理念一脈相承。量子場論已證明宇宙真空場有零點能,卡西米爾效應已證明機械震盪可使真空場產生電磁波。

癥結之四:愛因斯坦也是人,他未必正確領會到“參照系與存在性無關”的本質。不管選擇絕對參照系,還是選擇相對參照系,都要依據作為參照系的測量儀所在位置與運動狀態。因此,參照系純屬測量技術基準問題,與時空的絕對存在或相對存在毫無關係。站在不同的參照系,會有等效表述的不同的測量值。

但是,只有絕對參照系是唯一簡潔的,其座標原點是(0,0,0,0),而相對參照系有無數個,其座標原點是(x/t,y/t,z/t,t),若座標系是彎曲的,將非常複雜而無法求解,而且最終還得迴歸到絕對參照系。因此,絕對參照系是參照系的參照系,是絕對智慧的參照系。

牛頓的動力學體系,迄今百試不爽,我替牛頓與麥克斯韋鳴不平。愛因斯坦早已作古,把理論物理搞得烏煙瘴氣,錯不在他,而在後人為了某種私利或不求甚解,拉大旗作虎皮,過度消費了他。

創建於2018.8.11

舉報

|

反對

創建於2018.8.11

夜裡挑燈看劍


毫無疑問,地球在沒有了太陽引力束縛的時候,八分鐘後會因為慣性脫軌向外飛去!整個太陽系會分崩離析!

為什麼是八分鐘,這裡涉及到引力的產生和引力波等!


引力是由牛頓發現,但最後給引力產生下定義的是著名科學界愛因斯坦。他認為引力的產生是由於物質對空間產生扭曲導致!並且在扭曲空間時會產生空間波動!也就是引力波動!質量越大的物體對空間扭曲強度越大,產生引力越強。太陽捕獲地球,地球捕獲月球也是這個原理!

當太陽消失後,對空間產生的扭曲會反彈,但是一個反彈不是一樣就能完成的,引力波動速度為光速,地球距離太陽大約光要飛八分鐘,這八分鐘過後,地球太陽這段空間就會反彈平直,沒了引力。地球自然就向外拋飛了!



個人觀點,大神勿噴!


壹點科譜


如果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當然地球是在8分鐘以後脫離軌道,因為科學家最近剛剛確定引力是一種引力波,而且引力波是以光的速度傳播的,但是有些人還是不理解,拿一根繩子拴重物作例,認為繩斷拉力同時消失,其實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我們日常按常識繩子的長度很有限,百米甚至千米長度對速可以忽略不計,但必競理論上是存在時間差的。如果正向不能理解,我們不仿反相設計一個問題。


假設,如果在我們地理30萬公里外突然出現一個太陽,這個太陽的引力什麼時候傳導到地球,答案所有朋友都知道大約1秒鐘以後。因為引力源自於新出現的太陽,這個新太陽對周圍發出的引力波要到1秒鐘以後才能傳到30萬公里處。
這個道理明白了,自然本題所做的假設答案自然是後者。其實從正也理解也不是不解釋,如果把太陽向外發射引力波理解為是源源不斷的,那當源頭消失時,太陽發出的最後引力波尾會按光速(大約29萬9千9百公里/秒)的速度傳導大約1億4千9百96萬公里的距離,歷時約8分19秒到達地球,這時地球才會脫離軌道飛向深空。


58昌澤


第一部分@太陽什麼情況下會突然消失呢?

現在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再過50億年後,太陽的核心部分"燃料"消耗完之後,會突然猛地收縮一下,然後溫度也突然增加一下把原先沒燒過的燃料也耗盡!之後就變成一顆"紅色的巨星"!之後再過大約10億年後,所有的燃料都耗盡了,就進入"老年期"了,然後呢就逐漸冷卻下來而成為一個黑黑的黑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相當於"消失"哈!



第二部分@太陽消失之後,地球會怎麼樣?

1.由於光速到達地球的時間大約為8分鐘,所以太陽消失後的8分鐘後,地球將陷入一片黑暗!那麼白晝的半球可以會升起"人造光源",而黑夜的半球則可能出現小部分的停電!

2.由於地球公轉的速度為30公里每秒,那麼太陽的引力消失之後,地球會像是脫了手的小球那樣,脫離原來的軌道,並且朝著背向太陽的方向快速飛去!

3.在飛離太陽的漫漫長路中,如果沒有碰撞到其它的星體和太空的隕石等,那麼地球很可能將開啟4.3光年的旅程!如果在穿越行星帶時碰撞了隕石,那麼將給地球帶來一陣陣的隕石雨!倘若碰撞到大型的行星或者彗星,那麼地球將發生毀滅性的大災難!

4.地球上人類的生活將陷入沒有熱量,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一週以後,地球的表面溫度將急降至零下20度左右,而一年之後則降至零下100度以下!數百年後,基本就保持在零下240度左右了!哪怕部分人類早前找到了火山的熱量維持了自身與生活,那麼零下240度的極低溫也存活不了!

5.地球表層的大氣層會崩潰甚至瓦解,可能會在之後的不同時間不斷結冰,然後脫落到地面!



以上為個人的觀點,可能還有其它的危險存在,歡迎大家在下方補充噢!

第三部分@科學科普篇:

  • 太陽繞銀心旋轉一週需要2.5億萬年銀河系約有2000多億個恆星!
  • 銀河系整個圓盤的直徑約為10萬光年,太陽位於據銀河中心3.3萬光年處!
  • 如果太陽自轉360度,那麼這是真週期,需要25.4日!



最後,望採納!喜歡的可以點個贊或者關注我喲!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讓更多人知道你!謝謝!


科學無處不在


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哈哈😄好彩是不成立的,否則也太恐怖了)。地球也不會立刻脫軌,也不需要8分鐘脫軌。

地球能圍著太陽轉,是太陽對地球的引力造成的,而引力在空間的傳播速度跟光一樣只跟介質有關,而現在光速的測量最準確的不過激光測速,就是在地球上用三角法測地月距離,用激光測地月來回時間。算出的光的速度,這一過程的誤差顯而易見,大氣層的厚度是多少?顯然光離開地球,介質越來越稀薄,光速也就越來越快,何時到真正“真空”恐怕很難介定,而到了月球附近,空氣(氫為主)使光速又變慢,在這一過程中測得的只是地月之間的平均光速,如何能測得真正的真空光速?現在做不到,就是再過1百年恐怕也做不到。而按已知的,空氣越稀薄,光速越快應該是亳無異議的。所以猜測真空(無明物質)的光速為即時也不是不可以。真空光速就遠超30萬公里每秒。

而引力(波)與光(波)同速,也就遠超30萬公里每秒。所以太陽消失,地球在不足8分鐘(介質作用,也不可能立即發生)就脫離軌道啦。


KM閒聊吧


提個最簡單的例子,太陽個地球的關係就像是你自己拉一條繩子,繩子另一頭栓了個球,然後你把繩子帶著球體高速輪起來,突然繩子斷了!現在請問球體是在繩子斷的瞬間飛出去,還是等可笑的八分鐘再飛出去,毫無疑問,肯定是在繩子斷裂的瞬間飛出去的。現在重回你的提問,請問你現在知道地球什麼時候會脫軌了嗎?如果還不清楚,建議去檢測智商,哈哈


長琳新能源發電機


引力波的速度跟光速是一樣的,因此,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是過八分鐘才會沿著原來圓周運動的切線方向運動。

雖然引力和光的速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生活裡感覺是瞬時的,但它確實是有一定速度的。

生活中,對於那些沒有接受過物理學教育的人來說,有這種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應該加強科學教育。


有人會拿量子糾纏說事兒,確實,兩個糾纏的量子之間信息傳播的速度遠高於光速,但是他也不是瞬時的。不過最新的測量表明,它的速度至少在光速的十萬倍以上。


北方水木


8分多鐘以後。從你直觀的感受來看,是你第一時間發現太陽消失的同時地球脫離軌道。根據相對論,信息傳播被光速限制,太陽消失的信息傳到到地球不會比光速更快,所以地球脫軌一定至少在8分鐘以後。相對論當然可能有紕漏,但相信我,這個紕漏不可能這麼簡單的被你一個太陽消失的問題暴露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