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那個讓我付出全部的孩子,質疑我不愛他

那個讓我付出全部的孩子,質疑我不愛他

1

週末有一件事,引發我很長時間思考。

興趣班接了孩子,正和她熱烈討論一個話題: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突然,跳出一條短信,數學老師發來的,告知這次數學測驗的情況。

都說當媽的心情就如六月的天,說變就變,瞬間有關“愛”的討論戛然而止,變成了“學習大討伐”。

你怎麼沒有及時告知考試?

你怎麼考得不好還出去嗨皮,回家抱著PAD看電視?

你怎麼一點都不懂上進?

巴拉巴拉……

滿滿的恨鐵不成鋼。不用說,我的表情一定是張牙舞爪的。孩子一開始沉默不語,過了一會突然說:媽,你現在表現得不愛我。

我一愣。想起來剛剛我們正在討論的話題,她從孩子的角度說了三點:

家長將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的時候;

家長罵孩子的時候;

家長沒有對孩子表達愛的時候。

媽,你剛把我和別的孩子比較,說我不如別人考得好;你剛很兇地罵我;你剛肯定也沒有心情說愛我。

媽,這三點你全佔了。

小傢伙,在這種情形下居然還能分析得頭頭是道。

於是我說,是,我現在感覺不到愛你,因為我充滿了情緒。

說完就後悔了。

那個讓我付出全部的孩子,質疑我不愛他

2

其實我意識到,這已是自身情緒問題,而與事情本身無關。

很多家長都有同樣感受,嘴上說著“無條件愛孩子,無論孩子變成什麼樣,都會愛TA”,卻在很多個時候,早已將美好願景拋到九霄雲外。

如果你還能在這些時刻,對孩子說出“我愛你”,真的是“超人爹媽”了:TA調皮搗蛋的時候;教了很多遍TA還是一臉萌呆的時候;TA不夠勇敢,不夠積極,不夠……的時候;TA叛逆的時候……

在孩子十八般武藝轟擊下,媽媽們崩潰了:請給我一個魔術,將孩子重新塞回肚子!

可這真不是孩子的問題。心理學家埃利斯早已替父母們分析道:人的情緒(Consequence)不是由事件本身(Activating event)引起的,而是由對這件事的看法(Belief)引起的。

所以,當人們有情緒時,應處理情緒,而非事件。

父母打罵、批評孩子時,已是情緒失控,無法冷靜思考事情前因後果,別提處理和應對。

我也通常在批評說教一通後,才沉下心來思考對策,可這時孩子的情緒已受影響,積極性下降很多。這時的效果非但不好,還可能給孩子內心造成傷害。

那個讓我付出全部的孩子,質疑我不愛他

3

被責怪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從心理學來說,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及時回應和關愛,從而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自我意識。反之,便會養成患得患失的性格。

演員陳喬恩曾說,小時候遭到媽媽的打罵,一度很“自閉”。“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小時候她覺得,媽媽的聲音就是“魔鬼的聲音”

這樣長大的陳喬恩,一直生活在恐慌和患得患失中,即使是現在,也無法跟媽媽親密。

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尹夏是個天生有讀寫障礙的孩子。

可他的父母、哥哥、老師,都沒有了解到這一點。他們以為尹夏是個奇怪的孩子,父親更是把他學習不好歸結為“不努力”,動輒打罵。

到了新學校的尹夏一度“自閉”,不開口講話,連最喜愛的繪畫也不畫了。幸好遇到了懂他的老師,最終打開了他的心扉。

尹夏是幸運的,很多孩子並沒有這樣的幸運。他們在父母各種各樣的打擊下,誠惶誠恐。

在他們看來,父母愛的是成績,而不是TA這個人;父母更喜歡“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夠好?不值得被愛?自卑、懦弱、膽小的性格由此養成。

那個讓我付出全部的孩子,質疑我不愛他

4

這一定不是家長想要的。那家長如何做,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柏林牆不是一天就建成,優秀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就培養成的。孩子一點點進步,慢慢TA才會優秀。

想一想,是否要求太高,將自己的夢想加在了孩子身上?父母給自己三秒鐘冷靜,處理好情緒問題,然後再來解決事情。

這段時間是否有對孩子良好的陪伴,陪TA一點點進步?是否有足夠的耐心陪伴TA?很多家長認真反思後,發現確實是對孩子疏於陪伴和管理。

比如我,這段時間只顧忙工作和寫作,完全沒有顧及她的學習,別提弄錯題、檢查她的預習複習了。

看清問題的本質,才能想下一步該怎麼做。

有事說事,不涉及品質和人品

曾看到一個家長,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脫口而出:你這個壞孩子!

侮辱性、批判性語句,如懦弱、沒用、懶惰、自私等,是給孩子貼標籤,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最好的辦法是就事論事。

對於孩子不太好的行為,直接告訴他:你這樣影響到別人的休息了,很不好。孩子自然就知道,是這件事做得不好,而不是他人品不好。

父母要“勿忘初心”

之前看過一個短片:想不開的時候,去醫院看看。

同樣,我們是不是在很多時候,看到那些令人後怕的事件,心心念念說,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就好?

家長需要做的,其實就是“勿忘初心”。無論何時別忘記把孩子帶到世上來的目的,是為了讓TA開心快樂一生,還是多用消極批判的言論打擊TA,讓TA痛苦呢?

那個讓我付出全部的孩子,質疑我不愛他

5

孩子很單純,又很脆弱。孩子不小心誤解了父母的心意,懷疑父母不愛自己、拋棄自己怎麼辦?

電影《小淘氣尼古拉》中,尼古拉誤會爸媽要給他帶來小弟弟,和小夥伴們策劃了一系列荒唐又可笑的計劃。爸爸媽媽一開始很不理解,得知真相後,大家都笑著陪伴他一起解決問題。

這部從兒童視角拍攝的角度告訴大人們:有時,大人說的話做的事,在孩子眼裡,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放下身段,聽聽孩子說什麼,我們會有出其不意的收穫。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我從心裡深深愛著你,但有些事情,我們可以一起把它做得更好!

—THE END—

作者:海藍,初心客廳專欄作者。教師,心理諮詢師,熱愛寫作和心理學。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柔情,一筆走天下,發現天涯海角之美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