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中師畢業,從普通教師成長為中國前幾名校長,他就靠八種態度

中國從晚清到民國這激盪的50年中,大小教育家同臺亮相,就如同唐代大大小小一萬多個詩人一樣。有的如張伯苓、林礪儒等早已名聲在外,但更多的教育家還是沒有那麼大名氣的,就如一位小學校長劉百川。民國已成歷史,但校長理念的覺醒發展,在這一時期不斷交鋒,也給如今的管理者、教育家帶來一些認知的啟迪。

當校長得有這八種做事態度

民國二十年(1931年)

七月一日 星期三

今天縣政府的委任狀果然送到了。我接著了,照理應該非常欣喜,哪知不但不欣喜,反有些不安了。因為隨著委任狀,卻送來許多疑難的問題:這些千頭萬緒的事,究竟先從何處著手呢?假設中途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困難問題,將怎樣應付呢?假使我做校長的結果,和別的校長一樣地使人不滿意,甚至不如那些校長,我將何以自解?想來想去,我覺得這個校長是不容易做的。所以便由躍躍欲試,變為疑慮不前了。

我忖前思後,又覺得這個校長正式發展抱負的機會,不可不做。考慮再三,我便決定做了。因為決定做了,我同時便決定了幾個做事的態度:

(一)凡事都要有一定的計劃,以後便照著計劃進行,中途如遇到什麼困難,再加以變更,就是失敗,也不要緊。

(二)凡事務求合理,只要合理,無論如何困難,總要想法子去做;如果不合理,儘管有人提倡,也絕不作無謂的盲從。

(三)凡事都要有貫徹的主張,久遠的計劃,絕不要今天這樣,明天又那樣。

(四)凡事都要在真實上做工夫,絕不假裝門面,絕不做虛偽的成績,要腳踏實地地努力,使成績自己表露出來。

(五)凡事都要公開地研究,但求事業進行得便利,教育的效率可以增高,不堅持任何的私見,更不要獨斷獨行。

(六)凡事要博得別人的同情,自己首先要實地做起來,不徒託空言,不徒唱高調。

(七)教育的目的,在造就兒童,一切的設施,自當以兒童為中心。

(八)事業進行的狀況,以及成敗得失,都要有詳細的記載,作為以後改進的根據。

有了上邊這幾點的決定,我心裡才稍稍地安定。

學校組織系統管理的五大問題

七月十日 星期五

今天把組織系統重行修訂了一下,修訂組織系統的時候,我曾考慮下邊這幾個問題:

(一)教學、訓育宜分列還是宜合併?

主張教學和訓育分列的人,以為教學和訓育的事務,都很繁重,分開來要容易做些。主張合併的人,以為教育是生活的全體,整個的生活,何能強為分開?何況在教學的時候,也要加以相當的訓練,訓練也是一種學習。如強分整個的教育為教學和訓育兩部分,就如醫生強分內外科一樣:有一個人被人用力刺入胸膛,就請外科醫生診治,外科醫生把露在外面的刀柄鋸斷了,他說:我的工作完畢了,胸裡的刀尖子,要請內科醫生想法子。這豈不是一個笑話嗎?同時訓育和教學分開,事權也常常發生衝突,比如上課時考查兒童缺席,屬嚴教學,還是屬嚴訓育呢?我考慮的結果,在組織系統上,教學與訓育,可以合併。但是我校現在尚不能實行,下學期一定要努力做到。

(二)組織系統的分部,宜多還是宜少?

主張分部要多的人,以為分部多、各種重要的事,有專人去負責,不致互相推諉。主張分部要少的人,以為分部太多而學校的人員也不能增加,以致一個人擔任許多部分,徒然麻煩,也無用處。有人看見一個學校組織系統表,他說:“燈籠徒然掛得很多,可惜一個也不亮。”(因為組織系統表面上每一部畫一個方框子,好像一個燈籠一樣。)我考慮的結果,覺得分部宜根據事業的需要:有什麼事業便設計什麼部分;設什麼部分,便做什麼事;與其失之多,毋寧失之少。所以我便把組織系統上的股歸併了好些,如自治指導併入訓導股。

(三)行政宜用集權制,還宜用會議制?

集權制的好處是行政容易統一,工作可望敏捷。集權制的壞處,就是校長容易武斷,發生了問題,只有校長負責任。會議制的好處就是可以集思廣益,使大家都明瞭學校行政的狀況。壞處就是太迂緩,每每流為形式,就是如王先生所說:“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我考慮的結果,以為會議是要有的,但是一般的行政問題,就由校長決定辦法施行,關於校務方面要有所改進,要經會議的通過。所以組織系統上各種會議,仍然是保留的。關於開會的方法,我想要和各位先生詳細地討論一下。

(四)一般小學組織的缺點在哪裡?

我考察其他各小學的組織系統,都有幾個共同的缺點:第一,就是組織不根據事實,常常拿事實去遷就組織;第二,就是小規模的小學常喜歡抄襲大規模小學的組織系統;第三,組織過於複雜,以致紛亂不清;第四,組織的系統不嚴明,各部分的職權,常互相沖突;第五,有些部分覺得常年無工作可做;第六,每人擔任的部分太多。我修訂組織系統的時候,特別注意這幾點。

節選自《民國老日記——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作者:劉百川(1903—1971),江蘇濱海縣人。中師畢業後,從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成長為大學教授,一生對初等教育,鄉村教育、國民教育有傑出貢獻,解放後,對全面發展教育的認識與實踐有獨到之處。主要著作有《一個小學校長的日記》、《鄉村教育實施記》、《國民教育》、《全面發展的教育》等。

中師畢業,從普通教師成長為中國前幾名校長,他就靠八種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