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就已經出現了外星人了嗎?

第一軍情


古今中外,關於飛碟和外星人的話題就從來沒有間斷過。浩瀚的宇宙內,地球人究竟有沒有外來的“朋友”,人們對此都無比好奇。外星人真的存在嗎?曾經是否真的造訪過地球?雖然現在UFO目擊事件現代越來越多,人們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能可以讓人親眼目睹。但其實早在古代,人類就發現了UFO的存在,並且也通過古人特有的方式記錄了在那時候所看到的UFO。

例如在清朝時期,畫家吳友如的《赤焰騰空》一圖中就有就記載: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在金陵城南附近有人突然看見一團火球似的天空漂浮物,從東向西的一直漂移,乍看像一個巨大的紅色雞蛋,根據此畫的描述和現代人們認識的飛碟極其相似。

還有好多在國外發現的洞穴壁畫,都能清楚的看到UFO的身影。尤其是印度考古學家在10000年曆史的壁畫中發現疑似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體的形狀。當地文化部門曾通過畫壁上的描述推測:史前居民也許曾目睹過外星人來訪。而且考古學家巴加特表示,在當地流傳著一個關於外星人故事,並且有人聲稱從祖先口中得知,曾經有身形細小的外星人帶走一兩名村民,自此再沒回來過。

印度發現的這些刻有UFO形狀的巖畫能證明,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和外星人接觸過。而且在近幾年的科學界中也有人堅持外星人造訪地球的理論,甚至還有人認為,遠古人類創造的燦爛文明離不開外星生物的幫助。

不可否認,外星人確實是存在。而且不光出現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它甚至還貫穿了整個人類發展文明的進程!


第一軍情


自古以來,中外各國對於“外星人”的記錄,可謂是不勝枚舉。

這些所謂的發現,有一些被畫成藝術繪畫作品,有一些被歸入史料文獻,還有一些成為早期科幻小說或科學著作的素材。

例如,這張15世紀奧地利繪畫家邁克爾·帕切爾(Michael Pacher)的作品《聖人沃夫岡與惡魔》(St. Wolfgang and the Devil),圖中就以極其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了巴伐利亞雷根斯堡的大主教沃夫岡與魔鬼對峙的場景。

有趣的是,這張圖上的魔鬼,由於外貌過於奇異,使人感覺到驚悚與恐怖,因此被一些後人視為外星人的化身,這張圖像也就成為主張外星人曾造訪過地球的證據了。

論及古代對於外星生物造訪地球的科幻小說,就不得不提到伏爾泰(Voltaire)在1752年寫成的作品《米克羅梅加斯》(Micromégas)。

這是一部短篇小說,講述來天狼星的外星種族擁有極其龐大的身軀,小說的主人公外星人米克羅梅加斯身高達30多公里,他與其他星人相比是個侏儒,與地球人相比是巨人。由於對地球十分好奇,米克羅梅加斯拜訪地球,被地球人當成太陽神來崇拜,由此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

還有許多記錄提到有外星船降臨地球的事情。例如,地理學家奧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在他編纂的地圖集《世界概貌》(Theatrum Orbis Terrarum)中,有一張描繪北海的插圖上,不經意地畫出了天空中的外星船場景。

當然,以上記錄是真是假,無人能知,權當一笑罷了。


HuiNanHistory


不好說一定有外星人,但是疑似外星人的記載還是不少,至於真實與否就見仁見智了。這裡列舉幾個關於“ufo”的:

根據《拾遺記》,帝堯在位三十年的時候,有巨大的飛船在西海浮現,每當夜幕降臨,飛船就發出光芒,光芒時大時小,好像從星月出入一樣。飛船經過圍繞四海漂浮,十二年繞著天地行走一週。船上有一種長著羽毛的人,他們用露水漱口,噴出漱口水一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拾遺記》還說過秦始皇也和外星人有接觸。有個自稱宛渠國的巨人乘著一艘潛艇一樣的海螺船,他們宛渠國以一萬年為一天,年輕人可以御空而行,日行萬里,老年人坐著就是可以看到宇宙初開、天地之外的事件。

根據《博物志》,還有地球人被“ufo”接走了。船上過去天河和海是相通的,近代有個住在海中小島的人,每年八月都看到一個漂浮的槎飛來飛去。這個人很好奇,有一天就在槎上蓋了一個小閣樓,然後坐著槎飛走了。

如果說以上的記載都是稗官野史、荒誕不經。但我們熟悉的大文豪蘇東坡,算是很有公信力的人吧,他很可能也看到過ufo,還為此寫過一首詩:“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這是蘇軾在鎮江金山寺看到的夜景。


林屋公子


諸位看官,這裡是陳大舍道古。以史為鑑,可知興衰。承蒙青眼,不勝榮幸。

簡明扼要的說,古代根本不會有“外星人”的記載。因為“外星人”這個概念能夠存在的“充分必要條件”就是近代天文學的建立。只有在知道天上的星星這個前提下,人們才能想象比如戰國時代的宇宙觀“宣夜說”就認為:

“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

“氣發而升,精華上浮,宛轉隨流,名之曰天河,一曰云漢,眾星出焉”;

“日月眾星,自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

“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

也就是說當時的古人就認為宇宙無限的,所有天體都在氣體中漂浮運動。星辰日月的也是都是發光發熱的氣體,也沒有堅硬的天球。這樣的宇宙觀當然就不會有外星人了。

至於今天我們所想象的外星人,在古人的世界觀中這不過是些奇異的事物而已,並往往界定為“鬼神”、“物怪”。

比如《山海經》裡記載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化外之國,往往有外星人的“氣質”。最典型的就是奇肱國,書中的奇肱國人:

“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 到了充滿了“科幻小說”的晉朝,郭璞又註釋:

“其人(奇肱國人)善為機巧,以取百禽,能作飛車,從風遠行。”

一臂三目,都是奇數的身體器官,所以完全不是地球動物應該有的樣子。而稍早於郭璞的張華,在《博物志》中又繼續發揮“想象異域”的能力,認為奇肱國在玉門關外四萬裡,在成湯時曾駕著飛車到了豫州境內,滯留中原十年後,奇肱國人便承東風起,架著飛車又回了奇肱國。

漢字文化圈所有“狂想”文學的鼻祖《山海經》——“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地區人們對天堂的想象,現在看看就是“星際迷航”的中世紀版。


之後,還是晉朝的王嘉在《拾遺記》又記載了這些“外星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極類似現代人所想象的“UFO”:

“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

“宛渠之民”還跟秦始皇帝展開了接觸:

“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瞭如親睹”。

乘坐者“形似螺”的“淪波舟”突然出現,。這種交通工具水陸兩用,日行萬里和人類最高統治者秦始皇帝討論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樣“高大上”問題,已經具備了一些近代科學幻想小說的基本要素。讓後人至今讀起來仍舊意趣盎然。

商代最高神明——天神“夒”的形象,也可以被現代化的解釋為“外星人”。

近世以來,由於天文學的逐漸普及和“科學”精神的深入人心,人們便大多不再想象鬼神之說,轉而將自身的狂想和靈光一閃的浪漫傾注到了“外星人”、“史前文明”這些有一定“科學”色彩的怪談之中。而對外星人的想象卻仍然是以“長生不老”、“全知全能”、“奇形怪狀”還有就是高高在上的俯視著愚蠢的人類。這種設計基本上都是源自於那些人類自步入文明以來便糾纏著的不解之謎:在這個我們是否孤獨?我們的未來又會怎樣?

從這一點來看,即使是今天的你我,也依舊生活在《山海經》的世界之中。

時至今日,由於人們對外星人的好奇,很多邪教就此出道。典型的就是源於德國(前東德地區)邪教“銀河聯邦”,其實熟悉二次元老鐵們都看的出來,這個“銀河聯邦”的奇葩說教基本上和新左派的“星辰大海”一樣,都是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的低配版。


陳大舍


史料直接記載的“古代外星人”事件,曾經詳細回答過。最近讀史書,又有了新的推理和想象:古代鮫人、崑崙山西王母,都很值得懷疑。

下面就抱著娛樂的態度,說說我的推測。

一、古代鮫人到底是虛構的?還是娃娃魚?

先看《山海經》的記載。

《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鬱水南……黥涅其面,畫體為鱗採,即鮫人也。”

這個是說鮫人都在臉上和身上紋上圖案,尤其是身上紋成魚鱗狀,所以被稱為鮫人,所以記錄者明確意識到:鮫人是人型生物。

《搜神記》當中的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這個也是明確提到“鮫人”這個名詞,說的是“水居如魚”,意思是像魚一樣在水裡生活。很明顯,記錄著想告訴我們,鮫人不是魚,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下的人型生物。

還有一個名詞經常出現在古籍中,那就是“人魚”,人魚和鮫人是不是一樣的?我認為不是。

首先看《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如果人魚就是鮫人,那麼這麼著名的“人魚膏”,可以做長明燈的屬性,為什麼上面的《搜神記》完全沒有描述?而且其他關於鮫人的描述中,都沒有提到長明燈的屬性,這就說明,人魚和鮫人是不同的生物。

《山海經▪北山經》的記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

這個說的就是“人魚”,我們可以看出來,人魚只是聲音像嬰兒,極有可能是娃娃魚。

《太平廣記》記載:“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

這裡也是關於人魚的記載,也明確說明了“狀如人”。記錄者沒有說“狀如魚”,說明他知道,這種海人魚其實魚類的一種,只是長得像人而已。

所以,鮫人和人魚不是一個物種,人魚就是普通的生物,娃娃魚或者儒艮。而鮫人,就是神秘的物種了,他們生活在水中,能生產神奇的布和珍珠。

但是後來關於他們的記載越來越少,是不是他們很有嫌疑?會是水底文明或者外星文明嗎?

二、《穆天子傳》中的西王母,如果真實存在呢?

現代西王母已經是神仙了,但是在最早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其實還沒有那麼重的神仙屬性。

《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我之前的問答裡分析過,西王母其實看似“妖怪”,其實只是裝飾品比較多。可能因為猛獸崇拜,衣服上縫上了包子的尾巴,牙齒磨尖像虎牙一樣,蓬亂著頭髮,戴著裝飾品。

《山海經》還提到了: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這裡面的“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其實就是說為西王母捕獵動物,完全可以看做一種大型猛禽(比如獵鷹),是西王母專門飼養的。

《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千里迢迢趕往崑崙,和西王母相會,獲得了大量的玉石作為饋贈(八車玉)。而且周穆王在“群玉之山”,也蒐集了上萬的玉石。

如果穆天子僅僅是淘玉去了,何必自己歷盡千辛萬苦去呢?除非是西王母手裡的玉,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穆天子要親自求玉。

身處崑崙山,又擁有大量特別屬性的“玉”,西王母僅僅是“部落首領”,還是其他文明的領導者?

好吧,先瞎扯到這吧。

宇宙這麼大,不可能只有人類。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抱著懷疑的態度,進行合理的猜測。喜歡的,可以接著探討;不喜歡的,那就全當地攤文學,笑一笑就得了。


七追風


外星人,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無論古今,到處充溢著關於他(她)們的傳說。在今天我們擁有智能高科技文明的社會之中,外星人的故事已經毫不陌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之外,還有很多擁有高科技的鄰居在窺探著我們。只不過他們的目的,我們還不清楚,是友善?還是敵意?這個問題或許在不久之後,會有答案。

而在古代,各國就已經有了關於外星人和UFO的記載,有些國家還將這些對人類來講感到莫名的外星飛行器和外星人雕刻成壁畫或繪在畫布之上,讓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遠古外星人的證據。

其實各國的神話作品中,那些所謂的神或許就是外星人,他們擁有地球人所沒有的智慧和文明以及科技,他們可以乘坐飛行器上天入地,可以讓機械人來完成人類無法完成的工作。久而久之,這些擁有高文明高智慧高科技的外星人被雕刻在圖騰之上,成為傳說中的“神”。所謂的上古神話世界,不就是外星人與地球人交際之後,而產生的故事嗎?

目前我國對於外星人的記載,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堯帝的時代,那些古老的文字大致是這樣記載的:

“在西海之上,一個船形的飛行物出現了。船體發出刺眼的光,它緩緩移動著,船上的人頭上戴冠,周身滿是白色羽毛,無翅而能翱翔高空之上......”

如果這段記載是真實的話,那麼這些古人看到的一定是一個從海底飛出或者從天而降的大型飛行器。那些頭上戴冠、身長白羽者,會不會就是戴著頭盔、穿著類似宇航衣的外星人或者星際穿越者。而“無翅而能翱翔高空之上”則說明,他們擁有小型飛行器。現在國外早就有了揹著身上就可以起飛的工具,因此在擁有高科技的外星人那裡,這個並不新奇。

這些記載很像《星際迷航》中的一個片段:當人類擁有的大型飛船從海底一躍而出時,島上居住的土著人看到從海底出來的飛船,每個人的眼睛中充滿敬畏和恐懼感,而後所有人跪在地上朝著這個飛船膜拜,在他們眼裡這無疑就是“神”的坐騎。在那裡面,就是“神”。

關於古代外星人更神奇的記載來自於東晉幹寶所著的《搜神記》中,他在裡面寫過這麼一則故事:在三國鼎立時期的吳國,一群孩童在荒野之上玩耍。突然一個長相怪異的孩子出現在面前。這個陌生的孩子樣子到底有多麼奇怪呢?原文是這樣寫的:

“長四尺餘,年可六七歲,衣青衣....眼有光芒,爚爚外射....”。

翻譯成白話就是,這個孩子大約四尺來高,看年齡六七歲左右,穿青色衣服,眼睛可以發光(筆者認為如果眼睛可以發出光的話,應該磁單極子輻射之磁性光子,而非電子輻射之電性光子。目前人類的侷限性還是保留在電性光子之上。)

那些玩耍的孩童看到這個怪小孩,也沒有覺得十分害怕,對他上下打量,並且問長問短。那個怪小孩可以用人語交流,他說:“我非地上之人,來自熒惑星(古代對火星的稱呼),看到你們玩耍的十分開心,我就下來看看......”

當然這個怪小孩不止說了這些話,他接著說了一些更令人不可思議的話,他說:“三國鼎立的局面不會長久,這個天下最終全部歸於司馬氏。原文‘參公歸於司馬’”那些玩耍的孩子們聽到這些話,非常害怕,趕緊回家找大人。當人們再回來時,那個怪小孩已經拖著長長的一條白線飛到了空中。

四年後,蜀國滅亡,又經過17年後,吳國滅亡,三國分裂局勢結束,天下歸於司馬氏所有。這應驗了這個熒惑星人(火星人)的說法。

《搜神記》作為一部記載古代民間傳說的書,長期以來被文學界視為之荒誕不經的神怪作品,因此不屑一顧。這段記載火星人到地球的事蹟真實成分有多少,令人不得而知。但通過這段記載,你若留心一下,你便可發現有四處地方跟現代傳聞中的外星人現象十分符合。

第一:這個孩子身高4尺左右,穿青衣,和現代傳聞“小綠人”不謀而合。第二:眼露光芒。第三:飛上天的景象和揹著單人噴射器飛行的情景一樣。第四:可以預言天下大勢。

除此之外,在清朝年間的《五行志》中,也有一則奇特的記載,說的是康熙十二年三月的一日,當時正值傍晚,突然人們看到空中有“人”在飛行,紅光閃閃,熠熠生輝,在空中盤旋很久之後,一躍沒入雲中不見。

另外在雍正年間的著作《清史稿.災異志》中,也曾有一則奇怪的記載。說的是雍正三年七月的某日,家住靈州五都的一個山民與眾人結伴去山中砍柴,在路途之中,突然有刺眼的光芒出現,人們看不清任何東西,等到光芒消失後,這個山民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人們找遍了附近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可就是一百四十餘天后,這個山民又莫名其妙的出現在家中,人們紛紛前來問他這段時間去了哪裡。但這個山民的話,讓人們更加莫名其妙,因為這個山民說的話怪誕不經,人們都認為他瘋掉了,因此也沒有理會他的話。

除了這些之外,更令人不可思議的記載發現於美洲。在美洲地區,考古學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竟然出土了大量東方的甲骨文,而在這些甲骨文中,記載了4000年前一則地球人與外星人的大戰,那場大戰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這個故事一句話半句話說不清,若有時間,筆者再寫不遲。

這些史料的記載,雖然荒誕,但也許真的就曾發生過,就如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關於外星人的記載一樣,也許古人也恰恰看到了跟我們一樣的情景,因此也為長期以來關於外星人之謎,披上古幽神秘的色彩!


大獅


“有二星,一赤一白,大如鬥,相隨東南流,燭地如月,漸大,光芒猛怒”,古人在描述著天空中的未知現象時,常把一些不明發光物體以及一些不明飛行物比作為:“甕”、“赤焰”、“飛車”、“車輪”、“螺旋舟”等,或者是直接將其比作為星星、太陽、月亮。

“辰時,日隕於地。又有三日,相承出於西方而東行。”很顯然,這個“日”絕對不是太陽,也不是什麼自然現象,因為從描述上看,飛行快速且有章法。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呢?

“有流星大如月,眾星皆隨西行”,這個描述就更加顯然了,一個較大的不明發光物體,形狀如月,也就是說,在肉眼看來,它的大小如同月亮一般,而且它飛速向西面掠去,多個小星星也隨著它一起向西行。

以現在人的常識來看,這很像我們在科幻電影中經常看到的鏡頭,一艘母船,周圍跟著數十個小型的子船。

《宋史五行志》中記載著,在宋乾道六年,西安官塘發生了一件怪事,人們正在田野中勞作,此時空中突現一團亮光,從光芒中降落下來一個雞首人身的怪物,還試圖想與人們交談,但是人們肯定早已都被嚇跑了。

從史書上,確實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並且記錄的這些現象中,不大可能是自然現象,如果不是自然現象的話,好像答案就只指向了一個,那就是這些“東西”來自於地外。

當然,做出這種判斷的前提就是史書記載要確實無誤,若是採用了過度的誇張表現手法,或者是言之卻意其它,這就失去了證據的可信性,那麼這樣的判斷也就是錯誤的了。


科學船塢


《大理古佚書鈔》裡記載了一個故事:


嘉靖七年夏五月初三,有客星出,由東南飛向西北,明亮如巨輪,時行時停,見者上千人。次夜三更又出,由西北返,至點蒼山綠桃村,降於村後。


這種情況看起來就非常UFO了。

有沒有可能是彗星墜落呢,沒有,畢竟它時行時停,會操控速度和降落地點啊。


這還沒完。


正好點蒼山背後有個石匠看到外面不對勁,出來看熱鬧。結果發現面前的東西超出了他的想象力,兩個長得不像正常人類的東西把他擄進了一個奇怪的地方。


然後,劃開了他的心臟,仔細進行研究。

迷迷糊糊中,石匠看到了他所待的地方,恍若仙境。

等到他清醒過來的時候,他還在點蒼山後。


他回家以後,家人大驚失色,因為他已經失蹤了一年了,可在石匠的意識裡,這明明才過去一晚上。

當地很多人聽說了石匠的事情後都非常好奇,來找他聊天,石匠還把自己的身體給別人看——胸腹之間有一道紅線,是“外星人”給他動手術留下的。


據說,石匠之後的身體一直非常健康,容顏不見衰老。

《大理古書鈔》裡對此很困惑,這是人還是神仙?是災禍還是幸運。


不過很多人懷疑《大理古書鈔》是一本偽書,認為裡面的記載有胡編亂造之嫌。對此我不敢做判斷,畢竟類似的故事我在許多現代雜誌上也看到過,這是跨越時間的巧合,還是當事人的臆語,不能斷定。


不管如何,這也是非常奇妙的故事。


其它疑似外星人或外星文明的記載,《搜神記》、《博物志》等筆記小說中常能見到。


各位讀者朋友,你們認為是真還是假呢?



鳳妖


“記異不記常”是史料記載的一個重要特點。

因為古人和今人一樣,對新鮮事情比較感興趣。正所謂,狗咬人不是新鮮事,人咬狗才算新奇。當今社會如果發生一個人咬狗的新聞,估計很快就上了頭條。

中國古代各種文獻記載浩如煙海,不乏一些新奇古怪,貌似外星人的記載。

最為集中的當屬上古奇書《山海經》。

有認為《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講的“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的刑天,其實就是一個外星人的機器人,像變形金剛一樣,頭壞了,其他部分還可以繼續戰鬥。

而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那場戰爭,結果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崩地裂,山林起火,洪水從地底下湧出來,各種猛獸出來傷人,使得女蝸不得不煉五色石補天。就有解釋說,這就是一場外星人在遠古地球的一場核戰爭。

裴松之在《三國志》註文中引用《 晉陽秋 》的記載:“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投於亮營。三投, 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

就在諸葛亮逝世這一天,五丈原地區天現異象,按照史書記載,發出紅光,三來三往,從東北到西南,然後就漸行漸遠消失不見了。據記載推測,只能是不明飛行物才能按這樣的軌跡飛行。

《宋史五行志》有記,南宋乾道六年,在西安官塘地區突然出現了一個雞首人身的怪物,高丈餘,大白天從高空中降落下來,在田野上行走,還試圖與遇見的人交流。這一怪物在古代就被認為是非地球生物。

古代的這些關於外星人的記載,就像近現代的很多關於UFO的傳聞一樣,被當做新奇之事,廣為流傳。由此可知,古今人類的獵奇心理是相通的。

總體來說,古人關於這些奇異的外星人的記載,多出現於《山海經》、《拾遺記》、《搜神記》等之類志怪史籍,正史五行志中也會有一些記載。

更多歷史類傳統內容,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從古至今,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關於宇宙的探索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有一個最為重要的話題便是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嗎?在人類之外是否存在著其他的智慧生物?也就是所謂的外星人,在其他的星球是否有文明的存在?到了今天科技逐漸得到發展,一些相關的研究不斷推進,於是就常會出現關於外星人的目擊報道,雖然真實性無法得到證明,那麼在科技還沒得到發展的古代,是否曾經有過關於和“外星人”接觸的記載呢?

其實在古代疑似和外星人接觸的記載還真的挺多的,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拾遺記》中關於秦始皇和外星人接觸的一段記載了: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瞭如親睹。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大概可以瞭解這麼一些內容,這些外星人應該是來自一顆叫做宛渠的星球,他們乘坐的飛船是通旋轉飛行的,飛船的外形像海螺一樣,不但可以在天上飛,同時還具有潛艇一樣的功能,這種飛船被稱做論波舟,那麼宛渠的外星人長的是什麼樣呢?長十丈,秦朝的十丈在今天大約是等於13.5米,古代有一說法叫做七尺男兒,七尺大約2.1米,就算在今天也絕對是大高個了,13.5米差不多今天的三樓高,所以古籍記載的一些東西我們要打個折來看,他們戴著像是鳥獸羽毛編制起來的鎧甲遮蔽容貌,和秦始皇暢談宇宙的起源。

其實我一直認為在遠古時期,當文明科技不是那樣發達的情況下,人類也上處於啟蒙階段時,是外星人最容易和人類進行接觸的時期,第一個可以作為觀察進化的對象,研究自己的進化過程,第二個科技不是那麼發達尚處於愚昧階段,不容易外星的文明產生威脅,相反會當成神明敬畏,而如果到了今天,這就會產生很多思考,就比如人類怎麼能夠得到外星更加發達的科技,外星人來的地球的目的是否友善,在今天人類更加聰明,科技更加發達的時代,反而會出現這一系列的問題阻礙外星智慧生物和人類接觸

關於疑似外星人的記錄,不但中國古代有這類記載,在世界上各地關於和疑似外星人接觸的記載,其實最多的就反映在一些遠古的壁畫,雕刻和建築上。其中一些壁畫雕刻的圖案,就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宇航員極為相似,上面的這副圖就是在法國發現的一副洞穴壁畫,據研究,這副壁畫大約是公元前一萬三千年的作品,這就和我們今天理解的飛碟極為相似,而下面的小點就像是在觀看飛碟的人類,下面的這幅圖是在北非沙哈拉沙漠的塔裡西山脈中發現的一副遠古壁畫,這上面繪畫的生物,在頭外罩著的巨大頭飾就像宇航服上的氧氣罩一樣,這種生物也非常符合外星人的造型。

所以對於古代是否有就已經出現外星人,我認為在很久以前人類肯定就和其他的一些智慧生物接觸過了,不但過去,或許現在外星人也許就在某處安靜的觀察著我們的文明演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