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我的詩書歲月》

一、作文被老師常常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

我的家位於莽山之南、渭水之北,明邰封裡,也就是武功縣大莊鎮高村王家莊(原武功縣觀音堂鄉王家莊),我自幼喜歡寫作、書法和收藏。1980至1987年在高村小學就讀、啟蒙,作文被老師常常作為範文在課堂上朗讀,表現出了突出的寫作興趣和愛好。當時的讀書主要是小人書、連環畫,一人買了,大家傳看,要麼就是聽收音機上的《評書聯播》,要麼就是看電視上的武俠連續劇,農村的文化生活。也就如此而已。1987至1990年在觀音堂鄉初級中學上學,被時任班主任,武功民俗學者羅懷敏(已因病去世)老師當眾稱作“鶴立雞群”,上學期間先後擔任班級的勞動委員、學習委員和班長。1990年5月,我撰寫的影評《難忘的中學時代》獲得武功縣“新蕾杯”影評大賽三等獎,校團委書記張鐘樓老師,集體帶我們去縣電影院領的獎,獎品是一個文具盒和獎狀一張,裡邊裝有各種學習用具,並免費看了電影兩場,觀音堂初級中學因為有四位同學獲獎,獲得先進組織獎。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二、有作品變為簽字,仍痴迷於舊書攤並因之與名家及作品結緣

1990至1995年先後在普集高中、綠野高中和渭源廠子校就讀和補習。在普集高中時在語文教師弓志賢老師(他是老鳳翔師範的畢業生,上唇留有鬍鬚,人很清瘦、精幹,留短髮,喜歡抽菸,很有魯迅先生的相貌和氣質)的指導下創辦《后稷文學社》和《清泉》手抄報,前後出版近十期,之後在“武功縣中學生文學社交流會”上,我作為文學社長代表之一發言。1994年在武功縣綠野高中補習時,詩歌評論《評張玉琴的“給母親”》在省群藝館的《天人古今》雜誌發表,主編是李孑老師,李老師還在前面加了“編者按”,這篇詩評算是我白紙黑字發表的第一篇作品,可以稱之為處女作。初高中期間,我與同學一塊或者自己一個人,騎自行車幾乎遊覽遍了武功的歷史文物古蹟和山水自然風光,表現出了對武功鄉土文化的濃厚興趣和無限熱愛,為以後鄉土詩歌:散文的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上初中,高中期間,在武功、楊凌、咸陽和西安等地的書店,特別是舊書攤上,我利用積攢下的零花錢和節餘下的家人給的生活費,購買了大量的文學藝術書籍。尤為難得的是這些書籍中,有不少是作家簽名書(估計是受贈人搬家時,整理東西,不慎將這些有作家簽名的珍貴書籍當做普通書籍,賣給了收書刊報紙的小商小販),其中就有豫劇表演藝術大師牛得草、無筆畫家吳金獅、著名作家田景福、閆文教、王百戰、馬安信、喬仁卯、郭群、秦巴子等等的簽名真跡。花錢少,書籍豐富,又能偶爾買到作家簽名本,這讓我對舊書攤情有獨鍾、樂此不疲。求學期間是這樣,當兵期間是這樣,部隊轉業後進入教育系統也是這樣,一直到現在,只要遇到了舊書攤,我總會戀戀不捨、翻來看去、買上幾本。上高中期間,在同學們都在追逐影星、歌星和笑星時,因為愛好興趣,我卻將目光投向了文學藝術界的老前輩、大作家。我利用週末和寒暑假,拜訪了不少的文學藝術大家,這就包括著名作家杜鵬程、王汶石,魏鋼焰、楊韋昕、李小巴,著名文藝評論家胡採、王愚先生,著名詩人、書法家霍松林先生,著名昆蟲作家,詩人周堯先生,以及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史老師可是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的高徒。他們的題詞和簽名贈書,我從不示人、至今珍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高建群先生在西安鐘樓書店,籤售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我正好和父親去西安碰上了,纏著父親排了隊,我買下了一本,請高先生簽了名,並遞上了我的筆記本,請他題詞,他為我寫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真誠寄語,讓我感動萬分。從那以後,只要碰見了高建群老師的著作,我一般都會買下,不管貴賤,到現在積攢了不下四十本,比如《六六鎮》、《大順場》、《東方金薔薇》、《大平原》《統萬城》等等,光《最後一個匈奴》的不同版本我就買了七八種之多。這也成為了我的個人習慣,只要認識哪位作家,或者擁有他們的簽名書之後,如果碰到他們的著作,我是不論多貴,都會買下來的。比如,到現在為止,我擁有杜鵬程先生的著作以及關於他的評論專著就不下六十本,如《保衛延安》《在和平的日子裡》、《年青的朋友》、《我與文學》《杜鵬程散文特寫選》、《光輝的歷程》、《杜鵬程文集》(四卷本),《杜鵬程作品欣賞》等,光《保衛延安》的各種版本就有近十本,其中一本就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1954版,封面有些殘缺,內容毫髮無損,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了。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還在舊書攤上買到了1958年東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在和平的日子裡》和1964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年青的朋友》的杜鵬程先生文革前出版的兩本著作,經歷了十年文革、人世變換、風吹雨淋、天災人禍和形形色色的政治運動,這些書能保存下來,被我擁有,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一種緣分,我心存感恩。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杜鵬程文集》,我是在部隊當兵時,1998年在萊陽新華書店發現的,定價84元,是我一個月的津貼,咬了咬牙、狠了狠心,我還是把它買了下來。四卷本的《王汶石文集》是我轉業後在西安的舊書攤上發現的,嶄新如初,定價180元,通過討價還價,最後以100的價錢買下。1994暑假,著名作家、詩人子頁在西安市體育場簽名售書《足球與國運》,我也買了一本,並請他為我題詞,他為我寫下:文學是愚人的事業。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三、“不務正業”三次高考落榜,在部隊卻大有用武之地

這些愛好和興趣的分心干擾,導致我三次高考落榜,走投無路、灰心喪氣的我,只有投筆從戎。1995年冬,我踏上東去的軍列,當兵來到了山東萊陽,在梨鄉萊陽——膠東半島腹地的這塊富庶和神奇的土地上,一干就是十三年,直到2008年從部隊轉業回到故鄉,被縣上安置在教育系統工作。寫作、書法、收藏這些導致我高考失利的“不務正業”,在部隊卻大有用武之地,派上了用場,可以說“敗也在此、成也在此”。來到部隊後,我的寫作、書法、文藝和播音方面的特長就逐漸顯現出來,先是給連隊出板報、寫材料、寫對聯、寫標語,搞演講、朗誦,最後成為團裡的報道員、播音員,為團裡寫通訊報道、搞新聞播音。戰友們都說我是“廣播裡有聲、電視裡有影、報紙上有名”,我成為連隊的小秀才,團裡的文化名人。當兵期間,我的詩歌、散文和通訊報道、格言、對聯和刊頭書法在濟南軍區政治部主辦的《前衛報》、《前衛文學》《基層建設》、《前衛影苑》,以及我所在部隊的《開路先鋒報》和《奮進報》上不時發表,贏得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肯定和讚譽。2005年我光榮加入中國書畫家協會,2006年我在部隊榮立三等功。當兵期間我利用休假、學習、外訓、施工和外出等機會,走遍了萊陽、海陽、煙臺、青島、濰坊、淄博、濟南、泰安、徐州、洛陽等城市的書店和舊書攤,買下了大量的文學藝術書籍,這其中就有不少的簽名書,比如著名作家李存葆、李根紅、宋協周、高揚文、塞風、丁寧等文學大家和不少當地作家的簽名書。特別要提到的是,1997年我在濟南軍區坦克乘員訓練基地學習車長專業時,恰逢柯雲路、張海迪、邵燕翔、張煒、格非、尤鳳偉等著名作家,在濟南泉城路新華書店先後簽名售書。我請假外出,區隊長支持我,大開綠燈,使我有幸見到了這些仰慕已久的大作家、大詩人,擁有了他們的簽名書和題詞,歲月如流水、彈指一揮間,這已是二十一年前的往事了,往事如風,長留心中,值得銘記一生。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四、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

2008年5月從部隊轉業後,經過了不到兩年的待業,2010年底我被縣上安排到教育系統,成為一名光榮的教育工作者,擔任小學的校警、保安、也可以叫門衛。安靜和諧的校園環境,充裕豐盈的學習時間,讓我的寫作、書法和收藏,買書、讀書和藏書有了大的發展和提高。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在《陝西日報》、《陝西農村報》、《咸陽日報》、《陝西詩詞》、《秦都》、《咸陽詩刊》、《檢察文學》、《職工文藝》、《咸陽教育》、《莽原》、《楊凌文苑》、《華商報》、《農業科技報》、《作家報》等三十多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五百多篇(首),近二十萬字,並有不少詩文入選《古今詩人詠咸陽》、《中華詩詞集成(咸陽卷)》、《武功年鑑》和《農業始祖后稷傳說》等多種書籍。2015年我有幸先後加入了陝西省作家協會和陝西省詩詞學會,2015年元月當選為武功縣作家協會副主席。轉業這十年來,工作之餘,買書、讀書、藏書成為我的最愛,西安八仙庵和朱雀路古玩城的舊書市場,是我每到必去的地方。作家簽名書,文革前後和民國時期的舊書,清朝時期的古書、線裝書,只要有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我都會購買收藏。另外師友贈送的簽名書也不少,比如王海、楊煥亭、賀緒林、王啟儒、高鳳香、李芹、李俊輝、魯曦、寧穎芳、賈松禪、謝鶴倫、荊婕妤、崔彥、王揪夫、姜蘭芳、張雪、楊紅愛、王巧等等老師都有大作簽名相贈,讓人感動不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咸陽日報》名記者,著名作家、詩人趙常麗老師,去年冬天,在搬家時整理自己的藏書,知道我愛書、藏書,無償地將自己的近千本藏書轉贈於我,裡邊基本是新書、文學書,而且精品書籍很多,還有不少文學雜誌,讓人眼花繚亂、激動不已。到目前為止,

我擁有文學類圖書近五千本,其中作家簽名書一千多本,文革期間和民國時期的舊書二百多本,清朝的古書近一百本,也可以算是周圍遠近聞名的小藏書家了,用“坐擁書城”來形容也不為過。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五、詩書人生,夫復何求!

自從有了微信以後,我給自己起的網名是“詩書人生”,正如一位文友給我簽名贈書時的題簽:詩書人生,夫復何求!我也一直這樣認為,很有同感,恰如古語說得好:勸君莫話封侯事,功名於我如浮雲。無意仕途、淡泊名利,喜藏書、好寫作的人生是我一直以來不懈追求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應該是純正的人生、豐厚的人生、瀟灑的人生、無憾的人生,我對此無怨無悔、矢志不渝、樂在其中。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本文作者王若林

本文作者簡介:王若林,網名,詩書人生,一位教育工作者。1975年生,陝西省武功縣人,中共黨員。筆名:有邰遺民、狀元門下走狗、關中大儒、膠東散人、行吟詩仙、莽山居士、杜石軒主、軍中一卒。本人系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咸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咸陽市楹聯家協會會員,咸陽市詩詞學會會員、理事、副秘書長,中國當代檢察文學研究會會員,陝西旅遊攝影家協會會員,吉春文學院副院長,“秦龍詩社”副社長,“大秦文學院”院士,現任武功縣作家協會副主席。到目前為止,本人已經在《天人古今》、《前衛報》、《前衛影苑》、《前衛文學》、《基層建設》、《陝西日報》、《陝西農村報》、《陝西詩詞》、《咸陽詩刊》、《預防與犯罪》、《蟒原》、《東營職業學院報》、《龍門映象》、《咸陽日報·古渡副刊、教育週刊、法制週刊、咸陽往事》、《通肯河》、《陝柴資訊》、《三原文藝》、《西部獻血》、《職工文藝》、《秦都》、《陝西教育科學交流》、《楊凌文苑》、《咸陽教育》、《農業科技報》、《華商報》、《檢察文學》、《金點子生意》、《開路先鋒報》、《奮進報》、《后稷警韻》、《有邰文苑》和《作家報》等三十多種報刊雜誌,以及《吉苑》、《鶴鄉網絡文學》、《江山文學網》、《靜海作家》、《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和《古城論壇》等多家網絡平臺上發表作品六百多篇(首),四十多萬字。部分作品入選《古今詩人詠咸陽》(下)、《中華詩詞集成(咸陽卷)》、《武功年鑑》、《吉春研究碑林》和《農業始祖后稷傳說》等書籍。本人自幼喜歡寫作、書法、旅遊、收藏以及傳統文化。

勵志!從門衛到作家,坐擁藏書五千冊,武功縣王若林的詩書情緣

誦讀者莫非

誦讀者簡介:莫非,一位法律工作者,工作之餘愛好誦讀,現為多家平臺主播。用情吐字,用愛歸音。期望以最自然的聲音,演繹作者的心聲,釋放自己內心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