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民間論市:更希望A股成長出自己的獨角獸

民間論市:更希望A股成長出自己的獨角獸

自2638點以來,A股一直在準備著與國際接軌,先後改進了很多監管制度、發行制度,打通滬深港通,以後還有滬倫通等;自2638點以來,經濟見底走“L”形,去落後產能、去行業瓶頸,支持科技創新。現在經濟平穩向上,經濟轉型順利,新興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科技爆發力強,世界性行業領先項目此起彼伏,民族精神面貌自信心超強。我的結論是:2638點以來A股走的是一個十幾年的經濟大週期牛市。

加入明晟指數現在只是在河與海之間通了一條溝,6月1日起配置額只佔A股2.5%,9月達到5%,一般如韓國、中國臺灣都需要3-5年才能完全融入。但是通了後,量變一定會質變,只是時間關係。但最近三個月A股走勢基本上還是由A股自身特質、特徵決定:1是6.1入魔有千億增量資金入市,2是預期6月中旬美聯儲加息,3是大股東減持潮,4是獨角獸和銀行的不停上市,5是退市公司的盤面效應,6是長期銀行券商降槓桿縮表。

上面的1是利好,2我們有降準加息對策,除了3、4其它都是常態。我擔心的是3大股東減持潮,在6-7月份減持額特別大,幾百億的有幾家,百億以上的有12家,11月還有大額減持潮。我預計大股東減持潮能夠被動承受,因為不得不承受,只能希望減持方式溫和一些。我以前說過的過度發新股與日後的減持潮,這就是A股的萬年熊市的根源。

我最擔心的是4獨角獸和銀行的不停上市。有人說獨角獸迴歸了以後可以穩定A股波動,說可以讓股民分享新科技發展的成果。我先不說這些好不好,但它們迴歸速度快肯定對股市有資金斷層、嚴重缺氧現象。我希望管理層度量好這個尺寸,快一些回來、慢一些回來有什麼關係呢,一年一個可以不?一件好事,辦的好與不好,其實就是一個度。

農業銀行定向增發1000多億,還有很多家銀行等待IPO,資金在哪裡呢?又要老股砸破淨來買新股?為了發而發,不是科學的態度。又是走老路,又是經濟在發展而股市走長熊。A股歷來易跌難漲,炒作成習慣,如年初銀行暴漲暴跌。我建議不要引進獨角獸,那樣水土不服,我更希望看到在A股裡面成長出自己的獨角獸。

A股老頑疾:新股發行過度無承受力、大小非減持砸盤無底線、機構股民投資短期化追漲殺跌、投資無理念無理性無價值觀。由於上面的原因,近期股市必然又一次走進沼澤地。當然,新起點,量變一定會質變,只是時間關係。向好是趨勢,是必然。

但近期或者這三個月甚至6個月,指數走勢一定是由於自己的原因:大股東減持、過快發行大市值新股、獨角獸迴歸、或者美聯儲加息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下,走勢比較震盪,如入沼澤地,但方向是偏上的。6月上證指數不排除有歷史低點,但我們有極限就是3010點左右 (可以正負一些點位),上證50有底上證指數才有底,上證50現在的2604點還在底部區域中,還不能確定就是底。所以上證50上證指數現在都在底部區域,雖還沒確定底部,雖還在反覆,但風險可知可控,節奏可知可控。創業板這裡與主板一定是蹺蹺板的反覆。市場總體投資風險很小,只是震盪築底期。我喜歡挖掘自己的獨角獸,不喜歡引進。科技股裡面一定有自己的獨角獸誕生,但大股東減持的,業績差的,市盈率高的千萬別碰。

馮東昇(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