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我不是藥神》是暑期檔的一匹黑馬,上映至今票房累計超過10億,在暑期檔也是一路領先,可以說是暑期檔唯一可以和世界盃搶熱度的IP了。豆瓣評分9.0,網上也是一片好評,連人民日報都出來為它站場了,可以說這回是賺得盆滿缽滿。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票房,主要原因是影片來源於生活,貼近群眾。現在看病難,高價藥也是人們吐槽的一個話題,影片中表現出就是高價藥的矛盾。吃,能活,但是傾家蕩產;不吃,等死,不甘心!影片中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看著飆淚!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現實,走進人民群眾,能引起他們共鳴的電影才是好電影!為什麼現在時代在進步,技術在進步,但是好的電影卻越來越少了,是因為一味的追求利益,忽略了最基本的需求。

再說說其他兩部寫實的好電影,第一部,由黃渤和趙薇主演的《親愛的》,2014年出品的一部“打拐題材”電影,結局是圓滿的,但是看了寶貝回家的網站後心情很沉重,還有那麼多寶貝下落不明。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第二部,劉德華和井柏然主演的《失孤》,2015年的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在劇中劉德華的演技毋庸置疑,將一位父親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一路的尋找,你們看到的可能是一部電影,但是筆者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一直在尋找自己孩子的父母。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在筆者心裡,《我不是藥神》,《親愛的》,《失孤》都是好電影,不管票房是多少,但是電影中體現了中國現在的現實,高價藥,拐賣兒童,千里尋子,都是基於現實而催人淚下的故事。《親愛的》我看哭了,看著黃渤那種無助,自責,淚奔;《失孤》我也看哭了,劉德華一個人,一輛摩托,一副尋子海報,一張地圖,很難想象是什麼支持他一直走下去的;同樣《我不是藥神》前半段我還在笑,但是後半段我笑不出來了,很扎心,很疼。

最後給大家看一下寶貝回家,多留心點身邊的小孩,可能你的一句話會挽救一個家庭。

看了《我不是藥神》,才知道《親愛的》,《失孤》是被低估的影片

也希望大家看過了《我不是藥神》,抽時間再看看《親愛的》,《失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