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答北大副院長:北大學生不及格率30%,一千二百年前有大賢如是說

近日一封北大物理學院教學副院長的公開信,將北京大學這所百年名校推上了風口浪尖。

其文述,近次電動力學考試的125分試卷中,若按常規評定,不及格者竟佔到近30%,因為當時正值TOEFL和GRE考試,大量同學的主要精力完全不在正課學習上,如今發生這樣大面積不及格的現象,其並不感到意外,切本類情況多年來屢見不鮮,其後決心以經歷和名聲為“資本”,來作此一搏,以期能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探尋背後深刻的毛病出在哪兒?

作為一名在教育行業摸牌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深感教授其心其念,在發現教育弊病時,沒有選擇粉飾太平、掩蓋矛盾,而是寧可將滿腹身價壓上,也要探尋一個正確的真理,這正是一個教育者最值得尊敬的師德,但就事論事,在這次不及格事件中,學校和學生都該各大五十大板,它不但體現出國內名校和世界一流名校的差距,也暴露了國民教育中最值得被關注的一個弊病。

答北大副院長:北大學生不及格率30%,一千二百年前有大賢如是說

我將這個弊病稱之為運動式學習。

運動式學習,顧名思義,沒有固定的規劃和經營,隨著外界的影響,而不斷改變學習狀態。

上文提到的TOEFL和GRE突擊考試是運動式學習,針對中高考的考前補課也是、某一個特長愛好的益處被炒作起來後,一窩蜂的給孩子報興趣課也是,這也充分體現了國民性中功利的一面,這和社會環境、經濟水平等都有關係,我們在此不做深究,但問題出現了,該怎麼解決呢?

我覺得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應首在學校。

一千二百年前大賢韓愈有文:“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在先,授業在後!

那麼學校作為現代師者的機構化集群,首先要傳道,這個道是人生之道,是思維之道,當然也包含對人生的終極價值塑造,價值達成的路徑引導,也就是所謂的人生規劃。

我曾在英國暫居數月,期間考察了諸多名校,發現它和國內有一個鮮明的區別。

強調對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注重對於人生價值和規劃的能力開發,我還記得他們老師說的一句話:“你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你要明白每一個階段,你應該做到什麼”。

對比之後會發現,這種人生規劃和價值達成計劃,正是國內所欠缺的。

所以,如何教會學生對於人生的規劃,如何克服運動式學習弊端,也正是北大和國際一流名校的差距吧。

答北大副院長:北大學生不及格率30%,一千二百年前有大賢如是說

其二,問題也在於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認知。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存狀態和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都讓這個世界頗為浮躁。

少兒不知及冠之道,弱冠不知而立何立,則人生何是歸宿?

少兒階段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引導,可能不需要很詳細的替他規劃人生,但你需要給他一個對自己價值的認知,使其明白他所想要的終點在何處。

青少之年,應該指導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並協助他制定其人生目標和階段目標,比如孩子想要留學上世界名校,那麼在高考結束後就去專業的英語機構進行留學學習,遠比上了大學在和正課爭奪時間更加合理!

作為能入北大校門的學子,大多都是天子驕子,出國留學基本上都會有所考慮,但為什麼託福和GRE逼到了眼前,才突擊學習,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家長和學生的反思麼?

答北大副院長:北大學生不及格率30%,一千二百年前有大賢如是說

為什麼我們陷入了運動式學習的怪圈,為什麼我們不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可能也正是北大俞允強教授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吧

今天的分享到此為止,希望學校能燃起傳道之光,做好架海金梁、擎天玉柱的職責,也希望家長和學生以引以為戒,為自己或孩子的人生負責!

我是超爸,一個教育行業的踐行者,專注於英語培育的知識分享和學習方法的探尋,想學英語、想留學、想學教育方法,請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