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那個被稱為“殺嬰者”的“疫苗之王”十年資產爆增340倍之謎

那個被稱為“殺嬰者”的“疫苗之王”十年資產爆增340倍之謎

導讀:無論是“殺嬰者”杜偉明,還是“疫苗之王”杜偉明,其與在日前已經被刑拘的昔日夥伴——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等人一同把控國內疫苗市場,十年間,數以億計的一支支裝滿各種疫苗的小小針劑,從這些人把控的工廠和渠道中流入市場,其中不乏已被證實或被漏檢的造假偽劣之品,當它們源源不斷注射進你我或是你我的下一代——正牙牙學語的嬰幼兒身體中的同時,這些“疫苗之王”也同時完成了其資產數百倍的爆增。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news)獨家原創首發

7月24日,康泰生物(300601.SH)繼續跌停,這是自“疫苗案”蔓延之後,康泰生物的第二個一字跌停板。

在幾天之前,隨著長生生物“疫苗造假案”的發酵,與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泰康生物實際控制人杜偉明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號——“疫苗之王”,顯然在如此風口浪尖,這一稱謂暗含更多的是“貶義”與質疑。

這不是市場贈予杜偉明的第一個封號,早在2013年年底,因康泰生物的疫苗產品捲入一場事關7條幼兒生命的輿論質疑,杜偉明被冠以“殺嬰者”。

那個被稱為“殺嬰者”的“疫苗之王”十年資產爆增340倍之謎

無論是“殺嬰者”杜偉明,還是“疫苗之王”杜偉明,其與在日前已經被刑拘的昔日夥伴——長生生物董事長高俊芳等人一同把控國內疫苗市場,十年間,數以億計的一支支裝滿各種疫苗的小小針劑,從這些人把控的工廠和渠道中流入市場,其中不乏已被證實或被漏檢的造假偽劣之品,當它們源源不斷注射進你我或是你我的下一代——正牙牙學語的嬰幼兒身體中的同時,這些“疫苗之王”也同時完成了其資產數百倍的爆增。

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杜偉明,康泰生物實際控制人。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目前,在2018年6月13日分紅後,杜偉明持有康泰生物3.45億股,佔其總股本的54.46%。康泰生物在此次“疫苗案”爆發之前的7月13日,股價一度攀上歷史新高,達到75元/股,按此計算,杜偉明在康泰生物中的持股市值則高達258.75億之巨。要知道其在十年前的2008年,獲得康泰生物控股權的最初投資才僅僅7600萬,這十年爆增340倍的奇蹟是如何實現的呢?

1)康泰往事

那個被稱為“殺嬰者”的“疫苗之王”十年資產爆增340倍之謎

故事要從20年前說起,那個時候,乙肝是一個令人恐懼的話題,也是一代人的陰影,幾乎到了人人談乙肝色變的地步。在上世紀的70年代到90年代間,造成了我國幾千萬乙肝病毒攜帶者和乙肝患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產乙肝疫苗的研發和生產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美國默克公司研製的重組酵母菌被視為符合我國要求的乙肝疫苗。1988年,經原衛生部批准,由該部統一領導引進美國默克公司的這一乙肝疫苗技術,並在北京、深圳各建一條年產2000萬支針劑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線,其中深圳的這條生產線由深圳廣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深圳廣信)承建。

1992年6月,深圳廣信擬與國家原材料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原投資)及香港廣信實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香港廣信)各出三分之一的資金合作組建深圳康泰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承辦從美國引進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產技術和設備。

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同屬於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深圳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由於香港廣信當時的註冊地屬於境外,故新組建的康泰生物為合資企業。

在康泰生物的股權構成方面,上述三家公司各佔三分之一的股份,公司的註冊資本為3900萬元。

1993年2月27日,康泰生物首次出現股權變動。

深圳廣信將其持有的康泰生物18.33%股權作價715萬元轉讓給國原投資,香港廣信亦出讓8.33%給國原投資。轉讓後,深圳廣信和香港廣信分別持有深圳康泰15%和25%的股權,國原投資的持股比例達到60%,一躍成為康泰生物的第一大股東。

1996年9月5日,由於股東國原投資已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根據相關規定,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承接國原投資所持的康泰生物60%股權。

為了響應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關於改制上市的意見,到了2002年,深圳康泰迅速在股份制改造上實現突破。此後,深圳康泰的股權發生了多次變動。

到2005年9月,深圳康泰正式向深圳監管局遞交上市輔導驗收材料並通過審查,完成上市輔導工作,但公司最終仍未上市。

此時,康泰生物的股權結構已經變更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作為第一大股東,擁有佔其總股本的51%的股權,其他股東則是持股28%的上海華瑞、持股11%的北京高新創投,以及各持股5%的湖南湘投和上海交大昂立。

上海華瑞是上實醫藥的全資子公司、北京高新創投是北京市政府主導成立的第一家創業投資公司、湖南湘投則是湖南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所有,再加上上海交大昂立,泰康生物此時的股份皆為國有法人股。

2008年8月,杜偉民開始在康泰生物中登場。

2008年6月3日,康泰生物方面以當時由於面臨產品單一、設備老化、缺乏獨有專利等因素擬對康泰生物進行重組。而這一家被看中的重組方,名為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北京民海),計劃通過增資方式置入康泰生物。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民海於2004年由深圳市盟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盟源)與自然人鄭海發各出資250萬元註冊成立,深圳盟源的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杜偉民。

2008年3月31日,也就是在即將被泰康生物收購前夕,北京民海註冊資本臨時突擊變更為1億元,同時北京民海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深圳瑞源達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源達)也成為其股東,持有北京民海股權達到76%,自然人王峰和鄭海發分別佔13.6%和10.4%。

瑞源達則是為持有康泰生股份而專門設立的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瑞源達成立於2007年11月13日,由杜偉民和其妻袁莉萍成立。

也由此計算,杜偉民在北京民海公司總共投入7600萬。2011年月17日,瑞源達由深圳遷至新疆烏魯木齊。按照成立的時間節點推算,也就是說杜偉民在2007年年底之前便計劃控股泰康生物。

根據北京同仁和資產評估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書顯示,以2008年4月30日為基準日,北京民海淨資產為8230.77萬元,股權價值的評估價為2.9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民海自2004年成立至上述評估基準日——2008年4月30日期間,只有2006年實現營收8.5萬元,其他年份均處於無營收狀態。

而康泰生物的財務報表顯示,2004~2007年康泰生物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34億元、1.33億元、9879萬元和1.06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4020萬元、3017萬元、1811萬元和3707萬元,儘管業績有所起伏,但仍保持盈利狀態。

2008年8月15日,康泰生物向瑞源達、自然人王峰、自然人鄭海發增發1.82億股股份,由此,杜偉民僅用7600萬便通過瑞瑞源獲得康泰生物38.75%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全資子公司國投高科變為第二大股東,上海華瑞則所持的28%深圳康泰被稀釋至13.73%,北京高新創投的被稀釋至5.39%,湖南湘投和交大昂立均被被稀釋至2.45%。

杜偉民以一個此時基本無營收的公司重組了康泰生物這個尚有盈利且資產負債率不足5%的疫苗龍頭企業,併成為第一大股東。

2)“倒手”國有股

那個被稱為“殺嬰者”的“疫苗之王”十年資產爆增340倍之謎

2009年7月2日,杜偉民成為深圳康泰法定代表人,並開始接管董事長一職。與此同時,其餘5家國有法人股東在一年多時間內以令人意向不到的方式開始陸續退場。

最早宣告退場的是湖南湘投。

2009年6月2日,湖南湘投將其所持的康泰生物2.45%股權在湖南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報價1909.44萬元。此後被國投高科購得。國投高科所佔的康泰生物股份升至27.45%。

但在三個月後,剛剛獲得湖南相投股份的國投高科卻突然將手裡所持的康泰生物全部股份悉數在天津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這部分康泰生物全部27.45%股權,標價1.67億元,而接盤者則為杜偉民控制的瑞源達。

2010年6月7日,上海瑞華同瑞源達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瑞源達以8330萬元的價格受讓上海瑞華所持的深圳康泰13.73%股權。

2011年1月24日,北京高新創投同瑞源達達成股權轉讓協議,瑞源達以3392.5萬元的價格受讓北京高新持有的深圳康泰全部5.39%股權。

到2011年3月24日,交大昂立以1853.75萬元的價格將手中2.45%的股權轉讓給自然人苗向。

苗向即為現康泰生物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

至此,2002年康泰生物股份制改造後的5個發起者全部離場,這也宣告康泰生物再無 “國有”成色。在收購4個原始發起股東累計46.57%股權後,杜偉民通過瑞源達持股比例增至85.32%。

然而,一方面在2011年3月末才剛剛“低價”受讓了眾多康泰生物的國有股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同年4月中旬開始,杜偉民便通過瑞源達玩起來“低買高賣”的遊戲。

據有媒體粗略統計,這2011年一年間,瑞源達共向12個自然人、5個機構轉讓了其所有的康泰生物不到20%的股份,其中出售給自然人的每股價格為1.72元,出售給機構的則高達12元、15元每股不等。通過“倒手”國有股,僅在2011年間,這些交易讓杜偉民進賬高達3.25億元。

瑞源達在收購康泰生物時,如果不算其對北京民海的7600萬的投入,其有現金支出的僅有受讓國投高科27.45%股權花去的1.67億元 、受讓上海瑞華和北京新高共計1.17億元。

由此來看,僅僅不到一年時間,通過“倒賣”國有股,杜偉民不僅額外獲得了康泰生物僅30%的股份,還產生了約4100萬元的現金盈餘。

3)資本造富神話

那個被稱為“殺嬰者”的“疫苗之王”十年資產爆增340倍之謎

2014年1月,杜偉民將瑞源達所持康泰生物股份悉數轉到自己名下直接持有,此時其持有泰康生物67.233%的股份。

在2014年至2015年之間,杜偉民又將其持有的康泰生物股份進行了小規模轉讓。

2014同年4月,杜偉民向自然人王華以15元的價格轉讓100萬股,

2015年3月24日,杜偉民與徐少華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杜偉民將其持有康泰生物的100.00萬股股份作價1555萬元轉讓給徐少華。

2015年5月12日,杜偉民與投資機構磐霖丹陽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杜偉民向其轉讓130萬股康泰生物股份作價2021.50萬元。

2015年5月14日,杜偉民與招銀國際簽署《股權轉讓合同》,杜偉民將其持有康泰生物的738萬股股份作價11439.00萬元轉讓給招銀國際。

2015年,是杜偉民和康泰生物的又一個轉折點,在剛剛經歷了2013年的“殺嬰”疫苗風波後,杜偉民開始籌備IPO上市。

據2017年年初,康泰生物IPO時有關招股說明書顯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杜偉民共持有康泰生態2.29億股,佔其IPO發行前總股份的62.16%。

通過上述系列轉讓後,也意味著杜偉民在康泰生物上市的幾年之前,已經通過“倒賣”國有股,就算加上最初在北京民海中的7600萬元增資,其也已經盈利數億,而且還同時持有62.16%的泰康生物股權。

2017年2月7日,康泰生物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最初發行價格僅為3.29元/股,其後股價一路狂飆。僅僅不到一年半時間,至2018年7月,其股價便已經最高達75元/股,一年多時間上漲22倍有餘,市值高達475億。其2017年淨利潤僅為2.15億元。

時間回到2018年7月24日,康泰生物繼續跌停,報收於52.16元/股,近期的連續大跌,僅僅不到十日,已經使得杜偉民這位現年已經50餘歲的“疫苗之王”資產從最高點蒸發近80億。

80億,什麼概念?

2017年,北京民海的淨利潤為1.13億元。按此計算,杜偉民和他的北京民海要辛苦賺80年。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