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創業論壇 風口出現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麼呢

創業論壇 風口出現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麼呢

風口,是互聯網時代淘金機遇的代名詞。去年以來,引爆出行領域的共享單車是“大風口”的代表,而今年以來,“小風口”也獲得創投圈的青睞。顧名思義,小風口指的是成長天花板比較低的風口,也是普通創業者相對更容易進入的領域。消費者傳遞出的信息很明確:“吃、喝、玩、樂,我們想要一些更有趣也更有品質的消費。”但這些行業也因為進入門檻不太高,競爭也非常激烈。所以,投資者也要謹慎看待這個“風口”,不可盲目上馬,讓風口變“瘋口”。

風口不像鬍子,每天都能長出來點。去年全年的風口就是直播和自行車,今年已經五月了,市場上瘋飛火到爆的五大風口是那些?未來還有哪些風口值得期待?之所以是風口,預測的邏輯是什麼?

第一,奶茶。消費升級更多要關注的是消費人群和消費行為習慣,而不是消費水平本身。縱觀日本的消費人群,發現由於日本經濟多年來的蕭條,日本年輕人已經成為了儲蓄大戶,並且以追求最高性價比為榮。勤儉節約愛存錢真的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標籤嗎?也許只是消費行為之於經濟條件有一定滯後性罷了。因為之前的每代人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在經濟上充滿了不安全感,就會把儲蓄當做第一選擇。但之後的90後、95後、甚至00後,也許會讓“中國人”變得不那麼“勤儉節約”了。

創業論壇 風口出現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麼呢

第二,便利蜂。如果把手機看做所有應用的分發入口,那麼便利店則是所有線下產品的入口和終端。橫向對比下,便利店就是線下版本的手機(或APP Store),那麼假設未來幾年是屬於消費升級和品牌崛起的,誰能把握住終端,自然就能把控產品。便利店生態還是線下業態的一個異常重要的佈局。畢竟如果做到了大眾認可的且遍佈廣泛的便利店,那麼什麼產品能夠被選中、被大眾所熟知,就都歸於便利店的話語體系內了。

創業論壇 風口出現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麼呢

第三,KTV和充電寶。KTV除了背靠友寶的友唱,還有背靠唱吧的咪噠,等等很多家。充電寶 除了Anker、來電科技,還有王剛和金沙江投資的小電。大多時候,市場中是不存在中間態的。對於這類的線下業態來說,要麼就是拼剛需、要麼就是拼體驗。KTV類產品是體驗的極致化,而充電寶類產品是剛需的極致化。而在體驗與剛需中,最後獲勝的還是剛需。而且充電寶是有規模效應的產品,使用場景和場所也都更多。

第四,知識付費。知識付費解決的是焦慮感,這應該是可以下個定論了。這類的公司都是在這個上面做文章,給能提供知識產品化的人和焦慮的人搭建橋樑做一個工具。那既然焦慮是因,就要看這些產品如何真正解決焦慮感。目前大多知識付費產品解決焦慮感的方式是在前期做心理營銷,讓人覺得買了課自己就會變得更好、並且比別人強,所以焦慮感的解決是在產生購買行為這個瞬間釋放的。但這個解決方式治標不治本,並非是可持續的。所以知識付費產品會越來越像教育的方向轉移。

第五,視頻社交。類似Marco Polo、Monkey、Houseparty等模式,在國內是很難做起來的,狼人殺只是視頻社交領域中的一款最先出現的產品,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遊戲出現,你說這些“遊戲”一定能變成社交平臺嗎?值得商榷。但是這些遊戲會成為成功的遊戲嗎?應該會。

風口出現的原因和邏輯是什麼呢?第一,移動端的大平臺機會太少了,大家轉而去尋找線下的機會,於是有了消費升級、便利店、迷你KTV等投資標的。大平臺的機會已經很少,但凡有平臺級機會的產品出現就更容易成為風口,而容易做的、容易被發現的平臺大都沒有機會了,後續會出現的可能會是很多二手類型的平臺、或非標品的平臺。比如,中老年人的社交平臺、垂直人群的短視頻平臺、黃金產品等金融交易平臺、自由職業者平臺等等。

第二,基於大平臺之上的附能產品。目前最大的平臺自然是微信,微信的用戶量之大已經讓其價值凌駕於iOS或安卓之上,所以基於微信平臺而誕生的產品可能會繼續出現小風口。

第三,平臺隨技術而來,而另一個座標軸是內容的載體,比如文字、語音、視頻。文字和語音目前都已經非常成熟,而視頻的機會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