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覺得雍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塵後簫歌


即使是放在整個中國史裡,雍正也可以算是一位個性非常獨特的皇帝,雖然他在位時間不算長。要完整全面評價雍正帝,寫一大本書都可以,很難在問答這樣的篇幅中來完成,只能是略略談一談。

首先,置於整個清朝歷史發展脈絡中,雍正是康乾盛世中起了承前啟後的關鍵作用。康熙晚年,困於皇子奪嫡內鬥,治國力不從心,於是吏治廢弛,國庫嚴重虧空,國家步入了下行軌道,雍正上臺後以鐵腕治吏,解決火耗虧空問題,將康熙末年只剩700萬兩白銀的國庫,充盈到7000萬兩。

雍正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在位13年硃批1000多萬字,不好女色,幾乎常年無休,最後累死在御案前。

此外,鑑於康熙末年九王奪嫡的教訓,雍正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由在位皇帝認真觀察考查諸子,將其中最符合繼位執政條件的人,親筆書寫密詔兩道,一道放置於乾清宮最高處“正大光明”匾後;另一道隨身攜帶,一旦去世或在彌留之際,才令大臣宣示,被命為嗣皇帝的人立即登位。這樣做,一可以杜絕紛爭,避免前此的內鬨;二則在不分嫡、庶、長、幼的情況下,可以挑選出最符合條件的人繼位。此舉旨在解決了滿清開國以來始終存在的皇權繼承紛爭,其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都是按此規定順利接班。

雍正建立軍機處。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延續了兩千多年,自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所有權力收歸皇帝,然而也給皇帝帶來了極為繁重的工作,所以相權又以內閣的形式復生。清朝承襲明制,雖有內閣,但是因為皇權的極大膨脹帶來的極其繁重的工作,所以雍正建立軍機處,處理日常大量軍政要務,但是並沒有決斷權,只作為皇帝的機要秘書處。如此雍正即掌握了絕對集中的皇權,又可以高效地處理日常政務。

除此之外,雍正為了解決貪腐問題,一邊嚴懲貪汙,一邊採取厚俸養廉。他大力改革賦役制度,推行攤丁人畝的財政政策,有利於無地少地貧難下戶可以減少負擔。他嚴查虧空,充實國庫。在社會上,解放丐戶、蛋家、世僕等所謂“貶民”,恢復這一部分人民的平等地位。在雲、貴桂等少數民族地區,大力推行“改土歸流”的政策,有利於促進當地的社會進步,大力加強統一。在鞏固邊防上,他截平青藏地區的叛亂勢力,追剿仍圖再起侵擾中原的蒙古貴族集團,相繼取得軍事的勝利。

雍正得位沒有問題,學術界早有公論。康熙晚年,雍正採取的策略是“不爭是爭”,他一面篤信佛教,超然物外,一面鐵腕任事,每次康熙交付的差使都完成得很漂亮。最後成為勝者。佛教徒的另一面是,雍正性格中有非常刻薄的一面,將存在威脅的對手八弟九弟改名阿其那(豬),塞思黑(狗),又如懲治年羹堯時將其一路逐級貶官,極盡羞辱之事;別出心裁賜錢名世“名教罪人”匾額,給予羞辱式的懲處,不一而足。

雍正又有很真性情的一面,比如他和田文鏡等重臣的往來奏摺中那些個性的語言,“朕就是這樣漢子”,“朕亦很想你”之類。

特別讓人不理解的則是《大義覺迷錄》一書的發行,雍正處理曾靜反清案的手法也是很個性,此書保留了曾靜、呂留良、嚴鴻逵等大量反清言論,並揭示出康熙時諸皇子爭奪王位、雍正得位及其後的相應措施等具體細節。看起來這是雍正乾的最蠢的事,它的刊佈並未能收到預期效果,反而在實際上傳播了對清王室極為不利的言論,因此在乾隆即位之初即下令禁燬,重新收押曾靜將之處死。


毛劍傑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

康熙皇帝崩於暢春園,享年六十八歲,傳大位給雍親王胤禛。

老皇帝還在的時候,允礽、允禔、允禟,幾位年長的阿哥,就已經等不及了。整日裡用兩片腮幫子吊個幹下巴,眼巴巴盯著皇位流哈喇子。

哥兒幾個也早就鬧得不像話了。你明裡一拳,他暗中一腳,為了個大位,把老皇帝給氣得跺腳捶胸,都“發昏章第十一”了。

唯獨咱們這位雍親王,倒是悠哉遊哉得很。時常與些山僧野老們混在一起,還給自己起個別號,喚做“園明居士”、“頗塵居士”,像極了陶淵明,非要做“天下第一閒散之人”不可。

這就難怪有人要說,雍老四這皇位得來的蹊蹺得很呢。

事實上,別看這位爺總要把,皇位“與我分中無用”,“做皇帝是天下第一大苦的差事”掛在嘴邊,其實跟嶽不群張嘴閉嘴都是“五嶽劍派同氣連枝”一樣,暗地裡可真沒閒著。

一邊網絡起一票“奴才們”組建起個“奪嫡的班子”來,一邊還瞪大了眼,直勾勾盯著他那一干兄弟們和老皇帝的太極拉力賽,一旦逮到點破綻,絕不肯丟了先機。就拿弘曆這張牌來說吧,打的就是又巧,又好!

回頭再看看他那些個整日裡張牙舞爪,鋒芒畢露的哥兒幾個來,怕是待到了咱們的雍親王已然做了雍正皇帝,方才意識到:老四這賊廝,啥時候也保藏了要做皇帝的心啊。

足可見這位雍親王性格之陰鷙了。縱然手裡常繞著一串念珠,手段卻是毒辣得很——錢君此言可不是黑化哩。琢磨琢磨,自古的帝王要是沒有這等的手段、馭人之術,反而卻成了國家動亂的因由,黎民苦難的源頭呢——呢。

就其馭人之術,表現得就尤為顯著了:如張廷玉、年羹堯、李衛、田文鏡等人,不是個個都給他抓得牢牢的麼。就連隆科多這般騎牆派,也給他用到了恰到妙處,拿捏得那叫又準、又巧。

總之一句話:凡是給他網住的“奴才”,不“榨乾”了一切利用價值,是絕掙脫不出他的五指山的。如此都還不夠。要是有人覺著反正皇上現在要賴我去做點實事,就要順便給自己撈點好處的,那也有得苦吃呢。

雍正元年的時候就有這麼個故事:

這年的除夕,一位居京大員在家中守歲,偷閒陪著幾個姬妾摸了幾把紙牌,直玩了半宿方才散去安歇。

到了第二日早朝,皇上還跟往常一樣,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坐在龍椅上,還跟大家敘起了家常:昨兒個愛卿們都是怎麼過的年啊。來,來,都跟朕嘮一嘮。

這下可愁壞了那位“摸牌”大員,別看才剛過了臘月天,也給嚇出一身汗來。編個瞎話兒,叫欺君之罪;如實回答,可,可這怎麼開口呢?

別看這要是放在了當下算不得啥事,可在當時的讀書人看來卻是很不齒的。

終於還是輪到了他。先是趕忙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同時嘴裡喊著,奴才罪該萬死,……。還是皇上好言寬慰。這才慢吞吞,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起昨兒個晚上摸牌的事來。臨了了,還不忘打個包票,說是以後再也不敢了。

如此一來,倒把皇上給“逗樂了”,朕當多大事呢,過年了嘛,愛卿不必放在心上,快平身吧。……

這會兒,“摸牌”大員方才稍稍安了心。

俟到下了朝,一心揣著皇上賞賜的小包包向家裡趕。這可是皇上的旨意,回到了家才能打開。

進門打開一看,立馬又傻了眼。急忙喚過夫人,拿出昨晚摸的牌來。一數,正好少了皇上賞賜的小包包裡包著的這一張。瞬間就又是一身冷汗。

據說,後來到死他都沒能整明白,當年那張牌,怎麼就跑到皇上手裡了呢。

要說這事兒發生在明朝,大夥兒就甭討論了,知道,錦衣衛唄。只是錢君覺著,或許明朝的錦衣衛也未必有如此大的神通呢,畢竟錦衣衛是在明處不是。

當了皇上後的雍正,也是夠刻薄寡恩、殘忍無情的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他是在與親兄弟的明爭暗鬥裡,脫穎而出的,哪能沒有些猜忌多疑、喜怒不定、陰狠獨斷的呢。

所以,他不只是好抄家,還樂於抄家。據說也正是用抄家抄出來的銀子,給國庫填滿了的。事實上其效用似乎還不止於此,你說那些偶有貪腐之心的官老爺們看在眼裡,能不疑惑麼:好嘛兒!我提心吊膽、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到頭來這是在給自己,還是在給皇上摟錢,我得先整明白了啊。

要是有人覺著“天高皇帝遠”,興許還能好一點,那可是看小咱們雍正皇帝了。

不信?先聽聽這個故事:

這日就有位京官給放了外任,倉促間找不到下人來打點,怕到了任上侷促無措,便尋思著請一位家人手下。正好有位關係至厚的同鄉,推薦來一人,說是為人十分的牢靠,文案也是做過的。大老爺想啊,既然是同鄉親友的舉薦,自然不會錯,也就沒疑心,帶他走馬上任去了。

這位大老爺為官甚是執拗,屬下送禮,他說我為皇上當差,自有俸祿,還請列位不要與我為難,一概拒之門外;對上憲也是依例行事,從不會諂媚。三年任滿,竟愈發寒酸。反而那位下人卻愈發的對其恭恭敬敬了。

老爺要進京述職的時候,便尋思安排這位下人隨少爺、奶奶先回老家安置,不承想這下人卻百般推脫了起來。……幾個來回,倒先是把這下人給逼急了眼,說,你大老爺要回京述職,我也得回京述職呢,還明晃晃亮出個御前侍衛的腰牌來。又緊接著說,我能為大老爺做的就只有如實向皇上稟報了。

說罷,就兀自拍馬去了。而這位大老爺也早已驚出一身冷汗,呆呆望著馬蹄踏過揚起的塵土,暗自反省自察呢。

有人說,在雍正爺手底下當官兒,每次下朝後摸摸自己的脖子上還有顆腦袋,便是幸事了。

大抵是可信的。


錢君史話


一、雍正

雍正生於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是康熙第四個兒子,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終年58歲。

二、評價

雍正在位只有十三年,但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他實行的攤丁入糧,耗羨歸公與養廉銀,奏摺制度與軍機處,秘密立儲,改土歸流,除豁賤民,設立駐藏大臣制度,都成為清朝一代不可移易之法。他的政策自然含有消極與積極兩方面的後果,不過積極意義是應當注意的。

1、他的許多政策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問題。攤丁入糧耗羨歸公,適當減少加耗的同時,糾正徭役不均的偏向,令富人增加賦稅而減輕貧民負擔。這些政策的執行,國家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能及時徵收。這是用調整地租再分配辦法,強令富人支持國家,而削減國家對貧民的壓榨,以利貧苦農民維持生產和生活。攤丁入糧制度實行後,政府不再需要嚴密控制人口,取消戶口編審制度,放鬆了對人民的人身控制。政府又打擊不法紳士,取消、限制他們的法外特權,平民從而少受他們的侵凌,這樣就有利於發揮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除豁賤民,更是對這部分人的生產力的解放。所以雍正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國家與勞動群眾、地主與佃農的矛盾,或多或少地有利於勞動群眾,提高生產力和改善生活。

2、澄清吏治。雍正改革政策的實行,使他的政府成為相對廉潔的高效率的政府。雍正清理虧空,實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製度,打擊了貪官汙吏,養廉銀保證官員生活過得去,令他們不敢以身試法,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使他的在位時期成為清朝吏治最好的時代之一。

3、軍機處設立和奏摺制度完善化,加上雍正的勤政,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政事能得到較及時的處理。

4、秘密建儲制度確立,使清朝以後再沒有出現儲位鬥爭,有利於政局的穩定。各項財經政策的實行,賦稅收入有保障,國庫充盈,國力強大,促進清朝的強盛。

5、邊疆管理。 雍正時期對邊疆的經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青海蒙古族地區、西藏地區是卓有成效的。統一行政制度,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有利於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總之,雍正這些措施解決了一些社會積弊,有利於社會生產發展,增強了國力,使清代沿著康熙時期發展的軌道向前推進,為日後的乾隆時代的發展開闢道路,從而出現康雍乾三朝盛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一個繁榮時代。從清王朝看,雍正的一系列定製,穩固了清朝的統治。

就雍正個人講,不必過分糾纏於他的品質問題,他所進行的政治鬥爭是必要的,他的的一系列的社會政策基本上是可以肯定,他的政治活動,又同他的才能、性格、作風息息相關。沒有他的才華,沒有他的剛毅性格,沒有他的雷厲風行的作風,也就沒有他那個時代的政治。雍正時代的政治深深打著雍正個入的烙印。對雍正政治的肯定,同樣也是給予他的褒揚。雍正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改革事業值得後人重視。


視覺黃河


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西邊,有一條南北向的小衚衕叫養蜂夾道。為什麼叫養蜂夾道?這裡養過蜜蜂嗎?不,這裡是明朝的羊房夾道。從這裡往北有羊房、牲口房、虎城等,都是為明朝皇帝飼養動物的地方。民國後訛傳為養蜂夾道。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京師坊巷志稿》載,玉熙宮迤西,曰欞星門,迤北曰羊房夾道、牲口房、虎城在焉,內安樂堂在焉。凡宮人病老或有罪,先發此處,待年久再發外之浣衣局。成化間,萬貴妃專寵,孝穆紀皇后託疾居此,誕孝宗。

短短几句話,不但說明了這一帶的地理情況,還記錄了明代一段荒唐而又帶有悲劇性的歷史。

明代安樂堂有兩處,一處在地安門以東,今安樂堂衚衕內。

安樂堂衚衕位置△

另一處即在羊房夾道內,因地處西內,故稱內安樂堂。安樂堂並不安樂,它是宮內處理有病或有罪太監與宮女的地方,到了那裡,無異於判了無期徒刑。那麼明朝皇帝明孝宗何以誕生在這裡並在此長大?這要從明憲宗時萬貴妃專權說起。

明憲宗△

明憲宗朱見深還是幼兒時就由萬氏照料。萬氏聰明能幹而又頗有心計,對小太子既像保姆又似母親,小太子一刻也離不開她。朱見深16歲登基,即位後馬上封已35歲的萬氏為貴妃。此後,萬貴妃牢牢地控制了這位小皇帝,在後宮專橫跋扈,胡作非為。她曾產下一子,但很快夭折。此後,凡后妃有孕,她必迫其墮胎,以保住自己的專寵地位。

萬貴妃△

一次,宮女紀氏被臨幸懷孕,怕遭萬貴妃打擊,稱病躲到安樂堂住下。在太監張敏掩護下生下皇子朱祐樘並偷偷在安樂堂養大。直到皇子已長到6歲,有一天張敏給憲宗梳頭,他照著鏡子,觸動心事,長嘆道:“朕老將至而無子!”張敏聽了立即匍匐在地,把紀氏已生龍子的真情告訴憲宗。朱見深大喜,立即下令接回皇子,並封紀氏為妃。但數月後紀氏突然暴病身亡,太監張敏也吞金自盡,都沒有逃脫萬氏的魔爪。

後來,萬貴妃又聯合朝中一些奸佞,逼憲宗易儲,廢掉太子朱祐樘,所幸還未得逞她便病死,太子躲過一劫。不久,憲宗去世,朱祐樘即位,是為孝宗,年號弘治。

朱祐樘△

或許是由於童年經歷過磨難,孝宗在位18年,勤於朝政,體查民間疾苦,稱得上明代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在明史上這一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

到了清代養蜂夾道仍不太平,這裡成了圈禁犯罪皇族的地方。胤禛是康熙皇帝的四阿哥,在經歷了你死我活的九龍奪嫡之後,最終坐上了皇位,即雍正皇帝。但在爭奪帝位時,康熙的十三阿哥胤祥因站在胤禛一邊,被康熙圈禁在養蜂夾道達十年之久。雍正登基後,十分感激他的這位十三弟,將其封為鐵帽子王。

雍正△

北京一條普通的幽靜小衚衕裡竟然上演了明、清兩代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之戰。這就是北京!

民國時,在養蜂夾道里建起了北京婦產醫院。這裡逐漸走向平靜。在共和國建立後,這裡又上演了新的精彩故事。


萬物有的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說什麼。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子胤禛,發生在雍正皇帝身上的謎題也很多,比如雍正篡位之說,以及雍正死亡之謎等等。大家有興趣可以再去深入瞭解,這裡就不多說了。

雍正生於1678年,死於1735年,由於康熙在位時間很長,雍正1722年才登基,總共就當了13年的皇帝。雍正的13年幾乎沒有存在感,連史稱的“康乾盛世”也把雍正一朝給忽略了。但是這裡我要說一點,雍正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夾在康熙和乾隆之間,但它確實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康熙留給雍正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庫空虛,官吏貪汙腐敗,如果沒有雍正的治理整頓,乾隆哪來的錢揮霍?哪來的乾隆盛世?雍正扭轉了父親的不利局面又給兒子留下鉅額財富。於私來說都是一個好兒子,好父親。對國對民來說,雍正也是一個有作為的好皇帝。

也有人說雍正刻薄寡恩,冷酷無情,對自己的親兄弟趕盡殺絕。我覺得這並不能怪雍正,因為當時許多皇子都處於敵對的陣營,如果雍正失敗了,他不是也要掉腦袋,自古為了爭奪皇位骨肉相殘的事還少嗎?只要他登基後,於國於民有利,其他也就不足掛齒了。


樂樂愛收藏


皇帝不是神也只是一個人,是人就會累。

雍正皇帝當了四十五年的皇子,十三年的皇帝,五十八歲歸天。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國富民強是他畢生的理想,他為之不懈奮鬥了一生。

正因為他本人的性格和理想,所以,雍正皇帝的壓力也是非常大。

他給弘晝說這句話,其實是自己的情緒的一種釋放,是在感嘆自己的一生,正因為要求高,才會壓力大,才會不自由。

風雨搖曳,雷聲隆隆,當其他皇子在大殿中等待康熙訓斥的時候,雍正為了黃河流域的災民憂心忡忡,不管是不是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先是查清了國庫存銀情況。

奏明康熙後,主動要求親自到災區籌集銀糧,賑濟災民。

當找官員和鹽商籌集銀糧遇到困難時,當在江夏鎮受到下馬之辱的時候,可能他才真正認識到皇位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繼承皇位才能幹一些大事,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

當皇上要求追比國庫欠款時,在無人應承的情況下,雍正有一次主動攬下了這個差事,當催繳欠款屢受挫折,當皇太子宣佈國庫欠款可以延期交付,使他的一腔心血付之東流的時候,可能更加加深了雍正奪嫡的決心。

歷經千難萬難,終於登基為帝的喜悅還沒有來得及享受,雍正又面臨了科場舞弊打擊,當攤丁入畝、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火耗歸公等新政遭遇抵制,當西北大軍催糧、催銀的時候,雍正帝可能才體會到了當皇帝也有無奈的時候,當皇帝也得忍。



為了實現自己富國強民的理想,雍正殫思竭慮,費盡心思。

時時感嘆當皇帝是一個苦差事,自己再努力,還不被世人所理解。有的事,還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所以雍正壓力大、內心還有委屈。

所以,無論結果如何,世人如何評價,我覺得雍正是一個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盡職盡責的皇帝。


逝去即歷史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此期的大清國力最強,發展最快,疆域最大,而作為承前啟後的雍正皇帝,卻在"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之時,經歷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大清帝國的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

胤禛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大帝在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10.08)去世,廟號世宗,諡號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應該說,雍正能夠執掌大清帝國,其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雍正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於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這就不具備他在康熙諸多皇子中的任何優勢,但吉人自有天相,因為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而且清初時的後宮,是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在雍正滿月之後,他便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就使他具備了接近康熙皇帝的先決條件。

雍正六歲即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和滿文,並經常受到康熙的親自指點,年紀稍長之後,他便跟隨康熙帝四出巡幸,協助康熙辦理政事。

十九歲的時候,雍正跟隨康熙帝征討葛爾丹,並掌管正紅旗大營。隨後又侍從康熙帝視察天下、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參加貢士會試的試卷複查事務、代康熙帝祭天封地。雍正的這些活動,令他的足跡遍了中國的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的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族風情、宗教信仰以及歷史問題,這無疑鍛鍊了他處理政事的能力,為他後來執掌大清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在康熙大帝的晚期,出現了九子奪嫡之亂。

當時的太子胤礽是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所以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自結黨營私,這無疑是犯了康熙的大忌。而雍正不但善於治國,更懂得韜光養晦,於是便他裝作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還專門作了一首題為《燒丹》的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並且自稱是“天下第一閒人”。當然,雍正煉丹的目的,主要是做給康熙看的,證明他不謀皇位,只求煉丹,而此舉無疑使他獲得了康熙大帝的好感。

鑑於康熙在冊立太子上的失策,直接導致了吏治敗壞、黨爭之亂,因此,雍正在登基伊始就制定了立儲之法。

雍正元年(1703年)八月,雍正針對康熙晚期的弊端採取了補救措施。他一方面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詔書分為一式兩份,一份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一份則留在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這樣就避免了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在另一方面,雍正嚴懲貪官汙吏,重用漢人。

雍正初年,他重用的是年羹堯和隆科多。而終雍正一朝最受寵信的四位臣工:李衛、田文鏡、張廷玉和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皆是漢人,可見雍正一直在重用漢人,所以才有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雍正除了任用能臣清吏之外,他自己更是勤於政事,並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在位雖然僅有十三年,但他卻通過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雍正“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非無情”,其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不亞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名主賢君,所以才會有了康乾盛世時期的"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

然而雍正的傳奇還遠沒有結束,那就是他離奇的死因和人生最痛苦的事。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中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他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病危,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中卻沒有記載。而在民間則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給殺害了。為了給親人報仇,呂四娘憑藉絕世的輕功和劍法,夜入皇宮砍了雍正的腦袋,而清廷為了皇家的顏面未敢聲張,只是說他暴病身亡。

又是暴病身亡,又是給人砍了腦袋,然而更可怕的是,雍正還攤上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他在"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之時卻無福享受。

用他老家的話來說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


王銘葦


雍正如果懂得明哲保身,就不會得罪官紳階層和文人士子,留下了身後“罵名”!

歷史上的雍正,是一個工作狂人和意志堅定的皇帝。

工作狂人;

雍正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據說,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超過4小時。這一點,我們可通過雍正和眼鏡的故事,就能明白到了。

雍正是我國唯一的“眼鏡控”皇帝,他一生共用了十餘副眼鏡。而且在自己的寢室、書房和坐轎上都會放置眼鏡。

其實,這是由於雍正太勤政了,為了隨時隨地都能處理國事,而不受自己的視力所耽誤。所以,才配置如此多的眼鏡。

也正因為雍正操勞過度,最終使得雍正的視力下降得越來越嚴重,只能越發的依賴眼鏡。

從中可見,雍正的工作強度,可是空前的。縱觀中國歷史,幾乎找不出第二個能比他更勤政的皇帝了。

意志堅定;

雍正更是一個意志堅定的皇帝,他在位之初面對的可是康熙晚年積累下來的諸多弊政。那時的清王朝,吏治鬆弛,百姓凋弊,朝堂上更是派系鬥爭劇烈,可謂是危機四伏。

而雍正不僅需要糾正這些弊政,還需要推動自己的改革。他在位期間,推動了火耗歸公和攤丁入畝、開豁賤籍、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緩和了尖銳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公平和生產力的發展,為日後的乾隆盛世打下了極為紮實的基礎。

但是,這每一項的改革,那都得罪了龐大的官紳階層,是在動他們的既得利益,是在與虎謀皮啊!因此,改革的阻力,是空前的巨大。龐大的官紳階層從明的暗的,源源不斷的向雍正施加壓力,甚至聯起手來共同阻礙,甚至對抗雍正。這些保守勢力與八爺黨這些反雍正勢力彼此勾結,共同逼迫雍正。

因此,雍正的改革,如果不是意志堅定,是難以推進的。而雍正,他做到了!在他並不長的統治期內,他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這些改革,成就了清朝的繁榮昌盛。但卻讓自己承受了本不該有的“罵名”!

而巨大的工作量和政治壓力,也在不斷消耗雍正的身體。到後期,雍正不得不開始大量服用丹藥,以提升精神。結果,操勞過度加上丹藥的副作用,最終沖垮了雍正的身體,使得雍正成為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累死的皇帝!


這些歷史要讀


作為一個非歷史研究工作者,對雍正的瞭解最初是從90年代播放的有關雍正的電視劇中獲得的。那個年代還沒有網絡,當時的電視劇演義雍正的繼位,是和隆科多聯手修改了康熙的繼位詔書,把詔書中“傳位十四子”改為了“傳位於四子”。從此,我對雍正的繼位,得出了他的皇位是靠陰謀搶來的結論。

20世紀初,伴隨著二月河三大帝王系列的文學作品橫空出世,《雍正皇帝》吸引我讀了不下幾遍。感謝二月河,通過他的文筆,讓我瞭解到了一個實幹,勤政,鐵血的皇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從此,我對某些電視劇中雍正修改詔書即位的演義一直很排斥,甚至很反感。反感這種沒有史實依據的情節怎麼能隨意在電視劇中上演(當然修改即位詔書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我也無法確定)。


隨著央視《雍正王朝》的上演,各路老戲骨出色的表演,讓我更加欣賞片中塑造的雍正的形象。九子奪謫的殘酷競爭環境,隱忍幾十年的實幹付出,不靠收買籠絡各路人心,自有能人正人相助,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最好詮釋。上位後一系列大動作的改革,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坤一體納糧,寧願得罪天下讀書人,不惜落下千苦罵名也要換來國家的長治久安,海雨天風獨往來,我心中最理想的鐵血改革君王的形象。十三年兢兢業業勤政付出,雖有急於求成之過,但終歸不負康熙臨終囑託,實現吏治清明,國家富強。史筆如鐵,儘管身後留得罵名,但終不悔九死落塵埃。


時光不可逆,歷史無法再現。不論二月河的文筆,央視的大片,是否是對雍正皇帝的正名或者洗白,但勤政實幹,鐵血改革的領導人精神,是當下改革中的中國最需要的,也是民心所向。


悶頭幹活的驢


我覺得“勤奮”,“可愛”,“雷厲風行”這三個詞來形容了

雍正大概是清朝最勤奮的皇帝了,據史書記載:在它執政的十三年裡,它堅持每天親自批閱每一張,奏摺,十三年裡雍正的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在數萬年件奏摺上寫下的批語多達一千多萬字,此外每一年當中 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的那一天才會休息。

也是可愛的皇帝,看他的奏章批示:““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等等,還有好多萌萌噠的文字,真是超級可愛


還有這麼萌萌噠的畫像,老夫的少女心又氾濫了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面,不管是和十三爺去賑濟災民還是追比欠款.....到後來當上皇帝后大大刀闊斧的改革,都是極大的體現了他雷厲風行,殺伐決斷的鮮明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