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集成電路,國之重器的創新未來

集成電路,國之重器的創新未來

以市場為基礎,從應用出發,再反哺原創研發,通過這條務實之路,無錫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形成一種全產業鏈效應和產業共振的“乘數效應”。

集成電路,國之重器的創新未來

2008年,無錫已連續五年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前十名。但不曾料想,到2014年,無錫GDP值僅僅超過8000億元,增速不足1.7%,外界一度將其解讀為“發展停滯”的陣痛期。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無錫重新調整發展思路,揚長助短,2017年GDP躍上萬億門檻,名義增速高達14%。

晉級“萬億俱樂部”固然可喜,但對於無錫來說,這座產業大城積蓄的產業動能並未完全爆發。除了物聯網產業方興未艾,並形成全球最大物聯網產業集群之外,作為曾經的“南方硅谷”,無錫的集成電路即是復興,更是創新的跨越發展。而且,無錫找到了一條高效的產業積聚之路。

通過引進國內外大型的集成電路企業,無錫正在構建一個半導體產業積聚的超級生態圈,這個生態圈將積聚全球最頂級的人才、技術,並涵蓋設計、製造和封裝等集成電路的全產業鏈環節。現在只是開始,但未來已經不遠。

集成電路,國之重器的創新未來

構建產業鏈的“基礎設施”

儘管不如物聯網產業那麼耀眼,但集成電路在無錫已經初具規模,產業創新能力也初露崢嶸。

目前,無錫已擁有集成電路科研生產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近5萬。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7家,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18家。2017年,無錫集成電路產業年產值達892.7億元,同比增長11%,模擬芯片生產規模位居全國第一,產業規模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無錫集成電路產業堪稱中國“第一軍團”。

成績領先絕非偶然,是無錫敏銳地搶佔全球技術創新競爭高地,以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戰略落地。可以說,在國際產業博弈日益“陽謀化”的今天,一座產業大城主動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無疑具有承載國家使命,為國分憂的擔當。

60年前,當物理學家沃爾特·布拉頓像往常一樣寫下他的實驗日記,他不曾預料,一個時代即將開啟。這個實驗的主角是一個比火柴棍短,但又比火柴棍粗的半導體放大器,後來,它被命名為點接觸式晶體管。點接觸式晶體管是人類打開晶體管大門的第一把鑰匙,作為關鍵技術,它被譽為一個國家的“工業糧草”。這扇大門被推開後,以集成電路為重點的信息技術革命席捲全球,為今天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產業奠定了基石。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曾一度規劃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但由於技術力量的薄弱,以及當時製造業配套的不足,“中國芯”的崛起並沒有成為現實。目前,中國製造業特別是IT產業所需的芯片主要還是依靠進口。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從2015年起已連續三年超過原油,且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隨著近年來國際貿易形勢逆轉,尤其是“中興事件”爆發後,芯片主導國如美國對我國採取了的一系列經濟制裁,再次倒逼“中國芯”自主研發提速。

事實上,無錫早已未雨綢繆。長期以來,基於集成電路的發展現狀及戰略地位,黨和國家一直很重視這一產業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等同步發展。按照這個戰略定位,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是把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放在了五大突出產業中的首位。

集成電路產業迎來歷史上最好的黃金機遇期。無錫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安君向《南風窗》記者興奮地展望了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他認為,按照摩爾定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正在逼近物理極限,已從技術驅動轉向應用驅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為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次國際轉移鋪好了道路。而且,無錫還有產業基礎和相關配套。

集成電路產業落戶無錫,是無錫深入反思“蘇南模式”發展瓶頸後,著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決定由重點發展向優化發展轉型,主動向國家請纓的結果。

但高速發展,卻是在近年。十三五期間,面對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一輪競爭,無錫再次加速啟動集成電路芯片產業強市戰略。但這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那個起點了,無錫在產業發展的策略上進行了創新規劃。

第一步是要構建產業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生態圈”無錫的做法是引進大項目。2017年,無錫華虹、海力士二期和中環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等三個超百億項目相繼落戶無錫。

為什麼一定是引進大項目?無錫市代市長黃欽的分析頗具戰略眼光,他歸納說,“大項目帶來技術、人才和資本的集聚。3個超百億項目的落地,對於無錫在集成電路產業上充分發揮先發優勢、保持當前競爭優勢、積蓄未來領先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項目如“葡萄串”般落戶無錫,為無錫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打造提供了一種“基礎設施”。

於是,在有了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第二步才是全產業鏈的構建。集成電路產業上游到下游的主要四個環節,設計、製造、封測及配套的設備和材料,這條產業鏈很長,但有規律可循。

大企業是產業的主導者,因為他們要麼是產業鏈上的下游大客戶,要麼是上游大供應商,他們的到來,那麼產業鏈的其他夥伴也會紛至沓來,無錫的這條路徑選擇顯然走對了,這也是無錫集成電路企業快速突破200家,產業近900億元的重要原因。

集成電路,國之重器的創新未來

有基礎還需加碼引才

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其實有著深厚的歷史原因,是人才、技術積累的必然結果。這要從“908”工程說起。

“1990年的8月,由電子工業部向國務院遞交了一個報告,提出要打造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當時無錫就成為中國第一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產線。” 全國政協委員、無錫市副市長高亞光對《南風窗》記者回憶。國家隨即投資20多億元,在無錫華晶建成了一條月產1.2萬片6英寸芯片的生產線,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衝擊集成電路領域。這一工程被人們稱作“908”工程。自此,無錫成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搖籃。

經過時間的洗禮,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探路者的“908”工程在人才、技術、管理和意識理念都得到了充分的積累,直到今天,那些扛起集成電路產業大旗的,依然是從“908”工程走出來,從曾經的青蔥少年磨鍊成了沉穩中年而“技術興國”夢想不改的人們。無錫也因此被業界稱為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

2018年3月,總投資100億美元的華虹無錫集成電路研發和製造基地項目在新吳區開工建設。這個被稱為“910工程”的項目,是繼“908”工程以來,集成電路重大專項在無錫的再度落戶。無錫對於華虹項目的理解遠遠超出“百億”美元本身—這是一個關乎國家信息安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代表先進製造業方向的重大產業項目,是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在27年後的重整和迴歸,更是一次產業技術和發展思路的大創新。

明代以來,太湖流域一直是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地區,紡織業是第一大產業。棉花深加工及其貿易,為無錫帶來了人流、物流、財流,使無錫一度是全國有名的“布碼頭”。全民皆織的商品經濟大潮,衝擊著落後、封閉的思維,其中不尚空談、注重實惠、開拓創新的精神,注入了無錫的基因。

順應大勢,利用本地稟賦進行創新,這是無錫的基因,在過去的農耕時代、傳統工業時代如此,信息化時代也一脈相承。2000年以後,無錫開始有計劃淘汰對環境破壞比較大,對資源的依賴比較大,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敏銳地捕捉到了電子信息這個新興產業。

之後,無錫選擇了物聯網,因為無錫市傳統工業大市,物聯網的各種技術和應用,比如傳感技術就對改造傳統工業,提升作業效率非常重要。換句話說,在本地有市場,這種市場稟賦的優勢,這是物聯網在無錫蓬勃發展最初動因之一。

集成電路呢?同樣是一種稟賦優勢使然,最重要的是人才稟賦。不過,無錫雖然一度被譽為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的“黃埔軍校”,但無錫也認識到產業迭代太快,技術更新迅猛。特別是,本地高校資源匱乏,就地取“才”不易。受地理條件所限,大學畢業生落戶無錫從業者不多。外地人才雖有加盟意願,但用人成本高得嚇人。

按照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達到一萬億元產值來算,我國至少需要70萬名相關人才,但現在不到30萬人,缺口超過40萬人。其中,僅無錫就需新增3萬名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無錫芯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新對《南風窗》說:“集成電路是高投入、高融合的產業,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基本就是人才體系的發展,想往前發展,必須突破人才的瓶頸。”

對此,無錫市政府推出“太湖人才”計劃。代市長黃欽表示,無錫將以3個百億項目為龍頭,通過落實“太湖人才”政策,加快引進集成電路高端領軍人才;充分發揮江南大學、東南大學無錫分校、北大軟微學院、江蘇信息學院等高校作用,培育更多本地產業精英。而最新頒佈的《關於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則提出了在無錫建成一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才特區”的宏大藍圖。

集成電路,國之重器的創新未來

產業共振的“無錫模式”

“從全球範圍來看,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從技術驅動走向應用驅動時代。”華虹宏力執行副總裁徐偉對《南風窗》記者表示,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在無錫的加速擴張將帶來巨大市場應用需求,無錫可以憑藉在集成電路產業良好產業基礎,在物聯網、大數據、5G通訊、人工智能等領域大有可為。

徐偉揭示了無錫集成電路可以實現跨越的秘密—建成“跨行業產業生態”的無錫經濟生態圈。換句話說,無錫集成電路產業的未來,正是與無錫其他產業比如物聯網產業實現產業共振,形成內生型的產業發展之路。

物聯網技術有著常常的產業鏈,從感知層到傳輸層,到最終的應用和系統集成。而物聯網的每一個層級當中都離不開芯片,都離不開集成電路,所以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勢必形成一個大規模的下游市場,必然帶動集成電路的產業發展。而集成電路的發展,實現芯片的自主研發,又勢必會推動物聯網新的技術變革。集成電路與物聯網二者之間,可謂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是產業共振的範本。

高亞光給《南風窗》記者講述的電動車防盜的故事是一個有力的例證,這個故事裡面既有物聯網也有芯片。電動車是無錫人常用的交通工具,2012年電動車被盜案件頻發,但破案率很低。政府聯合企業開發了電動車防盜系統,依靠防盜芯片,一旦電動車發生異常位移,信息會馬上發到車主的手機上,同時也發到公安系統的網站上,則這輛車就被鎖定了,被盜情況大幅下降。

“這個系統的開發也帶動了相關芯片產品的市場。”高亞光對《南風窗》記者表示。經過公安系統在全國推廣,如今全國有超過100萬輛電動車裝上了防盜系統。

這種“產業共振”模式,已經被納入政府規劃。2013年,無錫出臺了《無錫市微電子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集成電路設計業要“圍繞物聯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智能終端、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的應用需求”,晶圓製造業要“開發MEMS、射頻、功率器件等高端特色工藝”,為無錫集成電路產業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

無錫人當初也許沒有想到,他們所研發的集成電路芯片,現在都在物聯網的領域當中大規模應用了。放眼未來,放眼全世界,物聯網將會是一個增長潛力無限,市場覆蓋面非常廣,對產業的拉動非常大的呈爆發性增長且具有長週期的一個大領域。

物聯網帶來的市場容量和產業共振,只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一個截面。它至少說明一個道理:當一座城市不斷順應產業大勢,根據自身的稟賦找準定位,穩步推進產業升級,就有機會實現跨產業發展的“乘數效應”。

世界終會獎賞努力的人,而產業的變遷也將獎賞那些努力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