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第二人口大國印度體育水平不好,亞運會都不上榜,有什麼優勢項目嗎?

林舎


印度的國球是板球,這項運動在該國極為風靡,福布斯體壇財富榜中經常會出現印度板球運動員,然而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沒有設立板球項目。這次亞運會印度代表團獲得15金24銀30銅,以69枚獎牌在金牌榜位列第八,要優於2014年仁川亞運會的11金10銀36銅,不過上屆亞運金牌榜他們也是第八。


2018年亞運會印度代表團表現最突出的是田徑,總共拿下了7枚田徑金牌,僅次於中國和巴林的12枚,甚至強於日本的6枚。印度近幾年主抓田徑收穫了一定成效,贏得了男子800米,男子1500米、女子4乘400米接力、男子鉛球、男子標槍、男子三級跳、女子七項全能金牌。不管是田賽還是徑賽,印度隊都有很多項目達到亞洲頂級水準。

此外印度隊收穫了兩塊摔跤金牌(摔跤吧爸爸原型侄女奪冠也是一段佳話),兩塊射擊金牌,一枚拳擊金牌、一枚草地網球金牌,一枚橋牌金牌,一枚賽艇金牌。印度隊在射擊個別項目甚至是世界水準,比如神射手賓德拉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曾為印度獲得史上首枚個人奧運金牌。比較遺憾的是,印度擅長的卡巴迪男女隊都未能衝金成功。


除了板球之外,印度缺少濃厚的體育氛圍,所以他們很難說有什麼優勢項目,即便這次亞運會讓人眼前一亮的田徑,也只是亞洲水平,距離世界最高水平相差甚遠。印度似乎也沒有像中國那樣對金牌榜非常熱衷。


對於很多印度體育迷來說,他們有偉大的板球運動就夠了,因為那是他們的信仰,對於亞運會的戰績他們絲毫不在意。


楊華評論


提起當今世界人口,人們無不知道中國第一,印度第二。印度有著近13億的人口規模,而其領土面積卻不到中國的1/3,足見其人口密度之大。

按理,印度人口如此眾多,體育人才應該比比皆是,在諸如亞運會等大型賽事上,獎牌榜排名應該不是“狀元”,就是“榜眼”或者“探花”,然而總是靠後,不免令人好奇。

其實,在亞運歷史上,印度也曾獲得過第二名,那是1951年3月,在首屆亞運會上,印度以金牌15、銀牌18、銅牌19,總計51枚的好成績僅次於日本。然而自此卻一路下滑,始終進不了前三甲,究其緣由,無非是下列因素使然:

首先,印度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印度還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滿足不了人口需求,大部分人“面朝黃土背朝天”,必然對體育無暇顧及。

其次,國民對體育認識不夠。體育有助於強身健體,煥發良好的精神狀態,但印度人把精力主要集中於工作上,為生計操勞,也就顧不上體育鍛煉。

再次,國家對體育重視不高。這幾年印度發展很快,經濟增速和國內生產總值穩步上升,但是政府將資金多用於購買武器,發展軍事上,這樣國防力量提高了,其他事業必然上不去。

鑑於此,印度成不了體育大國也就在情理之中。不過印度的板球運動倒很盛行,瑜伽也挺厲害,只可惜進不了奧運會,不能為印度獎牌榜添磚加瓦,有點遺憾。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雅加達亞運會結束,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在本屆亞運會累計拿下15金24銀36銅,位列獎牌榜第8位,甚至不如中國臺北,印度的體育項目上的水平在亞洲都不上檔次。


本屆亞運會,印度代表團的金牌零散集中在包括田徑大類,射擊大類,摔跤大類,賽艇大類和網球大類,在男女運動員奪金分佈上也非常體現印度的國情,男子運動員的金牌數遠多於女子運動員。

田徑項目印度在亞洲還不錯,男子800米,男子標槍,男子鉛球,男子跳遠,女子十項全能,印度都拿下了金牌。射擊項目也曾經是印度在奧運會上除曲棍球之外的唯一金牌。


印度在亞運會上的優勢項目是曲棍球和板球,在亞運會上,還有一個叫做“卡巴迪”的類似於中國老鷹抓小雞的項目,印度已經在該運動項目上拿下了五連冠。在雅加達,印度人在這一項目上全部失手,男子獲得銅牌,女子獲得銀牌。


印度從來都不是體育強國,這與印度的國情有很大的關係。在亞運會的大舞臺上,印度代表團都不能算作亞洲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