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玉門市不斷探索、大膽實踐資源型城市轉型之路,尤其以市政府遷址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使玉門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全市人民共享到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改革開放成果。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玉門老市區是一座依礦設市、因油而興的城市,玉門油田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應有作用,更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功載史冊、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然而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玉門老市區單純依靠石油的發展模式,逐漸跟不上多元立體發展的時代步伐。另闢蹊徑、轉型突圍迫在眉睫。2003年,玉門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遷址工程,將市直機關部門全部西遷至70公里外的玉門鎮,由此邁上了全面探索、深刻變革、再創輝煌的康莊大道。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玉門市工程造價站站長權建庭說:“玉門鎮是93年定下要開發,當時定位是玉門市開發區,陸續成立的玉門市開發區管委會。”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創業艱難百戰辛,駐地遷址,建設新城之初,惡劣的自然條件、脆弱的資金鍊條、匱乏的人力資源,無不成為攔路虎和絆腳石。

玉門市工程造價站站長權建庭說:“一個是氣候環境,一個是資金,再一個缺人。剛開始玉門鎮只有一萬多人,一個城市要想發展必須得有人,沒有人你發展起來是個空城。我們通過多方面招商引資吸引人,把周邊的農村的富裕人員、外地的招商人員,都吸引進來,才有了玉門現在的這個規模。”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遷址之初的玉門新市區百業待舉,教育、醫療、民生等各項事業發展都要重頭再來。那時的玉門新市區,離現代化城市標準還很遙遠。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這十五年以來,我們醫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府給我們投入,我們醫院購置了核磁、數字化的DR,還有高清的腹腔鏡、高清的胃鏡、宮腔鏡。病人在我們這看病,基本不需要外轉,就可以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玉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魏麗說。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玉門三中老師薛佳告訴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講課全憑一本書、一隻粉筆。但現在教育方式、教學方式、還有接受方式更加多樣化,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迎著改革的春風,踩著開放的鼓點,玉門新市區日新月異、舊貌換新顏。經過十五年的建設和發展,玉門新市區早已不再是“邊陲小鎮”,從當初的一條“主幹道”發展為現在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曾經,“新中國石油工業搖籃”是這座城市的代名詞;如今,“國家級園林城市”成了他新的標籤。每一個生活在這裡的人,都對這些年城市的發展和變化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玉門市三中老師薛佳說:“首先環境更加好了,人們的條件也更加好,把教育作為一項惠民工程在實行。”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如今的玉門新城,已經成為一座美觀大氣、風貌獨特、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城市。“宜居、宜業、宜遊”的玉門,吸引很多外地人前來安家落戶,更讓本地人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和希望。

玉門:改革開放促發展 城市變遷譜新篇

“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市政搬下來以後,一年比一年大變樣。現在沙塵少了,外面都是草坪,到處都綠綠的。夏天繁花似錦,空氣也特別好。住房條件也好,水、暖、電(供應齊全)。”社區居民曹瑞俠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