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

丨 知叔说: 丨

你永远不知道你说过的那些话,

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大概孩子的孤独,只有狗狗才知道


01

昨天,知叔去市场买菜,经过了小区平常经过的生活超市,这一次和以往不一样,超市的老板娘把我拦下来,拽着我的手和我说了一段话,我听后表示非常难过。

她说道:“知叔,我家女儿已经一个礼拜不和我说话了!也不哭不闹,就是不说话!求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她会不会得了自闭症?要知道她现在才不到9岁...”

老板娘显得非常着急,我安慰了一下她,我说我要具体了解一下情况,才好作判断,再能给你一些建议,您看这样吧,我先去买菜做饭,等晚上您上我家来,在好好聊一下可以吗?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老板娘这才把我手松开了。

我知道,这远远没有她表达的那么简单。

02

大概晚上八点半的样子,老板娘上来了我们家,正好我在看世界杯。我给她到了杯水,然后把电视关了,因为我知道接下来,会听她诉说很多关于她女儿的故事。

老板娘开腔了:“知叔,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我希望你能帮到我,也许我们的关系还没有熟到要您帮忙的程度,但我实在没有办法了,邻居们都说你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研究,说应该可以带来一些帮助,我就厚着脸皮找你了,希望你别介意。”

我说:“您太客气了,都是邻居,有什么您说,我能帮的我尽力而为。”

“那我就开始说了:上礼拜五,岚岚(小女孩名)下课回家比平常晚了些,大概半小时左右吧,然后回到家中二话没说,就打开冰箱拿了根冰棒开始吃。”

“我见状,过去一把把冰棒抓过来,丢在垃圾桶里,说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干嘛去了?又和同学们偷偷去玩了吗?妈妈说多少次了,下课了一定要先回家做作业!”

“然后她没说话,看着垃圾桶的冰棒,然后看了我一眼,进房间做作业去了!然后从那开始到现在,也不和我说话了,我让她干嘛她也不反驳不提疑问,我感到好奇怪,但是又好害怕,生怕她是不是心里怀恨我丢她冰棒报复我不说话了...”

我听后:“你还有没有别的举动?比如伸手打她的动作?表情,或者当时你气急败坏的时候,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是怎么样的?”

“没有想到打她,只是看到这个状况我很生气,一气之下把她冰棍丢了。”

“那她之前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吗?类似这次情况的?就是比如下课晚回家一些,然后回来吃冰棍的情况?”

“没有,她一直都是很准时的,然后每次回来都会自觉进屋子里做作业,然后等到我喊她出来吃饭。”

“哦...那你之前对她说话的语气是怎么样的?和她沟通的对话大概是什么样的?”

“我们很少沟通,大部分时间我在店里,傍晚才会家给她做饭,然后她爸爸下班时间不确定,经常加班很晚回来。”

“很少沟通?那你与她的对话大概都用哪些词汇?”

老板娘迟钝了一下:“词汇?我想一想,你说的词汇是指?”

大概她没有很理解我表达的意思,我和她再强调了一次:“就是比如,岚岚回家后,你第一句和她对话是什么样?然后喊她做作业是怎么样跟她说的?又比如要她睡觉了,是怎么样一个对话?又或者她做了些错事,你又是怎么跟她沟通的,或者怎么批评她的?”

“哦哦,我理解了。大概是这样,她下课回家一般她会喊一声妈妈,我回来了。然后我一般对话就是,今天上课怎么样?有没有遇到难题啊?快去房间做作业了。如果到点喊她吃饭,我一般就在厨房大喊岚岚出来吃饭了,一会再做作业。吃完饭以后,就会喊她进去做作业。睡觉的话,都是到点我就喊她去睡觉,比如岚岚你快去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快去!做错事的话,比如她把碗筷打碎了,有一次,我当时一下就来气了,那是前几月的事吧,我就骂了一句:真笨,洗个碗都洗不好,快去拿扫把来扫了,然后她后面哭了很厉害。我就说哭什么哭,做错事了还哭!”

“我说这样吧,等我明天去您家做客,我和岚岚聊一下。现在我大概心理有一些判断,但我先不能和您说,我怕你着急处理不好,弄巧成拙,等我明天去尝试和岚岚沟通一下再告诉您。”

后面我让老板娘回去了。其实知叔心理明白,一个和孩子没有沟通的母亲,一直以严厉的态度面对孩子,并且都是一直强烈态度,孩子处于的年纪又是身心开始发生迅速增长的时间段,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很大的隔阂,很多孩子的父母亲都会认为,孩子还小,哪里懂什么,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成绩好就是好孩子。他们也许永远不明白她们那些简单的口头对话,将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大概孩子的天真烂漫,兔子才会懂


03

知叔中午没有午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语言伤害,对孩子的影响是有多大?

作为父母亲,我们惯用的那些对话对孩子,到底是否是正确的,诸如此类的单方面命令式对话。岚岚母亲只是一个例子,那在千家万户中的那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有多少?

不知道诸如此类的话,孩子的父母亲,你们会不会经常对孩子说:

你真笨……

哭什么哭?

你怎么这么笨呢?

又或者是这些:

你给我听好了……

我说不行就不行!

写作业去,现在就去!

快去睡觉了!

别乱动!

这些话到底对不对?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还是说尽量少说,不说,要知道这似乎都应该是诸多父母亲对孩子最平常不过的对话了,有什么问题呢?

知叔,有时候,面对到岚岚家这种情况时,时常惋惜,惋惜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亲,要知道拥有一个完整家庭本来就不易,如果因为自身的不懂,不学习,不改正,而去影响,甚至破坏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多少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发生分歧而离婚破碎,

多少家庭因为忽视孩子的教育,而争相推辞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多少家庭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当,付出多少惨痛教训和代价?

不管怎么样,知叔今天要说的是,面对这次对话到底会有什么问题?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猫咪不会像爸爸那样凶我


04

作为一个父母亲,你是否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不管是不是,先无需承认,但是潜移默化的那些简单对话,就会造成对孩子非常深远的伤害和影响,远远超乎你的想象。要知道说出这些话时,孩子是会怎么去想的?

1、控制孩子

这些话霸道、专制,不允许孩子有异议和自己的思考。时间长了,要么收获一个同样霸道、专制的孩子,要么收获一个内向、懦弱、社交能力触底的孩子。

北大才子王猛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听话」。

在30年里,王猛穿什么衣服,读哪个学校,跟谁来往等,都不允许他有自己的意见,以致「被控制」的王猛出现了严重的社交障碍和心理问题,最后他要疯了,绝情地拉黑父母6年。

严密不透风的亲子之爱,有时就是伤子之剑。

父母懒一点,给孩子一点自己做主的机会,又何妨?

哭什么哭、不许哭!(否定情绪)

这有什么可怕的?(否定感受)

你别给我添乱……(否定能力)

你看看别人……(否定努力)

2、否定孩子

不停地否定孩子,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控制。孩子是依靠周围人的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价值感的。

一个不被允许哭、发脾气、失败的孩子,会严重压抑自己,并通过一些非正常途径释放内心压力。

比如有些孩子性情暴虐、爱穿奇装异服、爱啃咬指甲,大多是因为经常被否定,只好通过这些方式引起注意或者释放压力。

小时候经常被否定的孩子,一生都会苦苦追求他人的肯定。

你可真够笨的!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看吧,早就告诉你了……

3、数落孩子

经常被父母这样数落的孩子,会挫伤自尊心,他们会真的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更不愿意去尝试什么挑战,逆反心理严重。

认识一个性格极其内向的13岁男孩,常年被父母带去各大医院医治一个他难以启齿的毛病——尿床。多年医治无果,竟是一位心理医生将他治愈。

原来,从他4岁第一次尿床开始,父母就不停数落、羞辱他,有次还当着邻居的面,在湿床单前打了他。

屈辱和压力催生了强大的心理负荷和行为反复,也严重影响了性格的良性发展,令人惋惜。孩子很多生理上的疾病,也许病根在心上。

要不是因为你,我不会这么累

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离婚了

如果你听话,我们家就不至于……

都怪你……

4、抱怨孩子

养孩子确实很耗费体力、心力,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面对孩子都是和颜悦色。

只是,再忙再累再负面情绪爆棚,也最好不要把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更不要让孩子背负自责、内疚和负罪感。

否则,只会让孩子不停压抑自己,讨好父母,战战兢兢地看父母脸色过日子,何其残忍?有个孩子,每次父母一吵架,他都会病一场。忙于照顾他的父母,也就忘了彼此间的矛盾。

原来,孩子偶然发现生病可以阻断父母的争吵,更不会迁怒自己,于是开始装病。不妙的是,装病最后变成了真病,心理暗示让身体产生了规律性的误解。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再这样,妈妈就生气,不喜欢你了!

我数到3…1...2...3...

5、威胁孩子

有个妈妈跟我抱怨:「真希望孩子身上有个开关,一按就不哭,不闹,不讨人烦。」

那只能是机器人,可不是我们精力充沛、鲜活烂漫的孩子。

孩子一生的幸福都源于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建立的前提就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如果表现得好,父母就笑脸相迎;表现糟糕,就会冷若冰霜。孩子就会产生恐慌:我乖,才能得到爱;我不乖,就会被抛弃。

恐慌会严重破坏安全感。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我们希望孩子满载本领,展翅高飞,很多时候又在无意识中用这些口头禅奚落他、打击他、挫败他,天底下,真是没有比父母更矛盾的了。

知乎上有人问:

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有个回答: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心里的绝望,可以想象。

据某项调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一个名为《语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让人看得心惊。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你并不是不爱我,而是不懂我


05

一个孩子如果被不停羞辱、否定、讽刺、挖苦、蔑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大窟窿,盛放着破败不堪的灵魂,胁迫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屈辱。

心理学家说:健康的教养方式是不会把孩子的行为和人混为一谈。行为是行为,人是人,要永远给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父母的态度里,真的藏着孩子的未来。心理学上说:坏会比好更有力,更难忘。

那些负面的情绪、情感和记忆会比正面的影响更大。

科学家们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因语言暴力而造成的伤害,用爱是很难解决的,因为身体有记忆。

那怎么办?避免伤害的唯一办法,就是尽量不让它发生。

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些孩子爱听的口头禅,

父母们不妨多说说:

1.正面鼓励

「相信自己,你没问题的!」

「试一试,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

「多做几次,会越来越好的!」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也更能塑造乐观、积极、向上、自信的个性,给予尊重:

「你既然想好了,爸爸妈妈支持你!」

「爸妈尊重你。」

「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越大越不想被掌控,给予尊重,适当放手,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育儿智慧。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2.感同身受

「这次没做好/考好,你心里也不舒服吧?」

「我知道你的感觉,它叫愤怒/难过/失望/不舍,我也经历过。」

「如果你想哭,别憋着,哭一会儿吧!」

多去感知孩子的处境、情绪和情感,给予共情,能让亲子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交出选择权和决定权

「这件事,你自己来决定就好了!」

「你可以选择……或……」

当孩子不想遵从父母的决定,给出几个选择可能避免沟通上的僵持。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3.给孩子中肯的建议

「哭闹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用道理来说服我。」

「我爱你,但不喜欢你这么做。」

「如果再耐心点,相信会更好!」

把意见放在肯定后面,会让孩子更易接受。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塑造,目标永远不是完美,而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电影《垫底辣妹》里,面对成绩差、自卑又想自暴自弃的女儿,妈妈的支持让人感动:我希望孩子们可以茁壮成长,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与全世界为敌,我也要站在她这一边。在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女儿完美逆袭。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会说话的父母,孩子基本不会差。因为从小被爱,就是一辈子的铠甲。

而一个不会说话的父母亲,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心灵伤害。

你说过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还记得多少?

-图片来源-

-作者-

知叔:(ID:zhirzj)

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致力于青少年心理教育及现代家庭关系研究。

一个热衷于教育事业多说两句的耿直中年,

一个对家庭教育有诸多质疑和偏见的小老头,

一个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终身推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