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幣安保衛戰:我是團長趙長鵬,我現在慌的一逼

昨天夜裡德國輸球了,一不小心聽信謠言把好不容易從幣圈裡褥來的token都賠了個精光,還倒貼了不少。用三個字來描述現在的心情:心態爆炸。

然而沒有辦法,上有老,下有小,家住一樓,天台風大,還得找能賺錢的新路子。這不,前火幣網的CTO張健帶著自家的FCoin給大家送福利來了。

幣安保衛戰:我是團長趙長鵬,我現在慌的一逼

“交易即挖礦”,用戶交易消耗的手續費以FT的形式100%返還;“分紅”,把前一日交易所收入的80%,按照用戶持有FT的比例,返還給用戶。

免手續費還分紅,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消息一出,羊毛韭菜哐哐哐的快速跑步入場,在短短數日之後就幹掉了老牌交易所以及OKEX等一票競爭對手。

幣安保衛戰:我是團長趙長鵬,我現在慌的一逼

跑步入場FT的投機者

最終結果導致了現在慌的一逼的不只有勒夫,還有幣安團長趙長鵬陪伴著他。江湖老大的位置不保,能不慌嗎...

幣安保衛戰:我是團長趙長鵬,我現在慌的一逼

慌的一逼的勒夫

從趙長鵬最初口頭的強烈譴責資金盤,到直接效仿對手,試點啟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聯盟計劃”,與1000家交易所合作“交易挖礦”,這場攻守雙方的拉鋸戰究竟誰優誰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攻守雙方的觀點!

幣安保衛戰:攻方觀點

交易即挖礦+分紅簡直堪比閃電戰,極高的推動了韭菜的熱情,曾一度把Fcoin的Eth的交易量刷到了全球第一。

這種模式像極了互聯網中的流量思維:犧牲前期的利潤,瘋狂補貼換取流量。但補貼是一時的,滴滴打車不會一直給補貼金,餓了麼也不會一直訂單滿50減49,各種P2P理財也只有新註冊的用戶才能拿到高額現金紅包。

羊毛出在羊身上,等收割了足夠的用戶和流量之後,就要思考如何盈利。但對於張健以及他的交易所來說,這並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傳統的幣幣交易所其利潤豐厚的驚人,即收取用戶交易的手續費又收取項目方的“上幣費”,兩邊都賺錢。而Fcoin不一樣,交易所不收取手續費,還主動放棄了其他收入的80%。

那麼Fcoin靠什麼盈利呢?靠FT的增值?這僅是最顯而易見的盈利點,略微顯得有些片面。

只要仔細看過Fcoin官網給出的白皮書信息就可以發現其實眾所周知的“交易即挖礦”其實是有限制條件的。(有上下語境的)51%比例的FT會通過“交易即挖礦”的方式逐步回饋給交易用戶。一旦51%的FT全部回饋完成,“挖礦”將自動終止。

換句話來說,免交易費並不是永遠存在的。只要FT真正實現了流通,縱使不再返還手續費,也不會有太大的抗議聲出現。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Fcoin會拿出平臺的80%的收入來分配給FT的持有者,分配原則是:收入是什麼就分配什麼,按比例分配。舉個例子:比如手續費收入包含Btc、Eth、Ltc、FT等,那麼分配的也是Btc、Eth、Ltc、FT這些。

幣安保衛戰:我是團長趙長鵬,我現在慌的一逼

幣安團長趙長鵬

總結:張健的Fcoin只是把80%的收入分配給了FT的持有者,其他交易所的盈利方式,Fcoin一個也不落。眾多的幣安用戶正在迅速遷移到Fcion的懷抱裡。

幣安保衛戰:守方觀點

交易所最核心的競爭力在於安全性、幣種質量以及數量等因素,其他的所有策略都是為了這些基礎問題而服務的。簡而言之,Fcoin的大招“交易即挖礦、大比例分紅”本身的競爭門檻很低,也不具備很強的信任背書能力;相反,無論是趙長鵬的幣安還是OKEX,都已是大家公認的江湖老大,已經在數量有限的用戶群體中積累了較強的信任背書,在開放生態能力上也更勝一籌。

在互聯網行業中,凡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巨頭們,依靠開放、賦能構建各自的生態壁壘早就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也是促進中小玩家、推動行業良性發展的有效路勁。(參考3Q大戰)這在數字貨幣市場中也依然有效。

總結:趙長鵬的幣安已採取開放生態策略來應對來勢洶洶的Fcoin,其強大的信任背書也一道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攻守雙方的觀點針鋒相對都有著各自的理由,你究竟站在哪一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