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视野|专家谈今夏北极海冰量变化

专家谈今夏北极海冰量变化

特邀嘉宾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助理雷瑞波

视野|专家谈今夏北极海冰量变化

记者路涛

今夏北极海冰量是历史新低吗?

雷瑞波

美国冰雪数据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图像显示,截至今年9月17日,北极海冰面积为456万平方公里,与2012年的最低值相比,增加了121万平方公里,并没有达到历史新低。

在此次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主要区域——太平洋扇区,8月至9月中旬,浮冰多且密集,开阔水域少,而且海冰密集度随纬度不断升高。在北纬80°以上,海冰覆盖范围超过了90%,北纬84°以上,几乎达到100%。

今夏北冰洋海冰的减退主要出现在大西洋一侧。从美国冰雪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卫星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8月27日,格陵兰海已是汪洋一片。在格陵兰岛以北的林肯海还出现了大量冰间湖。这足以说明,格陵兰北部海冰退缩明显。

大西洋扇区和太平洋扇区的海冰退缩状况虽截然不同,但从整个北极地区的海冰覆盖面积来看,今年仍属正常年份。而考察区域海冰偏多,应是今夏北极海冰量未创历史新低的主要因素。

记者路涛

考察区域为何海冰偏多?

雷瑞波

考察区域海冰偏多,主要是因为气温偏低、穿极流较弱、气旋活动少。

8月,加拿大群岛、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东侧等区域,与历史相比偏冷。其中,加拿大群岛气温比气候平均温度低2℃~3℃。进入9月,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至9月18日,北极西北航道依然是冰封的。8月到9月,考察区域气温偏冷,海冰无法通过西北航道水域向大西洋输送。

相反,在大西洋一侧,8月,最高温达6℃,比气候平均温高出5℃。格陵兰北部出现了较大的冰间湖,格陵兰海几乎没有冰。

另外,大气环流异常导致穿极流减弱,使得穿极流区域的海冰往穿极流相反的方向运动,考察区域的海冰没有动力向穿极流区域输送,从而出现了考察区域海冰密集的现象。

此外,本次北极考察期间,考察区域气旋活动偏少,唯一的一次气旋过程,出现在9月初。气旋少,不利于海冰的破碎和侧向融化。

记者路涛

是否应加强北极海冰观测研究?

雷瑞波

仍需加强。北极海冰快速融化,是近40年来地球表面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我国在北极开展的海冰观测研究,特别是在太平洋扇区,积累了长达20年的观测数据。但这些数据还是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支撑海冰快速变化机制的研究。

近几年,通过冬季的遥感卫星观测研究,我们发现北极海冰变薄趋势显著,远比覆盖范围减少的趋势明显。要想摸清这种新变化,就要加强冰厚的观测研究。而在现有条件下,仅能获取海冰面积和冬季海冰厚度的遥感观测数据。夏季冰面融化程度较高,卫星遥感难以反演其厚度。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2016年,无人值守海冰观测系统的研发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今年8月,中国第九次北极考察队将该套系统试验样机布放于北极的长期冰站上,增加对海冰生消过程完整周期的认识,其观测数据将助力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和海冰数值模式参数化方案的优化,以使卫星遥感能准确刻画夏季海冰厚度,提高对海冰预测预报的精度。

视野|专家谈今夏北极海冰量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