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為藏民義診;在-15℃的夜裡備課……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為藏民義診;在-15℃的夜裡備課……

想去

藏區看看

去看看

那個離天很近

離夢很遠的地方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想去體驗體驗

高海拔缺氧的感覺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對於行者來說

藏區是一生的目標

對於醫生

藏區又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今天

便是

龍灣一醫

超聲科主任

何海峰

在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

援川百日的點點滴滴

讓我們一起

看看他眼中的藏區生活

7月24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援川一行人到達四川阿壩紅原機場

一大早,我告別家人,登上了飛往四川阿壩的飛機。3小時後,飛機緩緩降落在四川阿壩紅原機場,當接機人員為我們一行人獻上潔白的哈達時,我意識到自己的援川之旅正式開啟了。

我幫扶的藏醫院在壤塘縣。壤塘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海拔3298米,為藏族聚居區,是阿壩州最偏僻、最閉塞、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重點扶貧縣。我們從紅原縣城驅車,一路翻山越嶺,歷時6小時到達壤塘縣。由於高原反應,當晚我遲遲無法入睡,通過吸氧、喝紅景天口服液勉強對付了一晚。

8月1日

來到壤塘縣已經一週了,我逐漸適應了這裡的高原氣候。

通過觀察,我發現這裡老年病人多,非常需要心臟血管超聲檢查,但我幫扶的藏醫院開展的超聲項目特別少,更別說心臟血管超聲檢查了。於是我白天上班,晚上就熬夜製作心臟超聲PPT課件,之後花了5節課的時間,對科室人員進行了理論和操作培訓。目前科內人員已經掌握了心臟常規切面基本手法及初步的理論知識,但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心超醫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8月11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剛到壤塘縣的時候,藏醫院的領導就和我說,肝包蟲病是這裡的地方病。今天,我終於近距離接觸了第一例包蟲病例。

80歲的老爺爺達爾洛,人非常消瘦,腹部膨脹得像懷孕五六個月。超聲檢查發現老人的肝臟內有肝包蟲囊腫,腹腔內也有,而且範圍很大。望著飽受包蟲病折磨的老人,我觸動非常大,心裡萌生了一定要到壤塘縣各村看看的想法,看看各村包蟲病防治的情況,盡己所能為當地老百姓的健康做點實事。

9月1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何海峰正在給藏區同胞做B超檢查

我常常對自己說:如果教不會當地的B超醫生獨立操作,當我走了,一切都停滯,那我來援川的意義是什麼?!所以,這段時間,我一直堅持講課和操作帶教。現在,藏醫院的超聲科同事已經能在我的指導下,開展心臟、血管、甲狀腺、乳腺超聲檢查和胎兒系統超聲篩查,大大方便了臨床檢查需要。

10月15日

今天,一位藏民來藏醫院超聲科指名找浙江來的援川醫生。這位藏民說,他們村裡的人找我做過檢查,感覺和成都大醫院的醫生水平一樣高,而且服務態度也好。我來到藏區兩個多月了,經常感受到藏民對援川醫生的信任和認可,非常感動。

10月20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何海峰正在義診

除了醫院的工作外,我主動請纓參與精準扶貧義診。

今天,我們要去魚託村義診,這也是義診的第一個村。經過2個小時的山路顛簸,義診隊終於抵達了魚託村村民活動中心。聽說有醫生來義診,藏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聚集到義診點。

19歲的桑尕姐是我今天碰到的一個特殊的病例。桑尕姐感覺上腹部輕微脹痛已經有幾個月了,但因為魚託村地處偏遠,家庭條件又困難,她一直沒到醫院檢查。我幫她做了B超,發現肝右葉肝包囊蟲69x70mm,詢問得知她有生吃犛牛肉、喝生水的習慣,於是我耐心地對她進行肝包囊腫防控知識宣教,同時聯繫義診隊中的疾控人員,給桑尕姐採血檢測,讓她可以享受國家對藏區肝包囊蟲病免費治療政策。我還給她留下電話號碼,便於隨訪聯繫。

今天的義診,一直從上午持續到下午兩點才結束。雖然很累,中飯也顧不上吃,但能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為藏民義診,感覺內心很充實,也是從醫生涯難得的經歷。

10月30日

壤塘縣有三停:停水、停電、停網。今晚,壤塘縣又停電了,我只好到縣城的一家網吧同家人視頻聊天報平安。這幾天下鄉義診,山區沒有信號,我儘量晚上回來向家裡人報個平安。藏區的辛苦、艱險,我可以一笑而過,但內心最愧對的是剛滿6個月的小兒子和正在上五年級的大兒子。每次接到大兒子從家鄉打來的電話,我的心情都複雜而糾結。

愛人是一名醫院文員,平時工作忙碌又辛苦,我援藏的這段時間,照顧孩子和老人的責任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孩子夜裡發燒了,愛人獨自一人抱著孩子去醫院看病、掛點滴,等到孩子恢復健康了才告訴我,怕我在外面擔心無法安心工作。有朋友問我:援川最難的是什麼?我回答說:最難的不是條件的艱苦,是對親人的思念,是七尺男兒面對家庭的擔當卻無法去擔當。

11月3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義診路上,大雪封路

今天下鄉義診,我們遇到了非常驚險一幕。

早晨,我們一行人開車前往蒲西村。壤塘縣境內多為盤山公路,蜿蜒曲折,泥石流、塌方、滑坡時有發生,再加上近期持續降雪,部分路段出現冰凍現象,所以一路上,我們都提心吊膽。

車行了約半小時,我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個黑影,仔細一看是一輛大貨車佔著我們的車道超車,我趕緊提醒司機。這條公路是雙向行駛公路,但寬度僅容兩輛車並排行駛。迎面而來的是大貨車,右側是杜柯河,司機李偉趕緊變道,貨車司機也急忙打方向盤。我想這下完了,要麼撞上,要麼翻到河裡。全車的人估計和我一樣的想法,有人甚至嚇得高聲尖叫。所幸,幸運之神眷顧,我們的車險險地避開了大貨車,當兩輛車只差幾公分擦身而過時,我們全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雖然驚魂未定,但浦西村的村民在等我們,所以稍事調整,我們很快又上路了。

11月4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義診現場,醫生們周圍圍滿了藏族同胞

連續15天的精準扶貧義診活動結束了。藏區群眾一直被地方病困擾,不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通過這次下鄉義診,我切身體會到健康扶貧的重大意義。

今天晚上,零下15攝氏度,宿舍裡冷得不得了,我把能穿的都穿上了,還披了兩件軍大衣。我搓著手,把下鄉遇到的肝包蟲病病例做了個總結,同時查看相關文獻,製成PPT課件,準備和藏醫院、縣疾控中心的超聲科醫生一起學習交流,以提高當地醫生對肝包囊蟲病診斷的準確率。

11月11日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何海峰

來壤塘縣已經110天了,我已經適應了這裡的海拔和氣候,熟悉了藏醫院的角角落落,也熟悉了壤塘縣的許多村落。我曾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為村民義診;曾在看診路上驚心動魄地經過冰凍的盤山公路;曾在-15℃的夜裡,披著軍大衣準備教學課件……雖然條件很艱苦,但我也收穫了很多的感動,這些都將成為我職業生涯中寶貴的體驗。

供稿丨何海峰

整理丨陳密迦

排版丨範素靜

審核丨王冬葉

在海拔3570米的地方为藏民义诊;在-15℃的夜里备课……

比較會裝傻會賣萌

比較想你關注我(*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