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全村344人,267人死亡!面對瘟疫,他們的選擇讓人震驚

今日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發生在400多年前的英國。

這段歷史,已被寫進1950版的英國教科書。

1

在醫療落後的年代,

人類面對瘟疫時總會恐慌到失去理智,

以致從局部擴散到更大範圍。

類似慘劇在過去幾百年中比比皆是,

其中最大的一場悲劇發生在17世紀的歐洲,

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倫敦鼠疫」

但凡跟歐洲黑死病有關的文字記載,

都離不開「老鼠、

英國人和歐洲死亡2500萬人」的字眼,

如果還原歷史的話,

也就是

「一隻病變的老鼠把病毒傳染給英國人,

英國人再把鼠疫傳染給整個歐洲。」

據說最嚴重的時候,

倫敦每週因黑死病而死的人,

都在7000以上。

但奇怪的是,

這場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的大災難,

雖然從倫敦開始擴散,

但英國北部卻安然無恙的沒怎麼被肆虐。

這一切與英國中部,

德比郡(Derby Shire)山谷中的

亞姆村(Eyam)密切相關,

甚至可以說是村民們,

把瘟疫擋在英國中北部的大門外。

這是怎麼回事呢?

全村344人,267人死亡!面對瘟疫,他們的選擇讓人震驚


2

亞姆村很小,

居民們主要來自中世紀英格蘭開採鉛礦的礦工,

由於鉛礦的儲量足夠供應南北所需,

英格蘭政府就把連接南北的交通補給點設在了亞姆村,

成為英國南北商人的必經之路,

村民們也得以受惠過上優越的生活。

然而,1665年夏天,

原本富足安寧的生活,被不速之客打破,

當地文獻記載:

一名來自倫敦的布料商人,

將一件寄生著感染了病毒的跳蚤的衣服樣品,

發給了亞姆村的裁縫亞歷山大·漢德夫

(Alexander Hadfield)

黑死病的威脅最終還是由南方轉向北方。

樣品寄到一週後,

漢德夫的助手喬治·威克斯

(George Vickers)

在黑死病的折磨下痛苦離世。

裁縫一家三口,以及學徒一家人。

兩天後發燒昏迷、皮膚潰爛死亡。

隨著醫生及探望者的離開,

村民們也出現了高燒症狀。

之後蔓延到全村引起恐慌,

此時,

從幾百公里外的倫敦才傳來黑死病的消息,

為了躲避瘟疫,村民們決定往北撤離。

全村344人,267人死亡!面對瘟疫,他們的選擇讓人震驚


3

第一個提出反對的,是神父,

威廉姆·莫泊桑(William Mompesson)

他把村民們召集在教堂裡商議:

如果往北撤離,

肯定會把瘟疫帶到北方;

如果留在村裡,

或許可以阻止瘟疫波及剩下的大半個英國。

經過簡單的討論,

村民們做出了最痛苦的選擇:

留下來,阻止瘟疫通過亞姆村蔓延至北方。

村民們用石頭建成高牆,

併發誓永不穿過這條邊界。

走的話未必能活,

誰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瘟疫;

不走的話就會死,

哪怕沒感染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

但我們願意試試,因為善良需要傳遞下去,

後人們要記住善良。

這段話被刻在亞姆村中央空地的紀念碑上,

這段歷史也被寫入1950版的英國教科書中!

「他們選擇與外界隔離,

就意味著無法躲避疾病。」

亞姆博物館的秘書

凱瑟琳·瑞森(Catherine Rawson)

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

「他們築成高牆,

並設計了周詳的計劃,

保證裡面的人不會出去,

而外面的人也不會進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