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清明節掃墓:選擇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你一念之間

清明節: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一念之間

中國的祭祀文化淵源流長,如果細心留意的人總會發現:每年清明節、寒食節、除夕等幾個祭祀主題比較突出的節日,總會與森林火災也野外荒火的高發有著非常高的相關性。

事實證明,非常多的森林火災或者野外荒火都非自燃導致的自然災害,而是人為導致的人禍。水火無情,每一次森林火災或者野外荒火的發生,都伴隨著對資源的毀滅性損失、對環境安全的極大威脅和人力、物力的重大耗費。

清明節掃墓:選擇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你一念之間

而最近發生在涼山的森林火災,30名年輕的消防隊員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和周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什麼祖先庇佑、天官賜福、神保平安,我們的歲月靜好、生活安樂,都是因為有很多人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地點,默默奉獻、辛勤工作,乃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實現的。在這裡,向在涼山犧牲的30名消防隊員致敬!向所有為了我們的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的英雄們致敬!

祭祀性節日與火災高發之所以有強相關性,是因為我國傳統祭祀文化裡有著焚燒紙錢、祭品、香燭的習俗。正因為戶外焚燒行為是導致火災發生的罪魁禍首,所以近年來多個地方均發佈了野外用火管理辦法等類似的限制性法令,或者對於焚燒紙錢等行為劃定了範圍、跟進了一定的防範措施。

但這種習俗是根深蒂固的,一場文明祭祀與陳規陋習之間的艱難鬥爭也就從此而展開了。為了倡導文明祭祀,本自媒體號作者曾經在報刊和網絡媒體多次撰文,從民俗和宗教思想的角度,探討焚燒紙錢祭品等習俗的根源。之所以敢把焚燒紙錢祭品的習俗定義為陳規陋俗,是因為焚燒紙錢祭品的行為沒有任何宗教思想淵源和根據,世界上現存的幾乎所有正信的宗教文化裡,都沒有支持焚燒紙錢祭品的主張。

清明節掃墓:選擇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你一念之間

這種焚燒紙錢祭品的習俗,唯一的合理解釋或者根本的思想根源,就是上古時候,原始社會人類對火這種自然力的崇拜,實物殉葬制度也曾經在一段時間流行在人類的矇昧時代。人類文明在不斷前進,宗教思想作為一種精神產品,也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不斷進化革新,一些野蠻、愚昧的習俗也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而不斷地被拋棄。

焚燒紙錢祭品可以說是當前最為陳舊、腐朽和沒落的習俗了。一些依舊保守這種習俗的人,不但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如此操作,而且在祭拜神佛菩薩的時候也大量焚燒紙錢祭品。焚燒紙錢祭品,是依然堅信這些陽間的紙張,在焚燒之後可以轉化為天堂神宮、陰曹地府的流通貨幣。紙錢焚燒給祖先,祖先就可以過上富足的日子,過上富足的日子,就會更加拼命地庇佑自己的子孫;紙錢焚燒給神佛菩薩,神佛菩薩一高興,就會給焚燒者賜予更多的福祉。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人稱“活菩薩”的佛教禪宗溈仰宗第九代祖師宣化上人就曾經說過:“人死後,燒紙錢,根本沒用。”去世的祖先是無法享用到這些紙錢的,人們所敬拜的所有神佛菩薩,在生前都是道德高尚、人品貴重、智慧通達的人,“聰明正直之謂神”,神佛菩薩根本不可能因為人焚燒了一點點紙錢就網開一面或者破壞規則,給人以特別的關照。賄賂能夠打動的,都是貪婪痴迷的小人。

清明節掃墓:選擇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你一念之間

面對各個地方焚燒紙錢祭品的禁令和限制,很多“頑強”的陳規陋俗奉行著要麼公然對抗,要麼與巡察人員打游擊戰,一副不達目的死不罷休的樣子。本自媒體號曾經撰寫的那些文章,在報刊雜誌發表的那些不知道讀者是如何反映的,因為這些評論無法直接聽到。但網絡媒體發表的均是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和抵抗,甚至個別讀者憤怒異常、滿嘴髒話,祭出保護傳統文化的大旗進行謾罵和惡意攻擊。

在這裡,我想就部分讀者的惡意評論挑出幾類比較有代表性的進行點評,算是對這群“有心人”的統一回復吧。有人說,焚燒紙錢祭品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確包括焚燒紙錢祭品,但焚燒紙錢祭品並非全部的或唯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要有鑑別、有揚棄地繼承和發揚,而非黑白不分、香臭不聞、全盤接受。明白了這些辯證關係,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傳統文化。

有人說,焚燒紙錢祭品是老祖先留下來的,老祖先這麼做,自己就跟著這麼做,一定沒錯。我們祭祀祖先、仰慕先賢,是因為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給我們創造過物質和精神文明,是因為他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我們效仿、弘揚的風格和美德,祭祀的根本目的是慎終追遠,是繼承先祖的德行,繼續他們的遺志,實現他們的理想,這是中國源遠流長的祭祀文化的核心。

清明節掃墓:選擇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你一念之間

有人說,焚燒紙錢冥幣祭品的習俗是從漢朝開始的,時日持久,就應該保留下來,繼續下去。試問,凡是祖先遺留的而且時間久遠的,就必須繼承嗎?活人殉葬的制度流行於夏商時期,遠比焚燒紙錢祭品的習俗久遠,我們還有傳承必要嗎?女人裹小腳、男人三妻四妾這些習俗和傳統也是老祖先曾經奉行不已的,我們還要繼續?晚清時期,“進門一鍋煙(鴉片)”的待客之道,我們還要繼續?

閱讀需要腦子,生活需要智商,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類有思想、會思考。一個人生在世間,倘若對社會現象和自身行為不探究、不思辨,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只是一味條件反射式地人云亦云,跟風隨浪,與無頭蒼蠅有什麼區別?那些為了讓一個陳規陋習流傳下去而不惜口不擇言、惡意攻擊的人,估計你的祖先的在天之靈也不會那麼欣慰,相信沒有任何人願意看到自己的後世子孫如此粗魯和弱智。

祭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反對焚燒紙錢祭品並不是反對祭祀祖先,但祭祀行為也需要根據時代特點和現實需要不斷趨向於文明。擺一點祖先在世時喜歡的果蔬飲食,在祖先的靈前叩頭、默哀,“心誠則靈”,祖先倘若有靈,一定會感受到後世子孫的孝順和崇敬。基督教也祭祀祖先,但基督教奉行開“追思會”的習俗,在祖先的靈前獻一束鮮花,然後在後世子孫的面前讚頌祖先的功績和美德,讓後世子孫接受一次靈魂洗禮和品德改造。不用焚燒任何紙錢或者祭品,但這樣的祭祀可謂是真正觸到了祭祀文化的精髓。

清明節掃墓:選擇作孽還是祈福,全在你一念之間

傳統文化留給我們最大的道德財富就是仁愛、慈悲,中國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善良。倘若我們焚燒紙錢祭品等不當行為引發了火災,讓自然資源、社會安全乃至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威脅甚至招致了損失、造成了災難,相信那些勤勞、善良、智慧的列祖列宗也不願看到,靈魂會十分不安。這樣的祭祀不但祈不了福,簡直就是作孽。

從宗教思想的角度說,天地萬物都是有靈的,即便焚燒紙錢祭品沒有引發火災,但清明時節萬物復甦,各種草木、爬蟲均已生機勃發,燃燒的高溫足以讓這些生靈失去生命。從宗教的角度說,這種行為就等同於間接地殺生。殺生導致的罪過就是殺孽,這種罪孽要麼會記在實施者的頭上,要麼會記在受惠者的頭上。所以,清明祭祀到底是作孽還是祈福,全在您的一念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