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我國的圍棋高手大都是稀少姓氏?

這就是體育style


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主要還是因為排名靠前的幾位職業棋手。

按照最近的圍棋等級分排名,取TOP 20 柯 潔 羋昱廷 連 笑 辜梓豪 時 越 範廷鈺 柁嘉熹 陳耀燁 楊鼎新 謝爾豪 江維傑 王 檄 李欽誠 唐韋星 周睿羊 檀 嘯 謝 科 童夢成 李軒豪 範蘊若

柯、羋、連、辜、時、柁、檀,這7位非百家姓棋手,在TOP5裡佔了100%,在TOP7裡佔了85%,在TOP20%的佔了35%。

讓人覺得自己下不好圍棋是因為自己老爸。

哈哈,真有這麼玄學嗎?

我們不妨再把範圍擴大一下,把圍棋高手的範圍擴充到中國大陸所有的職業棋手。

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職業棋手718人;

職業棋手數量排名前12的姓氏分別是王李張陳劉黃楊趙吳朱胡周,對照最新發布的全國姓氏人口排行,排序相差不大。

“百家姓”(人口數量排名前100的姓氏)職業棋手數量共603人,佔比接近84%,與百家姓的全國人口占比85%只相差一個百分點。

所以說,只能是緣分了。

目前隨著AI訓練的興起,職業棋手之間的水平差距會不斷縮小,擁有厚勢的百家姓棋手肯定會有更多面孔出現在TOP20或TOP10中。

附TOP12職業棋手姓氏名單(有重名棋手)

王 檄 王澤錦 王昊洋 王 雷 王 垚 王 磊 王晨星 王碩 王彥皓 王 瑋 王劍坤 王世一 王星昊 王 爽 王裕子 王祥雲 王 禎 王晨帆 王 超 王澤宇 王竣嘯 王碩 王子昂 王 群 王昊天 王 雋 王思尹 王嘉寶 王 偉 王梓莘 王音靈水 王倩鈺 王嘉琪 王 磐 王倪喬 王 輝 王煜輝 王汝南 王亦民王 誼 王 元 王幼俠 王洪軍 王 鷺 王冠軍 王海鈞 王業輝 王東亮 王迦楠 王 斌 王宏偉 王若然 王哲明王 昊王 凡 王伯剛 王 驥 王 程 王志國 王一飛 王 慧 王 蕊 王鈞琦 王香如

李欽誠 李軒豪李維清 李 喆 李 銘 李翔宇 李 康 李成森 李 樂 李 赫 李小溪 李必奇 李昊潼 李雨昂 李澤豪 李鑫怡* 李萬鵬 李 響 李澤銳 李 聰 李華嵩 李 昂 李健宇 李修全 李瑩 李羿蓉 李 劼 李豪傑 李 鋼 李永剛 李豫川 李 海 李亞春 李 星 李君凱 李 軼 李 魁 李 亮 李章元 李 祝 李東方 李勳政 李嘉麒 李 凡 李雲生 李威翰 李東陽 李晨碩 李源鯤 李天竹 李瑩

張 濤 張 維 張 強 張 立 張 策 張亞博 張學斌 張 璇 張東嶽 張 昊 張紫良 張英挺 張家豪 張 弛 張一鳴 張俊哲 張子豪 張奕超 張 蛟 張 謙 張家堯 張泰毓 張浩偉 張馨月 張 岐 張佩佩 張銘康 張念祺 張越然 張子涵 張 弢 張 祺 張天歌 張文東 張偉金 張文耀 張 欣 張 蕾 張宏傑張斐斐 張晏秋 張 啟 張 超 張瀚辰 張 森 張 玟 張成華 張 瑞

陳耀燁 陳梓健 陳 浩 陳 賢 陳正勳 陳昱森 陳玉儂 陳瀟楠 陳鐿夫 陳豪鑫 陳翰祺 陳 揚 陳必森 陳一鳴 陳一純 陳浩東 陳 昊 陳奕琳 陳文政 陳旭東 陳 磊 陳棟如 陳佳明 陳思源 陳笑天 陳亞峰 陳 玄 陳明川 陳志剛 陳安齊 陳臨新 陳 瑞 陳潤韜 陳兆峰 陳曉昕 陳 佳 陳博雅 陳 為 陳德龍 陳慧芳 陳倩薇 陳 盈

劉 星 劉 曦 劉宇航 劉兆哲 劉雲龍 劉 宇 劉雲程 劉慧玲 劉小光劉 菁劉世振劉 力劉青琳劉 熙劉鯤鵬劉 帆劉元博劉 彤劉津銘劉 波劉 濤劉雅潔劉禹欣

黃雲嵩 黃奕中 黃 晨 黃 昕 黃靜遠 黃明宇 黃春棋 黃嘉怡 黃一鳴 黃子萍 黃德勳黃進先黃良玉黃 賁黃忠英黃妙玲黃 佳

楊鼎新 楊楷文 楊 冬 楊一 楊一 楊潤東 楊宗煜 楊 潛 楊文鎧 楊棋棋 楊 梓 楊 爽 楊士海 楊嘯天楊 碩楊 暉楊戎

趙晨宇 趙哲倫 趙中暄 趙寶龍 趙俊哲 趙邦橋 趙 威 趙毓彩 趙奕斐 趙一方 趙貫汝 趙 棟趙守洵趙餘宏趙文東趙興華趙子驥

吳震宇 吳新宇 吳樹浩 吳 天 吳梓天 吳依銘 吳振宇 吳 琪吳玉林吳肇毅吳道明吳 麒吳 昊吳 楷吳凱軍吳俊豪

朱元豪 朱業明 朱劍舜 朱峰毅 朱松力朱寶訓朱 毅朱燕銘朱明晟朱阿逸 朱仁坤 朱菊菲 朱文馨

胡耀宇 胡躍峰 胡鈺函 胡然閔 胡傲華 胡 曉 鬍子豪 胡 帥鬍子揚胡 磊胡曉苓

周睿羊 周鶴洋 周賀璽 周元俊 周泓餘 周 逵 周昱杉 周玉川 周 波周 傑周 旋


愛棋道圍棋教育


這大概與職業高手的來源地有關係,以目前等級分排名靠前者為例:第一名柯潔來自浙江麗水,第二名羋昱廷來自江蘇徐州,第五名檀嘯來自吉林長春,第六名連笑來自遼寧丹東,第七名時越來自河南洛陽, 第十一名柁嘉熹來自黑龍江大慶。前十名中,來自北京的僅有陳耀燁一人。可見,近年來圍棋高手來源地越來越遠離北京等大城市,大部分來自中小城市,這從經濟角度來分析的話,也是有根據的。

類似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人口眾多(姓氏也相對大眾化),經濟條件不錯,孩子可以選擇的業餘愛好太多,讀書上大學的路子也比較寬,有的北京孩子自動放棄在國內高考上大學的機會,還在讀高中甚至讀初中時就已出國留學。學圍棋很有趣,學圍棋的孩子很多,但真要走職業棋手這條路的話,又太苦了,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孩子一般吃不了這個苦,承受不了艱難的磨練, 所以北京等大城市孩子成為圍棋高手的比例越來越小。

像柯潔、羋昱廷這些來自中小城市的棋手(農村孩子接觸圍棋的機會不多,所以農村學棋孩子過少),他們在當地的可選擇空間並不大,要麼是讀書,要麼是學棋、學藝,這倒簡單了。孩子一旦在圍棋上表現出天賦,遠離家鄉來到北京學棋的話,將經受著北京等大城市孩子所難以體驗到的生存困境。走職業棋手道路的外地孩子租房居住,整個家庭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風險,一旦定段和走職業棋手道路失敗,整個家庭的投入很可能全部打水漂。

長年累月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這些來自於外地中小城市的孩子性格堅韌,頑強自律,年少老成,他們本來在棋上就有天賦,加上後天職業素質的培育,所以他們成為職業圍棋高手的比例相對高,而他們的姓氏帶有當地特色,顯得很稀少。


聶衛平


圍棋高手中稀少姓氏還真不少,首先這是因為中國姓氏多,所以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職業高手中稀少姓氏多。看看等級分前20名中,柯潔、羋昱廷、連笑、檀嘯、柁嘉熹、時越、辜梓豪這都是稀少姓氏,差不多佔據了等級分前20名棋手的一半。

中國姓氏太多了,所以稀有姓氏也相對比較多,如果在韓國,那就簡單了,李、金、樸、權這大姓佔據了絕大多數,所以棋手中稀少姓氏就特別少,李昌鎬、李世石、樸廷桓他們的姓氏稀少嗎?一點都不,所以,職業高手姓氏與棋力高低並無必然關係。

中國早些年的領軍人物陳祖德、吳淞笙和後來的聶衛平、馬曉春、劉小光、曹大元的姓氏都不算稀少,聶衛平的聶姓可能偏少點,但還不算稀少姓氏。馬、劉、曹都不算稀少姓氏。七小龍中,常昊、邵煒剛、王磊、劉菁、羅洗河、周鶴洋、丁偉也都不算稀少姓氏,邵煒剛的姓可能稍少點,但也算不上稀少姓氏。

到了90後,柯潔、羋昱廷、柁嘉熹這些姓氏確實稀少些,但前提還是中國姓氏多,他們進入職業高手行列中後,顯得格外突出。另一方面,這些稀少姓氏來自於中小城市,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孩子前途選擇多,父母也不願意讓孩子走職業棋手這條坎坷路,這也是一條几乎沒有回頭路可走的殘酷職業,但在中小城市,還有不少父母帶著孩子走這條職業路,這些孩子吃苦耐勞、抗壓力等方面強於大城市的同齡人,所以他們能在殘酷的職業道路競爭中脫穎而出,碰巧他們的姓氏比較少見,所以給外界造成一種職業高手姓氏多稀少之感。


天涯棋人



中國現役職業圍棋選手中,頂尖高手有:柯潔、羋昱廷、時越、陳耀燁、柁嘉熹、連笑、檀嘯、辜梓豪等等。


除了陳耀燁是大姓外,其他皆為稀缺姓氏。

鄙人從小至今,所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姓柯、姓羋、姓時、姓柁、姓檀、姓辜。


只知道《射鵰英雄傳》中,江南七怪的老大叫柯鎮惡。清末民初一位文人叫辜鴻銘。

此外,中國當今女子圍棋第一人於之瑩也是稀少姓氏。姓餘、姓於者皆不少。唯獨於姓十分罕見。


中國圍棋界頂尖高手大多是稀有姓氏。是一種頗為奇特的現象。可能是遺傳基因決定。

上古時代,姓與氏不同。姓是嫡出,氏是庶出。例如:魯國國君是姬姓,魯國貴族是姬姓季氏。楚國國君是羋姓、熊姓,庶出是屈氏、項氏。

漢代為了通婚方便,增加人口。混淆了姓氏。例如:先秦時代姬姓與姬姓季氏、姬姓楊氏、姬姓周氏、姬姓段氏互相皆不能通婚。漢代開始,楊氏也可以稱楊姓,與姬姓、周姓、季姓、段姓之間皆可通婚。

羋姓與熊姓、田姓與陳姓是相同的姓氏。無論是先秦,還是漢代以後,皆不能通婚。羋姓是番茄,熊姓是西紅柿。田姓是土豆,陳姓是馬鈴薯。一物二名也。

漢代以後,同性不能通婚。明清之後,同姓只要出五服,依然可以通婚。但人們知道血親越近,孕育的後代品種越退化。尤其是稀有姓氏。

為了使後代的基因更加優良。稀有姓氏大多遵循同姓禁止結婚的傳統。這使稀有姓氏的基因比大姓更加優良。

舉一則實例:多年前,別人給我介紹對象。那女孩也姓楊。我問媽媽:是不是同姓不宜結婚。媽媽回答:大姓只要出五服,就可以結婚。小姓不能結婚。

因為稀有姓氏更好的繼承了同姓不通婚的傳統文化。使得稀有姓氏的基因更加優良。所以,圍棋頂尖選手絕大多數是稀有姓氏。


楊朱學派


柯姓應該不算是小姓吧!

只是說中國很多和圍棋冠軍都沒有重姓,和他們同姓的童鞋要努力哦!

出自中國的18位世界圍棋冠軍依次為:馬曉春、俞斌、常昊、羅洗河、古力、孔傑、樸文垚、江維傑、時越、柁嘉熹、範廷鈺、陳耀燁、周睿羊、羋昱廷、唐韋星、柯潔、黨毅飛、檀嘯。

他們確實沒有重名,偶然性不是沒有,但說都是小姓有點牽強吧。

再說原因,中國人多,姓氏也不是單一的,不重姓中確實讓人覺得神器。

但是我想更神器的是他們都獲得了榮譽,在圍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為中國圍棋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亦雨侃世界


應該是巧合吧。從我們開始授予九段開始,一個聶,稀少姓氏,陳祖德、吳淞笙九段,都是大姓。緊接著升九段的馬小春、劉小光、江鑄久、曹大元是大姓,俞斌是小姓。女子九段芮乃偉、豐雲是小姓。再後來升九段的錢宇平、陳臨新、廖桂永、梁偉棠、張文東都是大姓。龍字輩常昊、羅洗河、周鶴洋等都是大姓,邵煒剛是小姓。自從推行奪得世界冠軍和兩得亞軍者直升九段的規定後,稀少姓氏的職業高手就突然多了起來,這也是和偶然的現象吧。


菊刀探花


哈哈,這問題有點意思啊!好像只是巧合而以。縱觀我國圍棋高手,常見姓氏也很多,陳祖德 吳淞笙 王汝南 華以剛 聶衛平 馬曉春 俞斌 劉小光 曹大元 錢宇平 江鑄久 芮乃偉 華學明 張文東 張旋。常昊 古力 王磊 丁偉 周鶴洋 羅洗河 孔傑 劉菁 陳耀燁。。。等等。圍棋的確需要天賦,我觀察一般理科學的好的易精此道。這些國手當初若考大學,去北大清華的比例絕對高!陳祖德 聶衛平這樣的說幾百年才出一個一點也不為過。吳清源那是大師級的,千年一人吧!


阿沐71953647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印象中,除了吳清源、林海峰、劉小光、周鶴洋、馬曉春,其餘的一流高手都是小姓,而且最大的三個姓李王張沒有出過絕頂高手。

之所以這樣,可能與遺傳和傳承都有關係,至於人文環境和經濟條件,那是決定有沒機會走上職業路線的條件,與天賦關係不大。

中國的小姓相對血統要單純些,大姓的來源太複雜,比如以前皇帝高興了就賜你一個姓,比如為了逃避追殺改了一個普通的姓,比如胡人歸漢改的姓,這些姓多數會選大姓。一個家族傳承時間越長,出天才的概率越高。特別是古代的望族。


六甲番人


這個姓名和心理學有一定聯繫,按照潛意識來說,稀有姓氏的人內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喜歡與眾不同的思路,於是就儘量多的選擇獨闢蹊徑的職業或者愛好,這樣和稀有的姓氏就同步思維了,於是相對來說,特殊的一些不是很大眾的職業, 顯得稀有姓氏的朋友多,也可以理解,這個的我的個人淺見,未必完全合理 ,僅是拋磚引玉,希望有喜歡心理學潛意識的朋友也各抒己見。


神話86359540


純屬無稽之談。陳祖德、王汝南、聶衛平、馬曉春、劉小光、曹大元、俞斌、常昊、古力、邱俊、華以剛、華學明、芮乃偉、柯潔、羋昱廷、唐韋星等等有大姓,有小姓,但都是常見姓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