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歲時百問》這樣釋清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清明將至,細雨綿綿、草木萌生,踏青遠足、來燕北歸,那逝去親人的墳塋[ yíng]墓地是否也會有狐兔穿穴打洞?是否也會因雨水浸滿而塌陷崩落?或者,我們自己是否也會有因時序更替光陰流逝帶來的某種情愫心思需要前去傾訴抒發?

是的。正是這樣一種隨天地運行而來的情之發、意之動,於是,清明也就由一種與農事活動相關的自然之“氣”,轉換遞進為緬懷先人的文化之“節”,即具有特殊意涵的人文時間節點。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關於掃墓

掃墓實際就是墓祭。它是在唐代正式由民間習俗確定為國家禮制。

上古“墓而不墳”,即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因此這個日子主要與上巳和寒食聯繫在一起——它的影子在許多地區仍可以看到。戰國以後,墓而且墳,祭掃之情便有了依託。《漢書•嚴延年傳》稱道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於是,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年(公元733年)頒佈詔書:“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例程。”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關於祭祖

《禮記》一文中曾記載“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而在《左傳》中也提到“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中國乃禮儀之邦,古禮名目繁多,以祭禮最為重要。虔誠祭祀這種傳統的祭拜方式更是沿用至今,形成我國特有的文化之一。可見,祭祀文化在中國的地位之高。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祭祀源起於商朝,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了,靈魂仍在,可以降禍、賜福於子孫。因此他們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誠祭祀。一縷煙,乘風嫋嫋而上,向上蒼述說著人們的心願。

祭祀時儀式繁多,其中以跪拜叩頭,焚香燒紙最為代表。古人認為神明高高在上,通過焚燒香火,氣味隨煙向上,神明就能享受到祭品的美味。“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祝香咒》)借香菸來傳誠達信。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關於祭祀相關的禮器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清明來臨,我們謹將與掃墓相關的禮器、禮儀和禮意歸納梳理如次,希望對大家的掃墓計劃的實施有所助益:

祭祀禮器:五供

五供,中國民間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稱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爐一隻、燭臺與花觚各一對,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稱五供。擺放於宗祠廟宇,祭奠先祖(或信徒供奉神、佛)用來安放香、花、燈、水、果等供品。玉石、銅、錫、瓷、琺琅等各種材質的五供均可見到,大多工藝考究、造型古樸。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基本信息: 產品名稱:家用佛前五供 親民款 [ 編號:70497]

材質:銅器

尺寸:24*0*11cm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香爐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燭臺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花觚

另外在道教中,也稱五供為五獻。在拜表、鍊度、施食等儀式中都有五供一節。其法乃是將五種獻祭品,即香、花、燈、水、果獻於神壇之上,道士稱:五獻皆圓滿,奉上眾真前,志在求懺悔,亡者早昇天。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清明祭祖的傳統

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指“一般傳統”,說白了是普通百姓的一般傳統習俗,遵與不遵無關“尊與不尊”,但求心理安慰。奢華的禮儀和習俗,這裡並不提供。

1、掃墓流程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地及周圍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將攜帶的酒食果品供祭在親人墓前,再點燃香、燭,並將紙錢焚化;叩頭(或鞠躬)三次行禮祭拜;可靜坐片刻默默與親人心語。

再次,為墳墓培上新土、適當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在墳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行禮告別。

祭掃程序的作用在於:一,通過簡單而莊重的儀式,來寄託哀思,緬懷先人;二是通過祭拜為先人祈禱,也在祭拜中期望與先人心靈相通、相感應,以祈求先人庇護後人、賜福後人。

2、家人祭拜次序

家族成員拜祭時要分先後次序,這種重視人倫身份的傳統以顯示儀式的莊重感。拜祭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以食取祭品。

3、祭拜日和時間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也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可長達一個月。

安葬三年內的“新墳”,傳統上清明節前祭掃;三年後的“老墳”,則不限清明節前後,均可祭掃。

而掃墓的時間,傳統上也不是越早越好,按古代曆法,最好是在5-7點,即卯時。一般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祭拜活動。

4、在家或在他鄉遙祭

歷史上,由於種種原因不能親赴墓地掃墓,而在家或在他鄉遙祭的古人典故不勝枚舉。這些人都是以赤子之心,同樣完成了對先人的緬懷和紀念。同樣彰顯了“至孝至誠”。

能夠親赴墓地掃墓和祭拜,固然完美。但是因故只能在家或在他鄉遙祭先人,同樣是傳統美德。

在名堂或明廳,或天地之間,朝墓園方向,擺上祭拜用品,燒上三支香,鞠躬(或磕頭)三次,寄託哀思。如果條件許可,再燒些紙錢祭祀。儀式同樣非常莊重。

5、墳上除草

墳墓上長了野草等植物的,應當清除,勿使其長成草堆,看著似無主野墳。所謂掃墓,就是清掃墓地,使之肅穆、莊重、郎目。當然,風水說,墳頭的野草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不利於氣運和健康。

6、忌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祭拜先人在中華傳統中,是件很重要、很嚴肅的事。傳統認為,死者為大。在先人入土之地,嬉笑怒罵是為不尊,對先人非議枉議是為不孝。一個不尊不孝之人,在中國社會中是難以立足的。

風水認為,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也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7、禁食和整衣

當你動身開始掃墓,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衣著要整齊莊重,勿奇裝異服,勿大紅大紫。傳統認為,禁食或素食,服飾莊重,是對先人的基本禮貌和尊重。

如果,你連這都做不到,好像都沒有必要去。

8、掃墓習俗

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習俗,在掃墓時,能避免則儘量避免,能做得完美則儘量完美。中國人掃墓的意義,一是為自己為家人為先人;二是示眾告白,彰示人品的。

比如:清明節忌諱探視朋友;避免選擇清明節時期結婚;避免在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他墳墓拍入鏡頭;出嫁的女兒儘量隨夫掃墓等等。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最後

點燃蠟燭

閉上眼睛

低下頭

雙手合十

深切緬懷

我們遠在天堂的親人

祝福他們一切安好

清明祭禮談,焚香敬酒祭先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