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中原大地,從商周起都一直存在邊患問題,也曾經有過很多次中央政權被蠻夷顛覆或者殺入腹地都城的先例。最早有記錄的應當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而導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

此後歷朝歷代,無論是大亂世還是大一統時期,總會不可避免的遇到北方異族入侵,所不同的是,中原王朝換了一波又一波,基本上還都是漢族執政,北方少數民族卻像韭菜一樣,消亡一波又來一波,直到清朝搞定了蒙古族,才算徹底平定了北患。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為了抵禦北方異族入侵,中原的統治者們想過很多的辦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修建長城了。而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也是源於此。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自此之後,戰國時期同北方接壤的諸侯國都有修築長城的歷史,比較出名的就是趙長城和齊長城,而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更是把各國長城接連起來,也成了千年之後華夏大地上巍峨壯觀的名勝古蹟。

秦始皇此舉也算是為後世的GDP和旅遊業做出來傑出的貢獻。可喜可賀啊。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長城萬里長

為什麼中原王朝從來只重視北方的邊患而放縱南方不管呢?而且幾千年的華夏曆史上幾乎很少有南方的少數民族能夠成大氣候北上襲擾朝廷甚至改朝換代呢?

這一切都是因為南方系太渣,戰鬥力弱到崩盤。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戰鬥力太弱木辦法

不是南方的少數民族不想搞事情,實在是有心無力,難成大器,幾乎對朝廷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和威脅。

南方也有過幾次比較出名的起義或者鬧事,最後還是被輕鬆彈壓。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北宋末年方臘在杭州起義,以宋徽宗這等紈絝皇帝揮揮手便輕鬆打壓消滅;明萬曆年間,世襲大土司楊應龍在貴州起事,幾乎三線作戰的萬曆帝也沒有怎麼費勁就消滅了這個傳承近千年的土司王國,並以此為契機施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楊應龍劇照

至於諸葛亮在蜀地七擒七縱孟獲,更是成了千古美談,也讓南中地區少數民族的戰鬥力暴露無遺。以三分天下最弱的蜀漢尚且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孟獲所代表的地方勢力玩弄於鼓掌,那孫權對上山越自然是更不在話下了。

南方少數民族的戰鬥力實在是弱到不忍直視啊。這其中其實是有多方原因的,但是最主要是還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兩點。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中國的地勢是北高南低,自南向北是仰攻,所以打起來沒有優勢。而且南方沒有馬場,缺少高頭大馬這些優良的戰爭物資,在地利和人和上都佔不到便宜。在冷兵器戰爭時代,缺少騎兵幾乎等於是缺少一切,詳情情參考宋朝的步兵對陣夏金遼時劣勢和慘狀:勝無力追擊,敗則是全軍覆沒

為什麼古代只在北邊修長城,只因南方都是戰五渣

鐵血騎兵

南方氣溫合適,無論是山居還是農耕,老百姓都能有一口飽飯吃,不像北方草原氣候寒冷,到了寒冬更是缺衣少食,生存都成困難。所以南方的少數民族沒有生存的迫切壓力,自然也就對造反和打劫等比北方要少了許多熱情,畢竟造反或者打仗總是要死人的,誰知道下一個死的會不會輪到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