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三塊廣告牌》自從2017年底上映以來,獲得了多項國際大獎,其中有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女主角

米爾德麗德的扮演者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也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三塊廣告牌》屬於犯罪劇情片,如此眾多的光環也沒能幫助它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在中國內地連續五週的上映總票房才達到6499萬,相比起那些科幻和娛樂電影動不動十幾億,十幾億的票房確實算不了什麼。但它既然獲得這麼多國際評獎機構的認同,自然有其值得探討和挖掘的價值所在。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三塊廣告牌》是由英國著名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影片,故事講述的是:在美國一座小鎮上,一位女孩被強暴並焚燒至死,她的母親因為當地警察局7個月還沒找到任何線索,就租用了小鎮的三塊廣告牌,用於質問當地的警察局長,為何案件還沒有進展,由此而引發了一系類的反應。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很多人看完這部電影,就會和“暴力”扯上關係,不能否認,這確實是關於一部因“憤怒”而引發暴力的電影,而且還是關於一位母親憤怒的電影,通常人們一談到暴力總是想到男性。影片中暴力和粗口的鏡頭確實不少,這種表達在其他電影裡也是非常罕見的。

本片從一個母親的視角,來表現失女之痛和對警察無能的憤恨,用三塊廣告牌來作為影片的引爆點,讓影片一開始就進入到一種緊張氛圍,抓住了觀眾的情緒。

電影的名字“三塊廣告牌”簡單明瞭,它既是母親米爾德麗德宣洩憤怒的出口,又成了引起一些人憤怒的導火索。影片始終圍繞著三塊廣告牌展開,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三塊廣告牌對影片裡三個主要的角色都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1)母親米爾德麗德:愧疚和失望讓她產生憤怒,寬容和理解讓她釋懷

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說過:“暴力具有一種奇異的功效,它能使我筆下的人物重新面對現實。

”所以在《三塊廣告牌》中由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主演的母親米爾德麗德,被塑造成一個痛苦,剛強,充滿暴力傾向的角色,三塊引起軒然大波的廣告牌就是她最明顯的暴力行為,也是導演的用意所在。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母親米爾德麗德的女兒被強暴後焚屍,在警察局七個月沒有提供任何有用的線索的情況下,母親非常的不滿,甚至憤恨,她同時也沉浸在因為沒有借給女兒車用而導致女兒死亡的深深愧疚裡。她本來可以像別的沒有被偵破案件的當事人,耐心的等下去,但她巨大的痛苦每天都在折磨著她,他的憤怒一定要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最後她找到了。她在小鎮女兒遇害的那條道路上立了三塊廣告牌,由此小鎮就從此變得不平靜了。那麼,

三塊廣告牌上到底寫的什麼呢“侵犯至死”“兇手至今逍遙法外”“威洛比警長,怎麼回事?”

已經盡力破案並得了癌症的威洛比警長,看到這則廣告,心事重重,向米爾德麗德解釋了案件情況和自己的病情,請求理解,但米爾德麗德絲毫不買賬。

除了米爾德麗德的好友支持理解她,小鎮的人都站在警長一邊,指責她,就連兒子學校的同學也都嘲笑她的做法。在小鎮人的眼裡,警長是個盡職友善的人,認為米爾德麗德不應該這麼做,但米爾德麗德選擇了用暴力給予那些人有力的回擊。她把給她臉色看的拔牙醫生的手指蓋鑽了一個小洞做為警告;也把嘲笑她的兒子同學一記猛拳撂倒;她把登門拜訪的說客神父奚落了一番掃地出門;在三塊廣告牌莫名被一場大火燒燬之後,米爾德麗德用燃燒瓶也點燃了警察局。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這都不算,米爾德麗德最大的麻煩是警員狄克森,狄克森先是難為三塊廣告牌的廣告商韋爾比,後在得知老警長自殺之後,對韋爾比一頓暴打,直接扔出窗外,造成重傷。然後又把米爾德麗德的好友以私藏大麻罪逮捕。米爾德麗德徹底的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狀態,但她絲毫沒有退縮,心中的憤怒就像已經高速運轉起來的發動機,無法停止。當然,這期間對米爾德麗德而言,一些事也有了轉機:

第一個轉機就是在自責和無能之間掙扎而無法解脫的威洛比警長,用自己一個月的生命換取了最後的平靜。他死前給米爾德麗德留了一個封信。信中他表示支持米爾德麗德的做法,並告訴她為她支付了第二月的廣告費,米爾德麗德第一次陷入了沉思,她在想什麼呢?或許為一個善良但卻無能的警長儘自己所能的幫助心存一絲感激吧。

第二個轉機就是小鎮的警察局來了一名黑人警長,關鍵是這名新警長明察秋毫,嚴整警局不作為之風,也把混沌暴力的媽寶警員狄克森當場解僱。這位手腕強硬,有魄力的新警長的出現,或許給米爾德麗德帶來新的希望和期盼。

第三個轉機就是媽寶狄克森在為自己的魯莽行為付出代價之後,老警長威洛比給他的一封遺信讓他得到了救贖,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回了自己的使命和良知,並在米爾德麗德縱火警察局時,把米爾德麗德女兒的案宗冒死搶救出來,正好被米爾德麗德看到,以及後來狄克森還自願加入了尋找姦殺米爾德麗德女兒的兇犯的案件中,站到了支持米爾德麗德的一方。

以上這些變化都是以威洛比警長的死為轉折點開始的,而隨著這些變化讓一直處於憤怒的米爾德麗德的內心逐漸得到了一些慰藉,憤怒的火焰也漸漸減弱,她應該是看到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她至少沒有那麼孤單了,他看到即使軟弱無能的人也能付之一炬的獻出愛心;即使頑固不化的混小子,也能迴歸正路,她這時就有理由想到女兒的案件或許早晚會有伸張正義的那一天。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憤怒”是人的一種本能,尤其是受到不公的對待和極度不滿的時候,很容易用憤怒甚至是暴力來反抗。

導演在本片讓我們體會到了一個母親,用暴力解決問題過程,這似乎也是她無可奈何的選擇,也是孤注一擲的選擇。面對一個只會欺負黑人和同性戀的警察局,除了憤怒,她又能怎麼做呢?她那張凝結著痛苦,因憤怒而近乎扭曲冰冷的臉,最後終究還是在人性溫暖的浸潤下融化了,米爾德麗德最後露出的那個釋懷的笑容已經說明了一切:她已經和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了。

(2)警長威洛比:在自責和無能為力中掙扎至死

《三塊廣告牌》除了是一部表現女性憤怒的電影之外,有些角色還折射出現實社會當中一些人的人格表現,比如威洛比警長就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一個角色。

表面上看,威洛比警長給小鎮人的印象是謙虛,溫和,善良,甚至是敬業愛崗的。

工作中,他可以容忍手下的警員無所事事,尤其對那個不學無術專門欺負黑人的狄克森警員,更是愛護有加。對於接到的案件也總是親力親為,儘管也不一定有多大進展;家庭裡,尊妻愛子,更沒有緋聞纏身。總之,他是小鎮人傳統意義上的“好人”。正因為如此,米爾德麗德針對威洛比警長質問的廣告牌一出,小鎮人表現了強烈的反感和抵制。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當然威洛比警長的善良是無可爭議和辯駁的,他體現在:為沒有找到米爾德麗德女兒案件的任何線索而陷入自責,也沒有因為米爾德麗德的三塊廣告牌對自己的困擾而採取報復行為,恰恰相反,他還幫拮据的米爾德麗德支付了第二月的廣告費,並鼓勵米爾德麗德堅持下去,並在死後勸誡狄克森“改邪歸正”。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這位善良的威洛比警長是一位軟弱無能並且不稱職的領導,首先表現在小鎮的警局工作紀律渙散,工作效率低下,我們看到他領導下的警員一天東拉西扯,不務正業,更是對那個胡作非為的媽寶狄克森聽之任之,即便是後來完成了對狄克森的救贖,那也是在他死後狄克森已經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的時候。再者他缺乏探索精神,對於大案要案沒有再去尋找更多的突破口,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例如在米爾德麗德家,對於米爾德麗德提出的未來“建立血庫檔案”的建議,他都以不符合規則為藉口予以辯駁,這讓傷心至極的米爾德麗德更加反感。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所以存在於威洛比警長身上善良和無能,在那三塊廣告牌出現後,讓威洛比警長的心裡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一方面他對給米爾德麗德造成的痛苦表示自責,另一方面他又沒有能力改變現狀,在兩種人格的拉扯下,也許死才能給他帶來平靜,更何況得了絕症的他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不難發現,威洛比警長就代表了現實生活中那些職位和能力不匹配的“好人”,他們對結局報以同情,但卻無力改變什麼,出於善良,無法在必要的時候使用制裁手段,嚴正紀律,默守陳規,害怕創新和探索帶來的風險,這種人經常在矛盾掙扎中度過一生。

(3)警員狄克森:代價和愛讓他從混沌的媽寶完成了救贖和蛻變

狄克森原是小鎮警局裡的一名警員,被解僱後,他冒著生命危險在警局的大火中把米爾德麗德女兒的案宗搶救出來,又主動加入了米爾德麗德女兒案件的偵破中,為了取得嫌疑人的DNA,被嫌疑打的遍體鱗傷,最後雖然證明他關注的那位嫌疑人不是米爾德麗德女兒案件的真兇,但他還是選擇了和米爾德麗德並肩作戰。

可當初還是警員時的狄克森不是這樣的,他一天上班不幹正事,在那三塊廣告牌出現之後,他表現非常憤怒,聽從媽媽的餿主意,百般難為米爾德麗德,暴打廣告商韋爾比並拘捕了米爾德麗德的朋友。那麼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的的?有兩件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一件就是老警長自殺後,來了一位嚴厲的黑人新警長,目睹了狄克森的暴行,當即給他解職了。一直在老警長縱容和溺愛下工作的狄克森徹底失業了,這是他意料之外的。他只能每天陪著媽媽,看報紙。也許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了對自己行為的反思。

另一件是他收到了“貼心人”老警長自殺後留給他的一封信。信里老警長威洛比真誠的表達了對狄克森的認同,告誡當然還有鼓勵,這讓已經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的狄克森非常感動,在老警長愛的提示下他一下子覺醒了。從此變成前面提到的那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一個人。

狄克森警員的這個角色,很像現實社會那些沒有經過挫折和大是大非考驗的一些年輕人,他們自以為是,毫無約束感,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卻還是重情重義之人。他們只有經過慘痛的教訓,痛定思痛,再加以勸導和關懷才能改過自新,才能成長為一個有正義感有責任心有能力的新生力量。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三塊廣告牌》這部電影中主要的三個角色:母親米爾德麗德,警長威洛比,還有警員狄克森,根據對他們行為表現的分析得出了以上三個主題。但作為一部影片,是應該有一個核心主題的,它就是:解決憤怒和暴力的有效手段是必要的措施加上真誠的理解和寬容。憤怒的母親米爾德麗德在得到老警長威洛比和警員狄克森理解支持後終於逐漸平復了怒氣;在善良和無能中掙扎的威洛比警長終於選擇了放棄掙扎,在生命的最後傳遞了自己的善良和愛;散漫暴怒的狄克森在付出代價後也在老警長的鼓勵下迷途知返,完成了自我蛻變。

《三塊廣告牌》:平息憤怒最好的方法,唯有真誠的理解和寬容

劇照圖片

《三塊廣告牌》這部電影導演給觀眾留下了猜想的空間,因為影片結尾並沒有交代三塊廣告牌是否還在,是否偵破了米德麗德女兒的案件,狄克森警員是否迴歸了警隊。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事態演變的趨勢做出預測:在負責的黑人警長的帶領下以及想再次證明自己有擔當的狄克森的幫助下,案件終將會有告破的希望;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也相信迷途知返的狄克森警員會再次以自己的實力迴歸小鎮警局;而三塊廣告牌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與不在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西班牙思想家奧特佳.伊.加塞特在他的《大眾的反叛》中提到:“暴力是被激怒的理性,如果命運一再的迫使人類使用此種形式的暴力,這或許是令人遺憾的,但我們不可否認,他同時意味著對理性和正義最崇高的禮讚。”這正是導演馬丁.麥克唐納在《三個廣告牌》中所要表現的。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