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很多985研究生寧願去二本院校做老師也不願意去阿里或者華為做程序員?

485577965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看自己的選擇,但要深度來剖析這個問題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1、可持續發展性:中國的IT行業與國外有非常大的區別,開發語言本身就源自國外,所以要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如果經常看新聞就會發現在國外有很多30歲以上的程序員,而中國卻總能聽到35歲的程序員沒人要,其中最知名的是華為清退35歲員工事件

2、工作強度:教師雖然辛苦,但大學老師一般都非常輕鬆,不需要面臨升學壓力。其次大學每年有三個月的時間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而程序員則不同,趕項目的時候需要通宵加班。

3、福利待遇:一份工作除了關注工資外更要關注福利,教師屬於事業編制,福利這塊可謂是非常齊全,不光是五險一金,還有子女教育、住房等,甚至有些教師可以得到分房的機會。而如果是做程序員,那麼根本不可能有分房的可能性,目前民營企業中只有小米與萬科有這個規劃,但給員工的房子只能在內部流轉。

4、知識迭代:任何崗位都需要不斷的去學習,無論是老師還是程序員。只不過相比於老師程序員在技術更新這塊就要快得多了。這裡以開發語言為例,這幾年由於人工智能、區塊鏈的興起,python這問語言突然大火起來,早幾年可不是這樣的!

5、社會地位:教師的社會地位肯定要比程序員要高,當然如果這個程序員是屬於大神級人物另當別論。

6、收入問題:很多人都知道程序員工資高,可教師的工資其實也不低。除了一些偏遠山區的教師,在大城市裡的教師收入基本不會比程序員差。


C嗶嗶俠


針對這個,講一個身邊真實的事。

某天有個大學時期的女同學突然找我聊天,說自己在感情方面遇到了困擾,之前一直聽說跟男朋友關係很好,所以她說感情遇到了困擾我還覺得挺意外的。

她男朋友是一個985畢業的碩士,比她大兩歲多,畢業以後就留校任教了。曾經也是很多大公司爭先恐後的想要追尋的目標。

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專業對口的一家外資企業(非互聯網和金融)給他開出過30W的年薪,希望他進入那家公司的研究所。但是他毫無猶豫的就拒絕了。

現在,男孩就是高校裡的一名普通教師,月薪6000元左右,沒有評上什麼職稱,也沒有進一步念博士的打算,就是一個無比平凡的教師。

去年,是他們在一起的第三年,但當女孩兒跟父母提出準備與男孩兒結婚時,父母卻並不是很支持,覺得男孩兒不夠優秀,甚至跟女孩兒說希望她去接觸更優秀的男孩,以免未來後悔。她把父母的想法狀告給了男孩,希望他能更加努力,在事業上有所成就,這樣父母也就不會反對了。但男孩兒似乎並不為所動,只是依然默默的對女孩兒好著。

時間又過去了一年,女孩也失去了信心,男孩似乎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漸漸他們疏遠了聯繫。女孩認為男孩並沒有為了她們的感情付出努力,她不是個物質的女孩,可認為無論是為了以後的生活還是讓父母滿意他都不應該無動於衷。於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女孩也決定聽父母的話,去看一看其它的男孩,於是他們分手了。

整件事下來,我不敢說男孩是淡泊名利,一心為教育事業奮鬥的優秀教師,畢竟在一段感情裡,他確實沒有給女孩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但從另一個角度說,當男孩畢業的時候拒絕了高薪邀請,留校任教的時候女孩難道不就應該接受男孩的選擇了嗎?


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說,男孩確實算不上一個成功的人,年近30歲沒房也沒車,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教師。但反過來說,當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出現,所有人都撲向了最賺錢的行業,每個人都想盡可能的利益最大化,那我們的世界最終將變成什麼樣子呢。

我們現在的社會到底更缺少對教育事業有著無限熱忱的基層教師還是阿里騰訊的程序員?到底更缺少為首先為患者考慮的良心大夫還是叱吒投行圈的金融鉅子?

其實都缺乏,也都有各自巨大的價值。只是當一個人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無論做出了怎樣的選擇,我們能不能多一些支持和鼓勵,少一些功利和質疑呢。


未泯雙瞳


不好意思,今天來晚了,十點半才給大家答題。因為王小編今天加班了。好了,不說傷心事。今天的問題是:為什麼很多985研究生寧願去二本院校做老師也不願意去阿里或者華為做程序員?哈哈哈,我巴不得他們不做程序員,他們要是也做程序員,我喝西北風去呀?我倒是也想去二本院校做老師呀,我就是二本畢業的可以去做老師嗎?

❤️❤️❤️舉個例子

我是2015年畢業的,一所普通的安徽二本院校,當初剛剛畢業的時候,學校招了一個華中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碩士研究生和一個東京大學畢業的交換生。告訴大家,我以前的夢想是想進阿里,當時就感覺他們傻,為什麼不去阿里呢?後來發現是我傻。

為什麼寧願做老師也不去做程序員或者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老師工作輕鬆,程序員工作苦逼:上過大學的都知道,大學老師每天除了上課時間,你能找到你們老師嗎?一個星期不超過五節大課,你可以說他在實驗室做實驗,也可以說他在做項目報告,事實上,你們不清楚嗎?程序員,不加班都不錯了,還輕鬆?我建議你回家面壁思過。



(以上兩張圖是我在某篇文章上找的報道)

❤️❤️老師有對象,程序員可以自己new對象:大家都知道,大學老師女生還是比較多的,所以有對象也很正常。程序員呢?至於對象完全靠相信。wife girl =new wife();

❤️❤️❤️大學老師體面,程序員苦逼:我老家是四線城市,一回家總會聽到一些隔壁鄰居阿姨或者居委會叔叔們都在一起討論自己的兒女工作,有的人說自己的兒子是XX工程師,有的人說自己女兒是XX大學老師,有的人說自己兒子去XX國家做研究去了,我的爸爸媽媽該怎麼說?“我兒子在上海陸家嘴改bug?”


生活不至於眼前的苟且還有以後的苟且,請大家以後不要叫我“直男”或者“碼農”或者“接盤俠”,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是“軟件開發工程師”。

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還是不會選擇老師,因為我不喜歡安定的生活,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下一個“喬布斯”。



要想上大學當老師,即便是二本院校,也得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即便是985院校畢業生也基本上不會上大學當老師。下圖是我們本地一所二本院校,招聘的最低要求是博士生,博士家屬如果是碩士研究生,可以以人事代理的方式安置工作,所以,985大學的研究生,到二本院校當老師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是去當程序員,應該是可以的,從這一點上,似乎高校教師的要求高於程序員。

如果是博士研究生選擇,我覺著選擇高校當老師,也很好理解:

一、程序員和大學老師的工資對比

這一點,程序員完勝,起碼在開始階段是這樣的。剛入門的程序員,一般都是在8-14K,而二本大學老師中的講師,工資應該在5000元以下。

起步階段,程序員的工資高於大學老師。之後正常發展的情況下,程序員和大學老師的差距也會進一步增大。程序員是按照等級來確定工資的,到了比較高的級別,月薪30萬以上非常正常。而在二本院校當老師,本來拿課題就很難,所以一般來說,即便是教授級別的,月薪也就在10K左右,所以單純拿收入比較,二者沒有什麼可比性!

二、程序員和大學老師工作、生活環境對比

但是,當程序員也有明顯的劣勢,那就是程序員也是“青春飯”,公司在你最能出力的時候壓榨你幾年,而且,IT行業技術更新比較快,需要不斷的去學習,如果你達不到公司的要求,隨時都有被裁員的危險,身體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心理壓力大,容易出現心理疾病,2017年12月10日,中興程序員歐建新選擇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42歲的生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當大學老師就不一樣了,收入雖少,但是生活還算安逸,享受著較長的假期,有更多的時間和場所鍛鍊身體,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去陪老婆、孩子,家庭和睦,兒女優秀,這不得不說是另外一種成功。

所以,程序員和大學老師,各有各的好處,選擇哪個,因人而異!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呢?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

現在確實有這種畢業後選擇多樣化的現象,這是成熟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人才流動渠道多樣化,而不是集中化。

想明白原因,至少要了解一下幾點:

第一,做老師的付出並不比做程序員少,對於社會的貢獻也並不少。

很多人在論及這個現象時往往認為這些研究生們貪圖安逸的生活,但如今這個高度市場化的社會哪裡有安逸的職位,想要擁有好的經濟收入,都要付出幾乎同等的努力。尤其是教師這個行業,大學教師在課程上看似精力投入的少,但在課題研究等其他方面同樣要投入巨大精力,並且學校內存在很多事務性的工作。

程序員相比而言工作比較純粹,代碼和邏輯幾乎就是工作全部,企業的制度設計也遠比學校的工作制度更加高效精簡。

老師們除了教學任務,還要承擔一部分監護人的責任,要監督學生的學習狀況,事務繁雜。它的工作成果就是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傳授學習方法,為社會輸送人才。

而程序員們則是為企業的盈利做貢獻,兩者的目的不同,但就貢獻而言,老師對社會的貢獻更全面一些。

第二,理性層面上,學校更利於長期發展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企業存在市場風險,大學一般來說僅存在政策上的風險,從比較大的時間尺度比如說三五十年,後者風險比前者要小得多。

大學只要國內社會環境安定,一般來說不存在倒閉關門的現象,但企業就很難說,任何重大技術的變更,都可能會引發一大片公司的倒下和誕生。

如阿里巴巴和華為這樣的公司同樣面臨著生存危機,因為他們就像之前被他們取代的公司一樣,一旦在技術升級或換代時沒有及時跟進,那就很可能面臨倒閉危機。只能說阿里巴巴和華為相對其他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因為在科研上碩果累累,這些都是未來面對危機時的有力緩衝劑。

大學裡只要教書育人,知識在基礎層面上更新緩慢,這就不用他們像在企業那樣要不斷更新技術知識,他們也可以集中精力做自己感興趣的理論研究。

企業裡對程序員一般都有年齡限制,因為程序很耗精力,年齡大了之後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充沛等都容易出現失誤,這是企業不允許的。而學校教學工作則很注重經驗,工作崗位的升遷基本上也是逐年上升的。

加之學校裡面競爭氛圍小,生活壓力小,對於需要將精力都放在理論研究上的知識分子來說是個很好的平臺。

最後,中國傳統認知的影響。

老師自古以來都是受人尊敬的職業,大學教師如果潛心教學,桃李遍天下是完全可期望的,這不同於敲代碼,程序員的工作成果冒著非常巨大的流失風險,一旦程序停擺或者企業倒閉,自己的成果很容易一文不值。

如果說做程序員是為了做出一款偉大的產品,期望有著更好的職業發展。

那麼教師的追求可能是穩定長期的工作,教書育人,培養更多的人才。

這叫各有志向,無高下之分。

以上。


好人長安君




曾經有這麼一個段子:有人問科比,為什麼他能在NBA取得如此之大的成績?科比笑著說道,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城市嗎?對方回答說,沒見過,那個時候我還沒下班呢?科比頓時說不下去了。

而回答科比的人就是程序員。

說的就是這些大公司的程序員們,也反應了他們雖然工資高,但加班時間太長,有時候為了趕進度甚至睡在公司。

年輕的時候還好,身體還能扛得住,等高強度工作三五年後,身體的各種機能就出現各種毛病,想加班都加不下去。但工作不等人,公司還在用KPI去考核員工,逼得這些人不得不拿健康去換取工資。



有人說那也不錯,至少公司給的錢足夠了,付出和回報成正比。

錯了,且不說健康能不能拿錢換回來,等到35歲之後,往上爬就顯得有心無力了,而底下一群20多歲的小夥子拼了命的再往上走,分分鐘可能會被淘汰。

於是就出現了華為35歲被勸辭職的事件了。

反觀二本院校的老師,他們就不同了。

1、工作穩定。

2、收入中等。

3、強度壓力中等。

4、業餘生活豐富。

5、一年兩個假期。

6、生活在年輕人多的地方,身心健康。

7、工資越老越高,不用擔心辭退。

換成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用戶69240191446


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比較傾向於選擇985高校去當老師,當然這也僅僅是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罷了。

當老師其實好處不少的,尤其是大學老師,一方面老師的工作穩定,待遇還很不錯。就例如假期來說吧,一年加起來大概有100天左右的休息時間,總的來說不累但是工資待遇也還可以,如果是理工科老師的話,還可以申請做項目,也很不錯。

我想這是很多畢業生選擇去高校當老師的主要原因,但是話說回來了,就目前而言985高校研究生貌似想去二本院校並不是太容易吧!很多高校現在要求至少是博士生畢業,或者說有留學經歷,當然還要看學校具體如何了。

尤其是程序員,很多人都比較恐懼。在他們眼中程序員就是一直加班、一直寫代碼,雖然說是高薪行業,但也是伴隨著高風險的。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一份收入相對比較穩定的工作,而不是選擇做程序員。

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麼做還要看你自己了,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您的關注、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讀研生活


985高校的教職,不光要求博士吧?即使是本碩博都是985,沒有國外的學歷教育經歷,也不行。本土的博士,需要再出去做博後,才能有可能。出國交流不算的。


一庭晴雪


這些都是目光看到比較遠的人吧。去高校還是去企業是研究生畢業時面臨的一個選擇。

1、高校收入穩定、時間自由

都知道大學老師時間比較自由,除了雙休,還有寒暑假,1年上班時間總共也就是200多天。工作之外還可以發展自己的愛好,有能力的還可以搞搞副業。

大學老師收入相對穩定,工資也是逐年增長,雖然幅度不大,不論經濟走勢如何,也算是“旱澇保收”。

大學老師不怕失業,因為是事業編制,只要不犯錯誤,基本上不會被開除。

哪怕是年齡大了,貢獻少了,也不用擔心被辭退,甚至越老越吃香。

2、企業收入高,但不穩定

企業收入肯定要不大學高,甚至高几倍。但是這些難道不是用健康換來的嗎?

不是經常說“996”、“007”嗎?工作強度大,休息時間少,除了法定的假期,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職工在有利用價值、能產生效益的時候工資高,等年齡大了,價值不高的時候可能會被毫不留情的踢開。

3、高校和企業選哪個?關鍵看個人性格

高校和企業都有優勢和劣勢,至於哪個行業跟更好,其實沒有標準去衡量。

關鍵就看你的性格是喜歡安逸穩定還是喜歡刺激冒險,小富即安的就去高校,想掙大錢的就去企業。


小馬老師說


高校教師是門檻最高的職業,但也是現代社會最好的職業。高校教師的好,遠不是月薪年薪所能衡量的。

我見過不少博士,放著年薪二十多萬的工作不去,甘心去高校當一個小講師。講師的工資才多少呀,每月不過四五千塊錢。此外,企業雖然也有加班,但如果是在高校當講師,哪一天不是晚上十點才離開實驗室,至於雙休寒暑假,對於還在上升期的小講師來說,通常都是沒有的事情。就連春節在家,也得琢磨基金的事情,畢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每年三月份就得提交,過年不寫就沒機會了。

錢少事多,具有高學歷的博士青年為何前仆後繼去高校呢?難道僅僅是出於對科研的熱愛嗎?

高校教師有三大好處,絕非金錢可以衡量。其一,工作時間雖然長,但時間自由。沒事的時候,可以一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真要有點什麼事情,早點遲點甚至在家休息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沒有公司裡強制打卡上下班的約束。其二,高校老師可以相對自由確定研究方向,而研究材料的花費,測試的花費,由科研經費買單。這麼說還不夠通俗易懂,簡單說來,就是拿國家的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高校工作發表論文可以屬自己的名字,發一篇多一篇,在今後的評職稱申請基金都有用,不僅在本校有用,哪怕你到其他學校,甚至出國當老師都有用。但如果是在公司工作,這個項目一結束,緊接著就是下一個項目,上一個項目的成功並不能保證拿到下一個項目併成功。一旦從公司離職,除了工作經驗,你什麼也帶不走。

話說回來,能念博士的都不是傻子,絕大多數博士都願意去高校工作,這本身已經說明問題,這是博士群體在用腳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