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最後一任太后隆裕身體本來很好,為何退位第二年便去世了?

易安小童


裕隆太后可以說是近代貴族女性中最苦命的女人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被推到了困境的最前面,一生鬱鬱寡歡、擔驚受怕,就算多好的身體也經不住精神的折磨。

第一層折磨:與光緒有隔閡,夫妻二人沒有真情實感

裕隆太后,原名葉赫那拉氏·清芬,在還沒有入宮時是慈禧的侄女。年幼的光緒皇帝雖然一生然都被攥在了慈禧的手掌心裡,但對於婚嫁之事還是有自己的心儀對象的。

光緒原本喜歡珍妃,有立她為後的意思。但是女人之間的關係確實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尤其是位高權重的女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眼看就要打進北京城,這個時候國家的掌舵人--慈禧太后選擇出逃,因為看珍妃不順眼不想帶著這個累贅,就將她投井殺害。

↑隆裕太后照片


之後為了徹底控制光緒,把自己的這位侄女嫁給了他。光緒和裕隆實際上是不想愛的,他的眼中只有那個投井自殺的珍妃,對裕隆基本上說愛搭不理,甚至說光緒對於這位新婚妻子多有怨言,他不時會將這個慈禧的侄女和珍妃的死聯繫起來。女人得不到丈夫的愛,這就導致裕隆受到了精神上的第一層折磨。

第二層折磨:裕隆太后聽政時期袁世凱逼宮,這位弱女子頂著壓力斷送了清王朝300年的國祚。

1908年,真是一個多事之秋。光緒被囚禁多日後,喝了一杯毒茶撒手人寰了;慈禧雖然狠心,但多年的動盪生活早就把這個女強人給挖空,再加上皇帝駕崩、心中難免會有些難受,就這樣跟著侄子駕鶴西去。

↑隆裕太后被前簇後擁


皇帝、太后都沒有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就是一個災難,那一個個重擔就落在了這個沒有心計的女人肩上。和幾位王公商議之後,最終決定立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做皇帝,可溥儀只有三歲,根本不可能處理國家政事。裕隆太后就效仿慈禧垂簾聽政,可以說是“既當爹又當媽”。

好景不長,沒有了慈禧這個老油條的壓制、皇帝年齡尚小,各地紛紛異動起來。1912年,孫中山宣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北伐戰爭愈演愈烈。當時清朝執掌兵權的人就是北洋新軍的創始人袁世凱,為了達到和平革命的目的,保留實力減少流血,袁世凱就發動了“政變”,逼迫皇帝讓位,實現共和。

當袁世凱站在空蕩蕩的皇宮,要求皇帝退位的聲音還回蕩著的時候,隆裕太后抱著溥儀,看著下邊都是黑壓壓的新軍部隊,沒有人替他們可憐的“娘倆”說話。我想就算是歷史上的呂后、武則天、還是清朝的孝莊皇后、慈禧,在那種情況下也不得不低頭,何況是這樣一個老實本分,沒有心計的女人。

↑劇照:隆裕太后與溥儀被逼退位


所以當隆裕太后宣佈宣統皇帝退位的那一刻,她的肩膀已經被壓垮壓殘了。她心裡也清楚,是她斷送了清朝江山,從此以後將受到天下士人的口誅筆伐,以後亡國的罵名就是她這位太后來背。

所以就算身體是多麼好,也是扛不住這種壓力的。在宣佈退位後,便鬱鬱而終,對她的評價也就留在了史書中,她再也聽不到了。


土豆夜談


清朝末期溥儀年紀尚幼,載灃不再主事之後,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主持全面工作,也是那時候的最高統治者。最後清帝遜位的和平處理方案,裕隆太后也是最後的拍板人,當然對此她心裡應該也是很內疚的。



至於裕隆太后為什麼46歲就早早的去世了,我想應該和她的心境有關係。裕隆太后自從嫁給光緒帝之後就不得寵,不得寵的原因一是慈禧太后欽點的裕隆太后,這就讓光緒心存芥蒂,老感覺裕隆太后是慈禧派到他身邊的眼線。二是裕隆太后本人長像很一般,為人也不善言談和處理各種關係。終日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心情肯定也是非常壓抑的,長此以往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



裕隆太后和慈禧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多有記載她性格柔懦(優柔懦弱),對人也比較和善,這樣的性格也註定無法讓慈禧滿意,所以慈禧也不待見她。最後在清帝遜位一事上,雖然清朝的衰敗和她沒有半毛錢關係,但她所處的時期正是結束清朝的法定責任人。裕隆太后所處封建思想的那個時期,這件事她肯定無法釋懷,本就心中積鬱良久再雪上加霜,這和她早早就去世是有一定關係的。裕隆太后去世後,當時的民國總統袁世凱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多地也開追悼會緬懷她,後世享有女中堯舜的美名。





手機打字不易,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吧!


追記歷史


是被溥儀和日本人聯合起來暗中搞死的(因該是被毒死的),因為溥儀根本不想退位、還想繼續最他的皇帝夢!隨後投靠日本成立偽滿洲國就是最好的證明!


民族之捍衛者


生病或心情不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