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骨科醫生:延長關節壽命,這7個建議很重要

如果您聽到,某某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做了膝關節置換手術,完全不用太過驚訝,關節也是有壽命的,如果在年輕的時候,過度使用,造成損傷,很容易讓關節“早早退休”。

正常關節的一生

少年(15歲以下)

關節處於發育階段,如果出現疾病也大多與生長有關,表現為膝關節、大腿、小腿、及腹股溝部疼痛,但在休息過後,疼痛可自然消失。

青壯年(15~30歲)

關節處於鼎盛期,運動起來不知疲倦,老化的症狀也不甚明顯,關節出現疾病也多與運動有關。

中年(30歲~50歲)

骨骼開始老化,軟骨出現輕度磨損,關節多在勞累、運動後出現不適。

老年(50歲以上)

比身體更早進入老年生活,關節間隙逐漸變窄,軟骨磨損逐漸嚴重,關節活動時疼痛明顯,並且受限,可出現關節軟骨磨損脫落、關節邊緣骨贅生成、滑膜炎症、韌帶和關節囊攣縮或鬆弛、退行性關節炎……同時,伴有有骨質疏鬆、痛風……

骨科醫生:延長關節壽命,這7個建議很重要

如果, 您從少年時期、青壯年時期就開始:

1.肥胖,長時間負重行走;

2.長時間蹲或跪,比如跪著擦地、蹲著做家務等;

3.大量運動,無計劃、無節制跑步、爬山、進行球類運動;

4.無任何治療意識,出現輕微疼痛等不適時,置之不理。

那麼,您的關節可能會在40歲、甚至30歲步入老年,出現:

1.關節反覆疼痛;

2.上下樓梯或蹲起時,疼痛明顯;

3.晨起時膝蓋疼痛發僵,活動後緩解;

4.關節總出現“咔咔”聲音,有摩擦感;

5.關節出現腫脹;

6.嚴重時,關節畸形變重。

為了讓關節的壽命再延長一些,無論是哪個年齡、關節的養護都是大事,只要出問題,除了接受正規治療,必須做好防治保健工作。在此,給您7個建議:

1、適度鍛鍊

骨科醫生:延長關節壽命,這7個建議很重要

很多患者出現關節問題,都與運動(過度運動、運動方式錯誤等)有關,因此“因噎廢食”,對運動產生恐懼。

臥床休息雖然必要,但病情好轉後,還是建議適當運動,避免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協調能力下降。在鍛鍊過程中,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保證安全。

2、注重保暖

中醫認為寒溼侵襲,可使氣血凝滯,循環受阻,加重疼痛;西醫則認為:潮溼、寒冷容易引起關節內炎性因子的活躍。所以,關節疾病患者,無論何時都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居住環境、工作環境乾燥通風,特別是在夏季,不能貪涼,長時間吹風扇、空調。

3、減輕負重

關節面的耐壓能力有一定限度,不能承受較大的負擔。患者如果強力負重(搬重物、自身肥胖),可增加關節面受壓,加重損傷與病情,所以,建議患者積極減重,而且避免長期重體力勞動。

4、避免受傷

骨科醫生:延長關節壽命,這7個建議很重要

關節軟骨、肌肉、韌帶出現一定損傷後,可導致關節不穩定、關節靈活性降低。所以,關節疾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在運動與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護,不可用力過猛,防止跌倒。否則,小問題也成大問題。

一些患者錯誤地認為,關節有問題很正常,是自然現象,不需要治療,就長期忍受。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如關節炎等疾病,若因早期痛苦輕微而忽視診治,或者中斷治療,則會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病程進展快速,後期可能出現關節畸形、活動障礙,喪失生活自理能力。

6、重視症狀

疼、 腫、響不僅是症狀,更是疾病嚴重程度的信號。症狀越來越嚴重時,往往也說明病情出現了變化。這時一定要引起患者警惕,及時就醫,多加休息、採取措施。

7、合理藥物

關節疾病用藥一定要合理、安全。有不少患者不聽醫囑,長期自行服用布洛芬、強的松、地塞米松等藥物,很容易引發肝功能損害、白細胞減少、胃腸道紊亂等不良作用。所以症狀明顯時,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系統治療,不可自行用藥。

最後,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關節疾病需要正視,不可拖延,必須到正規醫院找有關醫生及時進行治療,千萬不要去任何無資質的小診所,相信“某某傳人”,更不要相信所謂的“秘方”與“秘籍”。

點擊“瞭解更多”諮詢專業醫生健康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