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1954年的華縣鹹林中學校風

鹹中校風回憶片斷

作者 王百友

我於1954年忙假期間由渭南專署文教科調到鹹中任教育主任,1956年春又調回渭南專署,僅經歷了三個學期距今已有三十多年,手頭又無材料,只能憑自己的記憶,就那時的校風,概述如下:

1954年的華縣鹹林中學校風

早期的鹹中東門 劉合心供

鹹中有悠久的歷史,校舍和設備都有一定的基礎,加之解放後黨和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重視,使鹹中有了很大的發展。那時在校學生已達一千多人,教職工將近百人,還新蓋了理化實驗室和不少教室,學生宿舍以及教職工單身宿舍,為辦好學校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條件。

那時的校長趙玉璣,是由渭南瑞泉中學調到鹹中的。他到校已經數年,具有較豐富的辦學經驗,為人正派,又是教師出身,能夠和廣大師生員工一起,共同辦好學校。那時的教師,帶家的很少,絕大多數吃住都在學校,每天除吃飯睡覺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學、備課、批改作業和教育學生上。帶的課程也比較重,語文教師都要教兩個班,兩週一次作文,全批全改。數學教師除教兩個班外,一般的還要兼班主任(老年教師除外)。班主任工作很多,除日常工作外,僅批閱週記一項,就要花費好多時間。記得有些青年班主任教師,常常利用星期天,幾個人在一起,各自批閱自己班的週記。發現學生自己在週記中提出一些疑難問題或記有特殊和有趣的事情時,就提出來分析研究,欣賞玩味,往往有說有笑,氣氛十分活躍。看起來辛苦,實際上倒也快樂。那時學生每年增加很多,教師嚴重不足。主管教育部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曾從各校高中將要畢業的學生中,抽出少數品學兼優的尖子學生,分配到各校擔任初中教師,邊教邊學,由接受學校負責培養。記得分到鹹中的,就近十名。學校領導對此工作十分重視,曾採取不少措施,使其落實。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十分關懷,他們不辭勞苦,對青年教師精心加以培養。記得有關樞天、徐錫齡、楊芝芬、蔡文甲等老教師,都專門抽出自己的時間為青年教師講課、輔導;青年教師對老教師十分尊重,經常質疑問難,虛心求教。那時青年教師組織了兩個學習小組,一個是語文,一個是數學。每週由老教師分別給他們講課一至二次。有的學科教師人數較少,如有青年教師,學校也指定該科的老教師,以師傅帶徒弟的辦法,負責加以培養。這些青年教師進步很快,經過了一段時間,基本上都能勝任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他們的繼續努力,他們之中有的已成了教學骨幹,有的已擔任了學校領導,為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那時的學生思想比較單純,絕大多數刻苦學習,積極上進,熱愛集體,熱愛勞動,自覺靠攏黨團組織,自治能力很強。高中學生中,團員很多,三年級中,表現特別好的已入了黨。高中每班都有團的組織,團員每週都過組織生活。各班團支部能主動與班委會配合,幫助班主任做好該班同學的思想工作,並幫助解決該班同學的一些實際困難。例如有的同學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或因病因事耽誤了課程,他們便主動和他們談心,或者借給他們有關書籍閱讀,以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高年級學生能夠自覺地為低年級同學作表率,帶頭做好各項工作。例如高五五級,原來表現並不怎麼突出,而在高五四級畢業後,他們成了學校的最高年級,就一下子變了樣,無論是學習、勞動、上操等等,樣樣都走在前面。為其它年級起了良好的帶頭和示範作用。那時的學生絕大多數是農民子弟,他們熱愛勞動,有勞動習慣,和勞動人民有深厚的感情。遇有勞動任務,他們就踴躍參加。記得那時學校有許多體力勞動的活路,如平操場、搬磚、搬運土坯等,都是同學們課餘時間乾的。特別是平操場,任務相當艱鉅,工具都要由學生自帶,但經學校領導號召和講明意義後,各班同學都積極參加,在班主任的領導下,按期完成了任務。高中有的班在秋收季節,還自覺地利用星期天,整隊到附近農業社幫助秋收,受到農民的歡迎和讚揚,記得高五六級甲班帶頭搞得最好。同學學習的自覺性很高,高中各年級的早自習和晚自習,秩序良好,不需要老師跟隨。無論是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同學都能自覺遵守考試紀律,以偷看別人和偷看書本、筆記等行為為可恥。因此在高校升學考試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課外活動開展的比較普遍,特別是體育活動,在蔡文甲老師的組織指導下,開展得轟轟烈烈,受到省體委的表揚和獎勵。

總之,那時全國的政治形勢,是解放後的最好時期之一,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廣大幹部、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精神煥發,積極肯幹。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學生的升學就業出路寬廣。記得當時未考上高中的初五四級畢業生,都被銀行等系統錄用邊疆地區去了。在良好的黨風和社會風氣影響下,校風也十分喜人,教師教學認真,學生學習努力,尊師愛生,蔚然成風。師生對黨和政府十分信任,一有號召,積極響應,很少有牴觸情緒,美中不足的是,那時物質條件較差,和外界接觸很少,師生的視野較窄,知識面不廣。特別是1955年暑假在教師中開展了肅反運動,打擊面過寬,挫傷了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不少人背上了思想包袱,謹小慎微,不敢大膽工作,影響了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日

作者簡介:王百友,生於1924年,華縣王寨村(在今華州區赤水鎮賈家村)人。1945年鹹中高中部畢業,1954年至1956年任鹹中教育主任。退休前在西安市教育學院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