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在我國,有很多的仁人志士,戰火英雄。在這華夏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大多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所謂的和平盛世實在是屈指可數。在這歷史的洪流中,出現過無數的英雄,他們功績斐然,為國獻身,正是有了這些鞠躬盡瘁的英雄,我國才能從滿目瘡痍中重新煥發生機

·他是一代梟雄卻鮮為人知

每當華夏民族在面臨生存危機時,總會有一個英雄人物出來拯救這個瀕臨滅亡的民族。這像是一個慣有的套路,就像是電視劇裡,每當主人公在面臨掉崖身亡時,總會出現一個神秘蒙面人來拯救他。在華夏曆史中,這些神秘的英雄人物大多都被世人銘記並歌頌,可是,有一位華夏民族的大英雄卻不被人知曉,如果沒有他的話,可能就不會有如今的盛世了。

他是誰呢?無數的疑問瞬間湧上來。他就是十六國時期的冉閔大帝。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我相信,即使這樣直白的告訴大家他是冉閔大帝,可是依然沒有太多人知道他是誰。可實際上,歷史上對此人的記載並不少。但是,當我們提起五胡亂華那段不堪回首的慘痛歷史時,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因為那場戰亂差一點就讓這個華夏民族徹底滅亡。

在華夏子孫在被屠殺得僅剩200萬時,這位無畏的大英雄在關鍵時候拯救了這個民族。

說到五胡亂華,它是發生在西晉末期的黑暗恐怖的階段,是當時塞北的許多胡人的遊牧部落趁著中原衰敗無援之際大規模建立的胡人國家,他們兇殘血腥,殘忍粗暴,胡人國家與中原漢人形成對峙局面,在他們將漢人殺得只剩下200萬人時,冉閔站了出來,他像是一個披著披風的超人,在華夏危難之際,擊退胡人,拯救了中原。

無數的英雄人物被寫入教科書,可是這位發佈

《殺胡令》,擊敗胡人,拯救了整個華夏民族的大英雄卻進不了教科書,甚至被人們遺忘。我們不知道具體原因,可能會對這樣一個人物感到可惜,這樣一個為了國家犧牲的大人物卻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

·對他的評價譭譽參半

歷史上對這個人物的評價幾乎都是譭譽參半,可能是應為他的事蹟和性格等處在好與壞兩個極端,這極其容易對他造成片面的認識。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一方面,有的人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太過於血腥殘暴,他的性格也刻薄寡情。這樣的認識大多來源與五胡亂華那個時代,他發佈的《殺胡令》中確實太過於殘忍無情。

另一方面,有的人認為他是那個戰亂年代的烈火梟雄,衝鋒打仗挺在前面,他英勇無畏,久經沙場,是他對胡人國家的殘暴打擊才使的華夏民族得以完整保存。

所有的評價都是正確的,但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大家都站在客觀或主觀的角度來衡量這個人物。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就像是一個時常打架鬥毆的社會人在路上扶起了孤獨無援的老人時,我們應該怎樣來評價這個人呢?

·他的身世使戰爭升級

人之初,性本善。在我看來,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是有一定的原因,都是在一系列的催化下才致使他那樣去做。

冉閔亦是如此。

從人性本身來看,我們不得不說冉閔在那個年代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熱血英雄。冉閔從小就體格健碩,又聰慧機智,在當時的到了石虎(他父親的義父)的喜愛,石虎把他當做親孫子,盡力的培養他,他也不負眾望,年紀輕輕就表現出超人的戰鬥力和軍事素養。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在他第一次親臨戰場的那一仗,可以說是打得異常的慘烈,他們的軍隊幾乎都被打得左右逃竄,而他帶著三千多的漢人軍隊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這對不僅僅對他來說是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對於當時整個國家來說都是應該被計入史冊的。在之後的很多場戰鬥中,這位年少的將軍一次又一次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冉閔生來就是半個石氏家族的人,他也一心做一個忠心報國的熱血英雄,可是世事難料,石氏家族出現內部戰亂,人心分散,本來沒有二心的冉閔被當做想要篡奪大權的野心大將軍。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

冉閔的優異表現反而成為了他被人詆譭的把柄,當時的皇帝一心認為冉閔不服管教,野心勃勃,想要謀權篡位。所以一再的針對冉閔,甚至在暗地裡攻擊他。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常言道: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個熱血沸騰的七尺男兒,一個久經沙場的熱血英雄。在當時情況的推動下,冉閔不得不奮起反抗,以此來保護自己。可是他越是反抗,他越被當做是想要獨攬大權。在那種情況下,冉閔沒有選擇的餘地,然而,他們之間的戰爭不僅僅是簡單的王權爭奪,因為冉閔本是漢人血統,這個戰爭便上升為兩個民族的之間的鬥爭。

·每個人都被命運掌控

每個人都是在不可預料的人生道路上一步步的向前走,冉閔亦是如此,他從沒有料想到事情會發生到這種地步。既然冉閔已經邁出了這一步,他便再也無法回頭。在這場奪權大戰中,冉閔佔了上風,他成功打到了皇帝,成為了新一代的帝王。可是那些胡人怎麼能忍受一個漢人領導他們大權,因此胡人開始對漢人大殺特殺,無奈,冉閔為了保住漢人,只好與胡人展開鬥爭,並且頒佈

《殺胡令》。

很多人片面的認為《殺胡令》是將胡人趕盡殺絕,實際上,冉閔的禁衛軍中依然有大部分的胡人。冉閔頒佈的《殺胡令》也是在當時的無奈之舉。

發佈《殺胡令》拯救漢人,為何進不了教科書?他算是民族英雄嗎?

無論是從那個方面來看,我認為冉閔都是那個時代的大英雄。可是,為什麼這樣一個拯救了漢人的民族英雄進不了教科書呢?

我想原因可能要從各方面來考慮。先拋開戰爭本身的血腥殘暴而言,如今是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如果將這場戰鬥寫入教科書,那豈不是對少數民族帶有歧視和擾亂民族和諧的意思,因此,這個民族英雄無法被寫入教科書。

雖然如此,但他依然是我們的英雄,值得被流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