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柳青:中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

柳青:中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

滴滴总裁柳青前几天在一个论坛上发言,说到一句话,大意是中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中国的消费者被惯坏了云云。当然,柳青这样说,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的,滴滴在市场上一直没有取得垄断地位,虽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还是没有能够躺下来轻轻松松赚钱。还有不少创业公司虎视眈眈盯着这个市场。比如说嘀嗒,还有哈罗,都在盯着这个市场,只要滴滴想要收割,人家马上就跑出来了。所以柳青说市场竞争很激烈,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个市场竞争根本就不激烈啊。你一个滴滴,可以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在很多领域,要是市场占有率超过50%,那就已经是很不得了了。如果滴滴都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那么其他公司是不是不要开张了,每天都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市场竞争本来是一个常态,形成两三个寡头垄断的格局,那么非常态。如果非常态就叫做竞争激烈的话,那么这样的竞争我们消费者举双手欢迎。

还有一个要提的就是消费者被惯坏了。实际上从我们很多文件来讲,目前需要的根本就是供给侧的改革,也就是说,不是我们消费者被惯坏了,而是大量的供给质量低下,根本就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跟日本相比?希望这些公司们能够想一想,不要总是从消费者角度找原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滴滴认为竞争激烈,笔者觉得本质上还是它抱着想通过垄断市场赚钱这种方式,而不是通过不断创新创造护城河的这种方式。阿里巴巴面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但是阿里巴巴有很多创新,比如支付宝,比如盒马,这些都很有意思,带来了很大的附加价值。滴滴一开始是有创新的,但是这几年我们能看到什么创新?我是没有看见。

反过来,我们看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搞大规模的补贴,把用户基数搞上去了,形成了几乎垄断的地位,这个时候就开始收割智商税了。不得不说,这是2012到2015年间很多互联网公司玩过的策略,有的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几年明显不适用了。比如说wework,这样的公司,softbank如此大规模地投资,结果资本市场还是不买单,给的估值比融资的现金总额还要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过去几年烧钱有效果,这几年烧钱就没有效果了呢?这个问题有没有人思考。

我们判断,这个原因还是来自于用户在某些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了。烧钱本身带来的边际效应是减少了。还有,用户迁移的成本,可能比有些公司想想的要低。比如滴滴,你说我难道不能用美团打车吗?完全可以啊。但是你滴滴做外卖就是做不起来。这个就很难受了。王兴说无边界竞争,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从哪里冒出来的。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很怕这个,烧钱烧了一半,发现给别人帮忙了。烧钱烧出来了规模,结果发现,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