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推動首腦會晤日韓貿易戰有解了?

日韓關係峰迴路轉,上一秒還怒目而視,下一秒又開始尋求首腦會談。首先做出讓步的是韓國,從延長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開始,韓國就釋放出了妥協的信號。

不過,讓韓國給面子的可能並非日本的強硬,而是美國屢次的施壓。當貿易的摩擦上升到事關亞太軍事佈局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時,美國自然就坐不住了。

聞 | 推動首腦會晤日韓貿易戰有解了?

加強協調

11月23日,本該是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正式失效的第一天。但韓國卻在失效前一天,做出了意料之外的決定,即在22日宣佈決定有條件延長《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稱這一協定將繼續有效。

這非同小可,意味著韓國與日本之間的尖銳摩擦可能有了轉圜的餘地。不過,韓國的延長也是有條件的。根據韓國總統府國家安保室第一次長金有根的說法;在雙方討論出口限制問題期間,韓方暫停向世貿組織起訴,前提是仍然可以隨時終止協定。

果不其然,就在11月23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和韓國外長康京和在日本名古屋市舉行了會談。在持續35分鐘的會談中,雙方將圍繞兩國《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以及日本二戰期間強徵韓國勞工等問題展開了磋商。

從雙方的表態來看,加強溝通的意願已經非常明顯。關於二戰被徵勞工訴訟中被扣押的日本企業資產,茂木敏充向康京和表示,如果被變賣,日韓關係將出現嚴峻的局面,雙方將繼續溝通。至於《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出口管控等問題,康京和則表示,剩餘時間並不多了,雙方貿易出口和外交部門應該各自推進,制定出一份對雙方都好的協議。

除此之外,更令外界關注的是這次會談中提到的日韓首腦會談。去年10月,隨著日本企業被韓國最高法院命令賠償二戰徵用勞工的判決之後,日本政府採取了不接受首腦會談的方針。但隨著韓國決定維持《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為了進一步商討和落實後續行動及問題解決方案,兩國外長一致同意進行協調,以實現在12月下旬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日韓首腦會談。

事實上,在11月上旬,日韓首腦曾在泰國舉行了約10分鐘的非正式交談。此次如能成行,將是兩人自2018年9月紐約會面以來、時隔1年多再度舉行正式會談。

從強硬到妥協

《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曾是韓國在韓日關係談判中的砝碼。《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於2016年簽署生效。該協議的目的是便於兩國直接交換有關軍事情報,並防止相關情報洩露給第三國,並且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推動和支持。

眼見日本的貿易制裁不肯退步,韓國也利用起了這一協定。今年7月,日本政府開始對韓國實行限制出口措施,8月初以安全保障為由把韓國從“白名單”國家中剔除,8月28日零時正式生效。作為回應,韓國8月12日決定把日方排除出韓方貿易“白色清單”,8月22日宣佈不再續簽《軍事情報保護協定》。

“韓國執意退出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也是想逼美國出手干涉日韓爭端,之前特朗普一直是置身事外,韓國自己手中的經濟牌相對有限,希望美國做一個斡旋人。”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李家成曾指出。

直到上週,韓國方面公開的態度一直較為強硬。瑞士日內瓦當地時間11月19日,韓日兩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第二輪司局級磋商結束,但雙方的分歧仍未能縮小。韓國方面還表示,可能會中斷其與日本在WTO的談判。

從可能中止談判到尋求溝通,韓國變臉之快令人訝異。“上午文在寅還在強調‘剋日’,下午《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就出現反轉,”《韓國經濟》在報道中指出。

這背後,來自美國的壓力不容小覷。11月2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決議,敦促日韓恢復信賴。韓國《國民日報》分析稱,韓國政府擔心,一旦不理美國施壓終止《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會使韓美同盟關係產生裂縫,美國可能會採取各種對韓不利的措施。首當其衝的就是正在進行的駐韓美軍費用分擔談判,美國可能在50億美元的基礎上變本加厲。

“在美國的斡旋之下,目前存在(韓日)和解的可能性,”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楊丹志分析稱,主要是美國施加的壓力。韓國在美韓關係中處於弱勢地位,沒有太多回旋餘地,從韓美同盟穩定性的角度來看,韓國在原有的立場上妥協了。

病根難除

雖然韓國的妥協讓僵局有了緩解的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就柳暗花明了。事實上,韓國的主流民意是反對延長《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根據11月22日公佈的民意調查結果,51%的韓國受訪者贊成終止《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支持延長的僅為29%。韓國多家媒體也對政府延長協定一事展開批判,《朝鮮日報》指責韓政府此舉是“無能外交”、“不成熟應對”,《東亞日報》也對協定的預期效果以及美國在其中的扮演的角色等展開質疑。

除了民間的抱怨和不滿,韓國也沒有把底牌完全鋪開。在兩國外長會談上,有關被強徵韓國勞工賠償問題,雙方其實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茂木敏衝重申日本政府的立場是“依據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賠償問題已經解決”。康京和則重申韓方一貫立場,即尊重司法判斷,政府無權干預。康京和在會談結束後表示,雙方在該問題上分歧仍然較大。

日本方面也並不對雙方的和解持樂觀態度。日本政府人士表示,《軍事情報保護協定》與限制對韓出口是兩回事,這一立場不會改變。這次《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只是暫時延長,今後日韓兩國之間的艱難交涉還將持續。

“韓國起初很強硬,現在又妥協,這對於未來韓國處理韓日關係可能不太有利。”楊丹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韓國的變臉也說明日方在這段關係中是處於強勢地位的。之後雙方關係的走勢還時要看韓日首腦的互動,具體怎麼去談。

無論接下來會否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局面,至少這場持續了近半年的矛盾已經讓兩國元氣大傷,日本的出口在10月創下了三年來的最大跌幅,其中對韓國的出口下降了23%。大和研究所的經濟學家Yutaro Suzuki表示,韓國抵制日本產品可能導致日本對鄰國的汽車和食品出口下降。

韓國也受傷不輕,11月21日,經合組織(OECD)再次將韓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從去年11月的2.8%,到今年3月的2.6%,再到5月的2.4%以及今年9月的2.1%,OECD在一年內先後四次下調韓國的經濟增長預期,意味著韓國的實際經濟情況比預期更加糟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